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煤炭行业标准(MT) > MT/T 1111-2011 矿用红外测温仪通用技术条件名称 矿用红外测温仪通用技术条件
MT/T 1111-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MT/T 1111-2011

中文名称:矿用红外测温仪通用技术条件名称 矿用红外测温仪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427KB

相关标签: 红外 测温仪 通用 技术 名称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MT/T 1111-2011 矿用红外测温仪通用技术条件名称 矿用红外测温仪通用技术条件 MT/T1111-2011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10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T1111-2011
矿用红外测温仪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s of mine infraredtemperature measuring apparatus2011-04-12发布
2011-09-01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型号命名和防爆类型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使用说明书、运输和贮存8
YKNIKca
MT/T 1111-2011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MT/T1111-2011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陕西斯达煤矿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福民、曹利波、杨大明、胡继红、文新国、付建涛、石发强、张安然。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矿用红外测温仪通用技术条件
MT/T 1111-2011
本标准规定了矿用红外测温仪的定义、型号命名和防爆类型、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矿用红外测温仪(以下简称测温仪)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手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eqvIEC60079-0:1998)GB3836.2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3836.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eqvIEC60079-11:1999)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10111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T13813煤矿用金属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GB/T15464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AQ1043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MT/T154.10煤矿用安全仪器仪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210-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T408直流稳压电源
MT/T772-1998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899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MT/T1051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
YKNIKca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矿用红外测温仪Mine infraredtemperaturemeasuring apparatusMT/T 1111-2011
采用非接触红外传感技术对目标物体表面进行温度测量的一种仪器。一般分为便携式和固定式两种。固定式仪器又称传感器或变送器。4型号命名和防爆类型
4.1型号命名
