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轻工行业标准(QB) > QB/T 2171-2001 金属拉链
QB/T 2171-200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B/T 2171-2001

中文名称:金属拉链

标准类别:轻工行业标准(QB)

英文名称: Metal zipper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1-11-15

实施日期:2002-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021634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五金制品>>Y73日用五金制品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QB/T 2171-199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8.0 元

出版日期:2002-05-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施维奖、李裕鑫、廖永富、戈春圻、归希林、欧阳启、王智晋

起草单位:福建浔兴集团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综合业务部

发布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标准规定了金属拉链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拉链(以下简称“拉链”)。 QB/T 2171-2001 金属拉链 QB/T2171-2001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分类号Y73
备案号9494~949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 2171~2173-2001
拉链标准
金属拉链
2001-11-15发布
注塑拉链wwW.bzxz.Net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尼龙拉链
2002-05-01实施
QB/T2171--2001
本标准是对QB/T2171-1995《金属拉链》的修订,修订内容如下。一删除原标准对拉链物理性能分等级(即优等、等。合格):删除原标准折拉强力指标:
修订部分原标准拉链物理性能指标;-修订了原标准中的规格型号。将原标准中型号对应的规格(牙链宽度)予以修订;增加6号、8号金属拉链,将原10号金属拉链调整成为9号金属拉链;修订了下止强力测试方法;
-增加拉头自锁强力、拉头抗张强力及拉头拉片抗扭力的物理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增加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综合业务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福建浔兴集团公司负责起草。温州和合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利锡拉链股份膏限公司、上海东龙拉链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华鑫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拉链分会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维奖、李裕鑫、徽永富、戈春圻、归希林、欧阳底、主罐吾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轻工业局发布的行业标准QB/T21711995安属疗链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金属拉链
QB/T 2171--2001
代替QB/T21711995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拉链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拉链(以下简称“拉链”)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T2829--1987
GB/T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3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3产品分类
3.1产品型式(见图1)
3.1.1产品按链牙材质分为铜质、铝质等。3.1.2产品按拉链布带可分为化纤带和棉纱带。3.1.3产品按型式可分为条装和码装。3.1.3.1条装拉链可分为开尾式和闭尾式:开尾式分为单开尾和双开尾:闭尾式分为单头闭尾和双头闭尾。
