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8509-2012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
GB/T 28509-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8509-2012

中文名称: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923KB

相关标签: 绝缘 外径 同轴电缆 组件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28509-2012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及组件 GB/T28509-2012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33.04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509—2012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
电缆及组件
Ultrafine coaxial cables with insulation diameter below 1 mm and cable assemblies2012-06-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2-10-01实施
GB/T 28509-2012
2规范性引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产品分类
A4.1电缆
4.2组件
5要求
5.1电缆
5.2组件…
6试验方法·
6.1.一般说明.
6.2电缆试验方法·
6.3组件试验方法·
7捡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2电缆检验要求
7.3组件检验要求-
8包装、包装标志,产品介格证、运输和贮存8.1包装、包装标志、产品合格证..8.2运输·
8.3贮存
9安装及使用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电缆绝缘材料技术要求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电缆护套材料技术要求
附录(资料性附录)
工作电容工程参考值
附录D(规范性附录)
组件常用电缆型号规格及代号
本标推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山。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推化协会归口。GB/T28509—2012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代康、肖飚、张天明、龙水会、甘露、邓庆龙、李泽1范围
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
电缆及组件
GB/T 28509--2012
本标准规定了绝缘外径在1mm以下的极细同轴电缆(以下简称电缆)及组件(以下简称组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通讯设备或类似电子装置内部模块间或设备之间工作频率范围为DC~6 000MHz的短距离连接电缆及由此类电缆与连接器组戒的组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性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甘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月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小注日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51.13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EC60811-1-3:2001,IDT)GB/T6995.2—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额色GB/T8815--2008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GB/T11327.1一1999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第1部分:-般试验和测量方法(IFC 60189-1:1986,NEQ)GB/T17737.12000射频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IEC61196-1:1995,IDT)
