GB/T 10923-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0923-2009
中文名称:锻压机械 精度检验通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3-16
实施日期:2009-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0542807
相关标签:
锻压
机械
精度
检验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机械制造>>无屑加工设备>>25.120.10锻压设备、冲压机、剪切机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加工机械与设备>>J62锻压机械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0页
标准价格:36.0 元
计划单号:20021136-T-604
出版日期:2009-1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9-03-31
起草单位:济南铸锻所捷迈机械有限公司、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锻压机械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检验方法、公差和检具的使用、检验前的准备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锻压机械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的检验。不适用于锻压机械的运转和参数检验。 GB/T 10923-2009 锻压机械 精度检验通则 GB/T10923-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25.1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923—2009
代替GB/T10923—1989
锻压机械
精度检验通则
Test code of accuracy for metalforming machine(ISO230-1:1996,NEQ)
2009-03-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1-01实施
本标准与ISO230-1:1996《机床检验通则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GB/T10923—2009
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本标准代替GB/T10923一1989锻压机械发精度检验通则》。
本标准与GB/T10923一198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修改了引用标准;
一增加了不确定度的要求;
一增加了公差准则;
增加了重复定位公差;
修改和增加了直线度检验方法;修改了直线运动的定义,增加了直线运动检验方法;修改和增加了平面度检验方法;-修改和增加了平行度、等距度、重合度检验方法;修改和增加了垂直度检验方法;修改了附录A,增加了平尺、角尺和激光干涉仪的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0)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铸锻所捷迈机械有限公司、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立强、陈汝昌、王艾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0923—1989。
1范围
锻压机械精度检验通则
GB/T10923—2009
本标准规定了锻压机械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的检验方法、公差和检具的使用、检验前的准备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锻压机械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的检验。不适用于锻压机械的运转和参数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219—2008指示表
GB/T1800.2极限与配合基础第2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GB/T1800.2一1998,eqvISO286-1:1988)
GB/T1800.3极限与配合基础第3部分: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GB/T1800.3一1998,eqvISO286-1:1988)
GB/T1800.4极限与配合
eqvISO286-21988)