3.2规格型号(见表1)
拉链规格配合(见附录A)
表1规格型号
规格by/mm
注:规格b为牙链啮合后宽度的选取范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2001-11-15批准4
2002-05-01实施
单头闭尾拉链
RARRAORORA
3.4尺寸参数(见表2)
双头闭尾拉(\0\型)
HO0OO000000
0000000
D000O0
单头开尾拉链
拉链长度L
基本尺寸
≤315
>315~630
>630~1000
≤315
>315~630
>630~1000
≤315
>315~630
>630~1000
极限偏差
尺寸参数
布带宽度b2
注;1.拉链基本尺寸大于1000mm,极限偏差为土1%。2.开尾拉链无后带头。特殊尺寸拉链订货时商定。双头闭尾拉(\×”型)
双头开尾拉能(“×”型)
前带头L
后带头L2
4要求
拉链的主要物理性能(见表3)
QB/T 21712001
表3拉链的主要物理性能
平拉强力,N
拉合轻滑度,N
上止强力,N
下止强力,N
开尾平拉强力,N
(包括双开尾拉链)
插座移位强力,N
(包括双开尾拉链)
拉头拉片结合强力,N
拉头拉片抗扭力,N·m
拉头抗张强力,N
拉头自锁强力,N
负荷拉次
(双次)
单牙移位强力,N
拉链型号
350315
注:1.拉头拉片抗扭力要求只适用于拉头体与拉片直接组合的拉头。2.拉头抗张强力要求不适用于非金属拉头4.2拉链的表面质量
4.2.1.拉链表面色泽鲜艳,手感柔软、光滑、平、挺、啮合良好。4.2.2拉链的平直度(见表4)
表4拉链的平直度
拉链长度L
平直度
>180~315
>315~630
整条拉链零部件齐全,链牙排列整齐,不得有缺牙、坏牙。8
>630~1000
拉链的下止无明显歪斜,拉开拉合时不得有拉头卡住上止、下止的现象。4.2.4:
4.2.5开尾拉链(包括双开尾拉链)插拔、启动灵活;加强胶带与布带粘合牢固、整齐。4.2.6拉头电镀层牢固、均匀致,无气泡、掉皮等缺陷,型腔平整光滑;拉片应翻动灵活,商标清晰。
4.2.7拉链尺寸参数按3.4规定:码装每百米长度为(100土0.5)m。链带色泽鲜艳,同--批号中布带色差应达到GB250-1995规定的3级。同条拉链4.2.8
QB/1 2171--2001
的布带,色差应达到GE250-1995中规定的4级。4.2.9色牢度
4.2.9.1耐摩擦色牢度链带经耐摩擦试验后色牢度应符合GB251-1995中3级~4级的规定。
.4.2.9.2.耐洗色牢度链带经洗涤后色牢度应符合GB250--1995中3级~4级的规定。4.2.10码装链带每百米长度内接头不得超过3个。4.2.11对拉链或拉链的其他组件不含禁用偶氮、不含镍、过检针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5试验方法
5.1平拉强力测试方法
5.1.1测试设备及夹具
5.1.1.1·测试设备材料试验机。5.1.1.2测试范围2000N。
5.1.1.3测试速度
(300±10)mm/min。
5.1.1.4测试设备精度土0.5%FS。5.1.1.5夹具主要尺寸宽25mm,夹紧面齿形夹角60°,节距1.5mm,齿顶宽0.2mm。两片啮合夹紧口到内齿3mm处加工成低于齿面0.5mm的平面。5.1。2测试方法及步骤
取长度大于75mm的拉链样本一段,装夹在上述夹具中,装夹时应将链牙脚和夹具的-夹口部位对齐靠紧(见图2)。启动测试仪,测试至脱牙或纱带破损为止,此时显示的数值即为平拉强力值。
5.2拉合轻滑度测试方法
5.2.1测试设备及夹具
5.2.1.1.测试设备由传感器、夹具、传动和显示系统等组成的仪器。5.2.1.2测试范围≤20N。
5.2.1.3测试速度1200mm/min~1300mm/min。5.2.1.4测试设备精度±0.5%FS。5.2.2.测试方法及步骤
取成品拉链一条,任取200mm长度(长度小于200mm的按实际长度),用手往复拉动三次,然后以拉开状态置于工作台上,分开端用手推平,另一端装夹在固定夹具中,拉片套6
QB/T 2171--2001
在移位夹具上(见图3)。启动测试仪拉合拉链至定点位置,此移动过程中,记录的最大拉力值即为拉合轻滑度。
周定夹具
5.3上止强力测试方法
5.3.1测试设备及夹具
5.3.1.1测试设备同5.1.1.1。
5.3.1.2测试速度
同5.1.1.3。
5.3.1.3夹具
00000000000000000000-c00o0
NOOIO00000000000COO000O
拉片夹具根据拉片结构选用穿入式或钳式夹具。链带夹具同5.1.1.5。
5.3.2测试方法及步骤
取长度大于50mm带拉链头和上止的拉链样本段,将拉链-端装夹在夹具中,将拉片装夹在拉片夹具中(见图4)。启动测试仪,测试至拉链破损为止,此时的强力值即为上止强力。
5.4下止强力测试方法
5.4.1测试设备及夹具
5.4.1.1测试设备同5.1.1.1。
5.4.1.2测试速度
同5.1.1.3。
5.4.1.3测试夹具同5.1:1.5。
5.4.2测试方法及步骤
QB/2171---2001
取长度约50mm带拉头(自锁头应先排除自锁功能)及下止的拉链样本一段,将拉头拉至下止(拉片翻起),两带筋分别装夹于上下夹具间(先去掉段约10mm链牙),夹具距离约75mm(见图5)。启动测试仪,测试至拉链破损为止,此时的强力值即为下止强力。5.5开尾平拉强力测试方法
