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682-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682-2009
中文名称:制冷系统和热泵 软管件、隔震管和膨胀接头 要求、设计与安装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4-17
实施日期:2009-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1106423
相关标签:
制冷系统
热泵
软管
膨胀
接头
设计
安装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200制冷技术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机械与设备>>J73制冷设备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DT EN 1736:2000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76481-T-322
出版日期:2009-1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9-04-17
起草人:胡汪洋、常琳、刘长永、何华君、金建华、冯清清
起草单位:中国制冷学会、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诸暨市神通机电工业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系统和热泵的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软管件、隔震管和膨胀接头的要求、设计与安装。本标准适用于制冷系统和热泵的制冷剂回路中的金属软管、金属挠管、非金属软管、隔震管、膨胀接头。本标准不适用于仅偶尔受力超过弹性极限的软管(如:软管在修理过程中,或与自由转动或铰接的接头相连时)。 GB/T 23682-2009 制冷系统和热泵 软管件、隔震管和膨胀接头 要求、设计与安装 GB/T23682-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27.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www.bzxz.net
GB/T23682—2009
制冷系统和热泵
软管件、隔震管和膨胀接头
要求、设计与安装
Refrigerating systems and heat pumps--Flexible pipe elements,vibrationisolators and expansion joints--Requirements,design and installation(EN1736:2000IDT)
2009-04-1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9-11-01实施
GB/T23682—2009
本标准等同采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标准EN1736:2000制冷系统和热泵软管件、隔震管和胀接头要求、设计和安装》(英文版)。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删除了原标准的前言、引言和资料性附录A。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9)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制冷学会、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诸暨市神通机电工业有限公司、宁波宏展空调器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汪洋、常琳、刘长永、何华君、金建华、冯清清。范围
制冷系统和热泵
软管件、隔震管和膨胀接头
要求、设计与安装
GB/T23682—2009
本标准规定了制冷系统和热泵的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软管件、隔震管和胀接头的要求、设计与安装。
