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行业标准(JB) > JB/T 10923-2010 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
JB/T 10923-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10923-2010

中文名称: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2-1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4361018

相关标签: 电子式 电能表 保持 继电器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07-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的型号命名与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应用于其它电子技术领域中的磁保持继电器,也可参照使用。 JB/T 10923-2010 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 JB/T10923-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JB/T 10923-2010 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
JB/T 10923-2010 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
JB/T 10923-2010 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
JB/T 10923-2010 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
JB/T 10923-2010 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

标准内容

ICS 17.220.20
备案号:28656—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10923—2010
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
Latching relay for electronic watt-hour meters2010-02-11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型号命名和分类,
4.1型号命名规则.
型号示例
4.3分类.
5要求
外观与尺寸
5.2电气性能.
5.3环境适应性
5.4安全性.
5.5寿命..
6试验方法
6.1试验的标准条件
6.2试验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2包装、运输
附录A(规范性附录)材料与金属镀层A.1
金属镀层,
绝缘材料,
使用回收或环保优先材料
附录B(规范性附录)继电器检验项目,图1
阶跃函数法
接触压降推荐值.
表2试验电压(有效值)
表3使用温度范围
表4相对湿度.
继电器检验项目
JB/T10923—201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JB/T10923-—2010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上海万佳精密元件有限公司、上海贝斯特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温州格蕾蓄特电器有限公司、海盐众信电子有限公司、温州瑞乐电器有限公司、浙江中孚电子有限公司、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旌旗电子有限公司、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政、刘杏元、潘友金、彭勇、刘献成、高世全、宋海敏、乐伟敏、谢诗才、叶秀峰、陈洪波、肖润明、夏亚莉。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
JB/T10923-—2010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或产品)的型号命名与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应用于其他电子技术领域中的磁保持继电器,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EC60068-2-1:2007,IDT)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EC60068-2-2:2007,IDT)
GB/T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60068-2-78:2001,IDT)
GB/T2423.5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IEC60068-2-27:1987)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idtGB/T2423.10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IEC60068-2-6:1995,IDT)
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GB/T2828.1—2003
