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煤炭行业标准(MT) > MT/T 1127-2011 煤矿工作面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1127-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MT/T 1127-2011

中文名称:煤矿工作面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07KB

相关标签: 煤矿 工作面 生产 监控 系统 通用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MT/T 1127-2011 煤矿工作面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1127-2011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73.100.99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T1127-2011
煤矿工作面生产监控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the work face productive supervisionsysteminacoalmine
2011-04-12发布
2011-09-01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
4.1型号..
4.2分类.
5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环境条件
供电电源.
系统组成
主要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
传输性能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工作稳定性.
抗干扰性能
可靠性,
防爆性能.
试验方法.
环境条件
电源条件
试验仪器和设备
受试系统的要求
受试系统的连接,
系统运行检查
主要功能试验
主要技术指标测试
传输性能试验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试验
工作稳定性试验
抗干扰性能试验
可靠性试验
防爆性能试验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试验仪器和设备的特性要求
YKNIKAa-
MT/T1127-2011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前言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MT/T1127-2011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起草人:孙继平、彭霞、田子建、伍云霞、刘晓阳、孙哲星、于励民。I
1范围
煤矿工作面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1127-2011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工作面生产监控系统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工作面生产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及其产品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1-2000,eqVIEC60079-0:1998)
GB3836.2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3836.2-2000,eqvIEC60079-1:1990)
GB3836.3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3836.3-2000,eqvIEC60079-7:1990)
GB3836.4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3836.4-2000,eqvIEC60079-11:1999)
GB/T5080.1-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idtIEC60605-1:1978)GB/T5080.7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5080.7-1986,idtIEC60605-7:1978)GB/T10111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2002IDT)
GB/T17626.4-2008
61000-4-4:2004,IDT)
GB/T17626.5-2008
61000-4-5:2005,IDT)
AQ6201
MT/T28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772-1998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899
MT/T1004
MT/T1005
MT/T1007
MT/T1008
MT/T1078
MT/T1081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矿用分站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矿用本质安全输出直流电源
矿用网络交换机
YKNIKAa-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MT/T1127-2011bzxz.net
煤矿工作面生产监控系统productivesupervisionsystemforworkfaceinacoalmine
主要用来监测采煤工作面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液压支架、泵站等工况,并实现自动、手动、地面远程、顺槽近程控制和保护等功能的系统。3.2
控制响应时间latencytimeofcontrolresponse从系统发出控制命令到执行器收到控制命令的时间。3.3
调节响应时间
latencytimeofadjustresponse
从系统发出调节命令到调节器收到调节命令的时间。4产品分类
4.1型号
产品型号应符合MT/T286的规定。4.2分类
4.2.1按传输技术分类:
a)矿用以太网:
b)矿用现场总线;
c)其他。
4.2.2按传输介质分类:
a)光缆;
b)电缆;
c)其他。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系统及有关设备应符合本标准和AQ6201、MT/T1004、MT/T1005、MT/T1007、MT/T1008、MT/T1078、MT/T1081的相关规定,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5.1.2中心站、入井电缆和带金属导体的光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措施。5.2环境条件
系统中用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5.2.1
环境温度:15℃~30℃;
相对湿度:40%~70%:
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大气压力:80kPa~106kPa;
GB/T2887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于扰和接地条件。5.2.2
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系统中用于煤矿并下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环境温度:0℃~40℃;
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b)
c)大气压力:80kPa~106kPa;MT/T1127-2011
d)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5.3供电电源
5.3.1地面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380V/220V,允许偏差-10%~+10%;b)谐波:不大于5%;
c)频率:50Hz,允许偏差土5%。5.3.2井下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127V/380V/660V/1140V,允许偏差:专用于井底车场、主运输巷:一20%十10%—其他井下产品:一25%~十10%;b)谐波:不大于10%;
c)频率:50Hz,允许偏差土5%。5.4系统组成
系统一般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传感器、执行器、电源箱、电缆(或光缆)、接线盒、避雷器、软件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5.5主要功能
