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轻工行业标准(QB) > QB/T 2730.1-2013 喷墨打印机用墨水
QB/T 2730.1-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B/T 2730.1-2013

中文名称:喷墨打印机用墨水

标准类别:轻工行业标准(QB)

英文名称:Ink for jet printer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3-12-31

实施日期:2014-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184KB

相关标签: 喷墨 打印机 墨水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涂料和颜料工业>>87.080墨水、油墨

中标分类号:综合>>经济、文化>>A17印刷技术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QB/T 2730.1-200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标准价格:16.0

出版日期:2014-07-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曹波 等

起草单位: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 等

归口单位: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QB/T 2730.1-2013 喷墨打印机用墨水 QB/T2730.1-2013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喷墨打印机用墨水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喷墨打印机用水基染料型墨水。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87.080
分类号:A17
备案号:43556-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730.1-2013
代替QB/T2730.1-2005
喷墨打印机用墨水
Inkforinkjetprinter
2013-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07-01实施
QB/T2730为系列标准,分为两部分:喷墨打印机用墨水:
水基喷绘水。
本部分为QB/T273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QB/T2730.1-2012
本部分是对QB/T2730.1一2005《喷墨打印墨水第1部分:喷墨打印机用墨水》的修改,与QB/T2730.1一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喷墨打印机用墨水》;修改了“范围”(见1,2005年版的1):规范性引用文件对版本和引用文件进行了相应的增减和修改;删除了“产品分类”(见2005年版的3):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技术性能要求做如下修改:
修改了“表面张力”和“黏度”的范围(见4.1表1,2005年版的4.1表2):删除了“pH”、“打印效果”、“间歇性打印效果”和“耐水性”要求(见2005年版的4.1表2):
将“色度”修改为“印迹色密度”,并修改其要求(见4.1表1,2005年版的4.1表2):将“耐光色牢度”修改为“印迹耐紫外光照性”,并修改其要求(见4.1表1,2005年版的4.1表2)
将“耐寒性”修改为“冻融稳定性”,并修改其要求(见4.1表1,2005年版的4.1表2):将“扩散度”修改为“印迹互渗性”,并修改其要求(见4.1表1,2005年版的4.1表2):将“经时劣化性”修改为“贮存稳定性”,并修改其要求(见4.1表1,2005年版的4.1表2):删除了“主要包装质量”(见2005年版的4.3):增加了“净含量”要求(见4.2):·
删除了“卫生安全性”,将其要求归入技术性能要求(见4.1表2,2005年版的4.2表3);修改了“试验方法”(见5,2005年版的5):修改了“检验规则”内容(见6,2005年版的6);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内容(见7,2005年版的7)。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7)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辽宁精化科技有限公司、珠海保税区天然宝杰数码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工商大学、中山大学、国家印刷及办公自动化消耗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曹波、杨秋艳、辛秀兰、王小妹、毕明珠、刘德文。本部分于200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范围
喷墨打印机用墨水
QB/T2730.1-2013
本部分规定了喷墨打印机用晕水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存。
本部分适用于喷墨打印机用水基染料型墨水。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C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8.1-2003,ISO2859-1:1999,IDT)GB/T10247-2008粘度测量方法
