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3391.1-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大斑病
GB/T 23391.1-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391.1-2009

中文名称: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大斑病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3-27

实施日期:2009-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65309

相关标签: 玉米 小斑病 玉米螟 防治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农业>>65.020农业和林业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植物保护>>B16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10081-T-326

出版日期:2009-10-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9-03-27

起草人:陈捷、王振营、何康来、阎愫

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农业部

标准简介

GB/T 23391的本部分规定了玉米大斑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本部分适用于各类玉米的田间大斑病防治。 GB/T 23391.1-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大斑病 GB/T23391.1-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5.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391.1--2009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螺防治技术规范第1部分:玉米大斑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 of 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southern corn leaf blight and Asian corn borer-Part1:Northerncornleafblight2009-03-2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0-01实施
GB/T23391《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防治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1部分:玉米大斑病;
—第2部分:玉米小斑病;
—第3部分:玉米。
本部分是GB/T23391的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GB/T23391.1—2009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捷、王振营、何康来、阁。I
TKAoNKAca
1范围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蝶防治技术规范第1部分:玉米大斑病
GB/T23391的本部分规定了玉米大斑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本部分适用于各类玉米的田间大斑病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3391.1—2009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339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T832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8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于适用于GB/T23391的本部分。3.1
玉米大斑病northernleafblight由大斑刺球腔菌[Setosphaeriaturctca(Luttrell)LeonardetSuggs,无性态为大斑突脐孢菌Ea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所引起的以叶部症状为主的玉米病害。3.2
抗病品种disease resistant variety经人工接种鉴定确认对玉米大斑病抗性水平为中抗至高抗程度的玉米品种。3.3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control
利用改进的耕作栽培技术达到控制玉米大斑病发生和发展的方法。3.4
化学防治chemicalcontrol
利用化学合成的杀菌剂控制玉米大斑病发生和发展的方法。4玉米大斑病防治的原则
玉米大斑病防治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通过农业防治措施改善和提高品种抗病性、减轻病原菌对玉米品种的侵染,必要时辅以化学防治措施。1
GB/T23391.1—2009
5种植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选择
品种抗病性应经过人工接种鉴定评价。品种抗病性的调查时期为玉米乳熟后期。玉米大斑病常发区和重发区,应选择种植对大斑病表现为高抗、抗的品种。抗病品种含有不同的抗大斑病单基因(Ht1、Ht2、Ht3和HtN)或基因组合。应针对当地的大斑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组成推广种植抗病品种,同时要避免将含单一抗性基因品种过度大面积推广。5.2品种对大斑病抗性评价
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病情分级采用9级制,观测部位为整个植株,重点在果穗上一叶和下二叶,并依表1中的病情分级评价品种抗病性。表1玉米对大斑病抗性鉴定病情分级和抗性评价病情分级
6农业防治
叶片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5%穗位下部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穗位下部叶片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较多病斑穗位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下部病叶枯死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叶片枯死6.1适期早播