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GB/T1800.4一1999,GB/T6092直角尺(GB/T6092—2004,JISB7526:1995,NEQ)GB/T6093几何量技术规范(GPS)长度标准量块(GB/T6093—2001,eqvISO3650:1998)GB6315-2008
游标、带表和数量方能角度尺
GB/T8177
两点内径于分尺(GB/T8177-2004,ISO/DIS9121:1996,NEQ)GB/T16455条式和框式水平仪
GB/T20428
3总则
岩右平板(GB/T204282006,IS08512-2:1990,MOD)3.1检验方法和检具的使用
3.1.1检验锻压机械的精度可以用检验其是否超差的方法(如用极限量规检验)或用实测误差的方法。3.1.2检验时必须考虑检具和检验方法所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检具总误差应与被检项目的公差相适应,不同检验场所采用不同检具其精度会有变化,检具必须附有精度校准单。锻压机械的精度检验用工具和装置见附录A。
3.1.3检验时应防止气流、光线和热辐射(如阳光或太近的灯光等)的干扰。检具在使用前应与环境温度平衡、等温。
3.1.4应重复数次的检验,取测量数值的平均值为检验结果。每次测得的数据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从检验方法、检具或锻压机械本身去寻找原因。3.2公差
3.2.1锻压机械精度检验中的公差公差是限制尺寸、形状、位置和位移所不能超过的变动量。3.2.1.1计量单位和测量范围
在确定公差时应规定:
GB/T10923—2009
所使用的计量单位;
测量范围。
公差和测量范围应采用同一单位制。凡不能直接用有关标准确定零部件公差,特别是尺寸公差时,应对其详加说明。对于角度公差应采用角度单位或正切值。当一规定的测量范围的公差确定时,则实测范围的公差可用比例定律确定,但对于与规定的测量范围相差很大的实测范围,则不能用比例定律。对于小测量范围的公差应该比按比例定律得出的公差大,对于大测量范围的公差应该比按比例定律得出的公差小。但其公差值应不小于各类锻压机械精度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公差值。www.bzxz.net
3.2.1.2公差准则
公差包括所使用的检具与检验方法固有的不确定度。因此测量的不确定度包括在允差之内,例如:跳动公差:3mm
检具的不确定度和测误差:ymm;检验时的最大允评数差:(
由于计量比较产生的不确定度用作参考表面的锻压机械零部件的形状不确定度以及测量工具测头或支座接触表面的
由于存在上述原因
不确定度
所引起的误差应予以考惠
造成的误
吴差,实际偏差应为数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姿与锻压机械有关(如压力机的工作台面)。选作参考基准
和面应直接
3.2.2公差分类
3.2.2.1试件和
机械上部件的公差
在锻压机械的
图样上应反
映满足锻压机械的零部件几何精度相应标准所规定的公差规则。寸
3.2.2.1.1尺寸
本标准中规定的尺寸公差仅适用于试件尺寸、锻压机械上工、模具或检具安装连接部位的配合尺寸,是允许偏离名义的极限。尺寸公差用长度单位表示。偏差应用数字表示或月GB/T1800.2、GB/T1800.3.GB/1800
.4的规定表示。如80j6
3.2.2.1.2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是限制被测儿可形状((如平面、直
面等)偏离理论几何形状的允许偏差。形状公差用长度或角度单位表示。因为测头或支座都有一定的面积所以实际仅能测得形状误差的一部分。测头的表面形状必须与被测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相适应3.2.2.1.3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是限制一个部件相对于条直线、个平面或另一部件的位置的允许偏差(如平行度、垂直度、重合度等),位置公差用长度或角度单位表示。3.2.2.1.4形状误差对确定位置误差的影响在测量两个平面或两条线的相对位置误差时,测量工具的读数包括了一定的形状误差。检具的读数为综合误差值,它包含了被测线或面的形状误差(预检可以确定线和面的形状误差及其部位)。总公差应考所涉及表面的形状公差。3.2.2.1.5局部公差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通常是指整个形状或位置上的公差。它不能满意地限制局部长度上的允许偏差。为此,可建立一个针对全长上的一部分而言的局部公差来达到目的。局部误差是指在一条线或一个部件的轨迹的局部长度上,平行于该局部长度的总方向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一距离也就是该局部长度具有的最大局部误差(见图1)。2
总误差
局部公差(T局部)的数值按以下方式确定:从有关机床待定检验的标准中;易部长度
局部误差
GB/T10923--2009
与公差(T)成比例,但算得的局部公差的最小值应有所限定(通常为0.001mm)。实际上,由于测量工具的支承面或探测面覆盖了局部缺陷,局部缺陷不会被显露。但是,当探测面(指示器或测微仪的测头)较小时,应使测量工具的测头在光滑的表面(平尺、检验棒等)上移动。3.2.2.2锻压机械部件位移的公差3.2.2.2.1定位公差
