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煤炭行业标准(MT) > MT/T 440-1995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MT/T 440-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MT/T 440-1995

中文名称: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标准类别:煤炭行业标准(MT)

英文名称: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ine ventilation resistance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6-03-08

实施日期:1996-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87756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矿业>>矿业综合>>D09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煤炭工业出版社

页数:9页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1996-08-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富奎聚

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归口单位: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风技术及设备分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用仪器、测定步骤、测定结果计算和处理。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巷通风阻力测定。 MT/T 440-1995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MT/T440-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矿井通风阴力测定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函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用仪器、测定步骤、测定结果计算和处理。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巷通风阻力测定。2术语
2.1主要路线
MT/T440-1995
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所选定的从入风井口(或井底车场),经入风大巷、采区、回风大巷,回风井至风的通风路线。
2.2次要路线
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所选定的除主要路线外的通风路线。3仪器
以下计量器具均应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a.
普通型空盒气压计:
测量范围80~107kPa(相当于600~800mmHg),最小分度值50Pa倾斜压差计:
测量范围0~3000Pa,最小分度值10Pa;精密气压计:
测量范围83.6~114kPa,最小分度值25Pa;d。通风干湿温度计:
测量范围—25~+50℃,最小分度值0.2℃;皮托管:
校正系数0.998~1.004,
低速风速表:
测量范围0.2~5m/s,启动风速≤0.2m/s中速风速表:
测量范围0.4~10m/s,启动风速<0.4m/s;h.高速风速表:
叶轮:测量范围0.8~25m/s,启动风速≤0.5m/s;杯式:测量范围1.0~30m/s,启动风速≤0.8m/s;i.秒表:
最小分度值1s;
小.钢卷尺:
2m钢卷尺:测量范围0~2m,最小分度值1.0mm;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6-03-08批准158
1996-08-01实施
MT/T 440-1995
30m钢卷尺:测量范围0~~30m,最小分度值1.0mm;k.橡胶管(或塑胶管):
内径4~5mm;
1. 橡胶管接头:
内径3~4mm,外径5~6mm,长度50~80mm。4测定步骤
4.1测定路线选择
在通风系统图上选择测定的主要路线和次要路线。同时,要考虑一个工作班内将该路线测完;当测定路线较长时,可分段、分组测定。4.2测点选择
首先在通风系统图上按选定测定路线布置测点,并按顺序编号。然后再按井下实际情况确定测点位置,并作标记。
选择测点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测点应在分风点或合风点前(或后)处选定。选在前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3倍,选在后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8倍;
b.需要在巷道转弯处、断面变化大的地方选点时,选在前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3倍;选在后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8倍;
c、测点前、后3m内巷道应支护良好,巷道内无堆积物;d.两测点间的压差应不小于20Pa。4.3压差计法
4.3.1风压测量
从测点1开始,在测点1、2两处各设置一个皮托管,一般在测点2的下风侧6~8m处安设压差计。皮托管应设置在风流稳定的地点,正对风流。压差计应靠近巷道壁安设平稳,调零或记下初读数。橡胶管要防止折叠和被水、污物等堵塞,待橡胶管内的空气温度等于巷道内的空气温度后,将两个橡胶管安在压差计上,待压差计液面稳定后读数,并填入表A4中。测点1、2测完后,压差计可以不动,进行测点2、3间的测量。依次按测点的顺序进行测量,直至全路线测完为止。
