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2925-2009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GB/T 22925-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2925-2009

中文名称: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4-21

实施日期:2009-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782908

相关标签: 纳米技术 处理 服装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服装工业>>61.020服装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服装、鞋、帽与其他缝制品>>Y76服装、服饰品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8.0 元

计划单号:20072330-T-608

出版日期:2009-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9-04-21

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深圳市默根服装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主管部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经纳米技术处理服装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测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经纳米技术处理的,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功能性服装。该服装或其特定部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因使用了纳米技术而具有了防水、防油、易去污、抗菌、防紫外线等一种或几种功能。本标准不适用于婴幼儿服装。 GB/T 22925-2009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GB/T22925-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1.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925—2009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Nanotechnology-treated clothes2009-04-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GB/T22925—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证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
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6印张1字数22千字
开本880×12301/16
2009年7月第一次印刷
2009年7月第版
书号:155066·1-37882
定价1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傻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9)归口。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GB/T22925—2009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深圳市默根服装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志敏、许鉴、李光亮、杜冲、董晶泊、何玉兰、邓海英、郑欢欢、何雨霞、滕万红、陈国强、梁海保。
1范围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GB/T22925—2009
本标准规定了纳米技术处理服装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测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经纳米技术处理的,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功能性服装。该服装或其特定部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因使用了纳米技术而具有了防水、防油、易去污、抗菌、防紫外线等一种或儿种功能。
本标准不适用于婴幼儿服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335.1服装号型男子
GB/T1335.2服装号型女子
GB/T1335.3服装号型儿童
GB/T2910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2911
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GB/T3917.2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3923.1
条样法
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GB/T4745
GB5296.4消费者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T5453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GB7919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629—2001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GB/T18132
2丝绸服装
GB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18830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GB/T19977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GB/T20944.1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血扩散法FZ/T01026