5.5.1数据采集功能
5.5.1.1系统应具有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模拟量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内容包括:a)采煤机总电压、电流、功率,采煤机各个电机的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采煤机位置、截割速度、采高、牵引速度等:b)
刮板输送机各个电机的电压、电流、功率、温度、速度等:c)
转载机电机的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d)
破碎机电机的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e
液压支架压力、支撑高度、位置、累计推移行程等:内、外喷雾压力;
电液系统压力等。
系统应具有采煤机、刮板机、转载机、破碎机、乳化液泵、清水泵等开/停开关量采集、显示和报警功能,
5.5.1.3系统宜具有煤炭产量等累计量采集、显示功能,系统宜具有采煤机、刮板机等大型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功能。5.5.1.4
5.5.2控制功能
5.5.2.1系统应具有自动闭锁控制功能:a)
顺序启动,延时时间可调:顺槽带式输送机→破碎机→转载机→刮板输送机一→采煤机:
顺序停机,延时时间可调: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顺槽带式输送b)
乳化液自动配比、乳化液箱自动补液、乳化液泵过压自动卸载溢流、清水泵箱自动补液、失压保护等:
液压支架移架与支撑等。
系统应具有过负载等保护功能。系统应具有地面远程、顺槽近程、手动控制和紧急停机等功能。系统应具有放顶煤量控制,宜具有煤研控制功能系统应具有声音提示和声光报警功能,宜具有语音报警功能。5.5.3调节功能
YKNiKAa-
系统宜具有自动、手动、就地、远程和异地调节功能,5.5.4,存储和查询功能
5.5.4.1系统应具有以地点和名称为索引的存储和查询功能:MT/T1127-2011
a)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电压、电流、功率和温度,采煤机截割速度、位置、采高和牵引速度,液压支架压力、位置和支撑高度等模拟量实时监测值;模拟量统计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b)
c)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工作状态及时刻;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d)
每小时产量等累计量。
5.5.4.2分站应具有存储功能。当系统通信中断时,分站存储监控信息,系统通信正常时,上传至中心站。
5.5.5显示功能
5.5.5.1系统应具有列表显示功能。其中:a)模拟量显示内容应包括:地点、名称、单位、报警上(下)限、控制上(下)限、监测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传感器工作状态、报警及解除报警状态及时刻、闭锁/解锁状态及时刻等:
b)开关量显示内容应包括:地点、名称、开/停时刻、状态、工作时间、开/停次数、传感器工作状态、报警及解除报警状态和时刻、闭锁/解锁状态及时刻等:)累计量显示内容应包括:地点、名称、单位、累计量值及时间等。5.5.5.2系统应具有模拟量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显示功能。在同一坐标上用不同颜色显示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等曲线。并设时间标尺,可显示出对应时间标尺的模拟量值和时间等。
5.5.5.3系统应具有开关量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应包括:地点、名称、最后一次开/停时刻和状态、工作时间、开机率、开/停次数、传感器状态等,并设时间标尺。
5.5.5.4系统应具有模拟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应包括:工作面设备布置图、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液压支架等设备工况。5.5.5.5系统应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应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分站、电源箱、控制器、传输接口和电缆(或光缆)等设备的名称、相对位置和运行状态等。若系统庞大一屏无法容纳,可漫游、分页或总图加局部放大。5.5.6打印功能
系统应具有报表、曲线、柱状图、状态图、模拟图、初始化参数等召唤打印功能(定时打印功能可选)。报表应包括:模拟量日(班)报表、模拟量报警日(班)报表、开关量报警日(班)报表、开关量状态变动日(班)报表、监控设备故障日(班)报表、模拟量统计值历史记录查询报表、累计量日(班、月)报表等。5.5.7人机对话功能
系统应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调用、控制命令输入等。并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
5.5.8自诊断功能
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传感器、分站、传输接口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刻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5.5.9双机切换功能
系统应具有双机切换功能。系统主机应双机备份,并具有手动切换功能或自动切换功能。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投入工作。5.5.10数据备份功能
系统应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5.5.11备用电源功能
系统应具有备用电源。
5.5.12视频监视功能
系统宜具有视频监视功能。
5.5.13网络通信功能
系统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
5.5.14软件自监视功能
系统应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
5.5.15软件容错功能
系统应具有软件容错功能。
5.5.16实时多任务功能
系统应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
5.5.17语音通信功能
系统宜具有双向语音通信功能。5.6主要技术指标
5.6.1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5.6.2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
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5.6.3累计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
累计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5.6.4系统巡检周期
系统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并应满足监控要求。5.6.5控制响应时间
MT/T1127-2011
远程控制响应时间应不大于系统巡检周期。异地控制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倍的系统巡检周期。就地控制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5.6.6调节响应时间
调节响应时间应不大于系统巡检周期。5.6.7画面响应时间
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其余画面应不大于5S。5.6.8误码率
误码率应不大于10
5.6.9最大传输距离
传感器及执行器至分站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km:分站至传输接口、分站至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5.6.10最大监控容量
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等中选取: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系统,每段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等中选取。分站所能接入传感器、执行器的数量宜在2、4、8、16、32、64、128等中选取。5.6.11双机切换时间
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min。5.6.12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2h。5