按MT/T154.10的规定命名,应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a)便携式矿用红外测温仪
设修改序号,(A)、(B)、(c))主参数:测量范围上限(℃)
第一持征代号:光学
第一柠征代号,温度
产品炎型代号,测定器
b)固定式矿用红外测温仪
设计惨改序号,(A)、(B)、(C))·主参数,测量范围上限(C))
第二特征代号,光学
第一特征代号,温度
产品类型代号,传感器
4.2防爆类型
应符合GB3836.1的规定。
5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测温仪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和国家授权检验单位审批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wwW.bzxz.Net
MT/T1111-2011
5.1.2测温仪采用的防爆结构和参数,应符合GB3836.1-2000、GB3836.2和GB3836.4-2000的有关规定。
5.1.3与测温仪关联、配接和配套的设备必须是满足GB3836.1-2000、GB3836.2和GB3836.4-2000规定的防爆产品,并经防爆检验机构联机检验合格后方可接入,同时还必须具有有效期内的矿用安全标志证书。
5.1.4不应随意改变与测温仪的关联设备和配套设备。5.2环境条件
5.2.1工作环境
a)环境温度:(0~40)℃;
b)相对湿度:≤98%;
c)大气压力:(80~116)kPa
d)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场所。5.2.2购存和运输环境
a)温度:(-40~+60)℃;
b)振动:≤50m/s2
c)冲击:≤500m/s2。
5.3输出信号制式
5.3.1开关量
5.3.1.1有源开关量输出信号,在高电平输出状态,拉出电流为2mA时,输出电压应大于等于3V:在低电平输出状态,输出电压应小于等于0.5V。5.3.1.2无源开关量输出状态,在断开(截止)时,两输出端之间的漏电阻应大于等于100k2;在闭合(导通)时,灌入电流为2mA时,输出电压应小于等于0.5V。5.3.2模拟量
5.3.2.1直流模拟量信号
a)1mA5mA(负载电阻0Q~500Q或大于5002);b)4mA~20mA(负载电阻0Q~3502或大于350Q)。5.3.2.2频率模拟量信号
a)信号频率应为:200Hz~1000Hz或5Hz~15Hz;b)高电平应大于等于3V,低电平应小于等于0.5V,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正、负脉冲宽度大于等于0.3ms。
5.3.3数字量信号
应符合MT/T899的要求。
5.4外观质量和结构要求
5.4.1测温仪的显示窗应透光良好,数码、符号均应显示清晰,无缺陷。3
YKNIKAa-
MT/T1111-2011
5.4.2测温仪表面,镀层或涂层均匀、牢固、颜色一致,不应有气泡、裂痕、明显剥落和斑点。5.4.3测温仪的各开关按键应操作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接插的活动部件应插接自如。5.4.4测温仪应结构合理,坚固耐用,固定式测温仪应有适于井下安装的悬挂或支撑结构5.4.5测温仪接插零件应无松动,脱落现象;外壳、接插件和金属部件应采取防腐措施;标志标识和铭牌应清晰、牢固。
5.4.6测温仪不同功能的指示灯应清晰,说明功能的符号文字应清晰端正。5.4.7便携式测温仪带有外套时,其材质应符合GB3836.1-2000的规定,不易因受潮变形:外套上开孔应合理适用,便于操作、观察和瞄准。5.5基本功能
5.5.1便携式测温仪的基本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以数字进行显示,其分辨率不低于0.1℃,并应能表示显示值的正或负:b)能进行高温报警、低温报警、发射率等参数设置;c)能测量温度最大值、最小值、差值和平均值,并进行存储等:d)能至少保持存储3个测点数据,并能重调或清除数据点:e)能正常开闭激光和背景光。
5.5.2固定式测温仪的基本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具有调校功能;
b)具有测量值显示功能的测温仪应具有声光报警功能:c)具有测量值显示功能的测温仪应以数字进行显示,其分辨率不低于0.1℃,并应能表示显示值的正或负。
5.6电源及充电
5.6.1便携式测温仪的电源及充电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采用可充电电池的应选用无“记忆效应”电池或具有防“记忆效应”措施,具体应由产品标准规定;
b)有电源电压显示、欠压提示、欠压自动关机等功能:c)进行充电时,应有充电指示,充电完成关断及指示功能5.6.2固定式测温仪的供电电源性能应符合MT/T408的有关规定5.7主要技术指标
5.7.1测量范围和基本误差
测量范围由产品具体规定,其基本误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测量范围和基本误差