印刷技术反射密度测量和色度测量在印刷过程控制中的应用GB/T18722-2002
GB/T22237-2008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的测定QB2930.1一2008油墨中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及其测定方法第1部分:可溶性元素HG/T3506一1999表面活性剂试验用水或水溶液电导率的测定HJ567-2010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喷墨墨水JF1070-2005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喷墨打印机用墨水inkforinkjetprinter用着色剂、连结料、助剂等成分组成分散体系,在喷墨打印过程中被转移到打印介质上的着色物质。3.2
印迹printout
通过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痕迹。3.3
标准印样standardproofs
通过规范介质、色块、覆盖率、图样、分辨率,打印形成的印迹。4要求
4.1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表2的规定。表1技术指标
表面张力/(mN/m)
黏度/(mPa-s)
电导率/(μS/cm)
冻融稳定性
10:000
-20C条件下墨水放置24h,表面张力和黏度的变化率不应超过20%QB/T2730.1-2013
存稳定性
印还色密度
印迹耐紫外光照性
印迹互渗性
·企业自定标准印样
B、C、
元素名称
M、Y分别
表涮色
单件定量包装产品的净含
墨水在60℃
件下做置
B≥0.8,C≥0.8.
4d后,表面张力和
的费化
不应超过20%
M≥08-Y≥0.6,其他
通色时社
黑树前后,
收源24h
青色、品红色、
色密度值我减率不应起
过10%
接近6
墨水化距离不应超过0m
有害可溶性元素的最大限量
允许链量应符合JJF1070
的平均净含量不应低于标签上注明的净含随5试验方法
指标测试的试验环境为(25土2)℃,RH40%~75%。5.1
5.2表面张力按GB/T22237-2008进行检验黏度按GB/T10247-2008中第4章旋转法进行检验。53
电导率按HG/T3506—1999进行检验。冻融稳定性按附录A进行检验
5.6贮存稳定性按附录B进行检验5.7
印迹色密度按GB/T18722-2002进行检抢验印迹耐紫外光照性按附录C进行检验。5.8
安附录D进行检验。
印迹互渗性
有害可溶
性元素的限量按QB2930.1-2008进行检验。净含量
按F1070
检验规见
6.1检验分类
2005规定进行检验。
6.1.1产品检验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路Cr
2005表3的规定,
为毫克每千克
同一批产品所抽样品
则应将其插入表3的相应位置,
精检验项目
和顺序分别按表3的规定。若有附加检验项目,并依次排序
6.2型式检
6.2.1下列情
保发生时
a)新产品鉴
应进行型式检验
定型:
b)老产品转厂生产:
c)材料、生产工艺、设备发生重大变化:d)停产3个月以上后又恢复生产;e)正常生产,每12个月不少于2次的定期检验;f)国家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检测要求。2
6.2.2型式检验
样本由型代检验部前随机抽取1000mL,按表3中顾自逐QB/T2730.1—2013
进行检验。
6.2.3型式检验中如发现有不合格项,重新抽取样本进行复验。若复验仍有不合格项,则判为不通过本次型式检验
6.3出厂检验
进行。
批量生产或连
产的产品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由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接本部分的规定出厂检验的抽样拨GB
T2828.1中正常检查一次抽样
检查水平取S-3。
美方案的规定进行,
出厂检验的检验顺序
检验项目
要求及试验方法
见表3,AQL值取65
批才可入库:判为不合格的批次,可再提交一次检验,重新提交时的检经出厂检验判为合格的
查水平取S-4。若再不台格则
制为不合格批。
表3检验项目和顺序
格验项目
装通张力
电导率
硬触用危件
贮存稳定性
印迹色密度
印迹耐紫外光照性
印迹互渗性
有害可溶性元素的最大限量
净含量
标志、
包装、运输
标志中所
名称、地址
7.2包装
7.3运辑
使用的简体中文、符号应正确。标志应包含产品名利产品插行标准编号、净含量、生产日期、有效期满足HJ567/2010规定的塑料包装容器灌装。品应使用
品外包装应牢固,并符合防潮、防尘、防震要求。运输
部时,
7.4购存
7.4.1产品
轻装、轻寓。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型号、批导、、
运输过程中严禁日晒、雨淋,以免包装物损坏。生产厂(商)
不墙温度5℃Www.bzxZ.net
C的库中,
室内应无酸、碱等腐蚀性气
应吧车通风良好、手爆、
高地面至少10cm,距离端堡,取履或空谢设备至少20cm体产品。包装
7.4.2产品在得合7.4.1的存做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24个月。3
QB/T2730.1—2013
A.1原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冻融稳定性检验方法