5.5.1测试设备及夹具
5.5.1.1测试设备同5.1.1.1。
5.5.1.2测试速度同5.1.1.3。
5.5.1.3测试夹具同5.1.1.5。
5.5.2.测试方法及步骤
取长度大于50mm带分开件的拉链样本一段,将分开件处装夹在上述夹具中。装夹时夹具边缘必须与插管的内侧端(即靠紧链牙端)成直线,夹口靠紧插管插座(见图6)。启动测试仪,测试至脱离或布带破损为止,此时的强力值即为开尾平拉强力。图6
.5.6插座移位强力测试方法
5.6.1测试设备及夹具
5.6.1.1测试设备同5.1.1.1。
5.6.1.2测试速度
同5.1.1.3。
5.6.1.3测试夹具上夹具采用折卡式夹具,下夹具同5.1.1.5。5.6.2、测试方法及步骤
取长度大于50mm带插座的拉链样本-段。分开两牙链带,将插座端放置于上夹具卡口中,另一端夹在下夹具中(见图7)。启动测试仪,测试至插座脱落或破损为止,此时的强力值即为插座移位强力。
5.7拉头拉片结合强力测试方法
5.7.1测试设备及夹具
测试设备
同5.1.1.1。
测试速度
同5.1.1.3。
QB/T21712001
5.7.1.3测试夹具上夹具根据拉片特点选择穿入式或夹钳夹具,下夹具采用隔板式夹具。5.7.2测试方法及步骤
取成品拉链头一个,装夹在夹具中(见图8)。启动测试仪,测试至拉片或拉头体破损为止,此时的强力值即为拉头体拉片结合强力。5.8拉头拉片抗扭力测试
5.8.1测试原理及技术指标
5.8.1.1测试原理拉头拉片抗扭力测试原理见图9。夹具
调节机构
5.8.1.2精度±1%FS
5.8.1.3扭转速度1.5r/min。
5.8.2测试方法与步骤
加载机构及
扭矩显示系统
将拉头的拉头体置于固定夹具内夹紧,再将拉片装夹于可垂直拉头体旋转的夹钳内,并使夹钳夹紧拉片中点位置。启动测试仪,测试至拉片相对拉头体被扭断或破损为止,此时的扭力值即为拉头拉片抗扭力。5.9拉头抗张强力测试方法
5.9.1测试原理及夹具
5.9.1.1测试原理拉头抗张强力测试原理见图10。5.9.1.2夹具上下卡爪进入啮合口内2mm。5.9.1.3精度
a).力值显示系统精度土1%FS:
b)位移显示系统精度士0.01mm。5.9.1.4测试速度10mm/min。
5.9.2测试方法及步骤
a)调整上下卡爪位置,将拉头啮合口卡在上下卡爪上(同5.9.1.2);b)调节上下爪位置到合理测试状态:c)启动测试装置,开始测试至变形0.5mm时停止工作。此时记录的测试值即为拉头抗张强力;
d)判定
QB/T2171-2001
以该拉头抗张强力与表3中的对应值相比较判定合格与否。力值加载及
显示系统
变形控制及
■显示系统
上卡瓜
5.10拉头自锁强力测试方法
5.10.1测试设备及夹具
5.10.1.1测试设备同5.1.1.1。
5.10.1.2测试速度
同5.1.1.3
5.10.1.3测试夹具同5.1.1.5:
5.10.2测试方法及步骤
调整机构
下卡瓜
取长度大于100mm带自锁拉头拉链样本--段,拉头拉至中间位置,分开端两边牙链带分别夹于上下夹具,夹具距离约了3热,见图复),启动测试仪,测试至拉头滑脱或拉链破损为止,此时的强力值为拉头自锁强方5.11·负荷拉次的测试方法
5.11.1测试设备及夹具
5.11.1.1测试设备由一组夹具和往复运动的传动系统和显示系统组成。仪器往复次数30双次/min,行程75mm,开闭角度:开30°、闭60°。5.11.1.2
测试范围拉链规格在3.5mm~12mm以内。5.11.1.3
5.11.1.4测试夹具横向宽25mm,纵向宽10mm,夹紧面齿形夹角60°,节距1.5mm,齿项宽0.2mm。
5.11.2测试方法及步骤
取长250mm以上的拉链样本-条,正反面用石蜡各擦二次。5.11.2.11
5.11.2.2检查拉次仪,使拉片夹具停留在下极限,将拉链装夹在五个固定点上,并将拉片固定(见图12)。
5.11.2.3测试步骤
a)先将拉链尾端(下止端)粗略固定在A固定点上(拉片向内):b)将拉片固定在拉片夹具上;
c)将拉链前端(上止端)固定在D、E点上:d)松开A固定点,将拉链尾端向上拉起使得固定销落于平衡板孔中间,然后将A点夹10
QB/T 2171--2001
紧(此时目测D、E点在同水平线上):e)将横向夹块B、C松开,让拉链带两侧布带放入B、突具中夹紧,夹口距牙脚约5mm,此时五个固定点固定完毕;f)将拉次仪调至上极限,松开拉片夹具,目测拉链是否保持直线。如不符合要求,重新调整直至装夹全部完成;
)不同规格拉链,分别在其横向和纵向按规定要求加负荷(见表5)。每
约75mm
表5拉链横向和纵向加负荷
拉链型号
加负荷方向
横间F
纵向F2
启动拉次仪运转测试完成规定的次数或至样本提前破损为止。5.11.2.4
单牙移位强力测试方法
测试设备及夹具
测试设备同5.1.1.1。
测试速度
同5.1.1.3。
上夹具同5.1.1.5。
下夹具
采用味口插入夹具。
测试方法及步骤
a)取长度大于50mm的拉链样本一段,剪齐。分开两牙链带,分别从剪切处起,去掉二个链牙,留第三牙,装夹于上述夹具。装夹时将去掉二个牙后的第-牙扣入上夹具,另端装夹于下夹具(见图13)。
注:去链牙时不得损坏带筋,不能磁动相邻的链牙。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