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127-2010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13.020环境保护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5海洋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2页
标准价格:30.0 元
出版日期:2010-03-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王菊英、周连翔、张微微、张志锋、陈宇春、陈畅曙、吴迪
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提出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发布部门:国家海洋局
主管部门: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及与滨海旅游度假区休闲娱乐活动有关的各种海洋环境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分级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海洋监测部门评估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环境状况。 HY/T 127-2010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指南 HY/T127-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及与滨海旅游度假区休闲娱乐活动有关的各种海洋环境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分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海洋监测部门评估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环境状况。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菊英、周连翔、张微微、张志锋、陈宇春、陈畅曙、吴迪。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T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14914 海滨观测规范
GB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4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HY/T069 赤潮监测技术规程
QX/T4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2部分:云的观测
QX/T48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
QX/T5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8部分:降水观测
QX/T87 紫外线指数预报
ISO5667-1 水质 取样 第1部分:取样方法设计手册
ISO5667-2 水质 取样 第2部分:取样技术手册
ISO5667-3 水质 取样 第3部分:样品的保存与处理手册
ISO8199 水质 微生物培养物的计数指南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环境质量要素的测定3
4.1 水环境要素的测定3
4.2 气象要素的测定4
4.3 水文要素的测定4
4.4 景观要素的测定4
4.5 沙滩地质要素的测定4
4.6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4
4.7 站位布设4
4.8 监测时段4
4.9 监测频率4
5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与等级划分4
5.1 指数类型4
5.2 防晒指数5
5.3 水质指数6
5.4 海面状况指数7
5.5 海底观光指数8
5.6 海上观光指数9
5.7 海滨观光指数10
5.8 游泳指数12
5.9 海上休闲活动指数13
5.10 沙滩娱乐指数14
5.11 海钓指数15
6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年度综合评价16
6.1 年平均指数16
6.2 年平均指数等级划分17
6.3 年平均休闲(观光)活动指数求算1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肠球菌检测方法---最大可能数法18
A.1 范围18
A.2 原理18
A.3 仪器设备18
A.4 样品采集18
A.5 培养基及稀释液18
A.5.1 简介18
A.5.2 稀释液19
A.5.3 培养基(MUD/SF培养基) 19
A.6 步骤20
A.6.1 稀释液的选择20
A.6.2 稀释20
A.6.3 接种及培养20
A.6.4 结果观察20
A.7 结果表征(特征值的确定) 20
A.8 检测报告21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肠球菌的检测与计数---滤膜法22
B.1 范围22
B.2 原理22
B.2.1 过滤、培养和计数22
B.2.2 确认22
B.3 仪器设备22
B.4 培养基和试剂22
B.4.1 基本材料22
B.4.2 培养基23
B.5 取样23
B.6 测定步骤24
B.6.1 样品准备24
B.6.2 过滤和培养24
B.6.3 确认和计数24
参考文献25
标准内容
ICS13.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27—2010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指南
