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 3126-2013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H/T 3126-2013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
SH/T3126-2013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23. 040. 99
备案号:11787-2014
华人民共和国油化工行业准
SH/T3126—2013
代咨SH3126—2001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tracing and insulation of instrumentand piping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海古花士版菜
2013-10-17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限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仪衣伴热类型及方式
伴热原厕·
4.2伴热类型.
1.3伴热方式·
5仪表伴热系统设计.
一股规定
5.2热水伴热系统设计
5.3蒸汽件热系统设计
5.4中伴热系统设计
6仪表绝热方式
仪表热系统设计
7.1绝热结构
7.2绝热层序度设计
7.3绝热材料选用
附录A(资料纽附录)伴热结构示意图·自
附录B(资料性对录)热水伴热集中分配系统示意图附录C(资料性射录)蒸汽伴热分散布置系统示意图·附录D(资料性录)蒸汽伴热集中分配系统示意阁附录E(资料性射录)蒸汽伴热管回升高度的限制…附录F(资料性射求)仪表管道保温绝热结构附录G(资料性附录)电件热类型示意图·附录H(资料性附录)电伴热带安装示意图附录」(资料性附录)常用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附录K(资料性附录)常用保护层材料主要性能·参考文南
本规范用询说明
阻:祭文说明
SH/T 3126—2013
SH/T 3126—2013
Foreword
Namalive refcrcnccs
3..Tems and definitions
4Technique of tracing
4. 1 Roles of tracing*
4. 2 Types of tracing
4.3Mannersof tracing
5 Design of instrument tracing system5.General requircment
5.2 Design of water-tracing system...5.3 Design of steam-tracing systcm\:Contents
5.4 Design of elcctrical-tracing systeim-6 Manners of instrunicnt insulation7 Design of instrument insulation systen7. 1 Structurc of insulation7.2 Calculation of thickness of insulation layer7. 3 Selection of insulation rnatetial-Arinex A (Informative) skctch of tracing structureAnnex B (Informative) sketeh of watcr-tracinsAnncx C (Informalive) sketch of steam-tracingAnncx D (Infonnative) sketch of steam-lracingAnnex E (Informative) limit of steam-tracing:Annex F (Informative) structurc of insulation-Annex G (Infonmative) type diagram of electrical heat-tracingAnnex H (Informative) sketchof electrical heat-tracingAnnex J (Informative) performance of insulation material-Annex K (Informative)performance of protection material-Bibliography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Add:Explanation of articles
