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6083-2018 纳米技术 纳米银材料 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
GB∕T 36083-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6083-2018

中文名称:纳米技术 纳米银材料 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643KB

相关标签: 纳米技术 材料 生物学 效应 相关 性质 指南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6083-2018 纳米技术 纳米银材料 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 GB∕T36083-2018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71.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083—2018
纳米技术
纳米银材料
生物学效应
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
NanotechnologySilver nanomaterialsGuidanc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biological effect-related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2018-03-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8-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理化性质表征的检测方法
5测试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纳米银材料理化性质检测示例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测试报告
GB/T36083—2018
iiiKAoNiKAca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黎明、刘颖、李瑞如、黄河、刘海宁、葛广路、徐丽明GB/T36083—2018
iiiKAoNhikAca
GB/T36083—2018
纳米银具有广谱的抗菌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含纳米银产品的生物效应与其使用的纳米银材料的理化性质紧密相关1-4},如粒径及粒径分布、形貌、表面性质等。纳米银材料相关理化性质表征涉及共性的表征方法,因此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建议表征的理化性质包括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zeta电势、pH、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总银含量,银的价态。本标准主要参考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标准技术委员会(ISO/TC229)颁布的相关标准L5-6)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下属的纳米技术表征实验室(Nano-technologyCharacterizationLaboratory,NCL)发布的相关标准表征方法,以及纳米银生物效应分析的学术文献中通常采用的理化表征方法。部分理化性质虽然与生物效应紧密相关,如表面功能团、聚集程度,但自前缺乏相应的标准方法,因此没有将此类理化性质表征包括在本标准中IV
iiiKAoNikAca
1范围
纳米技术纳米银材料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
GB/T36083—2018
本标准规定了纳米银材料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的通用方法,包括对纳米银材料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zeta电势、pH、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总银含量、银的价态的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纳米银粉末、纳米银溶液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907水质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9500
GB/T19619
GB/T20307
GB/T21510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方法通则
纳米材料术语
纳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GB/T21649.1
粒度分析图像分析法第1部分:静态图像分析法化学试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通则GB/T23942
GB/T29022粒度分析动态光散射法(DLS)GB/T32671.1胶体体系zeta电位测量方法第1部分:电声和电动现象GB/T33714纳米技术纳米颗粒尺寸测量原子力显微术65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700水质
JY/T011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3术语和定义
GB/T19619和GB/T215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纳米银材料silvernanomaterials三维空间尺度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1nm~100nm)的单质银材料,其可以粉末形式或分散在溶液中存在。
4理化性质表征的检测方法
4.1通则
在对纳米银材料进行生物学效应分析时,应对相关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指标。1
HiiKAoNiKAca
GB/T36083—2018
4.2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
4.2.1概述
纳米银的粒径和粒径分布测定方法包括电子显微镜法,原子力显微镜法和动态光散射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表征。(参见附录A中A.2)4.2.2透射电子显微术
按照JY/T011中规定的方法,获取被测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按照GB/T21649.1中静态图像分析方法,获得样品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4.2.3扫描电子显微术
按照GB/T20307中规定的方法,获取被测样品的二次电子图像。按照GB/T21649.1中静态图像分析方法,获得样品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4.2.4原子力显微术
按照GB/T33714中规定的方法,获取被测样品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以及样品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
4.2.5动态光散射法
按照GB/T29022中规定的方法测定,获得平均水合粒径和多分散指数,4.3zeta电势