Guidelines for safe coastal recreational water environments assessment2010-02-10发布
国家海洋局
2010-03-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环境质量要素的测定
水环境要素的测定
气象要素的测定
水文要素的测定
景观要素的测定
沙滩地质要素的测定
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站位布设
监测时段
监测频率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与等级划分5.1
指数类型
防晒指数
水质指数
海面状况指数
海底观光指数
海上观光指数
海滨观光指数
游泳指数·
海上休闲活动指数·
沙滩娱乐指数
海钓指数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年度综合评价6
年平均指数…
年平均指数等级划分:
年平均休闲(观光)活动指数求算附录A(规范性附录)肠球菌检测方法-一最大可能数法
仪器设备
样品采集
培养基及稀释液
稀释液
HY/T127—2010
HY/T127--2010
A.5.3培养基(MUD/SF培养基)
A.6步骤
稀释液的选择
A.6.2稀释
A.6.3接种及培养
A.6.4结果观察
A.7结果表征(特征值的确定)
A.8检测报告
附录B(规范性附录)
肠球菌的检测与计数
过滤、培养和计数
仪器设备
培养基和试剂
基本材料
培养基
测定步骤
样品准备
过滤和培养
确认和计数
参考文献
滤膜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菊英、周连期、张微微、张志锋、陈宇春、陈畅曙、吴迪。HY/T1272010
1范围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指南
HY/T127—2010
本标准规定了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及与滨海旅游度假区休闲娱乐活动有关的各种海洋环境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分级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海洋监测部门评估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环境状况。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手本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4914
海滨观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2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7
GB/T18972
HY/T069
QX/T46
QX/T48
QX/T52
QX/T87
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赤潮监测技术规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部分:云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4部分:天气现象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紫外线指数预报
ISO5667-1
第8部分:降水观测
水质取样第1部分:取样方法设计手册ISO5667-2
:水质取样第2部分:取样技术手册ISO5667-3
ISO8199
3术语和定义
取样第3部分:样品的保存与处理手册水质
水质微生物培养物的计数指南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recreational activity
休闲娱乐活动(运动)
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水体中或与水体相邻的陆地部分一海滩,所进行的游泳、潜水、划水、冲浪、涉水、划船、钓鱼、风景欣赏、散步和球类等活动(运动)。3.2
sunprotectionindex
防嗮指数
以紫外线强度为度量依据,考虑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得到的在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展休闲娱乐活动(运动)时是否需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指标。1
HY/T1272010
seawaterqualityindex
水质指数
综合考虑类大肠菌群,色、臭、味,赤潮,漂浮物质,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等水质因素,得到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域水质是否适宜开展各类滨海休闲娱乐活动的综合指标。3.4
海面状况指数marinephysicalconditionindex综合考愿水温、浪高、天气现象、气温、风力、能见度等因素,得到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域水文、气象状况是否适宜开展各类滨海休闲娱乐活动的综合指标。3.5
海底观光指数submarinesightseeingindex综合考虑水体透明度,令人厌恶的生物,危险的生物,色、臭、味,赤潮,漂浮物质,海底景观,水温,浪高等因素,得到的是否适宜自潜或在潜水器中欣赏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域水下景观的指标。3.6
marinesightseeingindex
海上观光指数