SH/T 3126-20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7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信厅科[2011)134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本规范共分7章和10个附录,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足:仪表及测量管道的伴热和绝热设计:本规范是在5H3126—200《石油化二仪表及管道伴热和隔热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修计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增加了热水件热、蒸汽伴热分配器及其柜关内容一增加电件热监控系统的部分内容:重新定义了绝热的概念,取消了保温、保冷的定义:在绝热结构中增加了防水层的要求;更新了常用绝热材料主要性能指标,本规范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负责管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闭公司白动控制设计技术中心站负责日常管理,山中石化落阳工程有限公司负资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日常管理单位和主编单位。本规范常管理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白动控制设计技术中心站通讯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1089号徐江苑大厦12楼邮政编码:200030
话:021-64578936
真:021-64578936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石化洛阳工税有限公司通讯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西路27号邮政编码:471003
本规范参编单位:大庆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本规范土要起草人员:郭维真裴炳安史继森宋志远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丁兰蓉叶向东宋燕林洪俊bzxZ.net
杨金城张同科
徐玉嫡
敦建勋
陈学敏
周江萍
徐伟清高
欣王颖严春明
郭草顺
江秋林
本规范1990年首次发布(SIIJ21—90),2002年第1次修(SH3126—2001),本次为第2次修订。
1范围
石油化工仪表及管道伴热和绝热设计规范SH/T3126—2013
本规范规定了石油化工自动控制工程仪表及测量管道的伴热和绝热设计的要求。本规范适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及以煤为原料制取燃料和化工产品工厂的新建、扩建和建工程的白动控制仪表及测量管道的伴热和绝热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小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GB/T8175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伴热tracing
采用热媒介质使仪表及测量管道介质提高温度的方式,3.2
绝热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管道及其附件与周环境换热,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增设绝热层的措施。按热流力向分为保温绝热、保冷绝热。
保温绝热
heat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管遭及其附件向周围环境散热,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包覆措施,3.4
保冷绝热coldinsulation
为减少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传入低温设备和管道内部,防止低温设备和管道外壁衣面凝露或结霜,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包覆措施。
防烫绝热sealdinsulation
对表面温度超过0C的不保温绝势仪丧设备利测量管道,为防让人员烫伤而采取的纳热措施3.6
绝热层inxulatinnlaver
维持介质温度稳定起主要作理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3.7
