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4733-2017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GB∕T 34733-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4733-2017

中文名称: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697KB

相关标签: 海水 鱼类 刺激 隐核虫 诊断 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4733-2017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 GB∕T34733-2017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5.0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4733—2017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Diagnostic protocols for cryptocaryonosis of marine fish2017-11-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8-05-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34733—201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海平、曾占壮、卓玉琛、林煜、吴斌、马平、钟全福、翁祖桐。1范围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GB/T34733—2017
本标准给出了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流行情况与主要症状,规定了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的样品采集与处理、诊断、病原体确认和结果判定的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检疫与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C/T7014—2006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SC/T7103—2008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cryptocaryonosis
刺激隐核虫病
海水养殖鱼类受刺激隐核虫感染,发生病理变化并出现行为异常或死亡的一种疾病。4试剂与器材
海水:1.05kg/cm,121.3℃高压蒸汽灭菌15min。4.1
4.20.85%的生理盐水。
蒸馏水。
固定液:4%甲醛或70%乙醇
Giemsa染色液。
光学显微镜、解部镜和放大镜(30×)。解部盘、手术剪、眼科镊、解刀、解部针、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培养血。
标签纸、记号笔。
流行情况与主要症状
流行情况
几乎在所有海水养殖鱼类中都可发生,主要危害大黄鱼、卵形鲳、石斑鱼、真鲷、斜带鲷和鱼等,对苗种造成的危害大于成鱼。水温10℃~30℃均可发生,发病时间主要为5月下旬~7月中旬(水温约为22℃~28℃)和9月中旬~11月下旬(水温约为25℃~19℃)。1
GB/T34733—2017
2主要症状
病鱼游动迟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摄食量减少;病情严重时,病鱼离群于水面缓慢游动,不摄食。体表、眼角膜、口腔周围和鳃可观察到白点,体表、鳍、鳃黏液增生形成白色混浊状薄膜,病情严重时体表出现点状出血。
6样品采集与处理
6.1采样
从养殖网箱或池塘中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鱼体10尾以上,其余按SC/T7014一2006第6章的规定执行。
6.2样品封存、运输、登记与保存3一2008第9章、第10章、第11章和第12章的规定执行按SC/T7103-
7临床诊断
7.1制样
解镜或放大镜观察鱼体体表及鳍条,刮取病鱼体表部分黏液,剪取部分鳍和左右鳃的鳃丝,置于清洁载玻片上,加适量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制作水封片,各组织制作两个以上样片。7.2
2显微检查
在10×10的低倍镜下参照附录A检查水封片上的虫体形态与数量3病原体确认
刮取体表黏液或取鳍条及鳃,或将虫黏液涂片体用4%甲醛或70%乙醇固定过夜,常温干燥后,Giemsa染液染色30s,蒸馏水冲洗,常温干燥,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对照附录A确认。9结果判定
检测样品流行情况和主要症状与第5章描述相符,显微检查观察到虫体,虫体确认为刺激隐核虫,即可诊断患刺激隐核虫病。
A.1形态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刺激隐核虫的形态与生活史
GB/T34733—2017
刺激隐核虫的滋养体呈球形或卵形,个体大小为(0.066mm~0.45mm)×(0.034mm~0.36mm)。全身被有纤毛,前端有一胞口。有4个~8个(一般4个)卵圆形的核质,相连呈念珠状,作“U”形排列成大核。显微镜下虫体的表膜较厚,虫体细胞质较浓密,内有许多颗粒,透明度低,大核一般不易看清。A.2生活史
刺激隐核虫发育为4个阶段:营养期(feedingstage)、休眠期(resting stage)、分裂期(dividingstage)和感染期(infecting stage)。鱼体皮肤和鳃皮层中生长发育的是滋养体(trophont),滋养体成熟后从鱼体脱落到水中自由游动一短暂时期,后附着在固着物上,形成包囊(tomont),即进人休眠期。水温等环境适合时,包囊内的原生质细胞经历一系列分裂(分裂期),形成幼体(tomite)。幼体成熟后逸出包囊进人水中,即为具有感染能力的幼虫(theront),幼虫一旦遇到宿主,即侵人皮肤和鳃,发育成滋养体。刺激隐核虫发育各阶段形态与患刺激隐核虫病的大黄鱼如图A.1所示;刺激隐核虫生活史如图A.2所示。Www.bzxZ.net
a)滋养体
b)包囊
刺激隐核虫发育各阶段形态与患刺激隐核虫病的大黄鱼图A.1
GB/T34733—2017
包囊中幼虫
患刺激隐核虫病的大黄鱼
图A.1(续)
逸出幼虫
说明:
宿主鱼;
滋养体;
包囊初期,细胞质内出现许多液泡,大核膨大,小核明显;大核盘曲,小核多个,包囊壁分3层,中层波状;分裂成大小两个细胞;
小细胞继续分裂;
分裂成许多纤毛幼虫:
自包囊出来的纤毛幼虫感染鱼体注:3~7所示为包囊期。
刺激隐核虫生活史(仿孟庆显)GB/T34733—2017
GB/T34733-2017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准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诊断规程GB/T34733—2017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spc.org.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17年11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1-58035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