GB/T17738.1一1999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1部分: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TFC60966-1:1988,JDT)
GJB360A--1996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B1215A-—2005射频电缆组件通用规范SJ/T11363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SJ/T 11365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3术语和定义
GB/T17737.1一2000和GB/F17738.1一1999中界定的术语租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产品分类
4.1电缆
4.1.1电缆型号
电缆型号由型式代号规格代号两部分组成。型式代号见表1,规格代号见表2。1
GB/T 28509—2012
4.1.2电缆标记
电缆标记由电缆型号和标准号组成。示例1:内导体由直径为0.025tmm的镀银铜合金线合而成,实心可熔性全氟烷氧基共聚物绝缘外径为0.20mm,镀银销合金线缠绕外导体结构、可熔性全氟烷氧基共聚物护套、标称特性阻抗45 1的单芯电缆标记为:UCF1FI-45-0. 20-11 GB/T 28509—2012示例2:内导体由直径为0.025mm的镀银钢合金线绞合而成,实心可熔性全氛烷氧基共率物绝缘外径为0.20mm.镶银铜合金线缠绕外导体结构、可熔性全氟烷氧基共桑物单芯电缆护套、桑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粘结外护套、标称特性阻抗 45 α的5芯带状电巍标记为:UCF1F1PET-45-0.20-11X5F GB/T 28509-2002表1电缆型式代号及含义
绝缘外径
在1mm
以下的同
轴电缆
实心可熔性全氟烷氧基共聚物
实心聚全氯乙内烯
泡沫可熔性全氟烷氧基共聚物
泡沫聚全氧乙内烯
泡沫皮可熔性全氧烷氧基共聚物泡沫皮聚全氮乙内烯
氟塑料薄膜绕包烧结
可熔性全氟烷氧基共聚物
聚全氟乙内烯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镀铜案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案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柔软型聚氣乙烯
氟塑料薄膜缆包烧结
标称特性阻抗
注 1;可烯性全氟烷氧基共聚物简称为 PFA,聚全氟乙,丙烯简称为 FEP,象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为 PET,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简称为 FTFE。注2:带状电缆护套道常采用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粘贴形式。注3:对萃二甲酸7=醇酯用于护衰时允许采用自粘型薄膜包形式注4:多芯圆形电缆护套材料的表述形式为单芯电缆护套材料代号”十“外护套材料代号”,单芯电缆没有护套时则直接给出外护套材料代号。
注5,标称特性阻抗除了上述值外,根据其体庭用的不同可有其他值。表2电缆规格代号及含义
绝缘标称直径
绝缘直径
标称值,单
位为毫米
内导体材料及结构
镀银铜或镀银铜合
金绞线
镀银钢或镀银钢合
金单线
镀镐铜或镀 铜合
金绞线
外导体材料及结构
镀银铜或镀银钢合金
线单层缠绕
镀银钢或镀银钢合金
线双层缠绕
镀银铜或镀银铜合金
线单层编织
电缆芯数及补充说明
N为芯数,国形电缆
绝缘标称直径
绝缘真径
标称值,单
位为米
内导体材料及结构
镀锡铜或镀锡铜合
金单线
镀银铜包钢绞线
镀银钢包钢单线
表2(续)
外导体材料及结构
镀银铜或镀银铜合金
线双层编织
镀锡刚或镀锡钢合金
线单层缠绕
镀锡铜或镀锡铜合金
线双层缠绕
镀锡钢或镀锡铜合金
线单层编织
镀锡铜或镀锡铜合金
线双层编织
GB/T 28509—2012
电缆芯数及补充说明
N为芯数,P表示带总
屏蔽的多芯圆形电缆
N为芯数,F表示带状
注:当外导伴为镀层念属箱绕(纵包)|金属终编织或缠绕时,在上述外导体代号前如字母“P”4,1.3常用电缆型号及主要标称结构尺寸常用电缆型号及主要标称结构尺寸见表3。常用电缆型号及主要标称结构尺寸表3
电缆型号
UCF1F1-50-0. 12-11
UCF1F1-45-0.18-11
