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煤炭行业标准(MT) > MT/T 1113-2011 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1113-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MT/T 1113-2011

中文名称: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03KB

相关标签: 煤矿 轨道 运输 监控 系统 通用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MT/T 1113-2011 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1113-2011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73.100.99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T1113-2011
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supervision system for raitransportation in a coal mine2011-04-12发布
2011-09-01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环境条件.
供电电源
系统设计要求
主要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
传输性能.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工作稳定性
抗干扰性能
可靠性...
防爆性能
矿用一般型性能
试验方法.
环境条件.
电源条件..
试验仪器和设备
受试系统的要求
受试系统的连接
系统运行检查
主要功能试验
主要技术指标测试
备用电源工作时间试验:
存储时间试验.
传输性能试验..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试验
工作稳定性试验,
抗干扰性能试验
可靠性试验
防爆性能试验,
矿用一般型性能试验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2出厂检验.
7.3型式检验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试验仪器和设备的特性要求YKNIKAa
MT/T1113-2011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前言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MT/T1113-2011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继平、彭霞、田子建、伍云霞、刘晓阳、沙凤华、于励民I
1范围
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113-2011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1-2000,eqvIEC60079-0:1998)
GB3836.2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3836.2-2000,eqVIEC60079-1:1990)
GB3836.3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3836.3-2000,eqvIEC60079-7:1990)
GB3836.4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3836.4-2000,eqvIEC60079-11:1999)
GB/T5080.1-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idtIEC60605-1:1978)GB/T5080.7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5080.7-1986,idtIEC60605-7:1978)GB/T10111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T12173矿用一股型电气设备
GB/T15663.11-2008煤矿科技术语第11部分:煤矿电气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2002,IDT)
GB/T17626.4-2008
61000-4-4:2004,IDT)
GB/T17626.5-2008
61000-4-5:2005,IDT)
GB50388
MT/T28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煤矿井下机车运输信号设计规范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772-1998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899
MT/T1005
MT/T1007
MT/T1008
MT/T1078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矿用分站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矿用本质安全输出直流电源
YKNIKca
MT/T1081矿用网络交换机
3术语和定义
GB/T15663.11-200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信号机 signal controller
根据运输线路而设置的信号装置,用来给出进路开放与闭锁信号。3.2
电动转辙机electricswitchmachineMT/T 1113-2011
由电信号控制的用来改变道岔开通方向并闭锁,同时反映道岔位置的设备。3.3
控制台console
具有信号机状态、机车位置显示及调度、报警功能的信息处理平台。3.4
分站substation
接收机车位置、信号机状态、道岔位置等信号,并按预先约定的复用方式(时分制或频分制等)远距离传送给传输接口(或上级分站),同时,接收来自传输接口(或上级分站)多路复用信号(时分制或频分制等),控制信号机和电动转辙机。注:改写GB/T15663.11-2008,定义5.19。4型号
产品型号应符合MT/T286的规定。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系统应符合本标准、GB50388和MT/T1008的规定,系统中的设备应符合MT/T1005、MT/T1007、MT/T1078、MT/T1081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
5.2环境条件
5.2.1系统中用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15℃~30℃;
相对湿度:40%~70%;
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c
大气压力:80kPa~106kPa;
GB/T2887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系统中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5.2.2
环境温度:0℃~40℃:
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c)大气压力:80kPa~106kPa;
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5.3供电电源
5.3.1地面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380V/220V,允许偏差一10%~+10%;2
b)谐波:不大于5%;
c)频率:50Hz,允许偏差土5%。5.3.2井下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127V/380V/660V/1140V,允许偏差:—专用于井底车场、主运输巷:一20%~+10%:一其他井下产品:一25%~十10%b)谐波:不大于10%;
