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3754-2017 供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
GB/T 13754-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754-2017

中文名称:供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5253KB

相关标签: 供暖 散热器 测定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13754-2017 供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 GB/T13754-2017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91.14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754—2017
代替GB/T13754—2008
供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
Test methods of thermal output of heating radiators2017-05-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8-04-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13754—2017
本标准代替GB/T13754—2008《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与GB/T13754—200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一修改了范围;
修改了术语中标准测试工况和标准过余温度;一修改了小室尺寸
修改了其他工况下的过余温度;减少了标准散热器数量;
增加了6.2.4.2,6.2.6.2和6.2.6.5;增加了测试报告中的内容;
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C饱和水温度与比熔值表的内容。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3)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清华大学,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散热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圣春冀暖散热器有限公司、森德(中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务奥罗暖通科技有限公司,瑞特格(中国)有限公司,唐山大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浙江荣荣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三叶散热器厂、北新住宅产业有限公司、高密市中亚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天津马丁康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河南乾丰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罗伦萨(北京)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太阳花暖通设备有限公司,银川市女尼散热器有限公司,河北祥和冷暖设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路宾、冯爱荣、董重成、宋为民、李晓锋、李忠、史红卫、杨金元、许仕君、郭红斌、司洪庆、郭占庚、陈国华、张尧舜、于克跃、潘礼革、王定山、文会通、杨华杰、杨宗玉、管仲海、黄献锋、罗旭、耿永庆、李晓辉、陈亮、刘宗江、聂晶晶。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3754—1992,GB/T13754—2008。1
Hii KAoNhi KAca
HiKAoNhi KAca
1范围
供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
GB/T13754—2017
本标准规定了供暖散热器(以下简称散热器)散热量测定的术语和定义、符号与单位、测试样品的选择,测试系统配置和测试方法及测试报告。本标准适用手热媒为水(热媒温度低于当地大气压力下水的沸点温度)的散热器标准散热量的测定;测试样品的标准散热量不宜小于400W,且不宜大于2600W。本标准不适用于自带热源散热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6803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GB/T5015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3术语和定义
