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8413.2-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8413.2-2010
中文名称:内燃机 机油泵 第2部分:总成 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2-1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4408313
相关标签:
内燃机
机油泵
总成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出版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07-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内燃机机油泵常用的外啮合渐开线齿轮泵和内啮合摆线齿轮泵及其它容积式机油泵的试验项目、试验条件、试验装置及参数测量、性能试验规范和试验结果的整理。本部分适用于内燃机用齿轮泵和转子泵及其它容积式机油泵总成性能试验。 JB/T 8413.2-2010 内燃机 机油泵 第2部分:总成 试验方法 JB/T8413.2-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27.020
备案号:28444—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413.2—2010
代替JB/T8886—1999
内燃机机油泵
第2部分:总成
试验方法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Oil pumpsPart2:Assemblies-Methodsfortest2010-02-11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参数名称及代号
5试验条件...
5.1试验用油..
吸、出油管.
吸油高度..
5.4测量用的仪器、仪表
6.试验装置及参数测量
试验装置
参数测量.
性能试验规范,bzxz.net
一般要求
吸油性能,
转速特性
压力特性,
限压阀工作特性
粘度(或温度)特性
通用特性,
可靠性试验.
密封性试验
8试验结果整理,
参数的记录
参数的计算
数据整理及特性曲线的绘制
试验记录表及试验报告
JB/T8413.2—2010
JB/T8413《内燃机机油泵》分为七个部分: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
第2部分:总成试验方法;
一第3部分:粉末冶金转子技术条件;一第4部分:钢制齿轮技术条件;第5部分:粉末冶金齿轮技术条件;第6部分:传动轴轴端的型式和尺寸;第7部分:总成产品可靠性考核。本部分为JB/T8413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8886一1999《内燃机机油泵试验方法》。本部分与JB/T8886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修改了试验用油。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JB/T8413.2—2010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平柴泵业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沈红节、许仲秋、陈贤明、叶栩宏、钟君杰。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NJ432-1986;
JB/T8886-1999。
1范围
内燃机机油泵
第2部分:总成·试验方法
JB/T8413.2—2010
JB/T8413的本部分规定了内燃机机油泵(以下简称机油泵)常用的外啮合渐开线齿轮泵(以下简称齿轮泵)和内啮合摆线齿轮泵(以下简称转子泵)及其他容积式机油泵的试验项目、试验条件、试验装置及参数测量、性能试验规范和试验结果的整理。本部分适用于内燃机用齿轮泵和转子泵及其他容积式机油泵总成性能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841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11121—2006汽油机油
GB11122—2006柴油机油
JB/T8413.1内燃机机油泵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JB/T51051内燃机机油泵产品可靠性考核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理论供油量theoreticaloildelivery在设定转速工况下,根据排量计算得出的在单位时间内从机油泵的出口处输出的理论液体体积。3.2
标定供油量declared oildelivery在机油泵设计图样上标出的在给定泵出压力、工作转速及试验油粘度(或温度)工况下的供油量。3.3
实际供油量practicaloildelivery机油泵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从机油泵的出口处输出的液体体积,简称供油量或流量。3.4
