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6434-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6434-2010
中文名称:输油齿轮泵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2-1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090567
相关标签:
输油
齿轮泵
标准分类号
出版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07-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输油齿轮泵(包括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的型式、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和纤维,温度不高于150℃,粘度范围:5×10-6 m2/s~1.5×10-3m2/s(外啮合齿轮泵)、1×10-5 m2/s~3×10-1m2/s(内啮合齿轮泵),具有润滑性的油品和性质类似油品的液体的泵。 JB/T 6434-2010 输油齿轮泵 JB/T6434-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23.080
备案号:28583-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6434—2010
代替GB/T6434-1992
输油齿轮泵
Oil-transferring GearPumps
2010-02-21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型式、型号与基本参数、
3.1型式..
3.2型号...
3.3基本参数.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2产品性能.1
4.3安全阀.
4.4轴承..
4.5轴封.
4.6泵与管路连接
4.7主要零件材料
4.8与原动机的连接及安全防护
4.9原动机..
4.10制造.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2测试精度
5.3试验项目.
5.4测试方法,
5.5性能参数的计算和换算
5.6试验报告与性能曲线
6检验规则.
6.1检验类别
6.2检验项目,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1
7.2包装.
7.3运输...
7.4购存.
8成套范围
附录A(资料性附录)
A.1清洁度指标
A.2检验方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清洁度指标及检验方法,
性能曲线图...
泵的型号表示方法,
JB/T6434—2010
C.1外啮合齿轮泵.
C.2内啮合齿轮泵
..................
JB/T6434—2010
..............
本标准是对JB/T6434-1992《输油齿轮泵》的修订。本标准与JB/T6434-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了相关引用标准;
增加了内啮合齿轮泵的内容;
增加了泵型号及泵型号表示方法的内容,并作为附录C;将性能参数表调整为性能参数范围表,增加了泵效率值;删除了齿轮泵工作范围图;
对安全阀全回流压力值作了变动;JB/T6434—2010
增加了旋转轴唇形密封泄漏量的规定值,对填料密封泄漏量的规定值作了变动:按照新标准更改了主要零件材料表中相关材料牌号。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泵B、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螺杆泵分技术委员会(SAC/TC211/SC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恒盛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泵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宁波中德螺杆泵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秀雅王旭董春霞栗斌王金来赵建成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表情况为:JB/T6434-1992。
1范围
输油齿轮泵
JB/T6434—2010
本标准规定了输油齿轮泵(包括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以下简称泵)的型式、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和纤维,温度不高于150℃,粘度范围:5×10°m/s~1.5×10m/s(外啮合齿轮泵)、1×10-5m2/s~3×10m2/s(内啮合齿轮泵),具有润滑性的油品和性质类似油品的液体的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5
GB/T266
GB/T699
GB/T1176
GB/T1220
GB/T1348
GB/T2100
GB/T3077
GB/T3216
GB/T5661
GB/T7306.1
GB/T 7306.2
GB/T9112
GB/T9439
GB/T11352
GB/T13306
GB/T13384
JB/T4297
JB/T8091
JB/T8097