绝热结构thermal insulation cousfruction山绝热层、防潮层、保护层等组成的结构综合体:3.8
电伴热electrical heat-tracing卡车
SH/T3126—2013
利用电伴热带或其他电加热设施来补充被件热物体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失的热量,以维持介质温度在某范围内。
维持温度maintaintemperatare
设计伴热系统使被伴热物体布设计条件下保持一定温度。3.10
/raximunymaintaintemperature最高维持温度
电伴热系统能够续保疗被伴热物体的最高温度3.11
终端连接
end fermination connection
电源端的电伴热费的终端连接。相对于
温度控制器
能检测利
带的通电
thermostat controller
用手接
制电伴热系统温度或电伴热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的一种现场仪表电伴热
TROCHEMICA
伴热点设个蒸汽分配器。
伴热类型及方式
伴热原则
应采用伴热:
童温度下有冻结、冷凝、结品、析出等现象产生的物料的测最管道、取样不能清足最低环境温度要求的检测仪表,应伴热。伴热类型
仪表带
用伴热类型有热水伴热、蒸汽伴热、电伴热和自伴热。热宜应用在如下场合:
当被件热介质为水和水蒸汽,轻质油品、等凝点较低的介质时地区。
汽伴热宜应用在如下场合:
被伴热介质为原油、渣油、蜡油、溺背、燃料油和急冷油等十:在非高寒地区。
电件热可应用在如下场合:
对被伴热对象实现精确温度控制和遥控的场合源和热水源的场合。
b)没有
4.2.5仪表测量管道随工艺管道或工艺设备一并保温,不需另外采用热源就能满足测量要求时,可采用白伴热。
4.3伴热方式
4.3.1热水伴热和器
4.3.2在被测介质易
半热分为重伴热和轻伴热。
全凝、结品的场合,仪表测量管道应采用重作:重伴热的结构参见附
录A,伴热管道应紧密接触仪表测量管道。4.3.3当重伴热可能引起被测介质汽化、自聚或分解时,应采用轻伴热或绝热。轻伴热的结构如附录A所水
5仪表伴热系统设计
5.1一般规定
半热管道不接触仪表测量管道或在它们之间加隔离层。-
伴热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SH/T3126—2013
在环境温度卜有冻结、冷凝、结晶、析出等现象产生的物料的测量管道、取样管道,应设置伴热系统:
不能满足最低环境温度要求的检测仪表,应设置伴热系统:6)
当伴热点位置相对分散时,可采用分敢供热:当伴热点位置相对集中时,宜采用集中分配器供热。
伴热系统设计应考虑被伴热设备或管线的可独立维护特性。汽伴热来用集中分配器和收集器时,其设置应符合以一要求当热水利蒸
a)在3n半径相邻范围内有5个及以上需要伴热的仪表,宜设置分配器分配器应布置在不妨碍通行、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b)
分配器应预留1个~2个备用口,备用口宜设置阀门并用管帽或法当盖密封5.1.4
蒸汽伴管的集液处应有排液装置。热水伴管的集气处应有排气装置。热水伴热系统设计
热水用量应根据伴热系统的热损失计算:伴热
系统总热量损失9s为每个伴熟管道的热量损失之和,其值应按公式5.2真
Qs=Z9,L+Oh
半热系统总热量损失,kJ/h;
热管道的充许热损失,kJ/m·b
第i个伴热管道的保温长度,m:个保温箱的热损失,kJ/h:
华热系统的数量,-1、2、3-n。用量应按公式5,2.1-2计算
Vw = K2
一仪表伴热用热水用量,m/h:
件热系统总热量损失,K/h;
热水管道进水温度,℃:
热水管道回水温度,℃;
热水的高度,kg/m:
水的比热,取4.1868kJ/kg:C:热水条量系数(包括热损失及漏损),一般取K-I.05热水伴热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ROCHEMI
2/1-2)
仪表伴热用携水它疫置独立的供水系统,对于少数分散的仪表伴热对象,可视具体情况供水:
热水伴热系统宜采用集中供水和集中回水的方式:集中供水系统应包括热水总管、热水支管、热水分配器、热水件热管和排凝等部分,参见附录B图B.1:集中回水系统应包括热水回水管、回水分配器、回水支管、回水总管和排凝等部分,参见附录B图B.2:
每个需伴热的仪表为一个伴热回路,每个伴热回路应为独立系统:e
每个伴热回路热水入口、向水入口应分别设置切断阀,切断阀应采用截止阀:3
SH/T3126—2013
f)热水压力应满足热水能返回到问水总管。5.2.3热水伴热系统的管道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a)热水伴热管的材质和管径可按表5.2.3-1选取:表 5. 2. 3-1
热水伴热管材质
不锈钢管
不锈钢管、碳钢管
不锈钢管、碳钢管
