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8228-2019 呼吸防护 自给闭路式氧气逃生呼吸器
GB∕T 38228-201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8228-2019

中文名称:呼吸防护 自给闭路式氧气逃生呼吸器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313KB

相关标签: 呼吸 防护 自给 闭路 氧气 逃生 呼吸器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8228-2019 呼吸防护 自给闭路式氧气逃生呼吸器 GB∕T38228-2019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3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228—2019
呼吸防护
自给闭路式氧气逃生呼吸器
Respiratory protectionSelf-contained closed-circuit oxygenbreathing apparatus for escape2019-10-1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0-05-01实施www.bzxz.net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分级和标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标识和包装
参考文献
GB/T38228—2019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2)归口。GB/T38228—2019
本标准起草单位: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霍尼韦尔安全防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德尔格安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陆军航空兵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小兵、杨博、张明明、刘翔、郭建树、梁国杰、张守政、张守鑫、张重杰、杨东星、丁松涛、李佐华、高宁军
1范围
呼吸防护
自给闭路式氧气逃生呼吸器
GB/T38228—2019
本标准规定了逃生用自给闭路式氧气呼吸器(以下简称呼吸器)的分类、分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识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作业场所、公共场所逃生(含危化事故逃生)用呼吸器本标准不适用于潜水作业逃生用呼吸器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GB2626—2006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890—2009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3836.1—2010
GB/T5099—1994
GB/T8982—2009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钢质无缝气瓶
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
GB/T12903—2008
GB/T18664—2002
个体防护装备术语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23394—2009
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
GB/T234652009
GB24502—2009
呼吸防护用品实用性能评价
煤矿用化学氧自救器
GB/T280532011
呼吸器用复合气瓶
GB/T32166.2—一2015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AQ1057-2008
化学氧自救器初期生氧器
MT427-1995
超氧化钾片状生氧剂技术条件
MT454-2008
隔绝式氧气呼吸器和自救器用氢氧化钙技术条件术语和定义
GB/T12903一2008和GB24502一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自给闭路式氧气呼吸器self-containedclosed-circuitoxygenbreathingapparatus将人的呼吸器官与大气环境隔绝,采用化学生氧剂或压缩氧气为供氧源,并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形成一个完整呼吸循环,供佩戴者在缺氧或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使用的呼吸器3.2
