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煤炭行业标准(MT) > MT 506-1996 矿用降尘剂性能测定方法
MT 506-199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MT 506-1996

中文名称:矿用降尘剂性能测定方法

标准类别: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6-03-13

实施日期:1996-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75041

相关标签: 降尘 性能 测定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0.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粉尘防治及设备分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MT 506-1996 矿用降尘剂性能测定方法 MT506-199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矿用降尘剂性能测定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圈
MT 506-1996
本标准规定了对矿用降尘剂(以下简称降尘剂)的表面张力、粉尘的浸润性、金属的腐蚀性和降尘效果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对人体健康无危害的降尘剂性能测定。2引用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10124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MT79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M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
3.1降尘剂
用于降尘的湿润剂。
3.2降尘剂对粉尘的浸润性
粉尘粒子原有的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代替时,形成的液体对粉尘的浸润程度。4降尘剂表面张力测定
4.1测定原理
通过界面张力仪蜗轮副的旋转对钢丝施加扭力,使该扭力与液体表面接触的铂金环对液体的表面张力相平衡,当扭力继续增加,液面被拉破时,钢丝扭转的角度用刻度盘上的游标指示出示值,此值乘以一个系数即为液体的表面张力。4.2仪器
界面张力仪:量程0~~180mN/m,最小分度值0.1mN/m;温度计:0~50℃,刻度0.2℃;0.5~0.8g磁码组;
恒温水浴;
水槽:长100mm、宽80mm、高18mm,有进出口水嘴。4.3材料和试剂
脱脂棉纱布;
蒸馏水;
重铬酸钾(GB642);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硫酸(GB625)。
4.4试液制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6-03-13批准424
1996-08-01实施
MT 506--1996
将降尘剂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以下质量百分浓度的试液:0.00,0.02,0.04,0.06,0.08,0.1,0.12,0.15,0.20,0.30,0.50,1.00,2.00,3.00。4.5测定环境温度
25±2℃。
4.6测定步骤
将重铬酸钾溶于硫酸中制成饱和溶液。用10mL重铬酸钾饱和溶液和90mL硫酸的混合液洗涤铂金环和玻璃试样杯,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再用脱脂棉纱布擦干;用0.5~~0.8kg磁码校正界面张力仪;b.
将铂金环插在吊杆臂上;
d。用软管将水槽的进出口水嘴与恒温水浴进出口水嘴连通;将试液倒入玻璃试样杯中,试液高度约20~25mm。将玻璃试样杯放入水槽中,并将水槽放在界面张力仪样品座上,使玻璃试样杯位于样品座中央位置;将温度计插入试液中,打开水浴水泵,使水浴中的水进入水槽再流回水浴。调节水浴温控器使f.
试液温度保持在25士0.5℃;
旋转样品座螺母,水槽与样品座一起上升到使铂金环与试液表面接触,且使臂上的指针与反射镜中的红线重合,旋转涡轮把手增加钢丝扭力,当试液表面被铂金环拉得很紧时,指针始终保持与红线重合,两个作用力持续到薄膜破裂时,在刻度盘上读出表面张力示值M。4.7计算
8-M·F
式中:8-
表面张力,mN/m;
M-表面张力示值,mN/m;
F系数。
式中:Po—
( 0. 036 78M +0. 045 34-
F=0. 725 0+
界面下介质25℃时的密度,g/cm,界面上介质25℃时的密度,g/cm;r.——铂金环的平均半径9.55mm;rw
铂金环丝的半径0.3mm。
4.8结果表述
一→个试样作三次测定,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1
以表面张力值为纵坐标,降尘剂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如图1所示。(1)
MT506-—1996
图1降尘剂浓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示意图5 降尘剂对金属的麻蚀性测定
按GB10124用符合GB3414标准的热扎矿用钢24Mn2K制备金属试件。用4.4条配制浓度为0.00%、0.30%的降尘剂作试液。3