GB/T16803和GB/T5015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sectional heating radiators
组装式散热器
生产和销售时都以同样形式的待组装单元出现,并可将这些单元组装成一个整体的散热器。3.2
master radiator
标准散热器工
各检测实验室规定的用于验证测试装置重复性的散热器。3.3
湿换热面wet heating surface(primary heating surface)散热器中总是与热媒(水或蒸汽)相接触的换热表面,也称一次换热面。3.4
干换热面dry heating surface(secondary heating surface)散热器中仅与空气相接触的换热表面,也称二次换热面。3.5
散热器类typeof heatingradiators具有类似构造,当高度或长度变化时,散热器的横断面保持不变,或在不影响热媒侧的情况下,散热器干换热面仅有一个特征尺寸(如板式散热器对流片的高度)发生系统性的变化,并至少包含3种以上散热器型号的一类散热器。
rangeof heights
高度变化范围
同一散热器类中,散热器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的差值。1
HiiKAoNhiKAca
GB/T13754—2017
基准点空气温度reference airtemperature测试小室中心垂线上距地0.75m处的空气温度。3.8
过余温度
excess temperature
样品进出水平均温度与基准点空气温度的差值。3.9
标准大气压力standardairpressure101.3kPa(1.013bar)的大气压力。3.10
standard testconditions
标准测试工况
小室基准点空气温度为18℃,大气压力为标大气压力:辐射散热器进口水温为75℃,出口水温为50℃,对流散热器进口水温为68.75℃,出口水温为56.25℃的测试工况。3.11
standard excess temperature标准过余温度
标准测试工况下的过余温度(44.5K)。3.12
金属热强度thermal output perweightper excess temperatureof radiator散热器在标准测试工况下,每单位过余温度下单位质量金属的散热量3.13
fwatermassflowrate
水的质量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散热器的水的质量。3.14
t standard water mass flow rate标准水流量
标准测试工况下单位时间内流过散热器的水的质量。3.15
标准散热量standard thermal output标准测试工况下的散热器散热量,3.16
标准特征公式
standard characteristic equation在标准水流量下有效,散热量作为过余温度的函数表达式。注:该函数表达式为一个具有特征指数的厚函数。标准过余温度44.5K下的标准散热量可以根据该函数表达式得到。
某散热器类的特征公式regressionequationof atype作为某一特征尺寸的函数,可以给出某散热器类所包含的所有型号的标准散热量和特征指数的公式。
注:该特征公式在确定散热量时为一再函数,其特征指数为特征尺寸的线性函数。3.18
测量仪器的重复性repeatabilityof a measuringinstrument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测量仪器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2
iiKAoNniKAca
4符号与单位
本标准测试所用参数的符号和单位见表1。表1测试所用参数的符号和单位
散热量
标准散热量
热力学温度
进口水温
出口水温
进出口温差
平均水温
基准点空气温度
过余温度
进口比焙
出口比焙
水的质量流量
特征尺寸
高度变化范围
采样时长
金属热强度
测试样品的选择
长度相同、高度为变化的特征尺寸时散热器类测试样品的选择5.1
GB/T137542017
W/(kg*K)
5.1.1散热器测试样品的长度宜为0.5m~1.5m。对组装式散热器,其组装单元的数量宜为10且散热器长度不应小于0.5m。同一散热器类中的不同测试样品应具有相同长度。5.1.2当散热器类中散热器高度变化范围为0.3m≤H,≤1.0m时,测试样品应分别选取所属类中最大高度、最小高度和中间高度的3个样品,所选中间高度样品高度值不应小于且应最接近于式(1)表示的高度均值。
Hmax+Hmin
式中:
高度均值,单位为米(m):
.......(1)
HiiKAoNhiKAca
GB/T13754—2017
Hmx高度最大值,单位为米(m);Hmln高度最小值,单位为米(m)。5.1.3当散热器类中散热器高度变化范围为1.0m式中:
H. =2Hmx+Hmm
Hz=Hmx+2Hmm
H第一个高度中间值,单位为米(m);H第二个高度中间值,单位为米(m)。.(2)
·..*(3)
5.1.4当该散热器类中散热器的高度均小于0.3m时,被测样品应选择所属类中最大高度和最小高度的样品。
5.1.5当散热器高度大于2.5m时,不宜以散热器类作为测试对象。5.2高度相同、其他特征尺寸变化时散热器类测试样品的选择所选择的测试样品应具有相同高度,且其特征尺寸分别为该散热器类中相关特征尺寸的最小值、中间值和最大值,中间值宜参考5.1.2的规定确定。5.3测试样品的提交和核对