额定防护时间
rated working duration
在规定测试条件下测定的呼吸器工作时间。GB/T38228—2019
携行装置
carryingcontainer
非工作状态下,用于放置和携带呼吸器的容器。3.4
口具组件
mouthpieceassembly
通过牙齿咬合或牙齿及头带支撑,鼻子由鼻夹封闭,嘴唇闭合,使得空气进出的一种装置。注:口具组件包括口具、鼻夹及固定装置。3.5
呼吸气囊
breathingbag
用于补偿气体供应的需求变化,提供吸气过程中峰值流量需求的储气装置3.6
reliefvalve
排气阀
用于释放呼吸气囊中多余压力的单向阀。4分类、分级和标记
4.1分类
按氧气来源分类:
氧气来源为生氧剂NaCIO,标记代号:C;a)
氧气来源为压缩氧气,标记代号:D;氧气来源为生氧剂KO标记代号:K。c
2分级
按额定防护时间(t)分级,共分为10min、15min、20min、30min四级,其中:a)10min≤t<15min,标记代号:10;15min≤/<20min.标记代号:15;b)
20min≤t<30min,标记代号:20;e
d)t≥30min,标记代号:30。
3标记
产品标记由名称、本标准编号、呼吸器类别和级别四部分组成,示例:额定防护时间为20min、氧气来源为生氧剂NaCIO:的逃生用氧气呼吸器标记为:氧气逃生呼吸器GB/T38228—2019C20,
5技术要求
设计要求
一般要求
呼吸器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呼吸器的结构应可靠、简单、紧凑,便于携带和悬挂,易于取出佩戴,在黑暗或有限空间等困难a)
条件下,也应便于使用者穿戴
呼吸器依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时,设计不应妨碍工作活动:b)
c)呼吸器应无突出部件或尖锐边缘,通过狭窄通道时不应被攀挂;呼吸器与使用者接触的部分不应有尖角或毛刺;d)
呼吸器设计构造上应能防正外部空气的侵入,气密性符合本标准要求;GB/T38228—2019
呼吸器应能防正化学物质进入佩戴者的呼吸道,使用者产生睡液和冷凝水不应影响呼吸器的正常功能或对使用者造成任何伤害;快速启动系统或启闭装置不应被意外触发,呼吸器开启后应明显观察到;g
呼吸器与使用者接触的任何部分在工作过程中表面温度不应对人员造成损伤;i)
氯酸盐氧烛应有压力安全装置(如配备);j
面具应为口具组件或全面罩,能与呼吸器可靠连接5.1.2D型设计特殊要求
D型呼吸器还应满足以下要求,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a)壳体应有足够强度,下壳体背板应符合人体背部生理曲线;用于固定上、下壳体的搭扣应松紧适度,开扣灵活,能防止被意外挂开;b)呼吸器上需使用者操作的部件应触手可及,方便独立操作;可调节的部件和控制阀在使用中不应出现意外滑动、松动等情况;压力表应安装在方便使用者观察的位置;c)
呼吸器处于任何方向应保持其工作性能,在从背负状态卸除而仍佩戴面罩时,呼吸器应能正常d)
供氧;
D型自动补给式呼吸器应为全面罩。e
5.2材料要求
5.2.1一般要求
呼吸器所用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呼吸器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抗疲劳、耐腐蚀和抗老化能力;a)
呼吸器的外表零部件不得使用铝、镁、钛及其合金,以避免受到冲击摩擦导致可燃气体着火b)
爆炸:
呼吸器携行装置应使用非金属材料,并具备抗静电性能,表面绝缘电阻值不应超过1×10°2,按GB3836.1一2010中26.13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呼吸器上与使用者皮肤直接接触的材料应对皮肤无刺激,对健康无害;d)
可能与氧气接触的材料应确保不产生氧燃反应;f)
呼吸器使用的橡胶材料应符合GB24502—2009中5.5.2的规定;呼吸器使用的滤尘垫应符合GB24502—2009中5.5.4的规定;g)
h)二氧化碳吸收剂应符合MT454—2008的规定。5.2.2D型呼吸器特殊要求
D型呼吸器除满足一般要求外,气瓶内压缩氧气应符合GB/T8982一2009的规定5.2.3K型呼吸器特殊要求
K型呼吸器除满足一般要求外,生氧剂应符合MT427一1995的规定。5.3性能要求
5.3.1外观质量
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呼吸器外表面不应有划伤、磕痕和有明显的其他缺陷,部件材料和结构应3
GB/T38228—2019