常温下为液态溶液的墨水,在低温(如-20℃)下则为固体,重新加温文融化为液态墨水。经历了上述带温一低温一常温变化,墨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将发生决定墨水性能的变化。将墨水试样在高低温试验箱内冷冻,取出在室温放置并测量其表面张力及黏度等技术指标,与冻融处理前进行比较,计算其变化率,即能决定墨水的冻融稳定性。A.2仪器及材料
A.2.1高低温试验箱:温度范围:-20℃100℃,灵敏度±1℃。A2.2聚乙烯瓶。
A.2.3玻璃烧杯:50mL
A.3检验条件
A.3.1冷冻温度:(-20士2)℃:冷冻时间:24h。A.3.2室内温度:(25±2)℃:放置时间:5h。A.4检验步骤
A.4.1用玻璃烧杯取30mL墨水试样,分别按照5.2、5.3的方法测试表面张力和黏度各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记为冷冻前的表面张力值和黏度值:然后将试样移入一个聚乙烯瓶中并密封,将瓶放入(-20±2)℃的高低温试验箱内。A.4.2试样在高低温试验箱中放置24h后取出,在室温(25土2)℃下放置5h,再次按照5.2、5.3的方法分别测试表面张力和黏度各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记为冷冻后的表面张力值和黏度值A.4.3分别按公式(A.1)和公式(A.2)计算冻融前后墨水的表面张力和黏度的变化率。G=9-x100%.
式中:
式中:
表面张力变化率,%:
冻融前的表面张力,单位为毫牛每米(mN/m):冻融后的表面张力,单位为毫牛每米(mN/m)。=-×100%
黏度变化率,%:
冻融前的黏度,单位为毫帕·秒(mPaas):冻融后的黏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A.1)
B.1原理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贮存稳定性检验方法
QB/T2730.1-2013
根据范特霍夫规则: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会提高至原来的2倍。利用该规则可推算出墨水的贮存稳定性。将墨水试样放在(60土2)℃的高低温试验箱中,一定时间后取出,在室温放置后测量其表面张力及黏度,同处理前进行比较,计算其变化率。B.2仪器及材料
B.2.1玻璃烧杯:50mL。
B.2.2聚乙烯瓶。
高低温试验箱:-20℃~100℃,灵敏度1℃。B.2.3
B.2.4时钟。
B.3检验条件
高低温试验箱温度:(60±2)C:放置时间:14d。B.4检验步骤
用玻璃烧杯取30mL墨水试样,分别按照5.2、5.3的方法测试表面张力和黏度各3次,取其算术B.4.1
平均值记为贮存处理前的表面张力值和黏度值。然后将试样移入一个聚乙烯瓶中并密封,将试样瓶放入(60±2)℃的高低温试验箱,放置14d。B.4.2从高低温试验箱中取出试样,再次按照5.2、5.3的方法分别测试表面张力和黏度各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记为贮存处理后的表面张力值和黏度值。B.4.3分别按照公式(B.1)和公式(B.2)计算贮存处理前后墨水的表面张力和黏度的变化率:=9x100%
式中:
式中:
表面张力变化率,%:
贮存处理前的表面张力,单位为毫牛每米(mN/m):贮存处理后的表面张力,单位为毫牛每米(mN/m)。--×100%
黏度变化率,%:
贮存处理前的黏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贮存处理后的黏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B.1)
QB/T2730.12013
C.1原理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印迹耐紫外光照性检验方法
紫外光波长短、能量高,是造成印样印迹色密度衰减《褪色)的主要因素。测试印样在紫外光照射下印迹色密度的变化,可快速衡量喷墨打印墨水的耐紫外光照性。C.2工具与材料
c.2.1喷墨打印机。
C.2.2喷墨打印相纸。
C.2.3反射色密度仪。
C.2.4紫外光照试验箱:箱体规格为:1000mm×210mm×200mm(长×宽×高),光源与印样距离为:(150±10)mm
C.2.5紫外灯管:波长254nm,功率30W,灯管长度850mm。C.3检验步骤
用打印机默认设置在喷墨打印相纸上打印标准印样(100%喷墨量的单色),用反射色密度仪测量印样图块内的各色块色密度值,之后将其放在紫外光照试验箱中,光源与印样距离为(150士10)mm,照射1.5h。测试印迹在紫外光照射后的色密度,按照公式(C.1)计算印迹在紫外光照射前后的衰减率:D-Dx100%
式中:
—衰减率,%:
照射前的色密度:
照射后色密度。
D.1原理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印迹互渗透性检验方法
QB/T2730.1-2013
喷墨打印墨水印迹中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的渗透,缘自水基墨水对打印介质在干燥过程中的浸润。随这种微量浸润发生的是印迹颜色的微量扩散(即互渗),这种互渗将在墨迹干燥后停止,其大小可在印迹干燥后用放大镜观察、测量。D.2仪器及材料
台式喷墨打印机。
D.2.2喷墨打印相纸。
D.2.3刻度放大镜:放大倍数10倍以上。D.3试验步骤
用台式喷墨打印机默认设置在喷墨打印相纸上打印标准印样(具有相邻两种颜色色条),放置24h后,用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取视野内一种颜色墨水向另一种颜色墨水渗透距离最长的3点到交界处的距离,分别记为hl、hz和h3,按公式(D.1)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即为墨水渗化距离。h+h,+h
式中:
墨水渗化距离,单位为毫米(mm)。(D.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