测量顺序也可逆风流方向进行。4.3.2风速测量
用风速表测量风速,需测量三次,取其平均风速值。并填入表A2中。4.3.3大气物理参数测量
用空盒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力;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量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并填入表A3中。
4.3.4巷道断面积和周长参数测量按测点的巷道断面形状,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并填入表A1中。4.3.5测点间距测量
用钢卷尺测量两测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表A1中。4.4气压计法
4.4.1风压测量
4.4.1.1逐点测量法:
在井口或井底车场调好两台精密气压计(I、I),并记录初读数。仪器I留在原地监视大气压力变化,每隔10~15min记录一次读数,仪器Ⅱ按测点顺序分别测出各测点风流的绝对静压。并填入表A5159
4.4.1.2双测点同时测定法:
MT/T 4401995
在测点1处,调好两台精密气压计(I、I),并记录初读数。然后仪器1留在原处不动,仪器Ⅱ放置在测点2,在约定时间内两台仪器同时读数。再把仪器1移到测点2,同时读数,仪器1不动,将仪器1移到测点3,再在约定时间内两台仪器同时读数。如此前进直至测完。并填入表A6中。4.4.2风速测量同4.3.2
4.4.3大气物理参数测量同4.3.34.4.4巷道断面积和周长参数测量同4.3.44.4.5测点间距测量同4.3.5
4.4.6测点标高测量
由地测部门给出各测点标高。
5测定结果计算
5.1空气密度计算
空气密度按式(1)计算:
p=3. 484 ×10-P0. 37794Pb
式中:-空气密度,kg/m~;
测点的大气压力,Pa;
空气相对湿度,%;
测点温度为tC时,空气的绝对饱和水蒸汽压力,Pa;Pah -
空气温度℃。
5.2巷道断面积和周长计算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按巷道断面形状,计算其断面积和周长5.3平均风速计算
每测点取三次实际风速值的算术平均值。5.4风量计算
风量按式(2)计算:
式中:q——测点风量,m2/s;
S—测风处巷道断面积,m2;
测风断面的平均风速,m/s。
5.5动压计算
动压按式(3)计算:
式中:ha-
测点的动压,Pa。
(3)
5.6通风阻力计算
5.6.1两测点间通风阻力
5.6.1.1压差计法按式(4)计算:式中:hxi,-两测点间的通风阻力,Pa;hi,—两测点间的压差值,Pa;
hd;—测点i的动压值,Pa,
hdj-—测点i的动压值,Pa。
5.6.1.2气压计法
逐点测定法按式(5)计算:
MT/T 440—1995
huij-hi,+haihdj
hnj(h',—h')-\(h\;--h\)+(Z,-Z,)pig+(ha:—ha,)式中:\——气压计(I、Ⅱ)的校正系数;h',、h气压计(I)在测点ij的读数,Pa;h\、h\j—测h'、h',时,气压计(I)的读数,Pa;Z.Z,测点 ii的标高,m,
,—测点ij空气密度的平均值,kg/m;-重加速度,m/s2。
双测点同时测定法按下式计算
hn;=k(h';h')-n\(h\;-h\)+(Z;-Z,)pug+(hdsha,)一气压计(I)在测点讠、i的读数,Pa。式中:h\、h\j-
5.6.2测量路线的总阻力计算
测量路线的总阻力按下式计算:htr -- Ehrii
式中:h.r——测量路线的总阻力,Pa;h—在测量路线的测点j总读数。5.7巷道风阻
5.7.1两点间风阻计算
两点间风阻按式(8)计算:
式中:R,—测点 i、j间的风阻,N·s/m°;quiy
-测点i、i风量的算术平均值,m\/s。5.7.2两点间的标准风阻计算
((4)
(5)
两点间的标准风阻按式(9)计算:MT/T440--1995
式中:Raj--标准空气密度下的测点n、(n+1)间的标准风阻,N·s2/m。5.7.3巷道百米标准风阻计算
巷道百米标准风阻按式(10)计算:100
式中:Rmn---巷道百米标准风阻,N·s?/m*,.,测点ij间的距离,m。
6测定结果处理
(9)
(10)
6.1测定可靠性检查
对选定的测定路线作通风阻力测定时,还需同时作必要的补充测定,以便对通风网络的风量平衡和阻力平衡校核。同时,按风不同中相对静压测值与自然风压值校验全矿阻力测定值的误差、判定可靠性。6.2编写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测定时间,测定目的和要求,当时矿井的通风和生产情况,测定路线选择,人员组织,使用仪器,测量方法,测定结果,矿井通风阻力分布、绘制阻力分布曲线及分析和改善矿井通风状况的建议等。
测点序号
测点序号
第一次
于温度
第二次
湿温度
MT/T440--1995
附录A
数据记录表格示例
(参考件)
巷道参数记录表
巷道规格
表A2风速记录表
速,m/s
第三次
断面积
平均风速
大气物理参数记录表
干湿温度差
相对湿度
大气压力
仪器号
空气密度
测点序号
测点序号
测点序号
测定地点
MT/T440-1995
表A4“压差计测压记录表
压差计读数
仪器校正系数
表A5逐点测量法气压计测压记录表读数时间
读数差值
测点间压差
测点间静压差
表A6双测点同时测量法气压计测压记录表读
第丨台
数,Pa
第丨台
读数差值
测点间静压差
仪器号:
仪号:
仪器号:
MT/T440—1995
t/2$·N
pu/s·N
u/s·N
g/,s·N
区米里
.u/s.N
附加说明:
MT/T440-1995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风技术及设备分技术委员会归。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富奎聚。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解释。16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