本标准适用于制冷系统和热泵的制冷剂回路中的金属软管、金属挠管、非金属软管、隔震管、膨胀接头。
本标准不适用于仅偶尔受力超过弹性极限的软管(如:软管在修理过程中,或与自由转动或铰接的接头相连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EN378-2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2部分:设计、建造、试验、标识与文件编制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软管件flexiblepipeelement
连接有相对位移两点的任何形式的管道或管子。注1软管件包含3.2~3.4中定义的所有种类。注2软管件的结构中可包含塑胶隔层,该隔层或是内表面的内衬,或是管壁中的夹层。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制冷剂气体的诊漏。
软管件
金属提管
柔性与形状有关(例如盘管)
金属软管
000000000000000
柔性与结构有关(例如波纹软管)软管件类型
非金属软管
柔性与材料有关(例如合成橡胶)GB/T23682—2009
金属挠管metallicflexiblepipe(见图1)易于弯曲、小口径的管子,在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在其弹性极限范围内移动,例如:毛细管。注:借助于该类管子呈柔性,可将管子进行弯曲,例如绕成盘状的毛细管。3.3
金属软管metallicflexibletube(见图1)在规定弹性极限内弯曲的管状软管件,它包含有金属制造的伸缩波纹管,其波纹可能呈环状或呈螺旋状。
注1:金属软管可通过采用橡胶或塑胶要益的金属编织物强化,但当其在预定限度范围内弯曲时,整个管件的设计所受应力不应超过其弹性极照
注·2:借助于管子的设计和构遗,该类管子点3.4
非金属软管
柔性,例如波纹管
ible tube(见图 1)
学品的管状软管件
在规定弹性极限内
注1:非金属软管的
注2:借助于软管
注3:非金属软管
是光滑的或是被纹形的
以承受压力真空或外部的影响。对款管增加强皮,
的的质
可基柔性,例如合
该类管子
成橡胶
如下:
A类:管子
在两房
热塑隔层,增强的方法是把纺纱线或经细织物粘附在管子和覆盖合成橡胶之
简具有一
是隔热和隔
气的合成
成像胶
热和隔
或纤维织物增强
炒线、
马层:
做家胶层。
直在网展合成橡胶之间有热型隔层。增强的方法是把纺纱线、绳或纤维织物粘B类:管子有一层热塑内村
附在管子和覆盖层上
层是丽热和气的合成像胶。
隔热和隔气合成橡胶;
纺纱线、绳或纤维织物增强层;热塑隔层;
合成橡胶层;
热塑内衬。
GB/T23682--2009
C类:管子有一层整体合成橡胶。增强的方法是把纺纱线、绳或纤维织物粘附在管子和覆盖层上,外层是隔热和隔气的合成橡胶。
方纱线、绳或纤维织物增强层
整体合成橡胶。
是整体合成胶。增强的为法把销线粘附在合成橡胶层D类管子
,外层由纺纱线与合成橡胶粘结S
纺纱线与合成橡胶粘结而成的隔热层;钢线
性体合成橡胶
E类:管子有
增强的方法是把纺纱线、绝或纤维织物粘附在管子和爱盖层上,外层是隔热和隔气的合成橡
隔热和隔气合成橡胶:
纺纱线、绳或纤维织物增强层;热塑层。
GB/T23682—2009
F类:管子有一层热塑内衬及相邻的合成橡胶层,增强的方法是把纺纱线、绳或纤维织物粘附在管子和覆盖层上,外层是隔热和隔气的合成像胶。隔热和隔气合成橡胶;
纺纱线、绳或纤维织物增强层;弹性层
热塑内村。
膨胀接头expansionjoint
利用其形状的有限移动来吸收热膨胀的管件,该移动要在其弹性极限内。3.6
隔震管vibrationisolator
通常为金属构造的柔性短管,利用它可减小压缩机传到制冷系统其他部件或制冷系统其他部件传到压缩机的振动的影响。
4应用
4.1概述
4.1.1制冷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应做到:由软管件连接起来的组件因位移产生的应力不超过其弹性极限。
4.1.2应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安装。4.1.3只有在必要时才应使用软管件、隔震管和膨胀接头。4.2位移较大的软管件