温度T
-30T≤0
0100≤≤900
误差范围
真值的土2%
5.7.2重复性
应不大于0.5℃。
5.8报警功能
5.8.1报警误差
MT/T 1111-2011
报警点在测量范围内可任意设置,报警显示值与设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土1.0℃。5.8.2报警声级强度
固定式传感器应具有报警功能,在距其声响器正前方1m远处的报警声级强度应大于等于80dB(A)。
5.8.3报警光信号
固定式测温仪在黑暗环境中20m远处应清晰可见:便携式测温仪应发出与普通测量时有明显不同的光信号。
5.9传输距离
使用电缆的单芯截面积为1.5mm2时,固定式测温仪与关联设备或配接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应至少为2km,关联设备或配接设备的显示值或输出信号值(换算为温度值)应符合5.7.1的规定。5.10工作时间
便携式测温仪的电池能量至少应使其连续工作时间大于等于10h:正常工作时间内,测温仪不应出现欠压关机,其基本误差应符合5.7.1的规定。5.11电源适应性
固定式测温仪的工作电压宜为(12~24)V.DC,在其电压范围内应正常工作,工作电流满足设计要求,工作性能应符合5.7.1的规定。5.12电气安全
5.12.1绝缘电阻
测温仪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绝缘电阻参数
绝缘电阻
测试部位
本安端与外壳
5.12.2工频耐压
交变湿热试验后
测温仪在常态和交变湿热试验后本安端与外壳间应通过500V,50Hz,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试验中应无火花、飞弧和击穿现象,且漏电流应小于5mA。5.13工作稳定性
固定式测温仪经工作稳定性试验后,基本误差应符合5.7.1的规定。。5.14环境适应性
5.14.1测温仪在工作温度试验时,其基本功能、基本误差和重复性应符合5.5、5.7.1、5.7.2的规定。5.14.2测温仪经温度贮存试验后,其外观、基本功能、基本误差和重复性应符合5.4、5.5、5.7.1、5.7.25
YKNIKAa-
的规定。
MT/T1111-2011
5.14.3测温仪经交变湿热试验后,其外观、基本功能、基本误差、重复性和电气安全应符合5.4、5.5、5.7.1、5.7.2、5.12的规定。
5.14.4测温仪经振动试验后,其外观、基本功能、基本误差和重复性应符合5.4、5.5、5.7.1、5.7.2的规定。
5.14.5测温仪经冲击试验后,其外观、基本功能、基本误差和重复性应符合5.4、5.5、5.7.1、5.7.2的规定。
5.14.6测温仪经运输试验后,其外观、基本功能、基本误差和重复性应符合5.4、5.5、5.7.1、5.7.2的规定。
5.14.7便携式测温仪经跌落试验后,其外观、基本功能、基本误差和重复性应符合5.4、5.5、5.7.1、5.7.2的规定。
5.15防爆要求
5.15.1测温仪采用的防爆结构,应符合GB3836.1-2000的规定。5.15.2测温仪中任何与本质安全性能有关的元件,应符合GB3836.4-2000中第7章的规定,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不得在超过元件在设计中规定最大电流、电压和功率额定值的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工作。5.15.3测温仪外壳防护性能应符合GB4208-2008中防护等级IP54的规定,5.15.4测温仪外壳材质采用轻合金时,应符合GB3836.1-2000第8章的要求。5.15.5测温仪采用塑料外壳时,外壳表面绝缘电阻应不超过1G2;外壳阻燃性能应符合GB3836.1-2000中7.4的规定。
5.15.6测温仪与关联设备通过不低于2km电缆(单芯截面积为1.5mm2)连接后,应能通过GB3836.4-2000中10.1~10.4规定的火花点燃试验。5.15.7测温仪在正常和故障状态下其最高表面温度应小于等于150℃。5.15.8测温仪外壳结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GB3836.4-2000中第6章的规定5.15.9固定式测温仪的本安参数应在产品标准中进行明确规定,主要包括:a)最高输入电压Ur;
b)最大输入电流I:
c)最大内部电感Li
d)最大内部电容Cr。
5.15.10便携式测温仪电池性能参数应在产品标准中进行明确规定,主要包括:a)电池型号名称及数量:
b)额定电压Ue;
c)最高开路电压U。;
d)最大输出电流Lo。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环境条件
除有特殊规定外,一般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0~116)kPa;d)无显著振动和冲击的场所。
6.1.2试验用主要仪器设备