定位公差是限制运动部件上的一个点在移动后的实际位置偏离其应到达的位置的允许偏差。例如:弯管机回转架回转后的实际位置与应到达的位置的偏差为△(见图2)。10
3.2.2.2.1.1重复定位公差
重复定位公差限制了在同一或相反方向上重复趋近且标时各次偏差不超过的范围。3.2.2.2.2轨迹形状公差
轨迹形状公差是限制运动部件上一个点的实际轨迹相对于理论轨迹的偏差(见图3)。该公差用长度单位表示。
交际轨迹
理论轨迹
3.2.2.2.3直线运动的相对位量公差(见图4)直线运动的相对位置公差是限制运动部件上的一个点的轨迹与规定的轨迹方向之间的允许偏差(如运动轨迹和一条直线或一个平面间的平行度或垂直度公差)。用长度单位全长L上或任意测量长度上表示(见图4)。
GB/T10923—2009
3.2.2.2.4部件移动的局部公差
实际轨迹
规定轨迹
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常与部件移动的整个范围有关,当要求局部公差时,应符合3.2.2.1.5的要求。3.2.2.3综合公差
综合公差是限制各种偏差的复合量,可以一次测得而不需区分各个偏差值。差综合了形状偏差(测头
合)和轴承孔的跳动偏
例如:轴的径向跳动偏
截面处周线的跳动)、位置偏差(轴的儿何轴线对其回转轴线的不重5)。
3.2.2.4位置公差的待
号和方向
当公差方向相对
加以说明。如:
义位置呈对称分布时可用土符号,如公差方向呈不对称分布时;则应用文字相对于锻压机板或其上的某一零部件;相对于操作者
3.2.2.5零部件运动和轴线放转方向的表示方法锻压机械零部件运动和轴线旋转方向应用文字表明或符号标志4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安装和调平
检验前,应将锻压机械安置在适当的基础上,并按制造厂的使用说明将其调平,以利其后的测量。只应使用垫铁和均匀紧固地脚螺栓来调平(自由调平),不应采用局部加压的方法使其强制变形(强制调平)。
4.2锻压机械的状态
4.2.1零部件的拆卸
锻压机械的检验,原则上在制造完工的成品上进行;对某些装配后不便检验的零件也可在装配前进行(如为了检验导轨而拆卸压力机的滑块)。需拆卸零件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办法进行。4.2.2检验前某些零部件的温度条件检验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时,锻压机械应尽可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应按使用条件和规定将机器空运转,使锻压机械的零部件达到合适的温度。4
4.2.3运转和加载
GB/T10923—2009
锻压机械的几何精度检验,应在空运转后的静态下进行或在空运转时进行。需加载检验的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5几何精度检验
5.1一般说明
几何精度的检验是指最终影响锻压机械工作精度或工模具寿命的那些零部件的精度检验,对锻压机械规定的线和面的形状特征、位置或位移进行检验,包括一一直线度(见5.2);
-平面度(见5.3);
平行度、等距度和重合度(见5.4);垂直度(见5.5);
旋转(见5.6)。
本标准对锻压机械最普遍的儿何精度检验项目规定了定义、检验方法和确定公差的方法。对每项检验至少提供一种检验方法,并指出使用的测量工具。当用其他检验方法时,其精度应不低于本标准所示检验方法的精度。5.2直线度
直线度的几何精度检验包括:
条线在一个平面或空间内的直线度,见5.2.1;~部件的直线度,见5.2.2;
—运动的直线度,见5.2.3。
5.2.1一条线在一个平面或空间内的直线度5.2.1.1定义
5.2.1.1.1一条线在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度(见图6)图6
在平面内的一条给定长度的线,当其上所有的点均包含在平行于该线的总方向具相对距离与允差相等的两条直线内时,则该线被认为是直线。直线的总方向(代表线)的确定,应确保该直线的偏差为最小。按经验由下列两者中选定之一:一适当地连接靠近被检线两端的两个点(多数情况下两端部分不考虑):一由若干个测量点计算出的直线(如最小二乘法)。当一条规定长度线上的各点到平行于该线总方向的两个相互垂直平面的距离变化均分别小于规定值时,则认为该线是直的。
该线的总方向为靠近检线两端、经适当选择的两点连线。5.2.1.1.2在空间内的一条线的直线度(见图7)图7
GB/T10923—2009
在空间内一条给定长度的线,当其在给定的平行于该线的总方向的两个相互垂直平面上的投影满足5.2.1.1.1的直线度要求时,则该空间线被认为是直线。5.2.1.2直线度的检验方法
直线度的实际基准可为实体的基准(平尺)或通过与精密水平仪、光束等给定的基准线进行比较。可通过长度测量或角度测量获得。当测量长度小于或等于1600mm时,推荐用精密水平仪或实体基准(平尺)检验。当测量长度大于1600mm时,推荐用精密水平仪、自准直仪或其他光学仪器检验。5.2.1.2.1长度测量法
作为基准的实体(直线度基准)应暨置于有关被检线的合适位置上(见图8)。测工具提供被检线相对于直线度基准的偏差读数,读数可在被检线全长的若干位置获得。代表线