UCF1F1-50-0, 20-15
UCF1F1-50-0, 25-15
UCF1F1-50-0. 32-11
UCF1F2-50-0. 40-13
UCF2F2-50-0. 69-13
UCF2F2-50-0. 89-13
UCF2FI-50-0. 80-63
UCF2F1-75-0.84-63
UCF2F1-75-0. 6G-63
UCF1F1F1-42-0. 17-15X 40
UCF1F1F1-42-0. 17-15 × 60
UCF1F1F1-12-0.17-15×100
UCF1F1F1-50-0.20-15×40
UCF1F1F1-50 0. 20 15× 60
UCF1F1F1-50-0,20-15×100
内导体结构
绝缘直径
屏蔽结构
40.02金属丝缠绕
§0, 025 金属丝缠貌
40.025金属丝缠统
40, 03 金属丝缠缆
40.04金属丝缠绕
$0.05金属丝编织
40. 05 金属丝编织
$0.05金属丝编织
0. 05 金属丝编织
$0.05金属丝编织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0.05金属丝编织
40. 03 金属丝缠绕
0.03金属丝缠绕
$0.03金属丝缠绕
40. 03 金属丝缠绕
40. 03 金属丝缠绕
40.03金属丝缠绕
单位为毫米
电缆标称尺
$0.29/$2.50
$0.29/±2.90
0.29/±3.80
g0.34/吨2.90
$Q.34/$3.40
$0.34/g4,30
GB/T 285D9—2012
电缆型号
UCF1F1F1-50-0.24-15X40
UCF1F1F1-50-0.24-15X60
UCF1F1F1-50-0.24-15X 100
UCFIFIV-50-0.12-11X196P
UCF1FIPET-50-0. 25-11X 20F
UCF1F1PFT-50-0. 25-11× 30F
UCF1FIPET-50-0. 25-11X 40F
UCFJF1PFT -50 0. 25 11 X 50FUCF1F1PET-50-0.25-11X60F
内导体结构
表3(续)
绝缘直径
屏蔽结构
40.03金属丝缠缆
40.03金属丝缠镜
40.03金属丝缠镜
40.02金属丝缠镜
40.03金属丝缠镜
单位为旁米
电缆标称尺寸
$0.35/±2.90
$0.35/±3.50
$0.35/±,50
$0.205/±.40
单芯电缆护套外径:0.31
相邻单芯电缆中心距(卫:0.50电巍总宽度(W):(芯数+1)XP
电缆厚度(T):0.5
注1:内导体结构中“/\前的数宇表示绞合导体中单丝根数,“/\后的数字表示单丝直莅。注2:电缆标称尺寸中\/\前的数字表示单芯电缆直径,“/\后的数字表示电缆直径。4.2组件
4.2.1组件命名规则
4.2.1.1单芯电缆组件命名规则
单芯电缆组件命名规则见图1,其中常用电缆代号见附录D。z
补光说明需要时)
电继长度,单位为亮来
组件左右增连接器型号
电缆化号
表示级件
图1单芯电缆组件型号及其中各代号含义组件只有一端有连接器时,组件命名应符合下述要求:a)组件左右端连接器型号中只需要给出连接器型号。b)组件另一端需要剥离出导体和绝缘层时应使用“补充说明”代号加以说明,说明方法为“C”十内导体露出绝缘层的长度(单位为癌米)/绝缘层露出外导体层的长度(单位为毫米)/外导体层露出护套层的长度(单位为毫米)。示例:C3/2/3
c)组件另一端与其他元件连接时应使用“补充说明”代号加以说明,说明方法为“A”十无件的型号规格或代号。
4.2.1.2多芯电缆组件命名规则
多芯电缆组件命名规则见图2其中常用电缆代号见附录D。4
4.2.2组件标记与示例
电缆最长部分长度,单位为毫米组件使用场合代码用户定义)
电缆代号
表示多芯组件
图2多芯电缆组件型号及其中各代号含义产品标记由组件代号和标准号组成。示例:Z1001-SMA/SMA-100GB/T28509—20125要求
5.1电缆
5. 1. 1 内导体
5. 1. 1. 1
内导体结构
内导体分为实心内导体和绞合内导体两类。5.1.1.2实心内导体
GB/T 28509—2012
5.1.1.2.1由一根圆形截面的镀银铜线或镀银铜合金线、镀锡铜线或镀锡铜合金线、镀银铜包钢线等五种材料之一制成。
5.1.1.2.2导体外观应圆整光亮、无机械损伤,镀层均匀连续并具有良好的附着性。5.1.1.2.3成品电缆中内导体不充许有接头。5.1.1.3绞合内导体
5.1.1.3.1由七根相同材质和直径的圆形截而金属丝绞合而成,金属丝的材质为镀银铜线或镀银铜合金线,镀锡铜线或镀锡铜合金线、镀银铜包钢线等五种材料之一制成。5.1. 1.3.2绞合实用节径比应小于 15。5.1.1.3.3绞线外观应圆整光宽、无机械损伤,金属丝镀层均勾连续并具有良好的附着性。5.1.1.3.4成品电缆中内导体不允许有接头和缺股。5.1.2绝缘
5.1.2.1绝缘材料
绝缘应选用符合附录A规定的可熔性全氟烷氧基共聚物(PFA)或聚全氟乙丙烯(FEP),采用氟塑料薄膜绕包时其性能应使成品电缆性能满足本标准规定、5.1.2.2绝缘结构