计划(ISO2859-1:1999,IDT)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2900.17—2009电工术语量度继电器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4598.1-2002电气继电器第23部分:触点性能(IEC60255-23:1994,IDT)GB/T14598.3一2006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IEC60255-5:2000,IDT)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7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latchingrelay
磁保持继电器
当去除激励量后,仍能以磁力(由硬磁或半硬磁材料产生)保持激励时状态的一种双稳态继电器。
电子式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latchingrelayforelectronicwatt-hourmeters专门用于电子式电能表,为其实施电能计量和用电控制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1
JB/T10923—2010
动作电压actionvoltage
使磁保持继电器产生动作状态改变的激励脉冲电压。4型号命名和分类
4.1型号命名规则
继电器的型号命名一般由六部分组成,其中第一、二、四、五部分为应标项,第三、六项为可选项,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部分:用英文大写字母“JM”表示磁保持继电器;第二部分:表示制造厂商产品的识别代码;第三部分:表示继电器的相数(非三相不必选);第四部分:表示继电器触点的额定电流值;第五部分:表示继电器线圈的额定动作电压值;第六部分:表示继电器线圈的结构形式:D-双线圈结构(非双线圈结构不必选)。4.2型号示例
JM-3X60A-2V/D
双线圈结构
线圈额定电压
触点额定电流
三相继电器
厂商产品代码
磁保持继电器代码
JM×××-3X60A-9V/D表示:某厂商生产的×××系列三相磁保持继电器,其触点电流为60A,双线圈结构,线圈额定电压为9V。
4.3分类
4.3.1按触点型式分:单组,双组,三组。4.3.2按激励线圈分:单线圈,双线圈。5要求
5.1外观与尺寸
5.1.1继电器(及其附件,当适用时)的外形尺寸、安装尺寸等,应符合详细规范中规定的要求。5.1.2继电器的标志应符合8.1的规定。5.1.3继电器整体外观良好,无物理缺陷。5.1.4继电器所使用的材料及金属件镀层应遵循附录A。5.2电气性能
5.2.1动作电压
5.2.1.1额定动作电压
额定动作电压推荐值:(9、12、24、48)V;脉冲电压宽度推荐值:(100~300)ms;5.2.1.2初始动作电压
继电器初始动作电压应不大于额定动作电压值的80%。继电器经环境试验、安全性试验及寿命试验后的动作电压值,应不大于额定动作电压值。2
注1:继电器初始动作电压值仅供试验及验收用。注2:用户使用继电器的可靠工作电压,宜选择在(100~150)%额定动作电压范围内。5.2.2线圈电阻
JB/T10923—2010
继电器的额定线圈电阻由制造方规定。电阻值允许偏差范围为:土10%额定电阻值。5.2.3接触压降(电阻)
除另有规定外,继电器触点的接触压降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接触压降推荐值
触电负载电流(AC)
50A~60A
≤100mV
≤80mv
≤60mV
≤45mV
接触压降值
≤150mV
≤120mV
≤90mV
≤70mV
注:制造商可以规定并测试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值,但出现异议时,仍以测试接触压降值为准。5.2.4介质耐压
继电器应能经受表2所规定条件的介质耐压试验,不允许有飞弧、闪络或绝缘击穿现象,漏电流不得大于1mA。
经环境、安全性及寿命等试验后,介质耐压的试验电压值,允许降低为规定值的75%。表2试验电压(有效值)
单位:V
试验电压施加点
触点(组)与线圈(组)引出端之间不同触电组(闭合状态)引出端之间同组触点(断开状态)引出端之间≤30A
(31~50)A
试验电压
(5180)A
注:加电压持续时间:型式试验为1min;出厂试验为1s(试验电压值须增加10%)。5.2.5绝缘电阻
≥100A
除另有规定外,继电器所有绝缘介质之间,在施加直流500V电压时,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Q2。继电器经过环境及寿命试验后,绝缘电阻不小于10MQ2。5.3环境适应性
5.3.1环境温度(高温、低温)
继电器的使用温度应如表3所示。继电器在最高使用温度及最低使用温度条件下,施加额定动作电压时,应能正常动作;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Q。接触压降应不超过规定值。表3使用温度范围
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
工作极限工作范围
贮存和运输极限温度范围
-25℃~55℃
-40℃~70℃
-40℃~70℃
JB/T10923--2010
5.3.2相对湿度
继电器应满足表4的相对湿度要求。年平均
表4相对湿度
30天,一年中这些天是以自然方式分布的在其余时间有时达到
≤75%
继电器经6.2.3.3恒定湿热试验后,施加额定动作电压时,应能正常动作;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Q2。接触压降应不超过规定值。5.3.3振动
继电器应能经受6.2.3.4规定条件的振动试验,试验后,应无结构松动和机械损伤,继电器的状态不能改变,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Q。接触压降应不超过规定值。5.3.4冲击