直线度偏准
直线度基准位置的两端点读数应基本相同。直线度基准
通过确定~条代表线(见5.2.1.1.1)来处理检测结果,线段Mm所代表的数值为直线度偏差。当代表线的斜度大时应考虑垂向倍率。5.2、1.2.1.1用平尺、量块(或指示器)检验(见图9、图10)图9
在被检平面上放置两等高量块,平尺安置其上(支承在挠度最小点),用量块(或指示器)检验被检线与平尺检验面之间的间隙。在测量长度上量块测到的间隙最大差值或指示器读数的最大差值为直线度数值。
5.2.1.2.1.2激光干涉法
按激光于涉仪的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用激光干涉仪和专用光学组件来测定(见图11)。疆拉斯顿棱镜干涉仪
激光一
8888888888
5.2.1.2.2角度测量法
双反射器一
一个可移动的检具支座以距离d分开的两点P和Q与被检线接触(见图12),该检具支座先后处在P。Q和P,Q两连接的位置上,P,与Q重合。在包含被检线的垂直平面内放置检具于支座上,并测量出支座相对于测量基准的角度α和αt。Sp
测盈基准
结果按下述要求获得(见图13)。按适当比例将下列参数图形化:代表线
直线度偏差
在横坐标中,支脚距离d与被检线对应;a
测量基准
在垂直坐标中,针对测量基准的相对高度差,相对高度差Eh;+1为dtana;;被检线上的不同点P。、P1、P...P,可按预期的比例放大绘制。GB/T10923—2009
代表线由这条线本身确定,如通过P。、P,两个点。直线度偏差由平行于代表线且触及曲线高点和低点的两条直线间沿YY轴线的距离确定的。5.2.1.2.2.1用精密水平仪检验
用精密水平仪检验时,其基准面即水平仪所确定的水平面(见图12),精密水平仪按5.2.1.2.2的要求沿被检线依次放置。
如果被检线不是水平的,则水平仪应安装在具有合适角度的支承块上(见图14)。当检查线段AB时,与水平仪连为一体的支承应保持恒定方向(如通过导向平尺,见图14)。导向平尺
水平仪支脚间距为d,d=(0.1~0.2)L,L为被检件轮廓尺寸,d值不得大于500mm。将得出的所有数值通过作图法作出误差曲线。连接误差曲线上两端点为被检线的直线度的评定基准。平行于评定基准且与误差曲线分别相切于高点和低点的两条直线间沿纵坐标的距离,即为该线的直线度数值。为消除测量过程中的局部误差,应采用基面为中空状的水平仪,或将水平仪放在跨距为d的桥板上。
GB/T10923—2009
5.2.1.2.2.2用自准直仪检验(见图15)目镜测微计
在用自准直仪检验时,其基准线是由十字线中心所确定的望远镜光学轴线光束构成。使用一同轴安装的自准直仪(见图15),移动反射镜M围绕水平轴线的任何转动都可引起在焦距平面内十字线成像的垂直位移,这个位移相当于反射镜的角度变化α,可用测微目镜测得。测得数据后用与水平仪测量法相同的方法进行作图,以得出直线度数值。自准直仪最好放置在含被检线的部件上。5.2.1.2.2.3用激光干涉仪检验(见图16)激光源
于涉仪
移动件
激光干涉仪最好放置在含被检线的同一部件上,测量基准由干涉仪射出的两条平行光束F,和F组成。
5.2.1.3公差
在测量平面内公差t由通过两条相隔距离为t且平行于代表线AB的两条直线来限定(图17),图中的最大偏差为MN。
应规定测量范围,如被检线长度,需要时.还要规定公差相对于代表线(或平面)的位暨(仅凸或凹)。每端的不检验长度应尽可能小,最大不应超过每次测量的移动距离之半。公差的表示方法:在....mm范围内为..mm.长度每增加....mm,公差增加..mm.最大不大于....mm;或列表,按尺寸分段给出不同公差值。用给定长度表示时应写成:在..mm测量长度上为.…5.2.2直线运动
5.2.2.1定义
部件的直线运动是指部件上某个点的轨迹平行于与运动总方向平行的基准线。8
GB/T10923—2009
锻压机械的直线运动的精度以部件上某个点的轨迹来表示,它综合反映了可能影响运动的所有因素。
直线运动包含6个偏差因素(见图18):Y
由Z向运动引起的偏差
AXZ:线性偏差
EYZ:线性偏差
EZZ:位置偏差
一在运动方向上的位置偏差;
一运动部件上一点轨迹的两个线性偏差;一运动部件的三个角度偏差。
5.2.2.1.1位置偏差
位置偏差按3.2.2.2.1及相应条处理。5.2.2.1.2线性偏差
EAZ、俯仰
EBZ:偏摆
LCZ:领斜
运动方向
角度偏差
由运动部件的作用点或有代表性的点的轨迹的直线度来表述。如:滑块底面的中心点可作为有代表性的点。
5.2.2.1.3角度偏差
部件运动的角度偏差包括倾斜、俯仰和偏摆。见图18。所有这些偏差都影响直线运动。当测量一个有代表性的点的轨迹的直线运动时,测量结果包含角度偏差的影响。5.2.2.2检验方法
5.2.2.2.1线性偏差的检验
为了给出运动部件作用点的轨迹图,可采用以下方法:平尺和指示器法(见5.2.1.2.1.1)。—激光于涉仪法(见5.2.1.2.1.2)。5.2.2.2.2角度偏差的检验
角度偏差得检验可采用以下方法:精密水平仪法(见5.2.1.2.2.1),当在水平面内测量时,应将其安放在运动部件上。使该部件作增量式移动,记录水平仪每次移动后的读数;自准直仪法(见5.2.1.2.2.2),反射镜安放在运动部件上,且与自准直仪处在基准线上;激光干涉仪法(见5.2.1.2.2.3),外暨干涉仪及光束转向器安装在基准线上,激光反射器安放在运动部件上。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