抗性评价
高抗HR
中抗MR
高感HS
适期早播能够缩短植株后期处于多雨和低温阶段的生育日数,有明显的防病增产作用。育苗移栽或覆膜栽培均可提早播种。
6.2合理密植
各地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力状况和玉米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也可以采用宽窄行等种植法或与其他作物间作的方式降低种植密度,达到改善田间通风状况、增强植株抗病性、抑制或减轻大斑病发生的目的。
6.3合理施肥
增施基肥:施足腐熟有机肥,并配合施用一定数量的持效性化肥。中期追肥:玉米生长中期追肥,以保证后期玉米的生长需要。6.4科学灌水
合理灌溉能够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注意田间灌溉和排水,防止干阜和涝灾。玉来田灌溉,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品种需水特性、产量水平和土壤持水量等因素灵活掌握,重点灌溉时期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灌溉后0cm~80cm土层的水分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5%75%。6.5摘除病叶
玉米抽雄前若下部叶片已经显著发病,应及时摘除植株底部2片~3片叶,携出田间销毁,以减少田间菌源,促进田间通风,促使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6.6清洁田园
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进行土壤翻耕,促使病残体分解腐烂。秸秆要集中处理,用作堆这肥料的要经过高温发酵杀死病菌。7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以后每隔7d~10d喷一次,连续喷药2次~3次。使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2
LKANLKAe
GB/T23391.1-2009
500倍液;75%百菌清300倍液;50%稻瘟净乳油10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倍~1000倍液。也可用70%代森锰锌500倍~800倍液;50%扑海因500倍~800倍液和62.5%代锰菌唑600倍液用药量按GB4285及GB/T8321.1,GB/T8321.2,GB/T83213,GB/T83214,GB/T8321.5,GB/T8321.6规定执行。以上主要针对制种田。GB/T23391.1—2009
A.1玉米大斑病田间症状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玉米大斑病症状和病原菌描述
大斑病菌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叶片受侵染后,出现点状水浸斑。在比较感病品种上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展并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长梭型、中央灰褐色的大病斑,一般大小为(50mm~100mm)×(5mm~10mm),有些病斑长达200mm。叶片上形成大量病斑时,常导致整叶枯死。在具有抗性的品种上,发病初期为小斑点,以后沿叶脉延长呈窄梭形,表现为退绿斑。后期病斑中央出现褐色坏死,很少产生霉状物。田间湿度大时,在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A.2玉米大斑病病原菌
A.2.1无性态:大斑突脐孢菌[Er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在自然病斑上,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常2根~3根呈丛状,褐色,不分枝,直或为膝状弯曲,基细胞膨大,在顶端或膝状弯曲处有明显的产孢后遗留的孢痕,具2个~8个隔膜,(35μm~160μm)×(6μm~11μm)。分生孢子长梭形,褐色,两端渐狭,多数较直,顶细胞钝圆,基细胞锥形,具2个~7个假隔膜,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45μm~126μm)×(15μm24μm)。A.2.2有性态:大斑刺球腔菌[Setosphaertaturcica(Luttrell)LeonardetSuggs]。在寄主组织表面形成子囊座。子囊座黑色,椭圆形,外壁上部有短而坚硬的褐色刚毛。子囊腔内有侧丝。子囊圆桶形或棍棒形,具短柄,161μm×27μm,双层壁,内含1个~6个或2个~4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透明,有时为褐色,近纺锤形,直或略弯,1个~5个隔膜,多为3个隔膜,隔膜处继缩,527μm×14.1μm,表面被一长而薄的粘质鞘所包裹。4
KAONKA
GB/T23391.1—200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生理小种
B.1采用的鉴别寄主
选用遗传背景相同的单基因抗性品种为鉴别寄主,如黄早4Hl、黄早4H2、黄早4H3、黄早4HiN或77Htl、77Ht2、77Ht3、77HtN,以及其他含抗性基因的品种,如旅28、自330、H84、RB37Ht1、NN14BHt2H95Hl,OH43Ht3等。
生理小种命名
根据在鉴别寄主上接种后的病斑类型确定抗性反应,以特定的反应组合划分生理小种(参见表B.1)。表B.1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毒力公式
(有效抗病基因/无效抗病基因)HtN
抗性基因反应型*
生理小种名称
Ht1Ht2Ht3HtN/0
Ht2Ht3HtN/Htl
Ht1Ht3HtN/Ht2
Ht1Ht2HtN/Ht3
Ht1Ht2Ht3/HtN
Ht3HtN/Ht1HT2
Ht2HtN/Ht1Ht3
Ht2Ht3/Ht1HtN
Ht1HtN/Ht2Ht3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Ht1Ht3/Ht2HtN
Ht1Ht2/Ht3HtN
Ht3/Ht1Ht2HtN
Ht2/Ht1Ht3HtN
0/Ht1Ht2Ht3HtN
HtN/HtlHt2Ht3
Ht1/Ht2Ht3HtN
α按照Leonard(1989)的生理小种命名方法:“S\为萎焉型病斑,“R”为褪绿型病斑。5
GB/T23391.1-2009
rrKAoNrKAca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螺防治技术规范第1部分:玉米大斑病
GB/T23391.1--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印张0.75字数10千字
2009年6月第一版
2009年6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7362
定价16.00元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