5.3.1对第一次申请测试的散热器类或型号,宜同时向检测实验室提交测试样品和产品图纸。产品图纸应由委托方提供。
5.3.2产品图纸宜包含以下内容:a)应显示对散热量有影响的所有尺寸和特征,包括焊接和装配的详细方法;b)应注明散热器的材料种类,干换热面或湿换热面材料的名义厚度、公差及涂层类型。5.3.3检测实验室根据国家现行相关产品标准对样品的外形尺寸进行核对后方可进行散热量测定。6测试系统配置和测试方法
6.1测试目的
利用本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获得散热器标准特征公式,确定散热器的标准散热量。6.2仪器设备
6.2.1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HiKAoNhiKAca
说明:
安装被测散热器的小室;
一小室六个壁面外的循环空气或水夹层;冷却夹层内循环空气或水夹层循环处理装置:-检测和控制的仪表及设备;
供给被测试散热器能量的热媒循环系统:6—测试样品。
图1测试装置示意图
6.2.2小室
GB/T13754—2017
小室内部的净尺寸应为:长度为(4.00士0.02)m;宽度为(4.00士0.02)m;高度为2.80m~3.00m。6.2.2.1
6.2.2.2小室在测试过程中均应保持气密且小室内壁面不应结露。6.2.2.3小室内表面应涂非金属亚光涂料,其发射率不应小于0.9。6.2.2.4小室采用空气冷却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a)小室周围应设夹层,夹层的宽度不应小于0.3m,宜为0.5m;b)小室四壁、门、屋顶和地面的热阻偏差应小于20%;)小室门应直接对着夹层外门,夹层外门应气密,并宜具有和夹层墙相同的热阻:夹层外围护层的墙、屋项和地面总热阻不应小于1.73(m2,K)/W;d)
夹层内应维持稳定的温度环境,夹层内应有由可控温的送回风系统形成的循环空气,使小室的e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6个壁面得到均勾冷却,夹层内冷却空气的平均流速宜为0.1m/s~0.5m/s。5小室采用水冷却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6.2.2.5
a)冷却水的循环方式应使小室表面温度均匀;b)冷却水的总流量不应少于6000kg/h,每面墙夹层内的水流量应可分别控制;c)水冷小室构造参见附录A。
6.2.3小室内的参数测量
空气温度测点
6.2.3.1.1小室中心轴线上温度测点的布置及其测量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a)基准点空气温度:距地0.75m,测量误差应为士0.1℃;b)其他点温度:距地0.05m、0.50m、1.50m及距顶面0.05m共4点,测量误差应为士0.2℃。5
HiiKAoNhiKAca
GB/T13754—2017
6.2.3.1.2在每条距两面相邻墙1.0m处的垂直线上(共4条线),距地0.75m,1.50m的2点(共8点)宜设置温度测点,测量误差应为士0.2C。6.2.3.2小室内表面温度测点
6.2.3.2.1六个内表面的中心点,测量误差应为士0.2℃。6.2.3.2.2在安装被测散热器的墙壁内表面与地面垂直的中心线上,距地0.30m的点,测量误差应为±0.2℃。
6.2.3.3其他参数的测量
6.2.3.3.1小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测量误差应为5%。6.2.3.3.2采用空气冷却时夹层内的空气温度,测量误差应为士0.5℃。6.2.3.3.3采用水冷却时冷却系统人口处的水温,测量误差应为士0.2℃。6.2.3.3.4大气压力,测量误差应为士0.1kPa。6.2.4热媒循环系统参数的测量
6.2.4.1应测量散热器进口和出口的水温,或测量其中一处水温及散热器进出口的热水温差。6.2.4.2水的质量流量应采用称重法测量,称重法测试装置示意图参见附录B。称量水的质量流量时水温应降至(25士5)℃,否则应采用密闭容器称量。6.2.4.3当采用其他方法测量水的质量流量时,该方法应能用称重法验证,且其测量精度不应低于称重法。
6.2.4.4热媒参数的测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流量测量误差应为0.5%;
b)温度测量误差应为士0.1℃。6.2.5标准散热器
各检测实验室应至少规定一组散热器作为本实验室标准散热器。标准散热器应不易变形和腐蚀热性能稳定。
测试装置的验证
6.2.6.1散热器散热量的测试应在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试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6.2.6.2实验室所采用的数据采集软件不应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并应能提供验证采集数据真实性的方法。
6.2.6.3实验室验收时应使用标准散热器进行散热量测试,连续5次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2%。
