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7626.5-201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1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626.5-2019

中文名称: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7168KB

相关标签: 电磁兼容 试验 测量 技术 浪涌 冲击 抗扰度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17626.5-201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2019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10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代替GB/T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Surge immunity test
[IEC 61000-4-5:2014,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Part 4-5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Surge immunity test,IDT2019-06-0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0-01-01实施
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试验等级
试验设备
试验配置
试验程序
试验结果的评价
10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用于与广泛分布系统互连的非屏蔽室外对称通信线的浪涌试验……·信号发生器和试验等级的选择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连接到低压电源系统的设备要实现抗扰度需考虑的内容浪通波形的数学模型
附录F(资料性附录)
测量不确定度的考虑
附录G(资料性附录)bZxz.net
附录H(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脉冲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
对额定电流大于200A供电线路施加浪涌的耦合/去耦方法18
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GB/T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抗扰度试验总论;
第2部分: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第4部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第5部分: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第6部分: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第7部分: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间谐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第8部分: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第9部分: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第10部分: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第11部分: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第12部分:振铃波抗扰度试验;第13部分: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低频抗扰度试验:第14部分: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第15部分:闪烁仪功能和设计规范;第16部分: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第17部分: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第18部分: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第20部分:横电磁波(TEM)波导中的发射和抗扰度试验;第21部分:混波室试验方法;
第22部分:全电波暗室中的辐射发射和抗扰度测量;第24部分:HEMP传导骚扰保护装置的试验方法;第27部分:三相电压不平衡抗扰度试验;第28部分: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第29部分: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第30部分:电能质量测量方法;第34部分:主电源每相电流大于16A的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本部分为GB/T17626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B/T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与GB/T17626.5一—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部分用文件(见第2章,2008版的第2章);-增加了3个新的定义(见3.1.6、3.1.11和3.1.15),同时修改了2个定义(见3.1.8、3.1.14,2008版的3.7,3.15);
