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6454-2018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中高速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 36454-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6454-2018

中文名称: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中高速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7072KB

相关标签: 信息技术 系统 远程 通信 信息 交换 高速 无线 局域网 媒体 访问控制 物理层 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6454-2018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中高速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36454-2018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5.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454—2018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中高速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systemsMedium access control and physical layer specifications formiddle-highthroughputwirelesslocalareanetwork2018-06-0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9-0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系统参考模型
媒体访问控制层概述
媒体访问控制顿格式
媒体访问控制层功能
9物理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附录G(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解调导频图样
反馈子载波分组
MCS参数
载波中心频率
探测导频图样
LDPC校验矩阵
GB/T36454—2018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GB/T36454—2018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冬梅、雷俊、刘慎发、于晓燕、王凯、张晖、徐伟掌、杨晋生、沈连丰、冷魁鹏张宁波、王云峰、李振波、陈英义、王成然。GB/T36454—2018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涉及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文件所涉及的专利相关信息见表1。
专利号
201280012769.4
201280013108.3
201280013150.5
201110191160.5
201280013095.X
201110190767.1
201280013145.4
201280012712.4
201280012763.7
201280012672.3
201280012986.3
201280012987.8
201280012693.5
201280012561.2
201280012683.1
201280013147.3
201280012796.1
201280012802.3
201280012514.8
201280013020.1
专利名称
已知专利及对应章条段
对应条款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一种用于资源请求的方法,站点和中心访问点
-种用于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种用于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种用于顿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一种用于顿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用于访问无线网络的方法及装置用于访问无线网络的方法及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中导频的配置方法及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中解调导频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业务流管理方法及装置
业务流建立方法和装置、及业务流修改方法和装置
业务流删除方法及装置
一种用于资源请求的方法、站点和中心访问点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节电方法及装置
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7.1.7.2,.7.3.2
7.1,7.3,7.4
7.2.7.2.2.7.3.4.7.8.6.1.8.6.2.8.97.2,7.2.3.7.3.4.11.7.3.4.12.7.4,8.9,8.107.2.7.2.3,7.3.4.11.7.3.4.12,8.9,8.107.2.7.2.3.7.3.4.11.7.3.4.12.8.9,8.107.2.7.2.3,8.9,8.10
7.3.4.2,7.3.4.3.8.4.3,8.14.2.1,8.14.3.3,8.17,9.8.3,9.8.4
7.3.4.4,7.3.4.5,8.4.4.8.14.3.4,9.5.6.37.3.4.4~7.3.4.6,9.5.3
7.3.4.4~7.3.4.6.9.5.3
7.3.4.6,8.5.1
7.3.4.6,8.5.1.8.5.2.8.7.2
7.3.4.6.8.5.3
7.3.4.7.8.6.1,8.6.2,8.13,8.14.1.2.9.8.2.17.3.4.9.8.11.9.4,9.5.6.4
7.3.4.9.8.11.1.3
7.3.4.15.7.3.4.16,8.16
7.4,8.8.8.10
专利号
201280012764.1
201110189177.7
201280012844.7
201280012870.X
201280012898.3
201280012885.6
201280012780.0
201280012767.5
201280013011.2
201280012812.7
201280012988.2
201280012538.3
201280013155.8
专利名称
表1(续)
用于访问无线网络的方法及装置-种用于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无线通信系统与设备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
-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种调度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设备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上行访问开环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上行传输开环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8.4.3.9.4.1Www.bzxZ.net
8.11.1.2,9
9.2.3.3.附录G
9.8.11.1.2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GB/T36454—2018
对应条款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名称: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A座16层联系人:郑兴旺
联系电话:010-82150688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1范围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中高速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GB/T36454—2018
本标准规定了中高速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包括:系统参考模型,媒体访问控制层结构、媒体访问控制层帧格式、媒体访问控制层功能、物理层等本标准适用于中高速无线局域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629.11—2003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GB15629.11—2003/XG1—2006