综合考虑令人厌恶的生物,色、臭、味,赤潮,漂浮物质,景观要素,浪高,天气现象,气温,风力,能见度等因素,得到的是否适宜乘船在海上欣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域景观的指标。3.7
海滨观光指数
seashoresightseeingindex
综合考虑令人厌恶的生物,色、臭、味,赤潮,漂浮物质,景观要素,天气现象,气温,风力,能见度等因素,得到的是否适宜在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滨欣赏海域景观的指标。3.8
游泳指数swimmingindex
综合考粪大肠菌群,令人厌恶的生物,危险的生物,色、臭、味,赤潮,漂浮物质,溶解氧,水温,浪高,天气现象,气温,风力,能见度等因素,得到的是否适宜在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域游泳的指标。3.9
海上休闲活动指数mariuerecreationindex综合考色、臭、味,赤潮,漂浮物质,水温,浪高,天气现象,气温,风力,能见度等因素,得到的是否适宜在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域开展海上休闲娱乐活动的指标。3.10
沙滩娱乐指数
beachentertainmentindex
综合考沙滩自然状况,包括沙滩长度、涨潮线上宽度、前滨坡度、滩肩坡度、沙质颗粒成分,及色、臭、味,赤潮,天气现象,气温,风力等因素,得到的是否适宜在滨海旅游度假区沙滩上开展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的指标。
海钓指数anglingindex
综合考患色、臭、味,赤潮,浪高,天气现象,气温,风力等因素,得到的是否适宜在滨海旅游度假区海域垂钓的指标。
前滨beachhead
又称“滩面”,位于平均低潮线到平均高潮线之间的海岸带。3.13
后滨beachbottom
又称“后滩”,位于平均高潮线至特大高潮线之间的海岸带。2
beachberm
后滨与前滨分界处稍向岸倾的部分。4
环境质量要素的测定
水环境要素的测定
滨海旅游度假区水环境要素的分析方法见表1。表1
环境质量监测项目和观测、分析方法类别
景观要素
沙滩地质要素
粪大肠菌群
肠球菌
令人厌恶的生物
危险的生物
透明度
嗔和味
漂浮物质
溶解氧
化学需氧量
总云量
天气现象
降水量
风向和风速
海面能见度
紫外线指数
旅游资源等级
涨潮线上宽度
颗粒成分
观测、分析方法
发酵法
发醇法
滤膜法
目测法
生物计数法
目视法
日视法
透明度盘法
比色法
感官法
目测法
碘量法
碱性高锰酸钾法
目测或器测
目测或器测
比较分析
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
综合法
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
HY/T127—2010
引用标准
GB17378.7
见附录A
见附录B
HY/T069
HY/T069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17378.4
GB/T14914
GB/T14914
QX/T46
QX/T48
QX/T52
GB/T14914
GB/T14914
GB/T14914
QX/T87
GB/T18972-2003
GB/T12763.8
HY/T127—2010
气象要素的测定
滨海旅游度假区气象要索的观测方法见表1。4.3水文要素的测定
滨海旅游度假区水文要素的观测方法见表1。4.4景观要素的测定
滨海旅游度假区景观要素的观测方法见表1。4.5
沙滩地质要素的测定
滨海旅游度假区沙滩地质要素的观测方法见表1。4.6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重控制
测定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应按GB17378.2、GB17378.7以及附录A和附录B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4.7站位布设
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水体中,所设置的水环境要素监测站位总数不应少于6个。所布设的站位应均匀分布于整个滨海旅游度假区的水体,应包括游人密度最大的站点和易受外部污染的外围点。可设(2~3)个断面,每个断面应设置(3~8)个测站。断面方向应与主潮流方向或海岸垂直,在游人密度最大处应设主断面。
4.8监测时段
北区:浙江以北(含浙江)各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监测时段为4月24日~10月7日;南区:福建以南(含福建)各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监测时段为3月24日10月30日。4.9监测频率
4.9.1水环境要素
不同的水环境要素的监测频率分别为:a)必测要素
一每天一次:令人厌恶的生物,危险的生物,赤潮,透明度,色、臭、味,漂浮物质;-每周一次:类大肠菌群,溶解氧;-每月次:化学需氧量。
b)选测要素
每周一次:肠球菌;
---每月一次:GB3097中规定的其他水环境要素。4.9.2水文气象要素
水文气象要素的监测频率为每天两次(每天的北京时间08点和14点)。4.9.3景观要素
景观要素的监测频率为每年一次。4.9.4沙滩地质要素
沙滩地质要素的监测频率为每年次。5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与等级划分5.1指数类型
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评价采用指数方式,分别求算环境指数和专项休闲、观光活动(运动)指数。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指数包括防晒指数、水质指数和海面状况指数。专项休闲、观光活动(运动)指数包括海底观光指数、海上观光指数、海滨观光指数、游泳指数、海上休闲活动指数、沙滩娱乐指数和海钓指数。4
5.2防晒指数
5.2.1特征要素及赋分
HY/T127—2010