不锈钢管、碳钢管
常用热水伴热管的材质和管径
热水伴热管外径文壁厚
$10×1.5,412×1.5
办14×2
办18×3
422×3
b)热水伴热总管和支管应采用无缝钢管,相应的管径可按公式5.2.3-1计算:d. =18. 8,
式中:
da—-热水总管、支管内径,mm;-V
仪表伴热用热水用量,m /h;
w-—热水流速,m/s,一般取1.5m/s~3.5m/s;(5.2.3-1)
c)热水支管和热水分配器及回水支管和回水分配器的管径可按表5.2.3-2选取(当S=12时应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热水分配器或回水分配器);表5.2.3-2热水支管和热水分配器管径选择S值
热水支管
集中供水系统
热水分配器
DN40(@48X3)
DN50(@60X3)
表中S值按公式5.2.3-2计算取得:式中:
热水伴热管的总根数:
一DN15及以下伴热管的总根数:一DN20伴热管的根数:
DN25伴热管的根数:
DN50(@60X3)
DN80($89X3.5)
S-A+2B+3C
大的求典
集中回水系统
回水支管
DN40(@48X3)
DN50(办60×3)
回水分配器
DV50(60×3)
DN80(@89X3.5)
(5.2.3-2)
热水伴热管的最大允许有效长度(从热水分配器到回水分配器的伴热管总长度)可按表d
5,2.3-3确定:
表5.2.3-3
伴热管管径
中10、中12
DN15(Φ22X2.5)
热水伴热管的最大允许有效长度选择伴热热水压力p(MPa(A))对应的最大允许有效长度0.3≤p≤0. 5
0. 5≤p≤0.7
0. 7p1. 0
热水伴热系统管道的敷设应符含以下规定:SH/T 3126—2013
热水伴热总管、支管、伴热管的连接应焊接,必要时设臀活接头。取水点应在热水管底部或两侧。伴热管应从低点供水,高点回水:热水伴热管及支管根部、回水管根部应设置切断阀,最低点应设排污阀;b)
热水支管的热水宜从热水总管顶部引出,并在靠近引出口处设置切断阀,切断阀宜设置在水平管道上:热水回水管宜从热水回水总管顶部引入;d)同一热水分配器的各伴热管长度应尽可能相等,最短热水伴热管的当量长度不宜小丁最长伴热管当量长度的70%左右。
5.3蒸汽伴热系统设计
5.3.1蒸汽用量的计算可按公式5.3.1计算:Ws=k Qs
式中:
一仪表伴热用蒸汽用量,kg/h:蒸汽冷凝潜热,kJ/kg:
一蒸汽余量系数。
蒸汽伴热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5.3.2
伴热蒸汽宜采用低压过热蒸汽或低压饱和蒸汽:a)
b)仪表伴热用蒸汽宜设置独立的供汽系统。对于少数分散的仪表伴热对象,可按具体情况供汽,参见附录C图C:
c)蒸汽伴热系统宜采用集中供汽和集中疏水的方式;集中供汽系统应包括蒸汽总管、蒸汽支管、热汽分配器、蒸汽伴热管及管路附件等部分,d)
参见附录 D 图 D.1:
集中回水系统应包括蒸汽冷凝水管、疏水器、回水分配器、回水支管、回水总管和及管路附件等部分,参见附录D图D.2:f)
每个需伴热的仪表宜为一个伴热回路,每个伴热回路应为独立系统;每个伴热回路应设置一个供汽阀、个回水阀和二个疏水器,供汽阀应采用截止阀。蒸汽伴热系统的管线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蒸汽伴热管的材质和管径,可按表5.3.3-1选取表 5. 3.3-1
伴热管材质
紫铜管
紫铜管
不锈钢管
不锈钢管
不锈钢管
碳钢管
常用蒸汽伴热管材质和管径
伴热管外径×壁厚
410×1
410×1.5 (@12×1.5)
14X2(Φ18×3)
Φ11X2(418×3)
b)伴热总管和支管应采用无缝钢管,其管径可按表5.3.3-2选择:5
SH/T 3126—2013
表5.3.3-2伴热总管和支管管径与饱和蒸汽流量、流速关系规格
公称直径
外径×整厚
422×2
4100x3
0.072-0.13
0.13-0.34
0.34-0.64
蒸汽力/MPa(A)
燕汽量
.0. 05
荔汽量
06--0-16
蒸汽伴热支管和蒸汽分配器及回水支管和回水分配器的管径可按表5.3.3-3时库设暨两个或两个以上蒸汽分配器或回水分配器);表5.3.3-3伴热支管和蒸汽分配器管径选择集中供汽系统
蒸汽支管
DV25(@34X2.5)
DN40(@48X3)
060x3)
中s值
直由下式取得:
燕汽伴热管的总根数:
DN15及以下伴热管的总根数:
DW20件热管的根数:
DN25伴热管的根数。
燕汽分配器
DN50($60X3)
DV50($60×3)
DN80(办89X3.5)
S=A+2B+3C
集中国水系统
回水支管
DN25(434×2.5)
DN40(b48X3)
DN50(Φ60X3)
回求分醇器
DM50(460XB)
蒸汽件热管的最大允许有效长度(从蒸汽分配器到回水分配器的伴热管总长度)可接表5.3.3-4d)
表5.3.3-4蒸汽伴热管的最大允许有效长度选择表伴热管管径
DN15(@22X2. 5)