6.2.6.4实验室应至少每6个月使用标准散热器进行散热量测试。测试结果与实验室初始时连续5次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2%。6.2.6.5采用风冷小室的实验室验收时,其测试结果应与采用水冷小室的实验室进行比对验证。验证时应使用同一组标准散热器进行散热量测试,两个实验室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2%。6.3试验准备
6.3.1无特殊要求时,被测散热器应按以下规定安装:a)散热器应与安装位置所在的壁面平行,并对称于该壁面的中心线;b)散热器安装位置所在的壁面与距其最近的散热器表面之间的距离应为0.050士0.005)m;6
GB/T13754—2017
c)散热器底部应与小室地面平行,其底部与小室底部的间距应为(0.11士0.01)m;d)散热器与支管的连接采用同侧上进下出,并应有坡度;e)支撑及固定散热器的构件不应影响散热器的散热量;f)应保证在水系统中不发生气堵。6.3.2如果委托方的技术文件或标准连接件与6.3.1的规定不同,散热器应按委托方的规定安装,相关安装元件由委托方提供。
6.3.3测试报告中应给出散热器的安装条件,委托方也应在其技术文件中给出同样的说明。6.4测试方法
6.4.1原理
散热器的散热量通过测量流经散热器的水的质量流量(称重法)和散热器进出口的熔差来确定。6.4.2测量和计算
6.4.2.1总则
通过确定散热量和过余温度的相关值,建立散热器的标准特征公式。6.4.2.2称重法
在标准大气压力下,散热器散热量应按式(4)、式(5)计算:Q=G.X(hih2)
式中:
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散热器散热量,单位为瓦(W):Gm—流经散热器的水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干克每秒(kg/s):(4)
(5)
h1h2一一散热器进出口比焙,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根据测量到的散热器进出口温度-t,和t2,通过计算或参照附录C中100kPa压力下的水的物性参数表得到);m
集水容器中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集水容器收集水的采样时长,单位为秒(s)6.4.2.3大气压力修正
当测试小室大气压力与标准大气压力有偏离时,应按式(6)和式(7)计算散热量:Q=QrXa
式中:
Q一一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散热器散热量,单位为瓦(W):Q:一非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散热器散热量,计算方法同式(4)、式(5),单位为瓦(W);一非标准大气压力条件下的散热量修正系数。α=1+β(p。-p)/po
式中:
β———系数(辐射散热器为0.3,对流散热器为0.5);p——测试小室的平均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p。—标准大气压力(101.3kPa)。.(6)
GB/T13754—2017
6.4.3特征公式的确定
6.4.3.1测试工况
6.4.3.1.1特征公式的确定至少应在过余温度分别为(30.0土2.5)K,(44.5士1.0)K和(60.0士2.5)K这3个工况测试的基础上进行。
6.4.3.1.2在确定特征公式的过程中,除应满足6.4.3.2规定的稳态条件外,不同工况间基准点空气温度的变化不应超过1K。
6.4.3.1.3不同工况间的水的质量流量应相同,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土1%。该流量应在符合以下要求的工况下测出:
a)过余温度为(44.5土1.0)K:b)对于辐射散热器,散热器进出口温差为(25.0士1.0)K;对于对流散热器,散热器进出口温差为(12.5±1.0)K。
6.4.3.1.4对流散热器宜进行变流量测试,辐射散热器可根据委托方要求确定是否进行变流量测试。变流量测试宜在标准流量,1/2倍标准流量和2倍标准流量这3个不同工况下进行,6.4.3.2稳态条件
6.4.3.2.1在测试过程中热媒循环系统和测试小室都应保持稳态条件。应通过自控系统对相关参数进行定时监测。当在至少30min内得到的所有读数(至少12组)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小于6.4.3.2.2和6.4.3.2.3规定的条件时,可以认为达到稳态条件。6.4.3.2.2热媒循环系统的稳态条件见表2。表2热媒循环系统的稳态条件
测试参数
6.4.3.2.3
测试小室的稳态条件见表3。
表3测试小室的稳态条件
测试参数
各壁面中心温度
安装散热器墙壁内表面温度
基准点温度
6.4.3.3测试时间及记录
6.4.3.3.1测量数据可采用电子文件记录。±0.3℃
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
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
6.4.3.3.2在热媒循环系统和测试小室在某一状态下达到稳定要求后,在等时间间隔上连续进行12次测试,且总时间不应小于0.5h。应记录6.2.3和6.2.4规定的相关数据。6.4.3.3.3若记录值符合所规定的偏差范围(包括稳态条件),可计算平均值后确定散热器的特征公式。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