试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要求如下:MT/T1111-2011
a)面源黑体辐射源:辐射源辐射温度的扩展不确定度U9s应小于或等于1℃,有效发射率大于或等于0.95,控温稳定度不超过±0.1℃/10min。黑体空腔辐射源的扩展不确定度Ug5应不大于0.4℃,有效发射率大于或等于0.995,控温稳定度不超过±0.1℃/10min;b)游标卡尺:分辨率为0.02mm
c)钢直尺:分辨率不低于1mm;d)声级计:分辨率为0.1dB(A):e)标准电流表:量程:(0~30)mA,准确度:不低于0.5级;f)标准电压表:量程:(0~30)V.DC,准确度:不低于0.5级;g)频率计:量程:(0~10)kHz,稳定度:小于或等于10-;h)数字万用表:四位半,准确度等级:小于或等于1%:i)示波器:3dB带宽不得低于被测速率的10倍且能测量脉冲频率和周期。6.2试验前的准备
6.2.1固定式测温仪需接通电源15min后,便携式测温仪应与环境温度等温后方能试验6.2.2试验前应按照使用说明书校准测温仪。试验中应垂直对准标准黑体的中心(测量距离:1m)。6.2.35.14.2~5.14.7每项试验后,测试性能前,允许对测温仪进行再调整。6.3外观质量和结构要求检查
用目测和手感的方法进行检查。6.4基本功能检查
在6.6和6.7试验过程中同步检查。6.5电源及充电检查
在测温仪工作及充电过程中,用目测方法进行检查。6.6主要技术指标测试
6.6.1测量范围和基本误差
在测温仪测量范围的0、25%、50%、75%和100%五个点进行检测。由低到高读取正行程各检测7
YKNIKAa-
MT/T 1111-2011
点的值和输出信号值,当达到最大值时,保持1min,然后逐步减至最小值,并读取反行程各检测点的值和输出信号值。
每个检测点连续测量两次,测量每个检测点期间黑体辐射源的温度t变化不得超过0.3℃,测温仪两次测量结果之差不得大于1.0℃,否则应检查瞄准和控温情况并重新测量:每点重复试验4次,取算术平均值,各测点的基本误差,按式(1)计算:8=x-x
式中:—基本误差,℃;
x一输出信号实测值(转换成温度值)或显示值的平均值,℃;x输出信号(转换成温度值)或显示的标准值,℃。取各测点基本误差最大值,作为该测温仪的基本误差。6.6.2重复性测试
对测温仪量程的50%点在相同测量条件下连续进行不少于10次测量,每次测量间隔时间为3min,便携式测温仪每次测量后应关闭电源,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值,按式(2)计算实验标准偏差S。
E(x -x)
式中:x,—
第i次实测值,℃;
x—n次实测值的算术平均值,℃;n—测量次数,n=10。
6.7报警功能测试
6.7.1报警误差
(2)
按照测温仪使用说明书设置温度报警点,当测温仪测试的温度超过该设定值时,记录出现声光报警瞬间测温仪的显示值或输出信号值,重复测量四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与其设定值的差值为其报警误差。
6.7.2报警声级强度
在背景噪声小于50dB(A)的环境中,将声级计置于测温仪的报警声响器轴心正前方1m处,测量3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报警声级强度。6.7.3报警光信号
固定式测温仪应在黑暗环境中20m远处观察:便携式测温仪通过目测进行观察。6.8传输距离测试
将2km仿真电路串接在测温仪的输出信号线上,如图1所示。按6.6.1的方法测试固定式测温仪的基本误差。
6.9工作时间测试
仿真电路
)直流电流表
350/600
便携式测温仪每天运行9.5h后,按6.6.1的方法测试测温仪基本误差。6.10电源适应性测试
MT/T1111-2011
将直流稳压电源分别调至工作电压下限和上限,直接给测温仪供电,利用电流表测试工作电流并按6.6.1、6.6.2的方法测试测温仪的基本误差和重复性。6.11电气安全试验
6.11.1绝缘电阻检测
按MT210-1990中第7章的要求进行。6.11.2工频耐压试验
按GB3836.4-2000中10.6的要求进行。6.12工作稳定性试验
将调整好的测温仪连续通电2d,每24h按6.6.1的方法测试固定式测温仪的基本误差。6.13工作温度试验
6.13.1工作低温
a)按GB/T2423.1中试验Ab规定的方法进行;b)严酷等级:0±3)℃;
c)试验中测温仪通电工作,稳定2h后,在温场中测试基本误差和重复性,并检查基本功能。6.13.2工作高温
a)按GB/T2423.2中试验Bb规定的方法进行;b)严酷等级:(402)℃:
c)试验中测温仪通电工作,稳定2h后,在温场中测试基本误差和重复性,并检查基本功能。6.14温度购存试验
6.14.1低温购存
a)按GB/T2423.1中试验Ab规定的方法进行:b)严酷等级:(-40±3)℃;
c)持续时间:16h;
d)试验中测温仪不通电,不包装,不进行中间测试。试验后在6.1.1规定的条件下恢复2h,再检查外观和基本功能,并测试基本误差和重复性。6.14.2高温贮存
YKNIKA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