注:该管件应满足较大位移的常规运动,可保证制冷装置的运行,如平板冻结装置。4.2.1位移较大的软管件应加以支撑和连接,支撑和连接的方式应使软管件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制造厂规定的数值。
4.2.2当不导电制冷剂以高速流经位移较大的软管件时,不应产生静电。注:可通过使用防静电塑料连接来达到。4.2.3位移较大的软管件的安装,不应存在软管移动过程中与其外层及固定物件的磨损。4.2.4位移较大的软管件的制作与连接,表面或接头处应不易受冰冻的损伤。4.2.5生产位移较大的非金属挑管制造厂,应说明管件对水蒸气和适用制冷剂的渗透率(见第7章)。4.3周期性位移的软管件
注:该管件周期性地移动,以调整制冷系统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移。4.3.1周期性移动的软管应加以支撑和连接,支撑和连接的方式应使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制造厂规定的数值。
4.3.2当不导电制冷剂以高速流经周期性位移的软管件时,不应产生静电。注:可通过使用防静电塑料连接来达到。4.3.3周期性位移的软管件的安装,不应存在软管位移过程中与其外层及固定物件的磨损。4.3.4周期性位移的软管件的制作与连接,表面或接头处应不易受冰冻的损伤。4
GB/T23682-2009
4.3.5周期性位移的软管件制造厂,应说明管件对水蒸气和适用制冷剂的渗透率(见第7章)。4.4固定安装的软管件
注:通过吸收制冷系统部件间轻微的未对准或相对运动,该管件可减少安装中遇到的困难。4.4.1固定安装的软管件应加以支撑和连接,支撑和连接的方式应使软管件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制造厂规定的数值。
4.4.2当不导电制冷剂以高速流经固定安装的软管件时,不应产生静电注:可通过使用防静电塑料连接来达到。4.43固定安装的软管件的制造与连接,表面或接头处应不易受冰冻的损伤4.4.4固定安装的非金属挠管制造厂,应说明管件对水蒸气和适用制冷剂的渗透率(见第7章)。4.5隔震管
注1:隔震管通常用作压缩机的吸气、排气连接,有时也用作蒸发器,冷凝器的连接。注2:隔震管不适用于阻止气流脉动的传递。4.5.1隔寇管安装时不应出现弯曲和扭曲的现象4.5.2隔能管的安装,应能吸收来自运行压缩机的振动,也能调整弹贫悬挂式压缩机起动及停机过程中的位移。
4.5.3在需要隔报之处,若多个组件不在同一平面内,则要确保隔震管的轴线能使所有组件适应。若有必要,需安装两个相互之间成直角连接的隔震管。4.5.4应把隔震管牢固地饺接在制冷系统固定管路的连接之处。4.5.5隔震管的安装与连接应使表面或接头处不受冰冻的损伤,隔寇管不应垂直安装,除非隔震管上已紧固有一防水箍套。
4.5.6应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安装隔震管。4.6膨胀接头
注:膨胀接头用于吸收管道热膨胀产生的应力,避免压缩管道系统超过其弹性极限。膨胀接头可为波纹管,也可通过使用合适构造的管道系统产生适当的柔性(倾斜的、水平的、轴向的补偿运动)。4.6.1对于热膨胀作用很显著的系统,应采用膨胀接头或相应的方法来保护。4.6.2应对管路系统的自由膨胀进行计算,以确保所需的柔性度。4.6.3在采用膨胀接头处,管路系统应有固定的连接点和导向点。注:作为一个压缩机、压力容器或其他额外的刷性装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点,是膨胀和收缩发生的固定点,导向点对于防止管道在相反方向上的不可控运动是必须的,4.6.4对于隔热的管路系统,连接点应固定在管道上,导向点应位于隔热层的外表面。4.6.5波纹型膨胀接头的安装,不应使它们因受到内部压力而产生轴向位移造成损害。4.6.6波纹型膨胀接头,不应因管路横向位移而产生超剪切应力。4.6.7应防止波纹管媒纹圈内凝结水的冻结对波纹管的损坏。注:可用低温的油脂或软育来包装波纹管螺纹圈,在软膏上加上保温和水蒸气密封。4.6.8应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安装胀接头。4.7金属挠管
4.7.1金属挠管的材料,应是具有抗硬化的,或者经加工硬化处理后不出现质变。4.7.2金属挠管盘管不应在可预见的运行工况下发生共振。注:金属挑管,通常内径较小,用于阻止从管道系统向控制器和安全设施传逆的震动,这些管道通常弯曲成螺旋状以减少应力
5材料