能耐受正常使用条件及可能遇到的温度、湿度和机械冲击。按6.5和6.8.1的规定进行机械性能和温度湿度预处理后,部件不应脱落、损环和变形。标识与制造商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完整、清晰。5.3.2质量
呼吸器包括携行装置在内的整机质量不应大于5kg,按6.3规定的方法检测5.3.3气密性
5.3.3.1携行装置的气密性
携行装置经气密性试验,15s内水柱压力下降值不应大于80Pa,按6.4.1规定的方法检测5.3.3.2整机气密性
整装待用的呼吸器应具备足够气密性,1min内压力下降不应超过100Pa。呼吸器按6.5、6.6和6.8.1分别进行可燃性试验、机械性能预处理和温度湿度预处理后也应保持气密性,按6.4.2规定的方法检测。
5.3.4机械性能
按6.5进行抗跌落和机械强度试验后,呼吸器应无开裂和明显变形。D型呼吸器还应满足5.3.8(气密性和气体供给量)的要求。
5.3.5可燃性
暴露于火焰的各部件在从火焰移开后,不应燃烧或5s内自熄,按6.6规定的方法检测。5.3.6使用性能
5.3.6.1额定防护时间
按6.5和6.8.1的规定依次经机械性能和温度湿度预处理后,按6.7规定的方法检测,呼吸器应达到其标明的额定防护时间(35L/min),且在10L/min测试条件下的工作时间至少为额定防护时间的3倍。
5.3.6.2氧气含量
按6.5和6.8.1的规定依次经机械性能和温度湿度预处理后,按6.7规定的方法检测,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不应低于21%体积分数,在试验开始时2min内充许不低于17%体积分数。5.3.6.3二氧化碳含量
按6.5和6.8.1的规定依次经机械性能和温度湿度预处理后.按6.7规定的方法检测,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应大于3%体积浓度。5.3.6.4吸入气体温度
按6.5和6.8.1的规定依次经机械性能和温度湿度预处理后,按6.7规定的方法检测,吸入气体温度不应高于60℃。
5.3.6.5呼吸阻力
按6.5和6.8.1的规定依次经机械性能和温度湿度预处理后,按6.7规定的方法检测,吸气阻力不4
天于1kPa,呼气阻力不天于1.2kPa,两者之和不天于1.8kPa。5.3.7温度适应性
GB/T38228—2019
按6.8.2和6.8.3规定的方法分别检测,呼吸器应在规定条件下(低温、高温)无故障的工作,同时满足额定防护时间、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及呼吸阻力的要求。5.3.8实用性能
按6.8.4和6.14的方法,在模拟使用的条件下,对在其他测试方法难以评价的性能,如5.1、5.2.1、5.3.1、5.4.1、5.4.2、5.4.3、5.4.4、5.4.5、5.4.8.1、5.4.10、5.4.11.1、5.4.11.3、5.4.11.4、5.4.11.5,由受试者提供主观评价。
试验过程中,呼吸器不应出现佩戴者不能耐受、其他因设计、材料、零部件等因素导致的任务失败等情况。若呼吸器不能通过测试,实验室应详细描述测试方法,便于其他实验室能够重复该测试过程。5.3.9D型呼吸器特殊要求
5.3.9.1气密性
按6.4.3规定的方法进行高中压系统气密性试验时,D型呼吸器应满足2min内不漏气。5.3.9.2气体供给量
按GB23394一2009中6.8的方法检测,D型呼吸器的氧气供给量按其供气方式应满足以下要求:a)定量供氧量:定量供氧量不应小于4.0L/min;b)自动补给供氧量: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不小于200Pa;气瓶压力在1MPa以上时,供氧量不应小于80L/min;
手动补给供氧量:气瓶压力为5%~100%的额定工作压力时,定量供氧不小于1.2L/min;自c
动补给阀开启压力不小于200Pa;自动补给阀开启后,气瓶压力在1MPa以上时,供氧量不应小于80L/min。
5.3.9.3清洗与消毒
呼吸器所用材料应能耐受制造商推荐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在制造商推荐的清洗和消毒处理后应无明显损伤,在6.14中评价。
5.4主要部件要求
5.4.1口具组件
口具组件应满足以下要求,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a)口具组件应配备咬嘴(上下齿)及不可拆卸的鼻夹;b)口具组件应确保在使用中具有可靠的密封性,并且不会意外堵塞呼吸回路;口具组件应配备可调节或自调节的头带,以便于当佩戴者嘴上的负荷过天时进行辅助调整:c
鼻夹应能确保使亮子密封、不易脱落,并与口具组件形成软连接;佩戴口具组件时,使佩戴者会自然地注意到鼻夹。
5.4.2全面罩
全面罩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全面罩应配备可调节或自调节的头带,头带设计应方便佩戴和脱卸;头带应能经受正常佩戴时的受力方向150N的拉力10s,不发生破断,试验按GB2890—2009中6.13的规定进行GB/T38228—2019