信息技术
特定要求第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第1号修改单
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两个对等MAC实体之间利用PHY层服务所交换的数据单元3.2
MAC management protocol data unitMAC管理协议数据单元
两个对等MAC实体之间为实现MAC管理协议所交换的数据单元3.3
MAC服务数据单元
MAC service data unit
MAC服务访问点之间作为单元而交付的信息。3.4
central access point
中心访问点
为访问的站点提供访问服务的实体3.5
站点station
具有MAC和PHY功能接口,能与CAP通信的终端设备。1
GB/T36454—2018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
在空间流上采用的特定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的组合。3.7
波束赋形
beam forming
根据已知的信道条件,对发送数据进行预处理的一种技术。3.8
空间流
space stream
空间并行发射的数据流。
空时流spacetimestream
对空间流进行空时编码后的空时编码流。3.10
group acknowledgement
组确认
批量反馈确认信息的方式。
shortpreamblesequence
短前导序列
用于自动增益控制和粗同步的训练序列。3.12
长前导序列
long preamble sequence
用于细同步和信道估计的训练序列。3.13
system information channel
系统信息信道
包含顿结构配置等系统信息的物理信道3.14
control channel
控制信道
包含用户上下行传输调度信息的物理信道。3.15
f downlink sounding channel
下行探测信道
用于发送下行探测信号,完成下行信道测量的物理信道。3.16
上行探测信道uplinksoundingchannel用于发送上行探测信号,完成上行信道测量的物理信道,3.17
上行调度请求信道
uplink scheduling request channel用于发送上行调度请求信号的物理信道3.18
上行随机访问信道
uplinkrandomaccesschannel
用于发送上行随机访问信号的物理信道3.19
downlink transmission channel下行传输信道
用于传输用户下行业务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物理信道。2
uplink transmission channel上行传输信道
用于传输用户上行业务数据和反馈信息的物理信道downlink guard interval
下行保护间隔
物理层结构中下行到上行转换的保护间隔uplink guard interval
上行保护间隔
物理层帧结构中上行到下行转换的保护间隔。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K:确认(Acknowledgement)
ARQ:自动请求重传(AutomaticRepeatRequest)BCC:二进制卷积码(BinaryConvolutionalCode)BCF:广播信息顿(BroadcastingControlFrame)BFM:波束赋形矩阵(BeamformingMatrix)BPSK:二相相移键控(BinaryPhaseShiftKeying)BS:缓存大小(BufferSize)
BSTAID:广播 STAID(Broadcasting STAID)CAP:访问点(CentralAccessPoint)CCH:控制信道(ControlChannel)CP: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QI: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QualityInformation)CRC:循环穴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CS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DL-SCH:下行探测信道(DownlinkSoundingChannel)DL-TCH:下行传输信道(DownlinkTransmissionChannel))DSA:动态业务建立(DynamicServiceAddition)DSC:动态业务改变(Dynamic ServiceChange)DSD:动态业务删除(DynamicServiceDelete)EQM:同等调制(EqualModulation)EUHT:增强型超高吞吐(EnhancedUltraHighThroughput)FCS:帧校验序列(FrameCheckSequence)FFT: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FID:流标识(FlowID)
FPI:反馈子载波间隔(FeedbackPilotInterval)FSN:分片号(FragmentSequenceNumber))G-MPDU:组MAC协议数据单元(GroupMPDU)GroupACK:组确认(GroupAcknowledgement)IFFT: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IP:因特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GB/T36454—2018
GB/T36454—2018
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ParityCode)L-Preamble:长前导(LongPreamble)LSB:最低有效位(LeastSignificantBit)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CS: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MIMO:多输人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MPDU:MAC管理协议数据单元(MACManagementProtocolDataUnit)MPDU:MAC协议数据单元(MACProtocolDataUnit)MSB:最高有效位(MostSignificantBit)MSDU:MAC业务数据单元(MACServiceDataUnit)MU-MIMO:多用户MIMO(MultipleUserMIMO)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PDU: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PHY:物理层(Physicallayer)PICS: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Protocolimplementationconsistentassertion)PN:伪噪声(Pseudo Noise)
QAM: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PSK:四相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RA:随机访问(RandomAccess)REQ:请求(Request)
RMS:根均方(RootMeanSquare)RSP:响应(Response)
SBC:终端基本能力(STABasicCapability)SDU: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DataUnit)SICH:系统信息信道(SystemInformationChannel)SINR: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NoiseRatio)SN:序号(SequenceNumber)
S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Ratio)S-Preamble:短前导(ShortPreamble)SSN:起始序号(Starting SequenceNumber)STA:站点(Station)
STAID:站点标识(STAIdentifier)STBC:空时分组编码(SpaceTimeBlockCode)SU-MIMO:单用户MIMO(SingleUserMIMO)TDD: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Duplexing)TSTAID:临时站点标识(TemporarySTAID)UEQM:不等调制(UnequalModulation)UGI:上行保护间隔(UplinkGuardInterval))UL-RACH:上行随机访问信道(UplinkRandomAccessChannel)UL-SCH:上行探测信道(Uplink SoundingChannel)UL-SRCH:上行调度请求信道(UplinkScheduleRequestChannel)UL-TCH:上行传输信道(UplinkTransmissionChannel)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