继电器应能经受6.2.3.5规定条件的冲击试验,试验后,应无结构松动和机械损伤,继电器的状态不能改变,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9。接触压降应不超过规定值。5.4安全性
5.4.1电气间隙和肥电距离
继电器负载回路引出端之间的电气间隙和肥电距离应符合:一电气间隙≥4mm;
爬电距离≥5mm。
5.4.2触点温升
在额定负载工作条件下,继电器触点引出端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不应超过55K,试验见6.2.4.2。
试验后,继电器不应出现变形、损坏,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Q2。接触压降应不超过规定值。5.4.3冲击电压
继电器额定冲击电压的推荐值为:6000V、8000V、12000V。继电器应能经受6.2.4.3的冲击电压试验,试验期间不应出现破坏性放电(火花、闪络或击穿)。试验后,继电器仍能满足5.2.1和5.2.3的要求。5.4.4过负载
继电器应能承受1.5倍额定负载的过电流试验,动作频率为(10土1)次/min,循环次数为100次,触点无粘住、焊死现象。
继电器应能承受30倍额定电流值的短路电流的作用,作用时间为10mS,动作三次,其间隔至少1min。触点无粘住、焊死现象。5.5寿命
5.5.1电寿命
除另有规定外,继电器应在6.2.5.1规定的条件下,动作0.5×10*次。试验后,继电器应无结构损坏,触点无粘住、焊死现象;其介质耐压应不低于初始值的75%;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2。接触压降应不超过规定值的1.5倍。
5.5.2机械寿命
除另有规定外,继电器应在6.2.5.2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循环动作1×10次。试验后,继电器应无结构损坏,触点无脱落;其介质耐压、绝缘电阻、接触压降应不超过规定值。4
6试验方法
6.1试验的标准条件
若无其他规定,所有试验均应在以下规定的试验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即:温
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106)kPa。
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仲裁条件为:温度:(23±1)℃;
相对湿度:(502)%;
大气压力:(86106)kPa。
继电器处于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时间足以使继电器达到热平衡。6.2试验
6.2.1外观与尺寸检查
继电器主要的外形及安装尺寸,允许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量具进行测量。按5.1的要求,检查继电器的外观,并验证继电器的材料及镀层等。6.2.2电气性能试验
6.2.2.1动作电压测试
可以用下列两种方法来测试动作电压值,当有争议时,应以阶跃函数法为准。方法一(阶跃函数法):
采用如下规定和图1所示阶跃函数电压来测试动作电压值。JB/T10923-2010
继电器线圈阶跃施加规定的动作电压值,所有的动合触点都应转换到闭合位置(动断触点情况相反);
转换动作电压的极性(方向),则所有动合触点都应复归到原始位置(动断触点情况相反)。方法二:
线圈电压从零开始,增加到继电器的所有动合触点都转换到闭合状态,测量这时的动作电压值(吸合值);将电压降至零,然后反向增加线圈电压,直到动合触点复归到原始状态,测量此时的反向动作电压值(释放值)。
1号线圈
2号线图
磁保持继电器双线图“激励脉冲”图磁保持继电器单线圈“激励脉冲”图图1阶跃函数法
JB/T10923-—2010
6.2.2.2线圈电阻测试
线圈电阻应在继电器线圜的引出端之间用电桥法进行测量。除详细规范中另有规定外,基准温度应为20℃。
6.2.2.3接触压降(电阻)测试
采用伏-安法测量接触电阻;线圈应以额定激励量进行激励,进行三次测试循环;接触压降应在触点闭合,在电流流过后的10s内进行测量;并且,测试应按下列规定的条件进行:a)测量类别:静态;
b)测量点:闭合触点引出端之间;c)测量负载(阻性)。
一测接触电阻时:12V,3A:
一测接触压降时:额定触点电压,额定触点电流。6.2.2.4介质耐压测试
按GB/T14598.3一2006中6.14的规定及本标准5.2.4所规定的条件进行试验。6.2.2.5绝缘电阻测试
按GB/T14598.3—2006中6.2.2的规定进行。6.2.3环境适应性试验
6.2.3.1高温试验
按GB/T2423.2试验Ba的规定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温度:70℃;
试验时间:2h;
-线圈激励:60次/h额定脉冲电压。试验中,应用指示灯(12V,2A)监察触点的工作情况。试验后,在试验箱内测试动作电压值,然后将继电器取出箱外,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时间不小于1h,但不超过2h,再测试其绝缘电阻和接触压降。
6.2.3.2低温试验
按GB/T2423.1中试验Ab的规定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温度:-40℃;
试验时间:2h;
线圈激励:60次/h额定脉冲电压。试验中,应用指示灯(12V,2A)监察触点的工作情况。试验后,在试验箱内测试动作电压。然后将继电器移出箱外,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h~2h,再测试其绝缘电阻及接触压降。6.2.3.3恒定湿热试验