四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FZ/T0105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FZ/T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FZ/T01095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FZ/T10012
涤棉织物易去污性能评定
FZ/T80002
: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FZ/T80007.11
使用服装粘合衬剥离强度测试方法1
GB/T22925—2009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纳米尺度nanoscale
在1nm至100nm(1nm=10-9m)范围内的几何尺度。3.2
nanostructureunit
纳米结构单元
具有纳米尺度结构单元特征的物质单元,包括稳定的团簇或人造原子团、纳米晶、纳米颗粒、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线、纳米单层膜及纳米孔等。3.3
纳米材料nanomaterial
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或由纳米结构单元构成的且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3.4
纳米技术nanotechnofogy
研究纳米尺度范围物质的结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技术。3.5
纳米技术处理服装
nanotechnology-treated clothes在产品或其特定部位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了纳米技术而具有了防水、防油、易去污、抗菌、防紫外线等一种或几种功能的服装。
防水性
waterrepellency
产品抵抗吸收喷淋水的能力。以在指定的人造淋雨器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织物表面的沾湿程度或织物的吸水量表征。
拒油性oilrepellency
产品抵抗吸收油类液体的性能,3.8
抗菌性能antibacterialctivity产品所具有的抑制细菌素殖的性能。3.9
防紫外线性能UVprotectiveproperties产品防护日光紫外线的性能。
易去污性soil-releaseperformance纺织品经易去污处理后,在不影响服用性能的前提下,具有被油污污染后,容易用普通洗涤方法,将其洗涤干净的性能。
4要求
4.1使用说明
成品使用说明按GB5296.4、GB18401以及7.1规定执行,并应注明生产日期、有效期以及具备的特定功能。
4.2号型规格
4.2.1号型设置按GB/T1335.1、GB/T1335.2和GB/T1335.3规定选用。2
GB/T22925-—2009
4.2.2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GB/T1335.1、GB/T1335.2和GB/T1335.3有关规定自行设计。4.3材料要求
4.3.1纳米技术处理服装所应用的纳米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要求。4.3.2面料
按国家有关纺织面料标准选用符合本标准质量要求的面料。4.3.3里料
采用与面料性能、色泽相适合的里料,特殊需要除外。4.3.4辅料
4.3.4.1村布
采用适合面料的衬布,其水尺寸变化率应与面料相适宜。4.3.4.2缝线
采用适合所用面辅料、里料质量的缝线。钉扣线应与扣的色泽相适宜;钉商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宜(装饰线除外)。
4.4钮扣、拉链及附件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钮扣(装饰扣除外)、拉链及附件。钮扣及附件经洗涤和熨烫后不变形、不变色、不生锈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4.5填充物
按有关标准选用具有一定保暖性的各种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动物绒毛(不包括羽绒)、动物毛皮、人造毛皮等。
4.6外观质量
应符合各类服装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4.7功能性指标
经纳米技术处理后服装的功能性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防水性/级
拒油性/级
防紫外线性能
抗菌性能
洗涤前
易去污性/级
洗涤15次后
注1:按明示功能考核。
洗涤前
洗涤15次后
洗涤前
洗涤15次后
洗涤前
洗涤15次后
洗涤前
洗涤15次后
有色纺织品
漂白纺织品
有色纺织品
漂白纺织品
优等品
UPF50+
UPF50+
效果好
≥4-5
≥3-4
一等品
UPF50+
UPF40+
效果好
效果较好
注2:仅在特定部位镶拼或贴补纳米技术处理织物的产品,按其明示的部位取样。合格品
UPF50+
UPF40+
效果较好
GB/T22925-2009
理化性能指标
经纳米技术处理后服装理化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要求。表2
撕破强力/N
断裂强力/N
纰裂/cm
轻薄型
中厚型
轻薄型
中厚型
裤后档缝接缝强力/N
夏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N
透气率/(mm/s)
纤维含量/%
纳米技术鉴别
优等品
≥300
一等品
≥160
≥250
面料不小于140N,里料不小于80N>6
≥180
按FZ/T01053规定
合格品
≥200
纳米结构单元总数>非纳米结构单元总数丝绸产品及质册在50g/m2以下的产品的键子裂程度按GB/T18132的规定执行。注1:轻薄型-
4.9安全性
-150g/m2及以下织物;中厚型-
织物150g/m2以上织物。
4.9.1纳米技术处理服装所应用的处理材料对皮肤的刺激性、致过敏性及人体斑贴试验为阴性。4.9.2抗菌类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溶出性指标:洗涤一次后,抑菌带宽度<5mm。注: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不适用于本条规定。4.9.3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经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色率度、甲醛含意、pH值、异味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应符合GB18401.规定。Www.bzxZ.net
5检测方法
5.1外观质量
按各类服装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有关方法进行。5.2功能性
5.2.1防水性
防水性按GB/T474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2.2拒油性
拒油性按GB/T1997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2.3防紫外线性能