所用的材料应适合于所用的制冷剂,能适应暴露的环境。低温下所用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柔性,不应在制冷系统的运行温度范围内变脆。5
GB/T23682-—2009
6压力要求
6.1软管件、隔震管和膨胀接头应能进行强度压力试验,其试验压力不小于配有软管件的制冷系统允许压力的1.3倍。软管件还应承受一0.096MPa的压力,且不受损。6.2软管件、隔镀管和膨胀接头用于传热介质(载冷剂)时,应遵守6.1的规定。由于此时不应出现真空,因而不要求软管件承受指定的真空条件。6.3由型式试验确定的软管件、隔震管和膨胀接头的爆破压力,应小于管件规定设计压力的3倍或1MPa,取二者中的较大值。
注:用户应该意识到在运行状态下,压力耍求、震动应力、未对准引起的应力、弯曲和扭曲、温度影响将会同时存在7非金属软管的渗透率
7.1为了确立允许渗透率(见表1),应在下列工况下测量:a)温度为32C,压力为制冷剂的饱和蒸气压力;b)温度为100℃,压力为55℃时制冷剂饱和蒸气压力的等量值,表1非金属软管允许渗透率
带热塑隔层
无热塑隔层
渗透率
(32℃,饱和燕气压力)
每年1kg/m
每年5kg/m
渗透率
(100℃,55℃时他和蒸气压力)每年5kg/m
每年50kg/m
7.2非金属软管对于特定制冷剂的渗透率应在使用时越低越好。可允许渗透率不应使特定制冷剂产生局部危害,如毒性、燃烧性和使人室息。制冷剂通过软管的渗透所引起的对环境影响的作用(全球变暇、臭氧损耗),应在使用时越低越好。7.3制造厂应指明所供非金属软管的类型(有无热塑隔层),以及软管对适用制冷剂的渗透率。7.4试验方法
7.4.1在渗透率试验中,采用四个管组件。每根软管在两端之间的暴露长度至少为500mm,且每根软管有各自的名义直径。软管的一端接有充注阀,另一端有封顶接头,充注前应把试样抽真空。7.4.2按照7.1中规定的压力和温度,在相应的压力下,对其中的三个样品充注制冷剂。7.4.3第4个样品被用来测定软管内的质量损失。该组件也被密封,但不允许有制冷剂。7.4.4在进行试验前,采用一最低敏感度为每年5g的检漏仪检测软管组件的泄漏。任何有泄漏的显示即被认为不合格。
7.4.5四个试样中有三个试样内充制冷剂。试验时将四个试样弯曲,使其弯曲半径达到软管外径的20倍,试样弯曲的长度要与使用上达到的尽可能一致。7.4.6软管在100℃土2℃环境温度下存放96h。7.4.7应每隔24h测定1次软管组件内的质量损失。7.4.8应从充注制冷剂试样的质量中减去未充注软管组件的质量损失。8内部清洁度、内部湿度和水蒸气渗透率8.1所有内表面不应存在任何杂质,如锈斑、结垢、碎屑与其他类似的物质。在完成制造和测试后,软管件不应含有除保护液以外的任何液体,任何一种保护液也不应对制冷系统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8.2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可采用安装防护盖、密封在防护罩布内或其他类似的方法。8.3供货时金属软管组件内容积含水量不应超过30g/m。8.4供货时非金属软管组件中的含水量不应超过500mg/m,其诊透率在温度(23土2)C和相对湿度6
(50士5)%条件下,含水量每年不应超过10mg/dmGB/T23682-2009
注:水渗透率的评估测试方法包括Karl-Fischer滴定法、称重法、电容湿度感应仪、镜像湿度计和P.O方法等。端部连接
9.1非金属软管应具有与之安装紧周的端部接头,应采用紧固力大的适用接头来可靠地输送所有可能的负载,并防止软管拉出。
9.2通过熔焊或铜焊,应把金属软管、膨胀接头和金属挠管连接到使用接头处,或直接连接到制冷剂管路、
注:在进行熔焊或焊时,应注意冷却这些软管件。9.3软管件应按照EN378-2的要求连接到制冷管道中。10预充注软管件
预充注软管件,应装有自密封接头。当对软管件进行连接或拆卸时,制冷剂不会损失,且空气和湿气不会进入管内。
11标识
11.1软管件和配件应加以永久性的标识,标识应清晰易读,以便确定制造厂名、产品种类和尺寸。另外,非金属软管应标示生产日期。11.2本章不适用于毛细管。
文件编制
对于工厂制造的每一种类软管件和配件,根据要求应具备下列内容:制造厂的类型标识;
管件种类;
可允许压力,
适用制冷剂,
适用制冷剂的渗透率;
依照第8章的水蒸气渗透率,
本标准的标准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