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行业标准(JB) > JB/T 10007-2012 大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为1000mm~3000mm)
JB/T 10007-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10007-2012

中文名称:大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为1000mm~3000mm)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705KB

相关标签: 外径 千分尺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B/T 10007-2012 大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为1000mm~3000mm) JB/T10007-2012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17.040.30
备号:36490—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007—2012
代替JB/T10007—1999
大外径千分尺
(测量范围为1000mm~~3000 mm)Large outside micrometer
(the measuring range is from 1 000 mm to 3 000 mm)2012-05-24发布
2012-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大外径千分尺
(测量范围为1000mm~3000mm)
JR/T 100072012
机械工业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白万庄人街22号
邯政编码:100037
210mm×297mm·1印张·27千字
2012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8.00元
书号:15111*10587
网址:http:/cmpbook.com编辑韶电话:
(010) 88379778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规范性而文件,
术语和定义
型式与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
要求,
相互作用,
标尺标记.
测量力和测量力变化
测微头..
测量面,
最大允许误差
校对量杆
6检查条件
平衡时间.
温度允许偏差
检查方位
检查方法
相互作用
尺架刚性的检查.
量力和测量力变化
测微头的示值误
指示表
测量面
示值误差.
校对量托.
8标志与包装.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校对量杆的尺寸偏差目
附录B(规范性附录)测微螺杆轴向牢动和径向间隙的检查方法图1可调测砧人外径下分尺
图2带表大外径千分尺
JB/T10007—2012
JB/T10007-2012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山的规则起草。本标推代替JB/T10007—1999《大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为10003000mm)》,与JB/T10007—1999刺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增加「大外径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螺距范围规格(本版的第1章,1999年版的第1章):一重新定义大外祭千分尺的有关术语和定义(本版的第3章,19991版的第3章):一一增加了大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直径规格(本版的4.2.1:1999年版的4.4):一增加了对砧及测微螺杆(或测微实)伸出尺架(或相应的固定导向件)的长度要求(本版的4.2.2):
修改了对大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的规定(本版的4.2.4:1999年版的4.1、4.2)增加了对锁紧装置的作用性能要求(本版的5.2.2);修改了带表大外径千分尺对指示表的预压缩量的要求,将定量要求改为定性要求(本版的5.2.41999年版的5.16.3):
增加了对带表大外径干分尺工作时活动测黏的伸缩行程范围的要求(本版的5.2.5):增加了对尺架、测微漯杆、测站的材料要求,并引用GB/T1216—2004的相关要求(本版的5.3):增加详调整了对标尺的要求,并引用GB/T1216一2004的相关要求(本版的5.4):增加了对尺架上设置吊装孔(槽)的要求(木版的5.5.2):增归了对带表大外径分尺污动测站物测量力及测量力变化的要求(本版的5.6.2):一一用“最大允许误差”术语代替“示值误差”术语对示值指标做出规定(本版的5.7、5.10,1999年版的5.11、5.12);
一-增加了对带表大外径千分尺指示表的表盘标尺标数的要求(本版的5.8.2):删除了对指示表测量杆轴线应与测站移动方向一致的要求(1999年版的5.16.5):增加了对带表大外径下分尺测砧部件的回程误差要求(本版的5.8.3):修改了测量面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本版的5.9.2,1999年版的5.8);修改了测量面的硬度要求(本版的5.9.3,1999午版的5.7);修改了对两测量面的偏位要求(本版的5.9.4,1999年版的5.3、A7)修改了对测量面的平面度要求(本版的5.9.5,1999个版的5.10);修改并调整了对测量面平行度的要求,并给出了计算公式(本版的5.9.6,1999个版的5.12):一一修改并调整了对人外径千分尺最人允许误差的要求,并给出了计算公式(本版的5.10,1999个版的5.12):
一修改了对校对量杆尺寸偏差的要求(本版的5.11.2,1999年版的5.13):修改了对校对量杆测量面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本版的5.11.3,1999年版的5.15):一增加了检查条件革节,并对人外径千分尺主要技术指标的捡查方位提出了统要求(本版的第6章:
-删除了1999年版标准的附录A,并将其内容经修改后并入本版标准的相关章(本版的第7章,1999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出个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桂林量具刃其有限责任公司。1www.bzxz.net
-iiiKwcutKAca
JB/T10007-2012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货任公司、苏州麦克龙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桂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计量检测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伟荣、李小军、武英、黄晓宾、董中新、蔡旭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BJ420041987:
JB/T 10007-.1999 .