防紫外线性能按GB/T1883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2.4抗菌性能
抗菌性能按照GB/T20944.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2.5易去污性
易去污性按FZ/T100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反复洗涤方法按5.3.5。5.3理化性能
5.3.1撕破强力
撕破强力测试方法按GB/T3917.2规定,经、纬向各取五块试样。测试值精确至0.1N,结果分别计算经、纬向的平均值,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4
5.3.2断裂强力
断裂强力测试方法按GB/T3923.1规定。5.3.3透气率
透气率测试方法按GB/T5453规定。5.3.4原料的成分和含量
GB/T22925--2009
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按FZ/T01057、GB/T2910、GB/T2911、FZ/T01026、FZ/T01095等标准测定。
5.3.5洗涤方法
洗涤方法按附录A规定执行,并在批量中随机抽取三件成品测试,结果取三件的平均值。干燥方法:按GB/T8629中的A法
一悬挂晾干。连续洗涤至规定次数,然后进行洗后功能性指标的测试。缝子纰裂取样部位按表3规定,试验方法按附录B。表3
取样部位名称
后背缝
裤侧缝
5.3.7剥离强度
覆粘合村部位剥离强度测试方法按FZ/T80007.1执行。5.3.8接缝强力
取样部位规定
后领中向下25cm
袖窟处向下10cm
袖底向下10cm
裤侧缝上三分之一为中心
裤后档缝接缝强力测试方法按GB/T3923.1,取样部位按附录C执行。5.3.9纳米技术鉴别
按附录D、附录E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注:如纳米结构在产品加工阶段发生变化用本方法无法鉴别时,在遵循本标准判定原则的前提下,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有关各方研究在其他阶段或使用其他有效的方法进行整别。5.4安全性
5.4.1纳米技术处理服装所应用的处理材料对皮肤的刺激性、致过敏性及人体斑贴试验按GB7919规定执行。
5.4.2抗菌类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溶出性指标的试验方法按5.2.4规定执行,洗涤和干燥方法按5.3.5规定执行。
5.4.3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色牢度、甲醛含量、pH值、异味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按GB18401规定执行。
6检验规则
6.1抽样数量及规则
除按相应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外,再随机抽取满足材料检测、功能性指标检测、内在质量性能指标检测规定的各项指标检测所需数量的样品,进行各项试验。6.2服装外观质量
按相应产品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评价。6.3等级判定
6.3.1功能性、理化指标质量判定:按表1和表2的规定各项指标全部符合者,判定该产品为相应等级5
GB/T22925—2009
的合格产品;若有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6.3.2安全性指标:按4.8的规定各项指标全部符合者,判定该产品为合格产品:若有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6.3.3综合质量判定:当外观质量与本标准规定的功能性指标和理化质量性能指标判定不一致时,执行低等级判定,再结合安全性指标以最低评等结果作为产品的最终等级。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包装上应附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形式的产品标志。在使用说明中,应说明产品经纳米技术处理后具有的功能类型(防水、拒油、抗菌、防紫外线、易去污)、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不适用于婴幼儿服装)等内容。另外,抗菌产品还应标明产品的抗菌效果程度,防紫外线产品应标明标准号GB/T18830以及防紫外等级。仅在其特定部位镶拼或贴补纳米技术处理织物的产品应明示其部位。2包装、运输和贮存
成品的包装、运输和贮存按FZ/T80002执行。6
A.1设备和材料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洗涤试验方法
GB/T22925—2009
A.1.1洗衣机:小型家用双桶(即洗衣桶脱水桶)洗衣机,其波轮直径约34cm,转速约290r/min,洗衣桶容积40L~80L。
A.1.2洗涤剂:按GB/T8629—2001附录A执行。A.1.3陪洗物:按GB/T8629—2001的5.3.1执行。A.2洗涤条件及程序
A.2.1洗涤条件:洗涤剂2g/L,浴比1:30洗涤温度40℃士3℃。A,2.2洗涤程序:洗涤5min,脱水1min,常温洗2min,再脱水1min,再常温清洗2min,最后脱水1min,计为洗涤1次,重复洗涤直至规定洗涤次数.7
GB/T22925—2009
B.1原理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缝子批裂程度试验方法
在垂直于服装(或缝制样)接缝的方向上施加一定的负荷,接缝处脱开,测量其脱开的最大距离。B.2施加的负荷
面料负荷:150g/m2以上织物为100N士5N;51g/m2~150g/m2织物80N±5N;50g/m2及以下织物60N士5N。
里料负荷:70N士5N。
B.3仪器和工具
B.3.1织物强力机,夹钳距离可调至10.0cm,夹钳无载荷时移动速度可调至5.0cm/min,预加张力(重锤)为2N,夹钳对试样的有效夹持面积为2.5cmX2.5cm。B.3.2裁样剪刀。
B.3.3钢直尺,分度值为1mm。
B.4试验环境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土2)℃,相对湿度(65士4)%。B.5试样要求与准备
B.5.1试样尺寸:5.0cmX20.0cm,其直向中心线应与缝迹垂直。B.5.2试样数量:从成品服装的每个取样部位或缝制样)上各截取三块。B.5.3试样预处理:在温度(20土2)℃及相对湿度(65士4)%的标准大气中,试样吸湿调湿平衡。B,6试验步骤
B.6.1将强力机的两个夹钳分开至10.0cm士0.1cm,两个夹钳边缘应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移动方向。B.6.2将试样固定在夹钳中间(试样下端先挂上2N的预加负荷钳,再紧下夹钳),使试样直向中心线与夹钳边缘相互垂直。
B.6.3以5.0cm/min的速度逐渐增加其负荷,负荷达到B.2规定时,停止下夹钳的下降,然后在强力机上垂直量取其接缝脱开的最大距离,见图B.1,测量值精确至0.05cm。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