增加了缩略语(见3.2);
增加了线-线与线-地的试验等级(见表1,2008版的表1):修改了对1.2/50us-8/20μs波形参数的定义(见表2,2008版的表2);I
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增加了对发生器特性的校准方法的描述(见6.2.3);删除了关于10/700μs组合波发生器的描述(见第6章,2008版的6.2);一修改了耦合/去耦网络的选择流程图(见图4,2008版的6.3):一修改了对于用于交/直流电源的CDN的要求,增加了关于CDN的EUT端口的开路电压峰值和短路电流峰值之间的关系(见6.3.2.2008版的6.3.1);增加了关于CDN的校准(见6.4);删除了关于高速通信线的试验配置的描述(见第7章,2008版的7.5);删除了关于施加电位差的试验配置的描述(见第7章,2008版的7.7);删除了关于EUT的工作状态的描述(见第7章,2008版的7.8);增加了对于连接到外部通信线缆端口浪涌试验的专门说明,特别是,规定了10/700us组合波发生器的技术参数(见附录A,2008版的6.2);增加了关于浪涌波形的数学模型(见附录E);增加了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考虑(见附录F);增加了关于脉冲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见附录G):增加了关于对额定电流大于200A供电线路施加浪涌的耦合/去耦方法(见附录H)。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1000-4-5:2014《电磁兼容(EMC)第4-5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T2900(所有部分)电工术语[IEC60050(所有部分)。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标准名称修改为《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修正表5脚注a中“开路情况下”为“短路情况下”;修正图7图题中“线L2-线L\为“线L-线L”修正图9、图10、图A.4中组合波发生器到耦合网络的连接点;修正7.1中“如7.6.2和图12所述”为“如7.6和图12”所述;—修正图E.2中的“T”为T”;
修正F.4.6中“合理的α的估计值可用表1中给出的最小值”为“合理的α的估计值可用表F.4中给出的最小值”;
修正F.4.7中的\V\(t)=0”为\V\(t,)=0”。本部分由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6)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福测电子仪器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焕然、张强、兰德福、黄攀、吕飞燕、赵文晖、丁一夫、黄学军、叶畅、侯新伟。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7626.5—1999,GB/T17626.5—2008。Ⅱ
1范围
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的本部分规定了设备对由开关和雷电瞬变过电压引起的单极性浪涌(冲击)的抗扰度要求、试验方法和推荐的试验等级范围,规定了不同环境和安装状态下的几个试验等级。本部分提出的要求适用于电气和电子设备。
本部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基准,以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在遭受浪涌(冲击)时的性能。本部分规定了一个一致的试验方法,以评定设备或系统对规定现象的抗扰度注:正如IEC导则107中所述,本部分是电磁兼容基础标准,供各产品委员会使用。IEC导则107还规定,产品委员会负责确定是否应用本抗扰度试验标准,如果使用,需要负责确定合适的试验等级和性能判据。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分技术委员会愿与产品委员会合作,以评估其产品的特殊抗扰度要求。本部分规定了:
一试验等级的范围;
试验设备;
试验配置;
一试验程序。
在实验室试验的任务就是要找出设备在规定的工作状态下,对由开关或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浪涌(冲击)电压的反应
本部分不对受试设备耐高压的绝缘能力进行试验。本部分不考虑直击雷的雷电流的直接注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EC6005o(所有部分)国际电工词汇(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vocabulary)注:可从以下网址获得:electropedia.org。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IEC6005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雪崩器件avalanchedevice
在规定电压击穿并导通的二极管、气体放电管或其他元件。3.1.2
校准calibration
参照标准,在规定的条件下,建立标示值和按照参考标准的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注1:该术语用于“不确定度”方式。1
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注2:原则上,标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校准图表示。[GB/T2900.77—2008,定义311-01-09]3.1.3
箱位器件clampingdevice
防止施加的电压超过规定值的二极管、(压敏)电阻或其他元件。3.1.4
组合波发生器