JB/T 10007—2012
大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为1000mm~3000mm)本标准规定了人外径下分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要求、检查条件、检查方法、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丁分度值为0.01mm,测微螺杆螺距为0.5mm、1mm或其他规格人螺距,量程为25mm、50mm,测量范为1000mm~3000mm的大规格外径千分尺(简称\人外径T分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义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川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木文件。凡是不注月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丁本文件。GB/T1216--2004外径千分尺
GB/T1219—2008指示表
GB/T1800.2—2009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2部分: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极限偏差丧
GB/T17163—2008儿何量测量器具术语基本术语GB/T 17164--2008
,儿何最测量器具术语产品术语3术语和定义
GB/T 17163 和 GB/T 171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近用丁本文件。3.1
大外径千分尺largeoutsidemicrometer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尺架上两测章面间分隔的距离通过微分筒标尺或微分简标尺与指示表同进行读数的外尺寸测量器具;其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需下限等于或人丁1000mm。注1:测黏为可调式的人外径下分尺,义称可凋测贴大外径千分尺,注2:测砖为带表我的人外径下分尺,义称带表大外径千分尺。注3:可调测砧大外径千分尺和带表大外径千分尺,统称“人外径千分尺”。3.2
测微头移动最大允许误差maximum permissible moving errorof micrometerhead忽略了测砧和尺架的影响,仅针对测微头在量程范围内,规定的误差极限值。注1:改写GB/T1216--2004中定义3.4。注2:吡误差包括测微螺竹、谢节螺母及微分标尺引入的误差,3.3
最大允许误差(MPE)
maxium permissible error (MPE)由技术规范、规测所规定的误差极限值:[GB/T17163—2008,定义4.21]
浮动零位floatingzero
在测量范围内任意位置设定的零位。-iiiK wcut KAca
JBT100072012
4型式与基本参数
4.1型式
4.1.1大外径千分尺按其测站的结构型式分为测砧叮调式和测砧带表式,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图示供图解说明,不表示详细结构。说明:
1-—紧固螺母:2-
测微螺杆;8
说明:
1 ..—指示-表: 2-
8.测微臻打:9
可焕标准套:3
锁紧装置:9-
成架:4
可调测础:5
固定套管:10-
微分简:11-
可调测砧大外径千分尺
随护表罩;3-
尺架:4
凯紧蒙置:10
测站导套:5-
-固定套管:11-
隔热套:6-
校对量栏;
力装置(可选):12
活动测循;6
一微分筒:12
图 2带表大外径分尺
隔熟套,了
测置(可选13
编热装背
校量杆:
蕴热装置。
JB/T 100072012
4.1.2大外径千分尺固定套管的标尺标数,除有特别要求的之外,应按表1的规定刻与,表1
测微头的量程
标尺标数的刻写
0, 5, 10, 15, 20, 25
0,10.20,30,40,50
单位为毫米
4.1.3大外径千分尺应具有隔热装置及紧固测微螺杆的锁紧装置。根据需要选配测力装置或不配测力装置。
4.1.4大外径千分尺应附有调整零位的工具。4.1.5带表大外径干分尺的指示表含有防护表罩。4.2基本参数
4.2.1大外径千分尺测微螺杆利测础的测量端直径宜为8mm和10mm。4.2.2大外径千分尺在测量范围上极限位置时,其测砧及测微螺杆(或测微头)仲出尺架(或相应的国定导问件)的长度不应小于3.5mm。4.2.3人外径下分尺的量程应为25mm和150mm,测微票杆的螺距宜为0.5mm利l1mm:4.2.4根据结构的不同,大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宜按100mm、200m和500mm进行分档,其测量范围的分档参见表2。
结构型式
测础为可调式
测硅带表式
5要求
5.1外观
測里范湖
单位为毫米