c)频率:50Hz,允许偏差土5%。5.4系统设计要求
5.4.1系统组成
MT/T 1113-2011
系统一般由列车位置传感器、机车编号传感器、信号机、电动转辙机、分站、电源、传输接口、主机、控制台、电缆、接线盒、避雷器、软件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5.4.2硬件
中心站硬件一一般包括传输接口、主机、打印机、UPS电源、投影仪或电视墙、网络交换机、服务器和配套设备等。中心站(除传输接口)均应采用当时主流技术的通用产品,并满足可靠性、可维护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要求。5.4.3软件
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应为可靠性高、开放性好、易操作、易维护、安全、成熟的主流产品。软件应有详细的汉字说明和汉字操作指南。5.5主要功能
5.5.1系统应具有列车位置、机车编号、运行方向、运行速度、车皮数、信号机状态、电动转辙机状态、供电电压、架空线绝缘等采集功能。5.5.2系统应具有信号机、电动转辙机等闭锁控制功能,且符合下列要求:a)列车(包括单台机车、以下同)应按规定进路运行,每条进路只允许有一组列车,进路的最短距离应大于一列车长;防护进路的信号机开放前,应先满足进路中所有电动道岔位置正确、区段空闲、敌b)
对进路未建立等条件。防护进路信号机开放时,应先闭锁敌对进路及进路内所有电动道岔,再开放信号机:
进路区段解锁可采用一次解锁或分段解锁。进路应具有系统授权控制的人工解锁功能:
列车进入信号机内方,应及时关闭信号;信号机关闭后,不经办理,不应再次开放;d)
区间信号机可当整列列车进入信号机内方后,再关闭信号,但不应造成追尾事故;信号机发生故障时,应自动转为关闭状态,或故障指示状态。5.5.3系统应具有人员上下车时,切断上、下车地点架空线电源功能。5.5.4系统应具有信号机、电动转辙机故障报警和列车进入未解锁区段报警等功能。人工切断事故音响信号后,应不影响下次报警系统应具有存储和查询功能。存储内容应包括:5.5.5
信号机、电动转辙机控制状态及时刻;a)
信号机、电动转辙机动作状态及时刻:c
信号机、电动转辙机故障报警及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d)
列车进入未解锁区段报警及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e)
列车通过位置传感器时刻。
5.5.6系统应具有模拟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a)
能够说明轨道、信号机、电动转辙机等布置的模拟图形3
YKNIKca
b)信号机、电动转辙机状态:
列车位置、机车编号、运行方向、运行速度、车皮数等;进路状态;
各类事故报警等
系统应具有列表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信号机、电动转辙机控制状态及时刻;a)
信号机、电动转辙机动作状态及时刻:b)
信号机、电动转辙机故障报警及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c
列车进入未解锁区段报警及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列车通过列车位置传感器时刻。MT/T1113-2011
系统应具有报表、模拟图、初始化参数等召唤打印功能(定时打印功能可选)。5.5.9:系统应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调用、控制命令输入等。
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刻和故障设5.5.10
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5.5.11系统应具有双机切换功能。系统主机应双机备份,并具有手动切换功能(自动切换功能可选)。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投入工作。5.5.12系统应具有备用电源。
系统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
系统应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软件容错功能、实时多任务功能。用作人工解锁的重要按钮应闭锁。信号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同一矿并信号显示应一致:
信号机应采用红、绿两色显示或红、绿、黄三色显示,严禁使用白色;b)
红色灯光表示关闭信号,禁止列车越过该信号机。严禁用红色或红色闪光作为开放信号。当信号机出现不正常显示或灯光熄灭时,应视为关闭信号:绿色、黄色灯光表示开放信号,准许列车进入信号机内方。为区别不同进路,可d)
采用绿色闪光、黄色闪光或其他形式信号区分:e)
信号机宜具有工作状态监测功能;信号机宜具有语音和汉字(或符号)提示功能电动转辙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采用集中供电或干线供电:
应能准确反映道岔密贴状态,当尖轨与基本轨的间隙大于或等于4mm时,应发出报警信号:
应具有进路控制和单独控制两种控制方式;c)
应具备挤岔功能,当挤岔时,发出报警信号:道岔因夹研等原因不能搬到预定位置时,应能返回原位应能满足各种轨型对拉力及贴侧压力的要求,行程在80mm~140mm之间可调;应能用摇把扳动,当用摇把扳动时,应能自动切断控制电路:h)宜采用角钢或支架安装方式,并具有检修空间。5.6主要技术指标
5.6.1巡检周期
系统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
5.6.2控制响应时间
MT/T 1113-2011
远程控制响应时间应不大于系统巡检周期。异地控制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倍的系统巡检周期。就地控制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5.6.3画面响应时间wwW.bzxz.Net
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其余画面应不大于5s。5.6.4误码率
误码率应不大于10%。
5.6.5双机切换时间
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min。5.6.6最大传输距离
传感器及执行器至分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km;分站至传输接口、分站至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5.6.7最大监控容量
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等中选取: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系统,每段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等中选取。分站所能接入传感器、执行器的数量宜在2、4、8、16、32、64、128等中选取。5.6.8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向系统连续供电时间应不小于2h。5.6.9存储时间
信号机和电动转辙机控制状态及时刻、信号机和电动转辙机动作状态及时刻、信号机和电动转辙机故障报警及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列车进入未解锁区段报警及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机车通过列车位置传感器时刻等记录应保存1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去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
5.6.10位置传感器定位精度
位置传感器定位精度由相关标准规定。5.7传输性能
系统的信息传输性能应符合MT/T899的有关要求,5.8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供电电压在规定的电压波动范围内变化时,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应不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5.9工作稳定性