JB/T8098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石油产品恩氏粘度测定法
优质碳素结构钢
铸造铜合金技术条件
不锈钢棒
球墨铸铁件
-般用途耐蚀钢铸件
合金结构钢
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和2级轴向吸入离心泵机械密封和软填料用空腔尺寸55°密封管螺纹第一部分圆柱内螺纹与圆锥外螺纹55°密封管螺纹第二部分圆锥内螺纹与圆柱外螺纹钢制管法兰类型与参数
灰铸铁件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泵产品涂漆技术条件
螺杆泵试验方法
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3型式、型号与基本参数
3.1型式
3.1.1泵的啮合型式为外啮合式和内啮合式。3.1.2泵的安装型式为卧式和立式。3.2型号
泵的型号表示方法见附录C。
:基本参数
泵的性能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范围。表1
泵类型
外啮合
齿轮泵
渐开线齿轮
圆弧齿轮
内啮合齿轮泵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流量Q
0.05~300
性能参数范围
额定压差p
通径D
15~350
15~200
15~250
JB/T6434—2010
必需汽蚀余量NPSHR
4.1.1泵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4.1.2用户如对产品有不同于本标准的要求时,可按订货单或技术协议的规定。4.2产品性能
泵效率
4.2.1泵的性能参数范围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具体的参数应以制造商与采购商签定的合同为准。2泵的流量、轴功率和效率容差应符合表5、表6、表8的规定。4.2.2
4.2.3泵在额定工况下无汽蚀运转时,其振动烈度值应符合JB/T8097的规定。4.2.4泵在额定工况下无汽蚀运转时,其噪声值应符合JB/T8098的规定。4.3安全阀
带安全阀的泵,安全阀全回流压力值按表2的规定。表2安全阀全回流压力
额定排出压力p
>2.5~6. 0
安全阀全回流压力pk
4.3.2安全阀动作后,当泵压力回复到额定排出压力后,泵的流量应符合规定值。4.4轴承
4.4.1泵的轴承型式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4.4.2泵应根据设计计算确定和选择轴承,并按输送介质的润滑性和温度设计为内装或外装。轴承内装以输送介质作润滑,轴承外装则应采用独立的润滑装置。4.4.3轴承温升不应超出环境温度35℃或绝对温度不大于75℃。4.5轴封
4.5.1泵的轴封型式为机械密封、旋转轴唇形密封和填料密封。4.5.2密封腔室的尺寸应符合GB/T5661的规定。4.5.3泵在额定压差下运行时,轴封部位的泄漏量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2
泵与管路连接
机械密封
轴封泄漏量
泄漏量
旋转轴唇形密封
填料密封
JB/T6434—2010
不应超过泵额定流量的0.001%;泵额定流量小于10m/h时,总泄漏量不应超过0.1L/h。泵进、出口与管路的连接型式为螺纹连接、法兰连接。螺纹连接时,管口螺纹应符合GB/T7306.1和GB/T7306.2的规定。4.6.2
4.6.3法兰连接时,法兰连接尺寸应符合GB/T9112的规定。螺栓孔应分布在法兰中心线的两侧,而不应在中心线上。
4.7主要零件材料
4.7.1泵的零部件材料必须与工作条件相适应,满足泵的工作要求,2泵主要零件材料应符合表4的规定,经与用户协商,允许采用订货方同意不降低使用性能和寿4.7.2
命的其他材料。
零件名称
滑动轴承
与原动机的连接及安全防护
泵主要零件材料
20CrMnTi
30Cr13
12Cr18Ni9
30Cr13
12Cr18Ni9
30Cr13
QT450-10
ZG270-500
ZG20Cr13
ZG07Cr19Ni9
ZCuSn5Pb5Zn5
标准号
GB/T699
GB/T3077
GB/T1220
GB/T699
GB/T3077
GB/T1220
GB/T699
GB/T1220
GB/T9439
GB/T1348
GB/T11352
GB/T2100
GB/T1176
泵采用弹性联轴器与原动机连接,」联轴器应能传递原动机的最大功率。联轴器组装后,应使泵轴伸与原动机轴伸同轴度不大于0.2mm,轴向位移2mm~3mm。联轴器应装有安全防护罩,并符合安全防护的规定。4.8.3
原动机
JB/T6434-2010
4.9.1确定原动机的种类、型式及额定功率,应满足用户对性能要求和运行的可靠性,确定原动机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a)泵的用途;
b)原动机的种类和型式;
c)电网频率;
输送介质的粘度及其受温度影响后流量、轴功率的变化d)
当泵在最高粘度下运行时,原动机不应超负荷。4.9.3原动机额定功率至少等于图1所示的泵规定轴功率的百分数:图1原动机额定功率选择图
4.10制造
4.10.1铸件不得有缩孔、砂眼、裂纹、气孔和疏松等缺陷。4.10.2铸件表面应根据不同材质用喷砂、抛丸以及酸洗等方法进行清理,铸件飞边、浇口、冒口、结瘤等应清除并修整