1000~-1100,1100-~1200,1000--1200,1200~1300,1300~-1 400,1200~14001400~1 5001 500-~1600, 1 400-~1 600,1 600~1 700,1 700~-1800,1600-1800,1800~1 900,190020001800~2000,2000~2200,22002400,2400~-2600.2600-~2800,2800-~30001 000~-1 500, 1 500-2 000, 2 000-~2 500, 2 500-~3 0005.1.1大外径千分尺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划痕、裂纹等缺陷。5.1.2大外径千分尺表面的层、涂层不应有脱落和影响外观的色泽不均等缺陷。5.1.3标尺标记小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粗细不均及影响读数的其他缺陷。5.2相互作用
5.2.1大外径千分尺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灵活,在其整个行程范困内不应有卡滞现象,共轴向窜动量和径向间量均不应人了0.015mm。5.2.2锁紧装置应能将测微螺杆在其测量范围内任意位置可靠紧固,松开锁紧装置后测微螺杆应能灵活移动。
5.2.3带表大外径千分尺的指示表应装夹牢圃、可靠。5.2.4带表大外径干分尺的指示表应与活动测站可靠接触,并应有一定的预压缩量。压缩活动测砧不应有空行程,Ⅱ指示表的移动应平稳、灵活,不应有卡滞或松动现象。5.2.5带表大外径干分尺工作,活动测贴的钟缩行程应保证指示表的指示范固为土1.5mms5.3材料
按GB/T1216·2004中5.2的规定。-iiiK wcutKAca
JB/T 100072012
5.4标尺标记
按GB/T1216—2004中5.9的规定。5.5尺架
5.5.1尺架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当尺架沿测微螺杆的轨线方向作用12N的力时,其弯曲变形量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
测量范围上限
≤1700
≤2500
≤2600
5.5.2尺架上宜设罩有使用时供悬吊用的吊装孔(档)。5.6测量力和测量力变化
尺架受12 N力时的变恶
5.6.1大外径干分尺的测微头,在平面与球面接触状态下,通过测力装置作用到测微螺杆测量面上的测量力应为8N~12N。测量力的变化不应大于2N(不配带测力装置的除外)。5.6.2带表大外径千分尺的活动测砧,在平面与球面接触时的测量力应为6N~10N,测量力的变化不应大于2 N.
5.7:测微头
大外径千分尺的测微头在其量程范围内移动位移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测微头的示值误差按浮动零位原则判定,即示值误差的带宽不应超过表4中最大允许误差“土“号后的规定值。
测微头的量程
5.8指示表
测微头移动最人允许误差
5.8.1带表大外径千分尺所配指示表应符合(IB/T1219-2008中第5章的规定。4
草位为毫米
5.8.2带表大外径干分尺的指示表度盘上的标尺标数宜为双向标示。JB/T10007—2012
5.8.3带表大外径千分尺测砧部件在符合5.2.5规定的指示表指示范需内的同程误差不应大于0.005mm。5.9测量面
5.9.1测量面应做成平面,并应经过研磨(特殊需要时也可做成球面及其他型面及组合)。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表5的规定。5.9.2
测蛋面材料
硬质合金
丁其钢、不锈钢
当测量面为球面或其他特形面时,表而粗糙度可按Ra0.20um要求。表面粗糙度Ra
单位为微米
5.9.3测量面的硬度不应低于766HV(或62HRC),不锈钢材料的测量面不应低于551FV(或52.5HRC)。5.9.4大外径千分尺两测量面的偏位量不应大于如下规定:测量范雨上限至/500mm时:1.0mm;测量范围上限至2000mm时:2.0mm;测量范围上限至2500mm时:3.0mm:测量范国上限至3000mm时:4.0mm5.9.5测量面的平面度误差不应人于1um。5.9.6
大外径千分尺两测量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应大于表6的规定。表6
测范围,上阻
≤1300
≤2 000
≤2200
:2 800
最大允许误差
计算公式
± (6-A/65) 11 000
计算值
单位为毫求
两平而测鼠它的平行度公差
计算公式
(6+A/75)/1000
注1:衰中允差计算公式中的A为测量范围上限值,公式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到0.001mm,计资值
注2:可调测站人外径下分尺示值误差的判定采用固定零位的原则。即示值误差为各受检位置示值与标准八寸之差的最大道。
-iiiK wcutKAca
JB/T 10007—2012
5.10最大允许误差
大外径千分尺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过表6的规定。带表大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的判定采用浮动零位原则,即示值误差的带宽不应超过最大允许误差允许值“土”后面所对应的规定值。5.11校对量杆