伴热蒸汽压力p(MPa(A))对应的最大允许有效长度m
蒸汽伴热支管最多伴热点数可按表5.3.3-5选取:6
0.7≤p≤1. 0
伴热支管
外径×整原
办48%
表5.3.3-5
蒸汽伴热支管最多伴热点数
燕汽压大/MPa(A)
最多件热点数个
蒸汽伴热系统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SH/T 3126-—2013
伴热管道应从蒸汽总管或支管顶部引出,并在靠近引出处设切断阀。每根伴热管道应始丁测统的最高点,终止于测量系统的最低点,在最低点设排污阀。并尽量减少“形弯:伴热管线应避免在高度上起伏变化,以便于冷凝液的排放,当这种连接起伏无法避免时,可参考附录E图E所规定的回升高度进行限制。当伴热管道在允许伴热长度内出现“U”形弯时,则以m计的累计上升高度,不宜大于蒸汽入自压力p(单位为MPa)与蔬水器山用力p(单位为MPa)差值的10倍:疏水器出口压力p可按回水管网的压力取值:当伴热管道水平救设时,伴热管道应安装在被伴热管道的下方或两侧:热管道可用金属扎带或镀锌铁丝捆扎在被件热管道上,捆扎间距1m1.5m
e)供汽分配器及回水分配器可水平或垂直安装;供汽分配器冷凝水管管径宜选用DN20当供汽分配器位于蒸汽总管上方,且从下部接入分配器时,分配器可不设排
当供汽分配器上有从下部引出的伴热管时,集合管上可不单独设疏水器;在局
水阀和
疏水阀:
蒸汽分配器的各蒸汽伴热管长度应尽大致相等,最短蒸汽件热管的当量长度不宜小下最长伴热管当量长度的70%左右5.3.5
疏水器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蒸汽伴热系统可采用热动力式疏水器或双金属式疏水器:每根件管宜单独设置疏水器,不宜与其他件管合并疏水:坑水器宜带过滤器:
疏水器前后均应设置切断阀,不宜设置旁路阀。根据情况疏水器前可设排污阀应发装在载直管道上:
e)热勃力式疏水器宜安装在水平管道上螺纹连接的疏水器后宜设置活接头。f
5.4电伴热系统设计
电伴热系统的设让应符合以下规定:在爆炸危险
且排污阀
电件热系统配套的电气设备及附件应满足爆烽危险场所的防爆等级;电伴热系统可由配电箱、控制电缆、电伴热带及其附件组成。附件包括电源接线盒、中间接线盒(二通或一通》终端接线盒及温度控制器。电伴热带的功率可根据仪表测量管道散热量来确定,2元k(7p-To)
In(D2/D)
管道散热量按公式5.4.2计算:
.. (5. 4.2)
SH/T 3126—2013
式中:
每单位长度仪表测量管道的热损失(实际需要的伴热量),W/m:Tp
要求的维持温度,℃,
To最低设计环境温度,℃;
D—保温层外径,m:
D一——保温层内径、m:
保温层导热系数。
5.4.3电伴热系统可分为以下类型:自限温电伴热系统,可用于不需要精确控制伴热温度的场合,参见附录G图G.1:a.
温度控制电伴热系统,可用于需要精确维持管壁温度或加热体内的介质温度的场合,参见b)
附录 G图 G. 2。
5.4.4电伴热监控系统至少应满足下列要求:a)伴热回路应采取可视的监控于段,用指示灯监控各伴热回路的工作状态b)监控系统应提供报警信息:
)监控系统应具备白测试功能:d)监控系统应能与中心控制室进行数据通信,集中监控运行状态和报警5.4.5电伴热带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爆炸性危险环境使用的,应满足防爆要求:最高耐温应超过被伴热对象可能的最高温度:b)
应在规定的环境条件(腐蚀、低温等)下正常运行;d)
应根据管道维持温度及最高温度确定电伴热带的最高耐受温度。电伴热带安装形式,参见附录H。5.4.6
仪表绝热方式
6.1仪表常用绝热方式有保温绝热、保冷绝热及防烫绝热。6.2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宜采用保温绝热:对于热流体(如蒸汽、热水或其他高温物料)的仪表及管道a
采用保温绝热方式可保证仪表和管道在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的仪表及管道;by
作热系统的蒸汽管道、热水管道、冷凝回水管道、电伴热带等。6.3保温绝热设计中有关温度宜满足下列规定:a)仪表测量管道内介质维持温度:20℃~-80℃。宜以60℃作为保温计算依据:b)
保温箱内维持温度范围宜为:5℃~20℃:室外保温绝热系统,环境温度宜取当地极端最低温度:室内保温绝热系统,宜以室内最低气c)
温作为计算依据。
6.4冷流体仪表检测系统应采用保冷绝热:6.5衣面温度超过60℃的不保温绝热仪表设备和测量管道,需要经常维护又无法采用其他措施防止烫伤的部位应采用防烫绝热。7仪表绝热系统设计
绝热结构
7.1.1保温绝热结构宜由防腐层、保温绝热层、保温绝热结构防水层和保护层组成:参见附录F7.1.2保冷绝热纤均宜由防腐层、保冷绝热层、防潮层和保护层组成,保护层材料参见附录K。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