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8413.1-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8413.1-2010
中文名称:内燃机 机油泵 第1部分:总成 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2-1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307841
相关标签:
内燃机
机油泵
总成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出版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07-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内燃机用外啮合渐开线齿轮泵总成和内啮合摆线齿轮泵总成两种机油泵总成的术语和定义、参数及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试验项目、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本部分适用于内燃机用齿轮泵和转子泵。内啮合渐开线齿轮泵可参照本部分。 JB/T 8413.1-2010 内燃机 机油泵 第1部分:总成 技术条件 JB/T8413.1-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27.020
备案号:28443—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413.12010
代替JB/T8413—1996
内燃机机油泵
第1部分:总成 技术条件
Internal combustionengines---OilpumpsPart1:Assemblies-Specification2010-02-11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参数及代号
技术要求
尺寸和形位公差
表面粗糙度
铸件质量.
结合部位质量
清洁度
转动性
机油泵性能
可靠性,
外观质量
保用期
6试验方法.
6.1清洁度测量
转动性能..
性能试验.
可靠性试验
试验项目
出厂试验..
型式试验..…
性能试验,
可靠性试验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9.2包装.
9.3运输.
9.4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机油泵效率的计算附录B(规范性附录)机油泵排量的计算目
JB/T8413.1--2010
JB/T8413.1—2010
JB/T8413《内燃机机油泵》分为七个部分: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
第2部分:总成试验方法:
第3部分:粉末冶金转子技术条件;第4部分:钢制齿轮技术条件:
第5部分:粉末冶金齿轮技术条件;-第6部分:传动轴轴端的型式和尺寸;第7部分:总成产品可靠性考核。本部分为JB/T8413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8413--1996《内燃机机油泵技术条件》。本部分与JB/T8413—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试验项目;一增加了安装在发动机内部的机油泵外表面的清洁度限值的要求;修改了对容积效率和总效率技术指标的要求;-增加了限压阀截止压力的要求:-增加了可靠性考核要求;
修改了检验规则;
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平柴泵业有限公司、杭州拓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三花通产实业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沈红节、许仲秋、陈贤明、郑关荣、施勇翔、叶棚宏、钟君杰。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NJ433-1986;
-NJ369—1985;
-JB/T8413—1996。
1范围
内燃机机油泵
第1部分:总成技术条件
JB/T8413.1-—2010
JB/T8413的本部分规定了内燃机用外啮合渐开线齿轮泵总成(以下简称齿轮泵)和内啮合摆线齿轮泵总成(以下简称转子泵)两种机油泵总成(以下简称机油泵)的术语和定义、参数及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试验项目、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适用于内燃机用齿轮泵和转子泵。内啮合渐开线齿轮泵可参照本部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841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eqVISO2768-2:1989)GB/T1800.1一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ISO286-1:1988,MOD)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I2828.1--2003,ISO2859-1:1999,IDT)GB/T3821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GB/T9439灰铸铁件
GB11121—2006汽油机油
GB11122-2006柴油机油
GB/T15115压铸铝合金
JB/T8413.2
JB/T8413.3
JB/T8413.5
JB/T9770
内燃机机油泵第2部分:总成试验方法内燃机机油泵第3部分:粉末冶金转子技术条件内燃机机油泵第5部分:粉末冶金齿轮技术条件内燃机机油泵齿轮技术条件