以总云量、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地理位置和月份等3项特征要素作为判断滨海旅游度假区防晒指数的判断因子。各要素的分类标准及赋分见表2。表2防晒特征要素的分类标准及赋分特征要索及赋分
总云量(成)
地理位置
35°N以北区域
11,12,1
5.2.2防嗮指数求算
防晒指数采用因子相加法求算:式中:
防晒指数;
Spi—总云量的赋分;
30°N至35°N
之间的区域
25°N至30°N
之间的区域
SP=Sp1+Sp2+Sps
Sp2———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地理位置的赋分;Sp:月份的赋分。
5.2.3等级划分
20°N至25°N
之间的区域
20°N以南区域
5,6,7,8
(1)www.bzxz.net
防晒指数的等级划分根据5.2.2中公式(1)求算的防晒指数确定,也可根据紫外线指数确定。划分标准及相应的等级说明见表3。
防晒指数
紫外线
紫外线
辐射强度
防晒指数的分级说明
等级说明
紫外线辐射强度较弱,进行户外活动时一般不需要采取防护指施;若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建议涂擦SPF在8~12之间的防晒护肤品
紫外线辐射强度一般,进行户外活动时可适当涂擦防霜,建议涂擦SPF在12~15之间的防晒护肤品紫外线辐射强度较强,进行户外活动时应注意防护,建议戴防护棍和太阳镜,涂擦SPF高于15、PA十的防晒护肤品紫外线辐射强度很强,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加强防护,建议戴防护帽和太阳镜,涂擦SPF在1520之间、PA十十的防晒护肤品紫外线辐射强度极强,不适宜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若进行户外活动,建议戴防护帽和太阳镜,涂擦SPF20以上、PA十十的防晒护肤品。
紫外线指数的计算方法依据QX/T87中的规定进行。注1:SPF(SunProtectionFactor),也称防晒系数,表明防晒用品所能发挥的防晒效能的高低。注2:PA是防御紫外线到何种程度的指标。PA十表示有效、PA十十表示相当有效。5
HY/T1272010
5.3水质指数
5.3.1各站位监测数据的平均值求算方法若监测海域设有多个监测站位,某个监测要素的测定结果应以各个站位该要素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征。滨海旅游度假区内或邻近水域设有排污口,排污口周围测站的监测数据不应与其他站位监测数据进行平均,应视具体情况分区域计算。5.3.2特征要索及赋分
以粪大肠菌群,色、臭、味,赤潮,漂浮物质,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等6项特征要素作为判断滨海旅游度假区水体水质指数的判断因子。各要素的分类标准及赋分见表4。表4水质特征要素的分类标准及赋分特征要索及赋分
粪大肠菌群
肠球菌
色、臭、味。
漂浮物质
化学需氧基
溶解氧
次容许值
月几何均值”
个/100mL
个/100mL
≤100
分类”
>100,且≤2000
>100,且≤200
40~200
海水不应有异色、异臭、异味
无赤潮发生
无(海面不应出现漂浮的油膜、浮沫、聚集的大型藻类和其他漂浮物质\)2
若一类和二类标准值相同,则赋分2分。b30天内不少于5次取样的几何平均值。C色、臭、味的判断按GB17378.4中的相关规定执行。d赤潮发生与否的判别依据HY/T069中的规定执行。>2.且≤3
>2 000
海水出现令人厌恶和感到
不快的色、臭、味
发生赤潮
有(出现油膜、浮沫、聚集的
大型藻类或其他漂浮物质)
e其他漂浮物质包括沥青残渣、木头、塑料、玻璃制品、橡胶或任何其他可漂浮的固体废物,除表4中所列要素外,GB3097中所列其他要素亦可作为判断滨海旅游度假区水体水质指数的判断因子。各要素满足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的赋分2分,介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之间的赋分1分,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赋分0分。5.3.3水质指数求算
水质指数采用因子相乘法求算:SQ=SqXSqXSSqXSqs×S6
式中:
SQ水质指数;
Sq1\-粪大肠菌群的赋分;
Sqa——色、臭、味的赋分;
赤潮的赋分;
漂浮物质的赋分;
Sqs—-化学需氧量的赋分;
(2)
Sge——溶解氧的赋分。
选测要索参与水质指数求算时,按公式(3)计算综合水质指数SQ。SQSqXSq×SqX×Sq,X ×Sqm
式中:
综合水质指数;
Sq;第j项水质评价指标的赋分;m
参与评价的水质指标总数。
5.3.4等级划分
水质指数的等级划分标准及相应的等级说明见表5。表5水质指数的分级说明
水质指数
综合水质指数
24-1~2m-2
2m3~2++1
等级说明
水质极佳,极适宜开展滨海休闲娱乐活动水质优良,很适宜开展滨海休闲娱乐活动水质良好,适宜开展滨海休闲娱乐活动水质一般,适宜开展滨海休闲娱乐活动HY/T127—2010
....(3)
水质差,不适宜开展人体与海水直接接触的滨海休闲娱乐活动注:为参与水质指数求算的要素中一类和二类标准相同的要素数目,m为参与水质指数求算的要素总数,5.4海面状况指数
5.4.1特征要素及赋分
以水温,浪高、天气现象、气温、风力和能见度等6项水文、气象要素作为判断滨海旅游度假区海面状况指数的判断因子。各要素的分类标准及赋分见表6。表6海面状况特征要素的分类标准及赋分特征要素及赋分
天气现象
能见度
5.4.2海面状况指数求算
晴、少云、多云、阴
≥20.0,且≤35.0
海面状况指数采用因子相乘法求算:分类
≥18.0,且<23.0
>1.0,且≤2.0
轻雾、蕴、烟幕和小雨
≥15.0,且<20.0;或>35.0
≥1,且<10
OS=05X052X5X0XO55X05
式中:
OS.海面状况指数;
Os1—--—水温的赋分;
浪高的赋分:
天气现象的赋分;
雾、中等强度以上的降
水、雷暴、龙卷风
....(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