绝缘结构可分为四类:
a)实心绝缘;
GB/T285092012
b)泡沫绝缘;
泡沫皮绝缘:绝缘外径在0.5mm以上时也可采用泡沫皮结构即内层为泡沫,外层为实心皮;或内层为实心皮,外层为泡沫结构。泡沫层和实心层宜为向一种材料;d)绕包烧结型绝缘采用氟塑料薄膜绕包,然后通过高温烧结而成。5.1.2.3绝缘外观和尺寸
绝缘应连续地挤包或绕包在内导体上,表面圆整、厚度均匀,其厚度应能使成品电缆性能满足本标摊规定。
5.1.2.4绝缘颜色
绝缘颜色宜为绝缘材料的本色。用广有特殊要求时充许采用其颜色。5.1.2.5绝缘粘结性
绝缘应粘结在内导体工,以防止潮气侵人,但绝缘不应粘结过紧,当制作接头需除掉绝缘层时,绝缘层应能完全地从内导体上剥离下来且不导致内导体断裂。5.1.2.6绝缘收缩
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绝缘芯线,应无明显的常温收缩现象,且热收缩率不超过3%。5.1.3外导体
5.1.3.1外导体结构型式
外导体结构分为缠绕和编织两类。有特殊娶求时允许在缠绕或编织前在绝缘表面镀金属薄层或包一层金属/塑料复合箔。
5.1.3.2缠绕外导体
5.1.3.2.1外导体采用圆形截面的镀银铜(合金)丝或镀锡铜(合金)丝螺旋缠绕而成,缠绕丝标称直径应符合表3要求。表3规定之外的其他规格电缆其缠绕丝标称直径宜不大于内导体直径的1/3。5.1.3.2.2缠绕外导体分单层缠绕和双层缠绕两类,双层缠绕时两层的缠绕方向宜相反。5.1.3.2.3单层缠绕的覆盖率应大于90%,双层缠绕时内外层的覆盖率均应大于80%。5.1.3.2.4缠绕层应圆整、无背股和缠绕丝断裂现象。5.1.3.3编织外导体
5.1.3.3.1外导体采用圆形截面的镀银(合金)丝或镀锡铜(合金)丝编织而成,编织丝标称直径应符合表3要求。表3规定之外的其他规格电缆的编织丝标称直径宜不大于内导体直径的1/3。5.1.3.3.2编织外导体分单层编织和双层编织两类。5.1.3.3.3单层编织时编织密度应大于90%,双层编织时各层编织密度均应大于80%。5.1.3.3.4编织层不允许出现断层,编织层中单线断线后的连接应为编人,整体编织层不允许接续。5.1.4单芯电缆护套
5.1.4.1护套分类
单芯电缆的护套分为挤包型护套和绕包型护套两类。6
5.1.4.2挤包型护套
GB/T28509—2012
5.1.4.2.1扩套材料应选用符合附录B规定的可熔性全氟烷氧基共聚物(PFA)或聚全氟乙丙烯(FEP)塑料,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允许选用其他氟聚合物材料,采用薄膜材料时其性能应使成品电缆性能满足本标推规定,
5.1.4.2.2护套应连续地挤包在外导体上,护套层应紧包屏蔽层但不粘着,易于剥离。5.1.4.2.3护套应经受挤塑生产线上的火花试验,所用电压为直流150V~450V或交流100V~300V交付用户的电缆上不允许有火花击穿点。5.1.4.2.4护套表面光滑完整,无针孔裂纹、气泡等缺陷。5.1.4.2.5护套颜色推荐为黑色或灰色,用户有特殊娶求时允许从白、红、黄、紫、蓝、橙、绿、棕等八种颜色中任选种颜色。颜色符合GB/T6995.2—2008规定,5.1.4.2.6电缆直径应为电缆标称直径士0.02Ⅲtm,特殊情况下允许电缆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5.1.4.3绕包型护套
绕包材料为氟塑料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镀层厚度为 0.001 tmm~0.006 mm5. 1. 4. 3. 1
的镀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有特殊要求时允许选用其他材料。5.1.4.3.2采用重叠绕包方式。
5.1.4.3.3采用镀铜聚对苯,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时,金属面应向电缆内侧(即与外导体材料接触)。5.1.4.3.4绕包层应通过高温烧结或其他方法使绕包搭接处能粘结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的防潮能力。5.1.4.3.5薄膜成连续地绕包在外导体上,绕包层应紧包屏蔽层但不粘着,易于剥离。5.1.4.3.6除带金属层薄膜绕包外,绕包层应进行火花试验,所用电压为直流150V~450V或交流100V~300V。交付用广的电缆上不允许有火花击穿点。5.1.4.3.7护套表面应光滑完,无针孔、裂纹、包块等缺陷。5.1.4.3.8护套颜色推荐为蓝色或透明色,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充许从白、红、黄、紫、橙、绿,棕等7种颜色中任选一种额色。颜色符合GB/T6995.2一2008的规定。5.1.4.3.9电缆直径和公差由电缆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5.1.5多芯电缆