4.10.3铸件应进行消除内应力处理。4.10.4泵的承压件,如泵体、泵盖、阀体等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泵最高工作压力的1.5倍但最低压力不小于0.6MPa,持续时间不少于10min,不得有损伤和渗、漏、冒汗等现象。4.10.5对水压试验后有砂眼、气孔等缺陷的零件,除关键部位外,可用补焊或其它方法修补,修补后应按最高工作压力的1.75倍的试验压力进行复验,并应符合本标准第4.10.4条的规定。4.10.6装配前的泵零、部件均须检验合格,外购件、外协件须有质量合格证书,不得将因保管运输等原因造成变形、锈蚀、碰伤的零部件用于装配。4.10.7安全阀的密封面应对研,以保证其密封性能。4.10.8装配前,所有零部件均应除锈,清洗干净。4.10.9泵的内腔清洁度指标及检验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10.10泵的涂漆应符合JB/T4297的规定。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试验介质
一般采用石油馏分油,其运动粘度1.7×10m2/s~4.3×10*m2/s。5.1.2
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应符合JB/T8091的规定5.2
2测试精度
JB/T6434—2010
5.2.1在额定压差下的流量和轴功率容差按表5和表6的规定分为I级和II级。一般情况下,II级
精度可满足任何类型试验的要求;仅仅在要求精度更高或电动机输出功率大于100kW时,选I级精度表5流量容差
规定流量范围
>0. 1~1. 0
规定轴功率范围
>10~50
表6轴功率容差
流量容差
轴功率容差
测量用仪器、仪表的基本误差应不大于表7的规定,且所有测量仪器、仪表应在有效使用期内并有计量部门或有关部门的检定合格证书。表7仪器、仪表的基本误差
测量项目
泵输入功率
型式检验
基本误差限
出厂检验
5.2.3如果符合表7所规定的仪表基本误差要求并遵循本标准的试验方法,则可认为总误差将不会超过表8的规定。
测量项目
泵输入功率
泵效率
表8总误差允许范围
总误差允许范围%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JB/T6434—2010
5.2.4所有参数的测量应在运转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测定量读数的最大波动幅度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测定量读数允许波动幅度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测定量
5.3试验项目
5.3.1运转试验
最大允许波动幅度
5.3.1.1试验前应把进、出口压力调节阀全部打开,安全阀调到关闭状态。5.3.1.2泵在规定转速下,从零压力点逐次升压到额定排出压力进行运转试验。额定排出压力点的运转时间不少于30min。
5.3.1.3检查泵运行中有无异常现象,各结合面处应无泄漏。5.3.1.4测量轴承部位和轴封部位的温升、泄漏量。5.3.2性能试验
5.3.2.1性能试验应在运转试验合格后进行,测试泵的压力、流量、轴功率,并绘制泵的压力一流量、压力一轴功率、压力一效率性能曲线。5.3.2.2出厂检验时,仅在零压力点和额定排出压力点上测量泵的流量。5.3.2.3型式检验时,应从出口压力调节阀全开的零压力点开始顺次测量泵的流量和轴功率,测量点应均布在额定排出压力范围内,一般不少于6个设定压力点(其中包括零压力点和额定排出压力点)。5.3.2.4性能试验应有足够的持续时间,以获得一致的结果和达到预期的试验精度,每测一点应在同一时刻计量压力、流量、转速、轴功率。各计量值均记录3次,计算时取其算术平均值。5.3.3安全阀试验
5.3.3.1安全阀试验应在额定工况下关闭出口压力调节阀,测试安全阀全回流压力。5.3.3.2安全阀全回流压力的调整按4.3.1条中表2的规定,当泵压力回复到额定排出压力时,流量应符合规定流量。
5.3.4振动试验
泵的振动试验按JB/T8097的规定。5.3.5噪声试验
泵的噪声试验按JB/T8098的规定。6
5.3.6可靠性试验
按技术协议或试验大纲的规定
5.3.7汽蚀性能试验
JB/T6434—2010
5.3.7.1泵的汽蚀性能试验是确定流量与汽蚀余量NPSH的关系,并找出必需汽蚀余量NPSHR。5.3.7.2汽蚀性能试验在额定排出压力和额定转速下进行,汽蚀余量NPSH由最大值(吸入管路阀门全开时)开始,试验点应不少于8点,在泵接近汽蚀时,试验点的间隔应适当减小。5.3.7.3泵的流量下降3%时所得的NPSH即为:NPSHR。5.4测试方法
5.4.1流量测定
泵的流量测定应按所选用流量仪表标准的规定。5.4.2压力测定
5.4.2.1泵的压力测定以通过包括进口中心线在内的水平面为基准面。泵进、出口取压孔的位置以进、出口公称通径D的倍数计算,应位于平直管段上距进、出口平面2倍通径处。
取压孔中心线应垂直管的内壁面,边缘不得有毛刺,孔直径为2mm~6mm,孔深不小于2倍孔径。5.4.2.2泵的额定压差应等于额定排出压力和额定吸入压力之差。5.4.3转速测量
泵转速测量可用直接显示的数字仪表测出测量时间内的转数,也可采用其它如闪光测频法等测量5.4.4轴功率测量
泵轴功率测量按GB/T3216第6.4条的规定进行5.4.5温度测量
介质温度、泵零部件温度及环境温度的测量可采用玻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半导体温度计或其它测量方法,其极限误差应不大于1℃。5.4.6粘度测量
5.4.6.1试验介质运动粘度的测量按GB/T265的规定。5.4.6.2当采用恩氏粘度(°E)测量时按GB/T266的规定。5.5性能参数的计算和换算
性能参数的计算和换算按JB/T8091的规定。5.6试验报告与性能曲线
5.6.1试验报告
5.6.1.1按型式检验进行的试验,报告内容包括:a)试验目的;
b)试验条件:
c)试验用仪器、仪表及校准期;d)试验记录;
e)性能曲线图;
f)试验结论
5.6.1.2按出厂检验进行的试验,报告内容包括:a)试验记录;
b)试验结论。
5.6.1.3试验报告必须有试验者的签字。5.6.2性能曲线图
泵的性能曲线图应采用附录B的格式。横坐标上表示额定压差p,纵坐标上分别表示流量Q、轴功率P、效率n。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