YKNiKAca
5.6.13存储时间
存储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MT/T1127-2011
重要监测点模拟量的实时监测值存盘记录应保存7d以上;模拟量统计值、报警/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开关量状态及变化时刻、累计量值、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记录应保存1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
b)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2h。5.6.14统计值时间
模拟量统计值应是5min的统计值。5.6.15供电距离
向传感器及执行器远程本安供电距离应不小于2km。5.7传输性能
系统的信息传输性能应符合MT/T899的有关要求。5.8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供电电压在规定的电压波动范围内变化时,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应不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5.9工作稳定性
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7d,其主要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应不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5.10抗干扰性能
5.10.1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3-2006规定的、试验等级不低于1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系统应能正常工作。5.10.2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4-2008规定的、试验等级不低于1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系统应能正常工作。5.10.3系统应能通过GB/T17626.5-2008规定的、试验等级不低于1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5.11可靠性
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小于800h。5.12防爆性能
防爆型设备应符合GB3836.1~3836.4的规定。其输入输出信号应是本质安全型。6试验方法
6.1环境条件
除环境试验或有关标准中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中进行: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6.2电源条件
除非有关标准另有规定,测试用电源应符合以下要求:a)交流供电电源:
1)电压:误差应不大于2%:
2)频率:50Hz,其误差应不大于1%;3)谐波失真系数:应不大于5%。b)直流供电电源:
1)电压:误差应不大于2%;
2)周期与随机偏移:△U/U2应不大于0.1%。6.3试验仪器和设备
MT/T1127-2011
6.3.1试验仪器和设备的准确度应保证所测性能对准确度的要求,其自身准确度应不大于被测参数1/3倍的充许误差。
6.3.2试验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应符合所测性能的特点。6.3.3试验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计量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计量,并检定或校准合格。6.3.4试验仪器和设备的配置应不影响测量结果。6.3.5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的特性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受试系统的要求
6.4.1现场检验时,按实际配置的系统进行检验6.4.2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时,系统测试至少应具备下列设备:a)中心站设备1套,一般包括传输接口1台、主机(含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对双机系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设备):b)分站:出厂检验时,为订货的全部分站:型式检验时应不少于3台;若具备分站电源,应包括在其中;若有多种型式的分站或具有分站功能的设备,每种至少1台;)每种本安电源最大组合负载的各种传感器及其他设备;d)输入电压下限大于9V的各种传感器及其他设备;e)构成系统的其他必要设备。
6.4.3受试系统中的设备应是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合格的产品。6.5受试系统的连接
6.5.1受试系统使用规定的传输介质按以下要求连接:a)树形系统按图1连接设备,N为参与试验的分站数(实际分站数加模拟分站数):b)环形系统按图2连接设备:
星形系统按图3连接设备。
图1、图2和图3中,光缆1为最大传输距离的光缆,光衰减器1模拟光缆1:光缆2为最大传输距离1/2倍的光缆,光衰减器2模拟光缆2:电缆1为最大传输距离的电缆,仿真线1模拟电缆1;电缆2为最大传输距离1/2倍的电缆,仿真线2模拟电缆2。6.5.2分站及有关试验设备的连接见图4。仿真线3模拟传感器及执行器至分站和电源的最大传输距离及供电距离。
6.5.3:中心站设备的连接见图51AU为周期与随机偏移的峰到峰值,2’U。为直流供电电压的额定值7
YKNIKca
光缆1(光衰减器1)
或电缆1(仿真线1)
光缆1(光衰减器1)
或电缆1(仿真线1)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光缆1(光衰减器1)
或电缆1(仿真线1)
光缆1(光衰减器1)
或电缆1(仿真线1)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中心站
光缆2(光衰减器2)
或电缆2(仿真线2)
光缆2(光衰减器2)
或电缆2(仿真线2)
光缆2(光衰减器2)
或电缆2(仿真线2)
树形系统设备连接
中心站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图2环形系统设备连接
中心站
光缆1(光衰减器1)
或电缆1(仿真线1)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星形系统设备连接
MT/T1127-2011
光缆1(光衰减器1)
或电缆1(仿真线1)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光缆1(光衰减器1))
或电缆1(仿真线1)
光缆1(光衰减器1)
或电缆1(仿真线1)
分站及有关
试验设备
电缆3
(仿真线3)
模拟量
传感器
电缆3
(仿真线3)
模拟量信
号发生器
打印机
6.6系统运行检查
至传输接口
分站上
电缆3
(仿真线3)
开关量
传感器
电缆3
(仿真线3)
开关量信
号模拟器
电缆3
(仿真线3)
控制响应
指示器
图4分站设备连接
传输接口
网络设备等
图5中心站设备连接
按MT/T772-1998中第7章的有关规定进行。6.7主要功能试验
6.7.1试验系统的连接
试验系统按6.5的规定进行连接。6.7.2模拟量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试验按MT/T772-1998中8.2的规定进行。6.7.3开关量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试验按MT/T772-1998中8.3的规定进行。6.7.4累计量采集、显示功能试验按MT/T772-1998中8.4的规定进行。6.7.5控制功能(含声光报警功能)试验按MT/T772-1998中8.5的规定进行。6.7.6调节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6的规定进行。6.7.7存贮和查询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7的规定进行。6.7.8列表显示功能试验
按MT/T772-1998中8.8的规定进行。6.7.9模拟量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显示功能试验按MT/T772-1998中8.8的规定进行。6.7.10开关量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功能试验按MT/T772-1998中8.8的规定进行。6.7.11模拟图显示功能试验
HYKNKAca-
电缆3
MT/T1127-2011
(仿真线3)
调节响应
指示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