b)全面罩泄漏率不应大于0.05%,试验按GB2890—2009中6.6的规定进行.测试呼吸器的总泄漏率。
全面罩镜片应以气密方式安装在面罩上,镜片应确保视物真实无畸变,具有一定防雾措施,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d)全面罩镜片应能经受直径22mm,重为45g钢球以1.3m高度自由落下的冲击,并满足气密性要求。试验应按GB/T32166.2一2015的规定进行;全面罩镜片的透光率不应小于85%,试验应按GB/T2410—2008的规定进行。5.4.3护目镜
如果呼吸器中配备护自镜,需两者配合使用,护自镜应满足以下要求:a)护目镜镜片应能防雾.按6.14的规定进行评价;b)护目镜的头带应足够柔软并能方便调节或能自调节,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c)护目镜应与呼吸器连接在一起,以免在呼吸器的携行装置开启后遗失,护目镜不应影响呼吸器的佩戴,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d)护目镜应进行与全面罩镜片同样的冲击试验,不应出现任何形式的损坏导致其失效,或对佩戴5者造成伤害。测试方法按照GB/T32166.2—2015的规定进行。5.4.4连接件
呼吸器连接件应满足以下要求,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a)
呼吸器的设计或结构应使连接件易于拆卸,以便于进行清洗、检查和试验;b)可拆卸的连接件应易于手工连接和紧固,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c)
连接件中用于密封的部件不应发生脱落和移位;d)承受50N轴向拉力,持续时间10s,连接处应无变形,功能正常,试验按GB2890一2009中6.13的规定进行;
e)高压、中压和低压连接件应不能互换。5.4.5背具
如果呼吸器中配备背具,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吸器背具应满足以下要求;a)背具应能使佩带者在无人协助下快速、方便正确地穿戴和卸除呼吸器;b)呼吸器应配备背具或其他形式的支撑装置,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确保佩戴者双手能自由活动。5.4.6初期生氧器
呼吸器的初期生氧器(如配备)应符合AQ1057一2008的规定要求。5.4.7吸气阀和呼气阀
呼吸器吸气阀和呼气阀应满足以下要求:阀门处于任何方向时应都能正常工作,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a)
阀门应能方便维护,同时不会被错误地替换,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b)
吸气阀和呼气阀应具有逆向气密性,逆向漏气量不大于0.3L/min,按6.9规定的方法进行c
检测;
d)应允许制造商对吸气阀和呼气阀组件、子组件和零部件采用相同的设计,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
如果制造商提供了清晰的说明吸气阀和呼气阀也可采用不同的设计,应使用插图(照片、图6
纸)说明如何正确装配,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GB/T38228—2019
所有零部件应清楚地描述和标记,以便能正确装配。制造商应提供检查是否装配正确的方法: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
5.4.8排气阀
5.4.8.1一般要求
呼吸器排气阀应满足以下要求,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a)如呼吸器带排气阀,该阀在任何方向下应能正常工作,并应能防止污染和机械损伤;b)制造商应提供封堵排气阀的方法以便能进行整机气密性试验。5.4.8.2开启压力
排气阀的开启压力应在100Pa~500Pa。当排气阀设置于二氧化碳吸收罐之前的呼吸回路时,排气阀和呼吸气囊之间的压差不应大于排气阀的开启压力,按6.10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5.4.8.3结合强力
排气阀外壳及其连接部件之间应能承受持续10s内50N的轴向力作用,按6.1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5.4.8.4逆向气密性
排气阀在反方向承受1kPa压力时,1min内压力下降不超过100Pa,按6.1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5.4.9呼吸气囊
呼吸气囊的容积应至少为5L。呼吸器若配备有呼吸气囊或另外的保护措施,应能承受可能经受的使用环境,按6.13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5.4.10软管