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应不小于7d,其主要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应不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5.10抗干扰性能
5.10.1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3-2006规定的、试验等级不低于1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系统应能正常工作。5.10.2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4-2008规定的、试验等级不低于1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系统应能正常工作。5.10.3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5-2008规定的、试验等级不低于1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系统应能正常工作。5.11可靠性
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小于800h。5.12防爆性能
YKNiKAa-
防爆型设备应符合GB3836.1~3836.4的规定。5.13矿用一般型性能
矿用一般型设备应符合GB/T12173的规定6试验方法
6.1环境条件
按MT/T772-1998中3.1的有关规定进行6.2电源条件
按MT/T772-1998中3.2的有关规定进行。6.3试验仪器和设备
MT/T 1113-2011
6.3.1试验仪器和设备的准确度应能符合所测性能对准确度的要求,其自身准确度应不大于被测参数1/3倍的允许误差。
6.3.2试验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应符合所测性能的特点。6.3.3试验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计量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合格。6.3.4试验仪器和设备的配置应不影响测量结果。6.3.5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的特性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受试系统的要求
6.4.1现场检验时,按实际配置的系统进行检验。6.4.2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时,系统测试至少应具备下列设备:a)
中心站设备一套,一般包括传输接口1台、主机(含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对双机系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设备);分站:出厂检验时,为订货的全部分站:型式检验时应不少于3台:若具备分站电b)
源,应包括在其中;若有多种型式的分站或具有分站功能的设备,每种至少1台;c)每种本安电源最大组合负载的各种传感器及其他设备;d)构成系统的其他必要设备。
6.4.3受试系统中的设备应是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合格的产品。6.5受试系统的连接
6.5.1受试系统使用规定的传输介质按以下要求连接a)树形系统按图1连接设备,N为参与试验的分站数(实际分站数加模拟分站数);b)
总线形系统按图2连接设备,N为参与试验的分站数(实际分站数加模拟分站数)环形系统按图3连接设备:
d)星形系统按图4连接设备。
图1~图4中,仿真线L模拟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的传输线。仿真线Lz模拟1/2倍的Lio
6.5.2分站及有关试验设备连接见图5。仿真线1模拟传感器及执行器至分站及电源的最大传输距离及供电距离。
6.5.3中心站设备连接见图6。
仿真线L
中心站
中心站
仿真线L
仿真线L2
图1树形系统设备连接
仿真线L2
仿真线L2
仿真线L2
图2总线形系统设备连接
YKNiKca
MT/T1113-2011
仿真线L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仿真线L
仿真线L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仿真线!
机车位置
传感器
6.6系统运行检查
仿真线!
机车位置
信号模拟器
打印机
中心站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图3环形系统设备连接
中心站
仿真线L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图4星形系统设备连接
至传输接口
仿真线!
信号机
仿真线!
信号机
模拟器
图5分站设备连接
传输接口
图6中心站设备连接
仿真线!
转辙机
网络设备等
仿真线L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仿真线L
MT/T1113-2011
仿真线L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仿真线!
转辙机
模拟器
按MT/T772-1998中第7章的有关规定进行。6.7主要功能试验
6.7.1试验系统的连接
试验系统按6.5的要求进行连接。6.7.2信息采集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2和8.3的要求进行。6.7.3闭锁控制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5的要求进行。6.7.4人员上下车时,切断上、下车地点架空线电源功能试验MT/T1113-2011
当有人员上下车时,检查系统是否能自动或手动切断上、下车地点架空线电源。6.7.5报警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2和8.3的要求进行。6.7.6存贮和查询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7的要求进行。6.7.7模拟图显示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8的要求进行。6.7.8列表显示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8的要求进行。6.7.9打印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8的要求进行。6.7.10人机对话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9的要求进行。6.7.11自诊断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10的要求进行。6.7.12双机切换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13的要求进行。6.7.13备用电源试验
按MT/T772-1998中8.15的要求进行。6.7.14网络通信功能试验
将系统接入网络,检查是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监测、报警和查询等。6.7.15系统软件自监视功能试验按MT/T772-1998中8.11的要求进行。6.7.16软件容错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12的要求进行。6.7.17实时多任务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14的要求进行。6.7.18按钮闭锁功能试验
将用作人工解锁的重要按钮闭锁,操作该按钮系统不响应:解除闭锁后,操作该按钮系统响应。
6.7.19信号机功能试验
按产品说明书操作信号机,检查是否符合5.5.16的要求,6.7.20电动转辙机功能试验
按产品说明书操作电动转辙机,检查是否符合5.5.17的要求9
YK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