5.11.1人外径下分尺应附校对量杆。5.11.2校对量杆的尺寸偏差应为i53(按GB/T1800.2-—2009的规定或参见本标准附录A)。对零使11时应对校对量杆尺寸编差进行修正。5.11.3校对量杆的测量面应为球面,表面粗糙度值不应大于Ra0.1um。度不应低于766HV(或62HRC)
5.11.4校对量杆应有隔热套。
6检查条件
6.1平衡时间
检查前,应将被检大外径千分尺、校对最椅与检查设备共同置于铸铁平板或木桌上进行平衡温度,其平衡时间不应小于表7的要求。表7
测量范压上限
>2 000-~3 000
温度充许偏差
检查室内温度对20℃的允许偏差℃大外徐千分尺
校对量纤
平衡滋魔时间
人外径干分尺及校对量杆检查吋,室内标准温度为20℃,其充许偏差不应超过表7的规定。6.3检查方位
大外径下分尺在检查时,由丁测量方位的不同会使测量值发生变化。因此,在检查测量面平行度及示值误差的过程中,大外径·T分尺必须保持微螺杆水平,且对尺架半面垂直竖放方位进行检查(或白制造厂说明出厂前的调整检查位置)。在使用过程山,应保证校对零位状态与使用状态一致。7检查方法
7.1外观
力观察。
7.2相互作用
手感、月测及试验,如有异议,则按符合附录B的规定进行检查。7.3尺架刚性的检查
将尺架水平政置并将其一端周定(测砧端或测微头端),在另一端沿测微螺杆轴线方向施加120N的力,并由千分指示表在施力端的量面「读取变形量数值,分别观察在施力和未施力条件下千分表的示值,将两次示值之差按12N力的比例换算,求出尺架的变形量;其值不应火于表3的规定。7.4测量力和测量力变化
7.4.1测微头的测量力和测量力变化测微头的测量力和测量力变化,用专用测力计进行检查,该项检查应在测微操杆整个测量行程范围内的始点、中点、末点附近逊行,三点测得值均应在8N~12N。三点测得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测量力变化,其值不应大于2 N。6
7.4.2带表大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力和测量力变化JB/T 10007—2012
带表大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力和测量力变化可拆下单检,或而专用测力计进行检查。在洁动测贴的规定伸缩行程范围(见5.2.5)的始点、末点两点附近进行检查,两点的测得值均应为6N~-10N,两点测得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测量力变化,其值不应大于2N。7.5测微头的示值误差
将人外径丁分尺安放牢固,将具有球形测量面的测微头示值专用检具安装在接近测微螺杆端的尺架上,并调整好,然后用表8所列尺寸系列的一组2级(或4等)的量块进行检查。根据测微头各点指示值与量块尺寸的差值绘制误差曲线,取误差曲线上最高点与最低点纵坐标的差值,按浮动零位原则确定测微头的示值误差,其值不应大于表4的规定。表8
诞微头的行程
7.6指示表
7.6.1检查方法
量块只寸系列
2.5,5.1,7.7,10.3,12.9,15,17.6,20.2,22.8,25;或5.12, 10.24. 15.36, 21.5,25
2.5, 7.7, 12.9+ 17.6+ 22.8, 30.1, 35.3, 40.9, 45.2, 50; 或10.24+21.5,30.12,40.36,50带表大外径千分尺所配指示表单独检查时,应遵守GB/T1219—2008中第6章的方法。7.6.2回程误差
单位为米
带表大外径千分尺测砧部件的回程误差采用专用检具,在活动测延规定行程内均布三点上进行检查,在同一受检点正、反行程上指示表的读数值之差为该点的回程误差,各受检点的回程误差均不应大于a.005mm.
7.7测量面
7.7.1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
用装面粗糙度检查仪检查或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和显微镜比较检查。7.7.2测量面硬度
对于未镶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的测量面,可在距测量面1mm的光滑圆柱部位处检查,用维氏硬度计(或落氏度计)在圆周上均布三点进行检查,取三点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可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
对丁镶了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的測量面,其硬度不做检查。7.7.3测量面偏位
将大外径千分尺尺架平放在平板上的三个可调支承架上,调整支承架使测微螺杆伸出部分轴线与平板平面平行,分别测出测微螺杆和测砧至平板平面间的距离,两距离的差值为两测量面在水平方向的偏移量,然后,将大外径干分尺尺架绕测微螺杆轴线转动90°,使尺架平面与平板平面垂直,以尺架上供悬吊用的吊装孔(槽)为支撑点。调整支撑点使测微螺杆伸出部分轴线与平板平面平行,分别测山测微螺杆和测至平板平面间的距离,两距离的差值为两测量面在尺架垂直方向上的偏移呈,两测量面的偏位按公式(1)计算,其计算结果不应人丁5.9.4的规定值。8, =(8.)2 +(s)
式中:
&——两测量面的偏位;
两测面在水平方向的偏移:
-iiiK wcut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