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行业标准(FZ) > FZ/T 12018-2009 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
FZ/T 12018-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12018-2009

中文名称: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

标准类别: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11-17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4330895

相关标签: 精梳棉 紧密 纺纱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20纱线

中标分类号:纺织>>棉纺织>>W12棉纱、线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NEQ 2001乌斯特统计值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8.0 元

出版日期:2010-04-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朱北娜、娜比亚、周献珠、王少明、叶戬春、赵阳

起草单位: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新疆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本标准适用于用紧密纺技术加工生产的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的品质(包括针织用纱线、机织用纱线)。 FZ/T 12018-2009 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 FZ/T12018-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59.08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2018—2009
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
Cotton grey compact combed yarns2009-11-1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易小牛标准保姆
2010-04-01实施
FZ/T12018—2009
本标准技术要求参照2001乌斯特统计值制定,与2001乌斯特统计值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新疆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北娜、娜比亚、周献珠、王少明、叶戳春、赵阳。1范围
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
FZ/T12018—2009
本标准规定了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用紧密纺技术加工生产的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的品质(包括针织用纱线、机织用纱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98棉本色纱线
GB/T3291.1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1部分:纤维和纱线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4743—1995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绞纱法GB/T652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GB/T9995
FZ/T01050
FZ/T01086
FZ/T10007
FZ/T10008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纺织品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FZ/T10013.1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本色纱线及染色加工线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3291.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
cottongrey compact combed yarns用紧密纺技术、设备生产的精梳纯棉本色纱线。4分类
4.1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的线密度以10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表示,单位为特克斯(tex)。
4.2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的公定回潮率为8.5%。4.3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的标准重量4.3.1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8.5%时的标准重量按式(1)计算:1
FZ/T12018—2009
式中:
-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重量,单位为克每百米(g/100m);-纱线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4.3.2100m纱线的标准干燥重量按式(2)计算:T.
md = 10. 85
式中:
-100m纱线的标准干燥重量,单位为克每百米(g/100mmd
纱线线密度,单位为克斯(tex)二·(1)
........(2)
4.4单纱和股线的最后成品役线密度应与其公称线密度相等。纺股线用的单纱设计线密度应保证股线的设计线密度与其公称线整康相等。精梳棉本色紧密绒纱影丝称线密度及其100m的标准于燥重量规庭见表4.5
公称线密度/
标键无燥重量/
009691
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标准干炼重量公称线密度/
标准干燥重量/
(g/100m)
公称绪密度入
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线的公称线密度及其100m的标准干燥重量规定见表/2。4.6
美3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线标准干燥重量公称线密度/
标准干燥重量/
(g/100m)
公称线密度+
标准平燥重最
(g/100m)
/公称线密度
标准干燥重量/
(g/100m)
标准干燥重盘/
(g/100m)
FZ/T12018—2009
(o1/)
( go/)
/(+8++)
(%002+)
/(%0S+)
重米豆
(9~02)
(~06)
(16~011)
FZ/T 12018—2009
(uof/)
( gol/)
(%003+)
/(%0S+)
重米豆
()/)
鲁再米豆
(01~91)
(21~81)
(61~82)
(62~98)
FZ/T12018—2009
(o/)
( so/)
[(%002+)
/(%0S+)
重米旦
(~[6)
(16~01)
s\9~9
FZ/T 12018—2009
101/)
( sot/)
1/(%002+)
/(%OS+)
(x/N)
(01~91)
(21~81)
(62~98)
FZ/T12018—2009Www.bzxZ.net
(o1/)
(u so1/)
1/(%002+)
/(%0S+)
重米单
再重米
(2/~/82)
(/62~/)
(2/95~2/02)
×0×8
×~×9
(2/11[~2/081)
×'~×s
FZ/T12018-—2009
5.4分等规定
5.4.1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的评等以批为单位,同品种一昼夜生产量为一批。按规定的试验周期和各项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按其结果评定其棉纱(线)的品等。5.4.2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的品等分为优等、一等、二等,低于二等指标者为三等品。5.4.3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的品等由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1)、单纱(线)断裂强度、百米重量变异系数、条于均匀度变异系数、于米粗节(十50%)、干米棉结(十200%)、十方米纱疵数)、毛羽指数H或2mm毛羽指数等指标评定,当八项的品等不同时,按八项中最低的一项品等评定。5.4.4单纱(线)的百米重量偏差超出充许范围时,在百米重量变异系数(%)原评等的基础上作顺降一等处理。
5.5检验单纱(线)毛羽指标时,可选用毛羽指数H或2mm毛羽指数两者中的任何一种,但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产品发生质量争议时,以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为准。6.2试验周期:生产厂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决定试验周期,以一次试验为准,作为该周期内纱(线)的分等依据。周期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6.3取样:采用筒纱,每批纱(线)抽样不少于15只简纱。6.4百米重量变异系数和百米重量偏差的试验方法按照GB/T4743一1995执行,其中百米重量变异系数采用方法1,百米重量偏差采用方法3。百米重量偏差按式(3)计算:D = mea mdl × 100
式中:
D—一百米重量偏差,%;
md2--试样实际干燥重量,单位为克每百米(g/100m);mal—试样设计干燥重量,单位为克每百米(g/100m)。...(3
6.5单纱(线)断裂强度及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的试验方法按照GB/T3916执行。试验时,样品未经调湿或试验环境条件等偏离GB/T3916规定时,应对试验结果按FZ/T10013.1进行修正。
6.6烘箱测试回潮率按照GB/T9995执行。6.7条于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粗节(十50%)、千米棉结(十200%)试验方法按照GB/T3292.1执行。6.8十万米纱疵数试验方法,按照FZ/T01050执行。6.9毛羽指数H值试验方法按照附录A执行,2mm毛羽指数试验方法按FZ/T01086执行。6.10纱线成包净重量试验按GB/T398执行。6.11试验结果的表示
一批纱线的各种试验结果是由该项试验的全部试验值的计算结果表示,各种试验结果的计算值精确度,除已规定者外,按表6规定。1)变异系数的缩写为CV。
2)CTM4型纱疵仪检测数据不适用于本标准。8
单纱(线)断裂强度/(cN/tex)
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
粗节(+50%)/(个/km)
棉结(+200%)/(个/km)
毛羽指数/(根/10m)
毛羽指数H
十万米纱疵/(个/105m)
百米重量偏差/%
百米重量(每批平均)/(g/100m)平均线密度/tex
修正强力用回潮率/%
折算重量用回潮率/%
检验规则
按照FZ/T10007执行
8标志、包装
按FZ/T10008执行。
运输和存
运输工具应整洁,不污染产品。表6计算值的数值修约规定
9.2运输时,要防止受水浸、雨淋、污染。9.3
仓贮场所应具备防潮设施,力求相对湿度不超过65%。FZ/T12018—2009
要求小数点后有效位数
仓贮场所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排风设施,使仓库空气经常保持流通,防止发生霉变。杜绝火种,加强防火措施。
用户对本标准有特殊要求者,供需双方可另订协议。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