JB/T9774—2005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限值JB/T51051内燃机机油泵产品可靠性考核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排量displacement
按设计数据计算得出的机油泵在每一转所排出的液体体积。3.2
理论供油量theoreticaloildelivery在设定转速工况下,根据排量计算得出的在单位时间内从机油泵的出口处输出的理论液体体1
JB/T8413.1—2010
标定供油量declaredoildelivery在机油泵设计图样上标出的在给定泵出压力、工作转速及试验油粘度(或温度)工况下的供油量。
实际供油量practicaloildelivery机油泵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从机油泵的出口处输出的液体体积,简称供油量或流量。3.5
泄漏量leakage
机油泵限压阀溢流孔所泄出的流量。3.6
吸油压力inletpressureofoilpump机油泵工作时在进口处的压力,又称吸油真空度。3.7
泵出压力outletpressureofoilpump机油泵出口处的压力。
全压力differencebetweenoutletpressureandinletpressureofoilpump泵出压力与吸油压力的差值。
标定泵出压力declaredoutletpressureofoilpump设计图样上所规定的机油泵泵出压力。3.10
openingpressureofreliefvalve限压阀开启压力
当限压阀溢油口开始喷油时的泵出压力。3.11
限压阀截止压力cut-offpressureofreliefvalve当机油泵出口处流量为零时的泵出压力。3.12
实际转速practicalspeedofrotate机油泵工作或试验时,实测的转速,简称转速。3.13
标定转速declaredspeedofrotate设计图样上所规定的机油泵工作转速。3.14
机械功率mechanicalpower
驱动机油泵主动轴所需的功率,又称轴功率。3.15www.bzxz.net
液压功率hydraulicpower
被驱动液体所增加的功率,可用实际供油量和全压力的乘积表示。3.16
volumeefficiency
容积效率
实际供油量与理论供油量的比值。总效率overallefficiency
机油泵的液压功率与机械功率的比值。3.18
启动出油时间startingoildischargetimeJB/T8413.1—2010
机油泵在不充油和规定试验油粘度情况下,用一定转速起动机油泵,从起动开始到泄油小孔开始出油的这段时间。
转速特性rotatespeedcharacteristic在规定的试验油粘度(或温度)和规定的泵出压力时,机油泵供油量与转速的函数关系。3.20
压力特性
pressure characteristic
在规定的试验油粘度(或温度)和规定的转速时,机油泵供油量与泵出压力的函数关系。3.21
限压阀工作特性
Erunningcharacteristicofreliefvalve在规定的试验油粘度(或温度)和规定的转速时,限压阀开启后泵出压力与泄漏量的函数关系。
粘度(或温度)特性viscosityortemperaturecharacteristic在规定转速和规定泵出压力时,供油量与试验油粘度(或温度)的函数关系。3.23
通用特性generalcharacteristic在规定试验油粘度时,表示机油泵在允许工作转速、泵出压力范围内的全性能,即供油量与转速、泵出压力、粘度的函数关系。
出厂试验deliverytest
制造厂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机油泵在出厂之前在试验台上进行主要性能的试验,以检验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型式试验typetest
新设计或经重大改进后的机油泵,为了考核其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改进要求而进行的各项试验。它是产品认可试验和准产试验,亦称鉴定试验。3.26
性能试验
performancetest
测定机油泵各种特性的试验。
可靠性试验reliabilitytest
测定机油泵可靠性能的试验。
4参数及代号
表1中参数及代号适用于本部分。3
JB/T8413.1-2010
技术要求
表1参数及代号
参数名称
内、外转子一齿扫过的有效面积齿轮中心距
齿项圆直径
机械功率
液压功率
实际转速
标定转速
实际供油量
标定供油量
理论供油量
基圆齿距
限压阀截止压力
限压阀开启压力
泵出压力
标定泵出压力
内转子齿数
齿形角
容积效率
总效率
5.1总则
机油泵及其部件、零件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5.1.1
5.1.2机油泵总成图或有关技术文件上应标明主动轴旋转方向,进、出油孔,主要装配间隙及主要技术参数(如供油量、泵出压力、转速及限压阀开启压力等)。5.1.3齿轮泵的主、被动齿轮应符合下述规定:a)钢或球墨铸铁齿轮应符合JB/T9770的规定;b)粉末冶金齿轮应符合JB/T8413.5的规定。5.1.4转子泵的内、外转子应符合JB/F8413.3的规定。5.2尺寸和形位公差
5.2.1泵体、泵盖的轴孔、齿轮室或转子腔孔孔径尺寸公差等级应符合下述规定:a)通孔应不低于GB/T1800.1—2009中规定的IT8级;b)盲孔应不低于GB/T1800.1一2009中规定的IT9级。5.2.2泵体、泵盖的轴孔、齿轮室或转子腔孔轴心线之间的平行度应不低于GB/T1184中规定的7级:同轴度应不低于GB/T1184中规定的8级。5.2.3泵轴主要配合部位的尺寸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T1800.1一2009中规定的IT7级。4
5.3表面粗糙度
JB/T8413.1—2010
轴套(粉末冶金铁基轴套除外)内表面和轴颈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值应小于或等于1.6μm。5.4铸件质量