5.1.5.1多芯电缆结构分类
多芯电缆分为带状电缆多芯圆形电魏两类5.1.5.2带状电缆
5.1.5.2.1将多根单芯同轴电缆并列地排列成一行并用PET薄膜或镀铜PET薄膜粘成带状,其结构如图3所示。
图3带状电缆结构示意图
GB/T28509—2012
5.1.5.2.2薄膜外表面应有明显的永久性线序识别标识。也允许通过单芯护套颜色来识别线序,从左至右单芯电缆护套颜色依次为黑、灰、蓝;当芯数超过3芯时,则按上述顺序重复使用。单芯护套颜色应符合GB/T6995.2—2008的规定。5.1.5.2.3带状电缆厚度:标称厚度(T)士0.05mm。5.1.5.2.4带状电缆中单电缆中心距:中心距标称值(P)±0.05mtm。5.1.5.2.5单芯电缆应互相乎行。薄膜应牢固地粘贴在单芯电缆上,表面光滑平整,无孔洞等缺陷。5.1.5.3多芯圆形电缆
5. 1. 5. 3. 1
5.1.5.3.1,116芯及以下电缆缆芯宜直接由多根单芯同轴电缆间心式绞合而成。5.1.5.3.1.216芯以.上的电缆缆芯宜先将若下根电继绞合成单位,然后将若干单位绞合成缆芯。用广无特殊要求时,每个单位内单芯同轴电缆数量应尽可能相等目不宜超过16根。5.1.5.3.1.3缆芯单位或16芯及以下电缆缆芯中,单芯电缆护套色及序号见表4。5.1.5.3.1.4缆芯单位外应螺旋绕扎非吸湿性扎纱,绕扎节距不大于20mm,扎纱色谱及单位序号见表4。
5.1.5.3.1.516芯以上的多圆形电继缆芯应先将若下根电缆依序号从小至大,从内至外顺(逆)时针方向排列绞含成单位,然后将若下单位按单位序号大小从小至大,从内至外顺(逆)时针方向排列绞合成缆芯。
5.1.5.3.1.6单芯电缆护套颜色允诈只用前10种,采用此方案时,电缆芯数超过10芯时宜来用单位式结构,且构成缆虑的任--单位内单芯电缆数量不宜超过10芯。表4单芯电缆护套色谱/单位扎纱色谱及序号单芯电缆/单位序号
扩套/扎纱颜色
注:同一电缆中各种颜色间应有明显的差异。单芯电缆/单位序号
护套/扎纱题色
5.1.5.3.1.7继芯外允许绕包一层厚度小于0.03 mm的PET薄膜或铝塑复合,必要时还可在薄膜外厢(g0.05~$0.10)mm的镀锡铜线或镀锡铜合金线进行编织,编织密度应大于90%。5.1.5.3.2多芯圆形电缆护套
5.1.5.3.2.1在缆芯外挤包一层符合附录B规定的可熔性全氟烷氧基共聚物(PFA)或聚个氟乙丙烯(FEP)或符合GB/T8815一2008规定的HR-70型PVC护套,有特殊要求时允许选用其他材料。5.1.5.3.2.2外护套应光滑圆整,无针孔、裂纹、气泡等缺陷,外护套应紧包缆芯但能较容易地去除护套层。
GB/T 28509—2012
5.1.5.3.2.3护套额色宜为灰色,有特殊要求时允许选用其他颜色,颜色应符合GB/T6995.22008的规定。
5.1.5.3.2.4外护套应经变挤塑生产线上的火花试验,所用电压为直流150V~450V或交流100V~300V。交付用户的电缆上不允许有火花击穿点。5.1.6电缆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5,1.6.1电缆拉断力
单芯电缆或多芯电缆中的每根单芯电缆在拉伸过程中,内导体断裂时的拉力应满足使用要求,其拉断力出电缆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5.1.6.2弯折和扭转寿命
单芯电缆或多芯电缆中的每根单芯电缆其弯折和扭转寿命均宜达到以下规定:a)普通场合使用的电缆:1000次以上:b)频繁弯折场合使用的电缆:100000次以上,c)弯折和扭转时电缆上所承受的拉力应不小于电缆拉断力的10%。5.1.6.3环保性能
电缆的坏保性能应满足SJ/T11363规定。5. 1.7 电气性能
5.1.7.1内导体直流电阻
20℃时铜及铜合金内导体直流电阻R(0/m)应满足公式(1)或公式(2)要求,钢包钢线晟大电阻值为公式(1)或公式(2)计算值的2.2倍。实心内导体:R≤0.0274/d
绞合内导体:R≤000392/d
式中:
dl单根导体直径,单位为毫米(mm)。d—绞合导体中单丝直径,单位为毫米(mm)。5.1.7.2绝缘介电强度
......... ( I)
内导体直径在0.13mm以下的电缆,在内外导体间施加交流200V或直流300V电压,施加电压3s内不发生击穿。内导体直径在0.13mm及以上的电缆,在内外导体间施加交流300V或直流450 V电压,施加电压3 s内不发生击穿。5.1.7.3绝缘电阻
内外导体间绝缘电阻应大于1000MQ-m,测试电压为直流100V,施加电压60s后读数。5.1.7.4特性阻抗
在10MHz频率下,标称特性阻抗在75α以下时,其波动范图为士2。标称特性阻抗在75n及以上时,其波动范围为土3。
5.1.7.5工作电容
工作电容的工程设计用参考值见附录 C。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