呼吸软管(如配备)应柔软,挤压或扭曲后不影响呼吸,不影响头部活动,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
5.4.11D型部件特殊要求
5.4.11.1高压和中压部件
高压和中压部件在6.14中进行评价,应满足以下条件:a)金属高压部件应能承受1.5倍额定工作压力1min,无明显变形和泄漏;b):非金属部件应能承受2倍额定工作压力5min,无明显变形和泄漏;c)所有中压部件应能承受2倍额定工作压力15min,无明显变形和泄漏。5.4.11.2气瓶
钢制气瓶应符合GB/T5099—1994的规定;复合气瓶应符合GB/T28053—2011的规定。5.4.11.3气瓶阀
气瓶阀设计应确保安全性能,容易手动或自动开启,开启后不应被意外关闭。气瓶阀手轮正常操作GB/T38228—2019
时,阀芯应不能完全从阀体转下,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5.4.11.4减压器
减压器上任何可调节的中压部件应牢固锁紧,带有密封措施,可观察出非正常使用操作,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5.4.11.5压力表
压力表应满足以下要求,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并在6.14中评价:a)呼吸器应配备可显示气瓶最大工作压力的压力表,且压力表不受气瓶密封装置的影响;b)压力表应配备爆破片,防止使用者受伤,压力表视窗应采用破裂时不产生碎片的材料制成压力表应配备节气阀,当压力表连接管线脱断时,在20MPa压力下,泄漏气流量不应大于c
25L/min
制造商应提供的信息
按6.2规定的方法检查,每套呼吸器应提供中文使用说明书,便于使用者阅读和理解。有关产品选择、使用和维护的内容应与GB/T18664一2002的相关要求一致,并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
应用范围与限制;
呼吸器的类别;
正确佩戴、使用、维护、保养和存储信息,建议的使用温度、存储温度和湿度范围;产品应标明与制造商或其指定服务商的联系方式;d)
说明呼吸器额定防护时间的含义,警示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间;f)
对典型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的说明。6试验方法
6.1试验样品和试验环境条件
6.1.1试验样品
除非另有要求,对整套样品的测试需要3个样品。样品应符合产品标识的描述,功能有效6.1.2受试者要求
在低温使用性能测试和实用性能试验中,涉及受试人员参加试验时,受试者应满足GB/T23465-2009中4.2的要求,受试者心率、血压等常规检测应合格6.1.3试验环境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以下环境条件下进行:a)温度范围:16℃~32℃;
湿度范围:相对湿度为20%80%
表观检查
在实验室性能试验之前,应对呼吸器进行表观检查,包括对呼吸器的外观、结构、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和标识的检查。根据各技术要求的需要,在进行实验室性能测试前、后,对样品进行目测外观检查,并报告结果。
6.3质量
6.3.1样品数量
3个收到样,如果有不同号型,每个号型至少1个样品6.3.2测试设备
天平或台秤,量程okg~10kg·精度为1g,6.3.3测试方法
将每个呼吸器(不含外包装)放置到天平或台秤上,称量3次取平均值。6.4气密性
6.4.1携行装置的气密性
按GB24502一2009中6.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4.2整机气密性(C型和K型呼吸器)GB/T38228—2019
将呼吸器放入1m2体积的正方体密闭容器内,泄压阀为封闭状态。通人洁净干燥气流,当压力到达800Pa时,观察并记录1min内压力下降值,6.4.3高中压系统气密性(D型呼吸器)高、中压系统建立18MPa~20MPa的压力.在高压系统接头处涂肥皂液,检测2min内是否漏气,6.5
机械性能试验
6.5.1抗跌落试验
将逃生呼吸器从1.5m高度处,自由落地至混凝土地面上,样品应能承受3个不同的角度的跌落检查并记录呼吸器跌落后的损伤情况。6.5.2机械强度试验
6.5.2.1机械强度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包括一个垂直固定在活塞(S)上钢制的容器(K),其能够被个旋转的凸轮(N)抬高20mm,并且随着凸轮的转动依靠自身的重量跌落在一块钢板(P)上。钢制容器的重量应在10kg以上并且测试设备的基座至少为容器重量的10倍以上或用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