泄漏量leakage
机油泵限压阀溢流孔所泄出的流量。3.5
吸油压力 inlet pressureof oil pump机油泵工作时在进口处的压力,又称吸油真空度。3.6
吸油高度oil-absorbinghight
油箱液面至主动齿轮(或内转子)中心的距离。JB/T8413.2--2010
泵出压力outletpressureofoil pump机油泵出口处的压力。
全压力differencebetweenoutletpressureandinletpressureofoilpump泵出压力与吸油压力的差值。
标定泵出压力declaredoutletpressureofoilpump设计图样上所规定的机油泵泵出压力。3.10
限压阀开启压力openingpressureofreliefvalve当限压阀溢油口开始喷油时的泵出压力。3.11
限压阀截止压力cut-offpressureofreliefvalve当机油泵出口处流量为零时的泵出压力。3.12
practical speed of rotate
实际转速
机油泵工作或试验时,实测的转速,简称转速。3.13
标定转速declaredspeedofrotate设计图样上所规定的机油泵工作转速。3.14
机械功率mechanicalpower
驱动机油泵主动轴所需的功率,又称轴功率。3.15
液压功率hydraulicpower
被驱动液体所增加的功率,可用实际供油量和全压力的乘积表示。3.16
容积效率volumeefficiency
实际供油量与理论供油量的比值。3.17
总效率overallefficiency
机油泵的液压功率与机械功率的比值。3.18
启动出油时间startingoildischargetime机油泵在不充油和规定试验油粘度情况下,用一定转速起动机油泵,从起动开始到泄油小孔开始出油的这段时间。
转速特性rotatespeedcharacteristic在规定的试验油粘度(或温度)和规定的泵出压力时,机油泵供油量与转速的函数关系。3.20
压力特性pressurecharacteristic在规定的试验油粘度(或温度)和规定的转速时,机油泵供油量与泵出压力的函数关系。2
限压阀工作特性runningcharacteristicofreliefvalveJB/T8413.2—2010
在规定的试验油粘度(或温度)和规定的转速时,限压阀开启后泵出压力与泄漏量的函数关系。3.22
粘度(或温度)特性viscosityortemperaturecharacteristic在规定转速和规定泵出压力时,供油量与试验油粘度(或温度)的函数关系。3.23
通用特性generalcharacteristic在规定试验油粘度时,表示机油泵在允许工作转速、泵出压力范围内的全性能,即供油量与转速、泵出压力、粘度的函数关系。
性能试验performancetest
测定机油泵各种特性的试验。
可靠性试验reliabilitytest
测定机油泵可靠性能的试验。
参数名称及代号
表1中参数名称及代号适用于本部分。表1
参数名称及代号
参数名称
回归系数
测压孔孔径
连接管孔径
测量前后所设定的液体量
吸油高度
测压孔孔深
机械功率
液压功率
实际转速
实际供油量
限压阀开启前供油量
限压阀开启后供油量
标定供油量
理论供油量
泄漏量
无限压阀时的供油量
全压力
吸油压力
限压阀截止压力
限压阀开启压力
泵出压力
a,ay,az,b,by,b2,c,d,
JB/T8413.2—2010
试验条件
试验用油
表1参数名称及代号(续)
参数名称
复相关系数
润滑油温度
达到液体量G所需的时间
润滑油运动粘度
相关系数
容积效率
总效率
本部分推荐选用符合GB11122-2006中粘度等级为30的柴油机油或GB11121—2006中粘度等级为30的汽油机油。试验油温或粘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试验油温或粘度
试验项目
吸油性能
转速特性
压力特性
限压阀工作特性
密封性试验
粘度(或温度)特性
通用特性
可靠性试验
吸、出油管
试验油温或运动粘度
常温,运动粘度应不高于170mm2/s85℃±2℃
85℃±2℃
85℃±2℃
85℃±2℃
根据图样要求选定
根据图样要求选定
按JB/T51051规定
出厂试验时,允许在常温下用两种清洁的矿物油调配成运动粘度为(16.5±0.8)mm2/s的混合油为试验用油,在常温下进行试验。吸、出油管内径应为机油泵进、出油孔直径的(11.5)倍。5.3吸油高度
5.3.1吸油高度h应不小于100mm。5.3.2带集滤器的机油泵,使集滤器浸入油箱油面即可。5.4测量用的仪器、仪表
测量用的仪器、仪表的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仪器、仪表精度要求
仪器、仪表类型
试验装置及参数测量
试验装置
转速表
压力计
不低于1.5级
温度计
±1 ℃
流量计
转矩仪
计时秒表
1s/100
试验装置应符合第5章的要求,满足机油泵性能试验和流量、转速、压力、油温、功率等参数测量。其试验装置见图1。
驱动电动机:2
调节阀:7-
扭矩-转速测量仪;3-
换向阀;8-
一流量计:9
溢流阀:13-
注:d为机油泵进、出油孔直径。JB/T8413.2—2010
被试机油泵;4-
—温度计;5—压力计;
-油箱:10
真空压力计:14-
图1试验装置结构图
6.2参数测量
6.2.1供油量
恒温装置;11-
吸油过滤网。
供油量测量采用容积式流量计,亦可采用其他流量计进行测量。6.2.2·油压
6.2.2.1测量点的选择
按图1,测量点的选择应遵循下述三点要求:温度计:
a)测压点应分别位于距机油泵的进油孔和出油孔2倍直径处;测压孔的中心线应与液体流动方向垂直;
b)连接直管长度应大于或等于各自内径的4倍:c)因受机油泵的大小或试验装置的限制,不能安装4倍内径长度直管时,允许用一个弯头引出。6.2.2.2测压孔和连接管
a)测压孔应按图2所示的要求制造,其孔径D应为2mm~6mm,孔的深度L应大于2倍孔径;b)测压孔与管道的内表面应光滑,孔与管的边缘不允许有毛刺;c)测压孔与测压表连接系统要严密不漏。a)厚整
图2测压孔结构
b)薄壁
JB/T 8413.2-2010
6.2.3油温
测点应设在距机油泵出口小于或等于出油孔2倍直径处,其温度计安装按图3。a)在弯曲管道上的安装法
6.2.4转速
图3温度计安装方式
测量转速可采用机械式转速表或电子数字计数仪。6.2.5轴功率
用扭矩仪测量或其他测量方法。7性能试验规范
7.1.一般要求
7.1.1每一性能曲线应测试六个以上工况点。7.1.2测试点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性能曲线上。7.1.3测量数据时,对所有仪表的读数应同时读出。7.2吸油性能
b)在直管道上的安装法
机油泵在不充油的情况下,用转速250r/min起动机油泵,且从起动到转速达到250r/min时不得超过0.5S,同时观察泄油小孔(离机油泵出油口大于或等于2倍出油管管径处)开始出油。记录从起动至开始出油这段时间,该时间即为启动出油时间。7.3转速特性
在规定的试验油温和规定的泵出压力时,对包括标定转速和110%标定转速在内的六个以上不同转速,稳定运转30s后测量各工况时的供油量、油溢、转速、泵出压力及轴功率等有关参数,并做记录。7.4压力特性
在规定的试验油温和标定转速(或规定某一转速)时,对包括标定泵出压力在内的六个以上不同的油压,稳定运转30s后测量各工况时的供油量、油温、转速、泵出压力、进口压力及轴功率等有关参数,并做记录。
7.5限压阀工作特性
7.5.1限压阀开启压力
7.5.1.1限压阀溢油孔散开
在规定的试验油温和规定转速时,逐渐缓慢地加载,视限压阀溢油孔处开始喷油,记下此时泵出压力值即为限压阀开启压力。
7.5.1.2限压阀溢油孔与进油腔相通在规定的试验油温和规定转速时,在限压阀开启压力前后分段进行压力特性试验(试验时各段取六个以上不同的油压,稳定运转30s后记录各工况时的泵出压力、供油量等有关参数)。7.5.2限压阀截止压力
在规定的试验油温和规定转速时,逐渐缓慢地加载,直至机油泵出口处的供油量为零时,记下此时泵出压力值,此值即为限压阀截止压力。6
7.5.3限压阀工作特性
JB/T8413.2-2010
在规定的试验油温和规定转速,从限压阀开始溢油起,取六个以上不同的油压,稳定运转30s后测量各工况时的供油量、油温、泵出压力等参数,并记录。7.6粘度(或温度)特性
在标定转速(或规定某一转速)和一定的泵出压力时,取六个以上不同的试验油温(或粘度),稳定运转30s后测量各工况时的供油量、油温、泵出压力、转速等有关参数,并记录。7.7通用特性
在变速、变载和变油温工况下,测量各工况下的供油量、泵出压力、油温及转速等有关参数,并记录。试验前应预先备有试验油的粘温特性资料,测量工况最少点可按表4选取。7.8可靠性试验
机油泵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方法按JB/T51051规定,或与内燃机可靠性试验同时进行。7.9密封性试验
在规定的试验油温时运转,试验时泵出压力调整至标定泵出压力的150%,历时5min,检查各静结合面处有无渗漏现象。
注:设有限压阀装置的机油泵,如密封性试验油压高于限压阔开启压力,试验时泵出压力则调整至低于限压阀开启压力0.02~0.05MPa。
表4通用特性测量工况选取点
泵出压力
PiP3ps
注 1:n1、n2、n、n4、ns分别为不同的转速值。转速
pip3ps
ptpsps
piP3ps
注2:PIVP2、P3P4、Ps分别为不同的泵出压力值,如设有限压阀装置的机油泵,其最高试验压力不得超过限压阅的开启压力。
注3:Tt、T2、T3、T4、Ts分别为不同的油温。8试验结果整理
8.1参数的记录
性能试验测量的参数,应填入记录表格,见表5。8.2参数的计算
8.2.1供油量
用容积式流量计和计时秒表配用时,按式(1)计算:60G
8.2.2全压力
全压力按式(2)计算:
p=Ps-Pi
JB/T8413.2--2010
8.2.3功率
8.2.3.1机械功率
用转速一扭矩仪可直接测得。
8.2.3.2液压功率
液压功率按式(3)计算:
8.2.4效率
8.2.4.1容积效率
容积效率按式(4)计算:
式(4)中理论供油量9按JB/T8413.1中规定进行计算。8.2.4.2总效率
总效率按式(5)计算:
8.3数据整理及特性曲线的绘制
8.3.1转速特性
(4)
由7.3测得的参数:供油量、转速n等值,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回归拟合。其结果要使相关系数大于0.99。根据回归式所绘制的特性曲线如图4。回归式按式(6):
Q=a+bn
ntimin
图4转速特性
8.3.2压力特性
由7.4测得的参数:供油量9、泵出压力p,及轴功率N等值,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回归拟合。其结果要使相关系数大于0.98。根据回归式所绘制的特性曲线如图5。回归式按式(7)、式(8):
g=a+bps
Nj=c+dps
:(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