combination wavegenerator;CWG能产生1.2/50us开路电压波形、8/20us短路电流波形或10/700us开路电压波形、5/320us短路电流波形的发生器。
耦合网络
Fcouplingnetwork;CN
将能量从一个电路传送到另一个电路的电路3.1.6
各coupling/decoupling networkCDN耦合/去耦网络
耦合网络和去耦网络的组合。
去耦网络
decouplingnetwork;DN
用于防止施加到受试设备上的浪涌(冲击)影响其他非受试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3.1.8
持续时间
duration
持续时间
duration
<1.2/50μs浪涌电压)浪涌电压从上升到峰值电压的一半,到下降到峰值电压的一半,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Tw)。
见图2和图A.2。
持续时间
duration
(8/20us浪涌电流》虚拟参数,定义为浪涌电流从上升到峰值电流的一半,到下降到峰值电流的半,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T),再乘以1.18。Ta=1.18XTu
见图3。
持续时间duration
(5/320us浪涌电流波形)浪涌电流从上升到峰值电流的一半,到下降到峰值电流的一半,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T)。
见图A.3。
有效输出阻抗effectiveoutput impedance(浪涌发生器的)同一输出端开路电压峰值与短路电流峰值的比值。2
电气装置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相关电气设备的组合,具有为实现特定目的所需的相互协调的特性。[[GB/T2900.71—2008,定义826-10-013.1.11
波前时间
front time
波前时间
front time
(浪涌电压)一个为30%峰值和90%峰值两点之间所对应时间间隔T的1.67倍的虚拟参数,见图2和图A.2。
波前时间
fronttime
<浪涌电流》一个为10%峰值和90%峰值两点之间所对应时间间隔T的1.25倍的虚拟参数见图3和图A.3。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lines高速通信线
工作时传输频率大于100kHz的输人/输出线。3.1.13
immunity
抗扰度
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GB/T4365—2003,定义161-01-20]3.1.14
interconnectionlines
互连线
次级电路(与交流主电源隔离)不会受到瞬态过电压的影响(例如,具有可靠接地的、容性滤波的直流次级电路,其峰-峰值纹波小于直流分量的10%)的1/0线(输入/输出线路)和/或通信线,和/或低压直流输人/输出线(≤60V)。
电源端口
powerport
为设备或相关设备提供电源而使其正常工作的导线或电缆的端口。3.1.16
一次保护
primaryprotection
防止大部分浪涌(冲击)能量通过指定界面传播的措施。3.1.17
referenceground
参考地
不受任何接地配置影响的、视为导电的大地的部分,其电位约定为零。[GB/T2900.73—2008,定义195-01-01]3.1.18
上升时间
risetime
脉冲瞬时值首次从脉冲幅值的10%上升到90%所经历的时间。见图3和图A.3。
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GB/T4365—2003.定义161-02-053.1.19
二次保护secondaryprotection
对通过一次保护后的能量进行抑制的措施注:它可以是一个专门的装置,也可以是EUT本身的特性3.1.20
浪涌(冲击)surge
沿线路或电路传播的电流、电压或功率的瞬态波,其特征是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LGB/T4365—2003.定义161-08-11注:以下简称浪涌(冲击)为浪涌。3.1.21
symmetrical lines
对称线
差模到共模转换损耗大于20dB的平衡对线3.1.22
系统system
通过执行规定的功能来达到特定目标的、由相互依赖部分组成的集合。注:系统被认为用一假想的界面将其与环境和其他外部系统分离,该界面切断了被考虑系统与环境和外部系统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系统受到环境和外部系统的影响,或者系统本身对环境和外部系统产生影响。3.1.23
瞬态transient
在两相邻稳定状态之间变化的物理量或物理现象,其变化时间小于所关注的时间尺度。[GB/T4365—2003.定义161-02-01]3.1.24
验证verification
用于检查试验设备系统(如试验发生器和互连电缆),以证明测试系统正常工作的一整套操作注1:验证的方法可能与校准方法不同注2:由于本部分为EMC基础标准,该定义与IEC60050-311:2001中311-01-13给出的定义不同,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E:辅助设备(Auxiliaryequipment)CD:耦合装置(Couplingdevice)CDN:耦合/去耦网络(Coupling/Decouplingnetwork)CLD:籍位器件(Clampingdevice)CN:耦合网络(Couplingnetwork)CWG组合波发生器(Combination wavegenerator)DN:去耦网络(Decouplingnetwork)EFT/B: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lectricalfasttransient/burst)EMC: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SD: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UT:受试设备(Equipmentundertest)GDT:气体放电管(Gasdischargetube)MU:测量不确定度(Measurementuncertainty)4