5.4.1铸铁件材质应不低于图样中规定牌号的要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GB/T9439的规定。5.4.2压铸件应符合GB/T15115的规定。5.4.3泵体、泵盖的轴孔、齿轮室或转子腔等加工表面不得有气孔、砂眼、裂纹、疏松和夹渣等缺陷。5.5结合部位质量
5.5.1轴与主动齿轮或内转子的结合必须可靠,不得有裂纹。5.5.2允许在泵体、泵盖等结合面上涂以“干性可剥型”密封胶。5.5.3机油泵泵体与泵盖结合处的边缘错边量应小于或等于2mm。5.6清洁度
5.6.1安装在发动机外部的机油泵,其内部杂质含量应不超过JB/T9774中规定的机油泵清洁度限值。5.6.2安装在发动机内部的机油泵,其内部杂质含量应不超过JB/T9774中规定的机油泵清洁度限值外,还应测定其外表面的清洁度,外表面的清洁度限值由供需双方商定。5.7转动性
5.7.1试验前后机油泵主动轴转动应灵活、平稳、无卡滞现象。5.7.2机油泵运转时不应有异常的响声。5.8机油泵性能
5.8.1密封性
机油泵应经密封性试验,试验后:a)安装在内燃机外部的机油泵,在密封性试验后,各静合面外部都应呈干状;b)安装在内燃机内部的机油泵,在密封性试验中,各静合面处油液不应呈线状溢出。5.8.2容积效率和总效率
5.8.2.1机油泵容积效率和总效率的计算按附录A和附录B。5.8.2.2当标定泵出压力高于限压阀开启压力时,测定容积效率和总效率时其泵出压力采用低于限压阀开启压力0.01MPa~0.05MPa。5.8.2.3试验用油为符合GB11122—2006中粘度等级为30的柴油机油或GB11121—2006中粘度等级为30的汽油机油,试验油温为85℃土2℃。5.8.2.4机油泵在转速为1000r/min、泵出压力为0.2MPa时,容积效率及总效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容积效率及总效率指标
供油量
>30~60
>60~100
5.8.3启动出油时间
齿轮泵
容积效率
总效率
转子泵
容积效率
总效率
机油泵应有良好的吸油性能。当机油泵以250r/min起动时,其出油时间应小于或等于5s。5.8.4供油量
机油泵供油量(含标定工况与最低稳定转速工况)应符合产品图样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5
JB/T8413.1—2010
5.8.5限压阀开启压力与截止压力设有限压阀的机油泵,其限压阀开启压力与截止压力应符合产品图样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5.9可靠性
机油泵产品可靠性考核按JB/T51051的要求进行考核。5.10外观质量
机油泵外表面应完整、美观,无明显的脱漆、毛刺和碰伤等缺陷。5.11保用期
机油泵自出厂起一年内,用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保用期为2000h,在保用期内如因制造质量问题造成损坏,制造厂应负责保修、保换、保退。6试验方法
6.1清洁度测量
清洁度的测量按GB/T3821的规定进行。6.2转动性能
试验前后采用手动或专用工具转动机油泵:异常响声采取在性能试验中耳听的方式。6.3性能试验
性能试验按JB/T8413.2的规定进行。6.4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按JB/T51051的规定进行,或与内燃机可靠性试验同时进行。7试验项目
7.1出厂试验
机油泵出厂试验项目包括:
a)吸油性能;
b)供油量(含标定工况与最低稳定转速工况);c)密封性;
d)限压阀开启压力;
7.2型式试验
机油泵型式试验除包括全部出厂试验项目外,可选择必要的性能试验项目组成。7.3性能试验
机油泵性能试验项目包括:
a)转速特性;
b)压力特性;
c)限压阀工作特性;
d)粘度特性;
e)通用特性;
f)吸油性能。
7.4可靠性试验
机油泵可靠性试验为可靠性考核试验。8检验规则
8.1制造厂应按照7.1规定的出厂试验项目进行试验并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8.2需方抽查产品质量时,应按GB/T2828.1的规定抽检,检验项目、组批原则、抽样方案、判定与6
复验规则按制造厂与客户商定的技术文件。8.3国家主管部门抽查产品质董时,按主管部门批准的实施细则的规定。9标志、包装、运输和购存
9.1标志
9.1.1每台机油泵上应标明:
a)制造厂厂标或商标;
b)产品型号或代号。
标志的部位,尺寸和方法按产品图样规定或与订货单位协商而定。9.1.2每台机油泵应附有检验员签章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标明:a)制造厂厂名和商标;
b)产品型号、产品名称;
c)执行标准号;
d)检验日期。
9.1.3产品包装根据用户要求确定,若用包装箱包装时,包装箱外表面应标明:a)制造厂厂名及地址;
b)产品名称及型号;
c)执行标准号;
d)装箱日期、毛重及数量:
e)收货单位及地址;
f)“小心轻放”等字样或符号。9.2包装
JB/T8413.1—2010
9.2.1每台机油泵包装前应清洗干净,并经防锈处理。进、出油口应采用防尘措施。9.2.2用袋包装好的机油泵,必须装入硬纸盒或木箱内,并保证在正常运输中不致损伤。9.3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磕碰、防雨、防潮。9.4贮存
机油泵应存放在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在正常保管情况下,自出厂之日起,制造厂应保证产品在12个月内(或由供需双方商定)不致锈蚀。JB/T8413.1—2010
A.1容积效率的计算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机油泵效率的计算
机油泵容积效率的计算按式(A.1)进行计算:n
A.2理论体积流量的计算
机油泵理论体积流量的计算按式(A.2)进行计算:Q=qn·
A.3排量的计算
机油泵排量的计算按附录B进行计算。A.4总效率的计算
机油泵总效率按式(A.3)进行计算:ns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