淑度,%
按 GB 10124 的附录 A 规定的计划化间歇腐蚀试验方法测定试液对各组金属试件的腐蚀率。将得的各组金属试件痴蚀率按GB10124的附录A规定的方法列表,对试液腐蚀性变化和金属腐蚀率变化进行综合评价。
6降尘剂对粉尘的浸润性测
6.1测定原理
液体对粉尘的浸润是通过尘粒间隙毛细管作用,使尘粒原有固-气界面被固-液界面取代逐渐完成的。测定一定时间浸润高度或一定质量粉尘的浸润时间表示液体对粉尘的浸润性。6.2器材
药物天平:0~200g,感量0.01g,摄、
b.毛细管法粉尘浸润性测定装置:如图2所示。玻璃漏斗管内径7士0.4mm,从底部起刻度总长240mm,刻度间隔1mm。电机凸轮使支承台振动,振动频率1.5Hz/s,振幅3mm,沉降法粉尘浸润性测定装置:如图3所示。称量瓶70mm×40mm,漏斗玻璃管脚$3mm×c.
20mm,玻璃管脚距滤纸1520mm,426
MT506—1996
图2毛细管法粉尘浸润性测定装置1电机凸轮,2-弹簧,3-降尘剂盘;4-玻璃漏斗,5-·阀门;6降尘剂试液
图3沉降法粉尘浸润性测定装置
1-称量瓶;2---金属环;3--定性滤纸;4—粉尘;5--玻璃漏斗:6-定位环
计时器、分度值为1s。
定性滤纸(快速),GB1915;
烘箱:0~200℃;
温度计:0200℃,分度值1℃;
干燥器;
MT 506—1996
试验粉尘:煤矿防尘装备试验粉尘(煤尘);用4.4条配制的浓度为0.10%、0.20%的降尘剂作试液。j
6.3测定环境温度
25±2℃。
6.4测定步骤
6.4.1毛细管法
将试验粉尘放入塘瓷盘中摊平,再放入烘箱中烘干,烘箱温度控制在105士3℃,取出稍冷后储a.
于干燥器中备用;
b.用4.6a条配制的重铬酸钾饱和溶液和硫酸混合液浸泡玻璃漏斗,洗涤管壁,用蒸馏水冲洗并烘干,
在降尘剂盘的隔板上垫一层定性滤纸(快速),再将烘干的玻璃漏斗穿过支架插入垫有滤纸的隔板孔中;
从干燥器中取出适量试验粉尘倒入玻璃漏斗中;启动电机,振动10min,使玻璃漏斗管内粉尘形戒密度均匀的粉尘柱;e.
电机停止后,打开阀门,降尘剂试液流入降尘剂盘中,当液面上升到玻璃管刻度0时,开始用计f、
时器计时并关闭阀门。试液与粉尘接触后浸润高度逐渐上升。取15min浸润高度比较降尘剂试液对粉尘浸润性的好坏。
6.4.2沉降法
将降尘剂试液倒入称量瓶中,高度15~20mm;将一张直径40~50mm定性滤纸(快速)放在金属环上;b.
将玻璃漏斗口正对滤纸中心。然后从干燥器中取出试验粉尘,称量1g倒入玻璃漏斗中,使其自c.
然落在滤纸上堆成圆锥体;
d。移动定位环,挂钩臂转动,试验粉尘堆下落,当滤纸与降尘剂液面接触时开始用计时器计时,金属环与滤纸迅速沉入降尘剂试液中,试验粉尘也随之被浸润而沉降至试液中。试验粉尘全部沉降完所需时间即为浸润时间。
6.5结果表述
毛细管法取三根玻璃漏斗管内粉尘浸润高度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每根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应小于或等于10%,否则需重新测定。沉降法取三次沉降时间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每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应小于或等于7%,否则需重新测定。
7降尘效果测定
7.1装置和仪器
a.喷雾降尘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六边形试验简体,对边距离1m,长8m,粉尘采样点距发尘口5m、距喷嘴4.5m;
MT 506—1996
图4喷雾降尘实验装置
1--风机;2—采样头,3-流量计4-流量调节阀:5—抽气泵;6—试验简体;7—喷嘴;8-发尘装置9—压力表;10—调压阀,11—水泵流量计、抽气泵、采样头及滤膜符合GB5748要求;喷嘴SC505,符合MT240要求,
分析天平:量程0~200g,感量0.1mg,粉尘粒度分析仪:测定1~~150μm范围各粒径粉尘质量百分数;干燥器。
7.2试液制备
用自来水及自来水配制的浓度为0.10%和0.20%降尘剂溶液作试液备用。7.3测定步骤
将试验粉尘倒入发尘装置中,调节发尘装置使采样点空气中粉尘浓度为250士50mg/m2;调定喷雾压力为1.0MPa;
按MT79规定的滤膜测尘法在采样点采集用自来水和试液在喷雾前与喷雾时的粉尘各8次,用喷雾前和喷雾时采集各8张滤膜上的粉尘作试样,并求出喷雾前和喷雾时粉尘中粒径小于7.lum的粉尘所占质量百分数R,、R2。7.4粉尘浓度计算
按MT79规定的方法计算。取8次平均值,以c1、C2代表喷雾前和喷雾时的粉尘浓度。7.5总粉尘降尘率
总粉尘降尘率按式(3)计算:
ne=二2×100
式中:n——总粉尘降尘率,%;
~喷雾前总粉尘浓度,mg/m,
喷雾时总粉尘浓度,mg/m。
7.6呼吸性粉尘降尘率
呼吸性粉尘降尘率按式(4)计算:Ne
GiRi-cR×100
(3)
(4)
式中:
一呼吸性粉尘降尘率,%;
MT 506—1996
R,喷雾前的滤膜粉尘中粒径小于7.1um的粉尘所占的质量分数,%;R2--—喷雾时的滤膜粉尘中粒径小于 7.1um的粉尘所占的质量分数,%。7.7降尘效果
降尘效果按式(5)计算:
式中:n——降尘剂试液的降尘效果,%,7~——降尘剂试液的总粉尘降尘率或呼吸性粉尘降尘率,%;rw
自来水的总粉尘降尘率或呼吸性粉尘降尘率,%。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粉尘防治及设备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文安、王自亮、张祖萤、刘开维。430
(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