PE:保护地(Protectiveearth)SPD:浪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4概述
电力系统开关瞬态
电力系统开关瞬态可分为与以下操作有关的瞬态:a)
主网电力系统的切换骚扰,例如电容器组的切换;配电系统中较小的局部开关动作或负载变化;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与开关器件(如晶闸管、晶体管)相关联的谐振现象;各种系统故障,例如电气装置对接地系统的短路和电弧故障。雷电瞬态
雷电产生浪涌电压的主要原理如下:a
直接雷击于外部(户外)电路,注人的大电流流过接地电阻或外部电路阻抗而产生电压:间接雷击(即云层之间、云层中的雷击或击于附近物体的雷击,其会产生的电磁场)于建筑物b)
内、外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压和电流;附近直接对地放电的雷电人地电流,当它耦合到电气装置接地系统的公共接地路径时产生感c
应电压。
当雷电保护装置动作时,电压和电流可能发生迅速变化,对临近的设备感应电磁骚扰。4.3瞬态的模拟
试验发生器的特性应尽可能地模拟上述现象,如果骚扰源与EUT在同一线路中(直接耦合),例如在电源网络中,那么发生器可在EUT的端口模拟低阻抗源。
如果骚扰源与EUT不在同一线路中(间接耦合),那么发生器可模拟高阻抗源。5试验等级
优先选择的试验等级范围见表1。表1试验等级
开路试验电压
线-线
线-地
“×\可以是高于低于或在其他等级之间的任何等级。该等级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对于对称互连线,试验能够同时施加在多条线缆和地之间,例如“多线-地”5
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试验等级应根据安装情况来选择;安装类别参见附录C。试验应从表1中的所有较低等级开始进行,直到规定的试验等级(见8.3)。对不同界面的试验等级的选择参见附录B。6试验设备
6.1概述
本部分规定了两种类型的组合波发生器。根据受试端口类型的不同,它们有各自特殊的应用。对于连接到户外对称通信线的端口(见附录A),使用10/700us组合波发生器。对于其他情况,使用1.2/50μs组合波发生器。
6.21.2/50μs组合波发生器
6.2.1概述
目的是要规范施加在EUT上的输出波形。波形由开路电压波形和短路电流波形来定义,应在未连接EUT时测量。对交流或直流供电的产品,浪涌施加到交流或直流电源线上,其输出波形应符合表4、表5和表6的规定。当浪涌直接从发生器输出端来作用时,波形应满足表2的规定。当连接EUT时,不要求发生器输出端和耦合/去耦网络(CDN)输出端的波形同时满足规定发生器应产生的浪涌波形:
开路电压波前时间1.2μs;
开路电压持续时间50us:
短路电流波前时间8us;
短路电流持续时间20us。
图1为1.2/50μs组合波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选择不同元器件Rsi、Rs2、Rm、L,和C。的值,以使发生器产生1.2/50μs的电压浪涌(开路情况)和8/20us的电流浪涌(短路情况)。Re
元件:
高压源;
充电电阻;
储能电容;
调节脉冲持续时间的电阻;
阻抗匹配电阻;
调节上升时间形成的电感
图1组合波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1.2/50μs-8/20μs)组合波发生器的同一输出端口的开路输出电压峰值与短路输出电流峰值之比应视为有效输出阻抗。本发生器的有效输出阻抗为22。6
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当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EUT时,电压和电流波形是EUT输人阻抗的函数。当浪涌施加至设备时,安装的保护装置正常启用,或当没有保护装置或保护装置不动作而导致元件飞弧或击穿时,EUT的输入阻抗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从同一试验发生器里应能输出负载所需要的1.2/50us电压波形和8/20us电流波形。
6.2.2发生器的特性与性能
极性:正/负;
相移:相对于EUT交流线电压的相位在0°~360°变化,允差土10°;重复率:每分钟一次,或更快;开路输出电压峰值:0.5kV起至所需的试验电平,可调:浪涌电压波形:见表2和图2;
输出电压设置允差:见表3;
短路输出电流峰值:与设定的峰值电压有关(见表2和表3):浪涌电流波形:见表2和图3;
注:短路电流的时间参数只有在发生器的输出端不接102阻抗时有效(见6.3)。短路输出电流充差:见表3。
表21.2/50μs-8/20μs波形参数的定义定义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波前时间T
T/=1.67×T=1.2×(1±30%)
T=1.25XT=8X(1±20%)
持续时间Ta
Ta=T.=50×(1±20%)
T=1.18×T=20X(1±20%)
开路电压峰值和短路电流峰值的关系发生器输出端开路电压峰值
发生器的输出应浮地。
发生器输出端短路电流峰值
GB/T17626.5—2019/IEC61000-4-5.2014归一化Us
波前时间:T:=1.67×T=1.2×(1±30%)μs持续时间:Ta=T=50×(1±20%)μs注:1.67为0.9和0.3阅值之差的倒数。0
图2未连接CDN的发生器输出端的开路电压波形(1.2/50μus)下冲规定只适用于发生器的输出端。在CDN的输出端,对下冲或过冲没有限制。归一化l
波前时间:T:=1.25×T,=8×(1±20%)μs持续时间:Ta=1.18×T=20×(1±20%)μs注1:1.25为0.9和0.1阅值之差的倒数。注2:1.18为经验值。
图3未连接CDN的发生器输出端的短路电流波形(8/20μs)下冲规定只适用于发生器的输出端。在CDN的输出端,对下冲或过冲没有限制。6.2.3发生器的校准
为了符合本部分的要求,应对发生器定期校准。为此,应按下述程序测量发生器的最基本特性(参见附录G)
发生器的输出应与有足够带宽和电压、电流量程的测量系统连接,以便监视波形的特性。附录E给出了关于浪涌波形带宽的信息。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