按照GB/T32671.1中规定的方法测定。zeta电势的测量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溶液体系的pH浓度、离子强度及高价离子。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能测得理想的zeta电势,应避免待测样品发生聚集。(参见A.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0631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溶液的PH使用酸度计测定。水溶液的pH通常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进行测定。酸度计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测定前,应采用标准缓冲液校正仪器,也可用国家标准物质管理部门发放的标示pH准确至0.01PH单位的各种标准缓冲液校正仪器。(参见A.4)4.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0401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测定前应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校正和检定,包括校正测定波长、吸光度的准确度及杂散光的检查。在测定待测样品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待测样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待测样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待测样品的吸光度读数在0.3~0.7之间为宜。(参见A.5)4.6溶液样品的总银含量
4.6.1概述
由于纳来银在溶液中易聚沉,建议配制样品前充分涡旋,每一个样品准备至少3个平行样品进行测试,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以下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表征。(参见A.6)2
HiiKAoNiKAca
4.6.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36083-—2018
先将空白或待测样品做消解前处理。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调节仪器至最佳工作条件,先测定空白试样的吸光度值。使用至少5种校正浓度水平的含银离子标准工作溶液,其浓度范围应包括待测样品中被测银的总浓度。按照GB/T11907的规定,在相同测试条件下测其吸光度,用除去空白的吸光度与相对应的银含量绘制标准曲线。测待测样品的吸光度,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比较确定银的浓度。4.6.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试剂及仪器要求应符合GB/T23942的规定,测定条件的选择包括待测元素分析谱线、人射功率观测高度、气体及其流量、溶液提吸速率、分析时间。测定方法包括样品的处理、工作曲线法或标准加人法。待测元素的回收率应控制在80%~120%。4.6.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参考HJ700的规定,可测定水中的65种元素,其中银元素的检出限为0.04比g/L,测定下限为0.16μg/L。样品前处理过程可采用电热板消解法或微波消解法。空白试样的制备与样品处理方法致。标准曲线绘制时可根据测量需要调整标准曲线的浓度范围。测试步骤按照仪器说明在最佳工作条件下进行。
4.7银的价态分析
按照GB/T19500,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行银的价态分析。在光电子能谱中,通过结合能判断银的价态(参见A.7)。
5测试报告
参见附录B
GB/T36083—2018
纳米银材料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纳米银材料理化性质检测示例
种市售的纳米银溶液(AgNP-20)和一种自制的纳米银粉末样品(AgNP-powder-40)。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测定
透射电子显微术测定
A.2.1.1仪器
透射电子显微镜,加速电压200kV。A.2.1.2样品制备
将AgNP-powder-40分散成约50μg/mL水溶液。将AgNP-20溶液稀释至约20ug/mL。用移液枪吸取10μL纳米银样品溶液滴在铜网上,沉降吸附10min,用滤纸将液滴吸干,自然干燥,然后进行测定。
A.2.1.3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统计结果显示(如图A.1所示),AgNP-20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是21.6nm土4.8nm;AgNP-powder-40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是29.0nm土7.7nm。4
粒径d/nm
粒径d/nm
GB/T36083—2018
弄=129
d=21.6±4.8
=29.0±7.7
a、b分别为AgNP-20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代表性照片及其粒径统计。c、d分别为AgNP-powder-40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代表性照片及其粒径统计。
图A.1两种纳米银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术测定结果A.2.2扫描电子显微术测定
A.2.2.1仪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加速电压15.0kV。A.2.2.2实验步骤
将AgNP-powder-40分散成约50μg/mL水溶液。将AgNP-20溶液稀释至约20μg/mL。将纳米银样品溶液滴在基底上,干燥后进行测定。A.2.2.3结果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统计结果显示(如图A.2所示),AgNP-20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是23.0nm士9.0nm;AgNP-powder-40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是34.5nm士4.1nm。5
GB/T36083—2018
粒径a/nm
d=23.0±9.0
d=34.5±4.1
粒径a/nm
a.b分别为AgNP-2O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代表性照片及其粒径统计。c.d分别为AgNP-powder-40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代表性照片及其粒径统计。
图A.2两种纳米银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术测定结果A.2.3原子力电子显微术测定
A.2.3.1仪器
原子力显微镜,Tapping模式。
A.2.3.2实验步骤免费标准bzxz.net
将AgNP-20溶液稀释至约20ug/mL,滴在基底上,干燥后进行测定。将AgNP-powder-40分散成约50ug/mL水溶液,用移液枪吸取10μL溶液滴在云母上,吸附10min,用移液枪将液滴吸走,氮气吹干云母,进行测定。A.2.3.3结果
原子力显微镜的统计结果显示,AgNP-20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是22.1nm土2.4nm(如图A.3所示);AgNP-powder-40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是30.5nm士2.5nm(如图A.4所示)。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