按GB/T2423.3的规定及下列条件进行试验:一继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
试验时间:2d。
试验后,在试验箱内测试动作电压值:然后将继电器移出箱外,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恢复1h~2h,测试其绝缘电阻及接触压降。6.2.3.4振动试验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按GB/T2423.10执行,并在下列条件下进行试验:一继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无包装;试验程序:单位为A;
-频率范围:10Hz~150Hz;
60Hz恒定的振幅:0.075mm;
60Hz恒定的加速度:10m/s2(1g);-每一轴向扫频周期数:10。
注:10个扫频周期为75min。
试验后,检查继电器的结构,并测试其接触压降和绝缘电阻。6.2.3.5冲击试验
按GB/T2423.5执行,并在下列条件下进行试验:继电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无包装;-半波正弦脉冲;
-峰值加速度:150m/s2:
冲击脉冲周期:11ms。
试验后,检查继电器的结构,并测试继电器的接触压降和绝缘电阻。6.2.4安全性试验
6.2.4.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检查JB/T10923--2010
继电器负载回路引出端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允许用精度不大于0.05的量具进行测量。6.2.4.2触点温升试验
按下列要求进行触点温升试验,结果应符合5.4.2的规定。a)安装方式:正常使用安装;
b)继电器线圈不加激励(触点处于闭合状态);c)触点负载:额定触点电流;
d)施加触点负载(0.5~1)h,待达到热平衡后再测量;e)测试点:触点引出端伸出外壳约5mm处(如引出端不足5mm,则测量点为其端部);f)试验期间,不应位于通风或阳光直接照射处;试验后,检查继电器的结构,并测试绝缘电阻和接触压降。6.2.4.3冲击电压试验
按照GB/T14598.1一2006中6.1的规定以及下列条件下进行试验。冲击电压施加部位:
触点(组)与线圈(组)引出端之间;不同触点组(闭合状态)引出端之间。6.2.4.4过负载试验
按照下列a)、b)两组试验条件,进行过负载试验:a)过负载电流为1.5倍额定电流,线圈以额定电压激励,动作次数为100次,动作频率为(10+1)次每分。
b)过负载电流为30倍额定电流,作用时间为10mS,作用三次,其间隔至少1min。试验后,检查继电器的受损情况。6.2.5寿命试验
6.2.5.1电寿命试验
试验条件:
a)正常环境试验条件:
b)触点施加额定负载,线圈输入额定激励量;c)阻性负载、每小时循环小于300次、占空比1:4;d)触点在完成规定动作次数的10%,50%,75%时,应检查触点是否失效;e)试验后,检测其机械状况及测试其介质耐压、绝缘电阻和触点接触压降,应符合5.5.1的规定。6.2.5.2机械寿命试验
JB/T10923—2010
试验条件:
a)正常环境试验条件;
b)输入额定激励量;
c)触点施加负载:10mV~50mV(直流或交流峰值),10μA~50μA。d)试验后,检测其机械状况及测试其介质耐压、绝缘电阻和触点接触压降,应符合5.5.2的规定。7检验规则
7.1继电器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鉴定试验)。7.2出厂检验:
7.2.1继电器的出厂检验由制造厂商的检验部门,按GB/T2828.1的规定,采取一次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水平为Ⅱ。抽验合格后,产品准予出厂。7.2.2检验样品从提交批中随机抽取。出厂检验的项目、要求、方法及接受质量限(AQL)见附录B。7.3型式检验:
7.3.1型式检验是产品特性符合本标准的确认试验,亦称鉴定试验。型式检验按附录B所规定的检验项目、分组顺序及以下规定进行。所有试验样品均应经过表B.1继电器检验项目表中一组全部项目的检查(尺寸允许只检查两只),如发现有不合格样品,应以合格样品换取;二、三组试验可在一组试验后,分别进行(每组样品数量根据具体情况定);机械寿命和电寿命试验可不进行交叉试验,每项试验的样品不少于两只。7.3.2若型式检验后,对产品进行的更改仅影响产品的部分性能,可仅对更改后影响的一些特性进行试验。
在下述情况下应进行型式试验:一新产品设计定型及批试生产定型鉴定;一产品在结构工艺或主要材料上的改变有可能影响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一批量生产的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投产;一产品正常生产的每二年。
7.3.3抽样方案:
型式检验抽样及判定方案按GB/T2829的规定,选择DL=II,不合格质量水平RQL=25的一次抽样方案。推荐采用下列抽样组合中的一种:a)n=6
b)n=12
7.3.4结果判定:
Re=2。
检验项目的不合格类别分为A、B两类(见附录B)。A类不合格权值为1,B类不合格权值为0.5。试验中任一样本有A类不合格或B类不合格,均折算成不合格权值累计数。除另有说明外,在同一样本单位的同一试验项目上,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均以一个计数。按抽样方案中的合格判定数A。和不合格判定数Re,对检验结果(不合格权值数)进行判定。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1.1产品标志
如有可能,应提供以下各项信息,并应清晰、持久地标志在继电器产品上:一名称及型号(见4.2)、规格;一制造厂名或商标;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