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011-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011-2020
中文名称:消费品安全 危害识别导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041KB
相关标签:
消费品
安全
危害
识别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9011-2020 消费品安全 危害识别导则
GB∕T39011-2020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03.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011—2020
消费品安全
危害识别导则
Consumer product safetyGeneral principles for hazard identification2020-07-2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0-07-2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危害分类
危害识别的流程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消费品物理危害识别方法
消费品化学危害识别方法
GB/T39011—2020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消费品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8)提出并归口。GB/T39011—2020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国测技术咨询(广州)有限公司、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优标(厦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台州市壹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佛山市南海德耀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霞、张庆、陈学章、苏光荣、黄秋琼、邱益曼、林晓伟、郭新峰、张旗康、区卓琨、梁耀恒、王、陈倩雯、王益群、裴飞、宋元涛、王国庆、付卉青、李进、陈良权、闻万梁、吕庆、蒙肇芸、陈洪波、杨、李焘、闫涛、乔枫、赵巍巍、赵燕、叶如意、彭彬、萧礼标。用
GB/T39011—2020
危害识别能够得到特定消费品的关键危害因素,进一步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判定其风险级别,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本标准是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的通用标准,可为相关领域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提供指南SAG
iiKaeeiKAca=
1范围
消费品安全
危害识别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消费品安全危害识别的危害源分类、危害源识别的流程GB/T39011—2020
本标准适用于对消费品设计、生产、使用阶段影响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和财产(物品)损失的危害进行识别。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803—2012消费品安全风险管理导则术语和定义
GB/T28803一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aeei
GB/T288032012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
consumerproduct
消费品
为了但不限于个人使用而设计、生产的产品,包括产品的组件、零部件、配件、包装和使用说明。[GB/T35246—2017,定义3.1]】3.2
消费品安全
consumerproductsafety
消费品免除了不可接受风险的状态。[GB/T28803—2012,定义3.4]
危害(源)
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的潜在根源。
LGB/T22760—2020.定义2.3
Jhazard identification
危害识别
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的过程注1:改写GB/T23694—2009.定义3.3.3注2:要素可以包括来源或危险(源)、事件、后果和概率注3:危害识别也可以反映出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GB/T28803—2012.定义3.7]
4危害分类
按照危害特征属性来分,危害可分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参见GB/T28803一20121
GB/T39011—2020
由于消费品中生物危害极少,本标准仅对消费品中的物理危害和化学危害识别进行规范5危害识别的流程
5.1概述
消费品危害识别流程根据伤害是否已发生,一般分为原因-结果法、结果-原因法两类。5.2原因-结果
5.2.1概述
基于原因-结果的消费品危害识别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在消费品设计、生产和使用阶段5.2.2物理危害识别流程
该识别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特性分析、伤害场景构建、分析伤害场景、分析伤害类型、选取危害识别方法、确定危害源等几个步骤(详见图1),具体分析如下:a)信息采集:数据采集资料可涵盖如下方面:产品设计方案、使用说明书、结构设计说明、相关测试数据、类似用途产品的历史伤害资料、文献资料等。b)特性分析:具体应包含但不限于如下内容:使用人群特性分析:使用人群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消费品特性分析:消费品结构、用途、使用方式、使用范围等;使用环境特性分析:正常使用环境、高温、高湿、噪声、辐射、高压、静电等。c)场景构建:通过虚拟仿真、行为观察等方法模拟消费者在不同使用环境下使用某种消费品导致不同伤害发生的场景
分析伤害场景:对伤害场景中涉及的“消费者一产品一环境”关联关系进行致害机理分析,并分d
析在特定伤害场景下,由于使用产品可能导致何种伤害后果。分析伤害类型:根据以上分析,推知特定伤害场景下,可能导致的伤害类型,伤害分类参见e)
GB/T28803—2012附录A
选取危害识别方法:基于原因-结果法的物理危害识别方法参见附录A。可选定一种识别方法,并按照相应的步骤开展物理危害识别。确定危害源:根据以上分析,推知导致伤害的危害源。g)
5.2.3化学危害识别流程
设计方案
使用人群特性
虚拟伤真
信息采集
使用说明节
消费品特性
场钩建
分析伤害场员
消费者
消费品
文献瓷料
使用环境持性
行为观察
使用环境
分析伤世类型
(参见GB/12BB03—2012附录A)选收物理危害识别方法
(每见附录A)
确定危书源
图1原因-结果法中物理危害识别流程图GB/T39011—2020
对于尚未有伤害事件发生的消费品而言,化学危害的识别流程如下(详见图2):a)采集有关产品原材料构成、产品设计方案、使用说明、相关测试数据、类似用途产品的历史伤害资料、文献资料等
获取产品物料清单(BOM)和物质清单(BOS),详细了解构成产品的化学物质种类:场景构建:通过虚拟仿真、行为观察等方法模拟消费者在不同使用环境下使用某种消费品导致不同伤害发生的场景;
分析伤害场景:详细了解上述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毒理学信息,包括并不限于以下信d)
息: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性、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呼吸或皮肤致敏、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和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特异性靶器官毒性。获取上述信息的方式包括并不限于以下方式:化学物质安全资料表(SDS)、各种官方及权威学术组织的数据库、科学文献、毒理学实验等;
初步定性判断物质的可触及性;根据附录B中的方法,运用试验等手段,识别化学危害。3
GB/T39011—2020
5.3结果-原因
5.3.1概述
产品原材
料构成
产品设计
物料消单
监拟价真
信息采集
使用说明
产品化学物
质和类构成
场景构
相关测试
物质清单
行为观察
分析伤害场景
毒理学
化学物质安会
资料表(SL>S)
定性判断物质的可触及性
确定需变进行进一步评
估的化学危害wwW.bzxz.Net
图2原因-结果法中化学危害识别流程图基于结果-原因的消费品危害识别方法,主要适用于消费品在发生了伤害事件后,推知引发伤害事件的危害源。
5.3.2物理危害识别流程
识别流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场景重现、分析伤害场景、确定伤害类型、选取识别方法、确定危害源等几个步骤(详见图3),具体分析如下:a)
信息采集:数据采集途径应包含但不限于网络舆情、消费者投诉、伤害监测、召回通报等方面;场景重现:针对获取的伤害案例,重构伤害场景;分析伤害场景:分析已发生伤害案例中“消费者一产品一环境”的关联关系及其致害机理;确定伤害类型:根据已发生的伤害案例,确定伤害类型,参见GB/T28803一2012附录A:选取危害识别方法:基于结果-原因法的物理危害识别方法参见附录A,可选定一种识别方法,并按照相应的步骤开展物理危害识别;f)
确定危害源:根据以上分析,推知导致伤害的危害源信息采集
两络與情
使用人避特性
消费书投诉
分析街杏场域
消费品特征
确定伤出类型
(见GB/T2BB032012附录A)
选取物通危告识别方法
(参附泵A)
确定危齿源
伤害监测
使用环境特性
图3结果-原因法中物理危害识别流程图5.3.3化学危害识别流程
对于已发生伤害事件的消费品而言,化学危害的识别流程如下(详见图4):a)
GB/T39011—2020
采集信息:数据采集途径应包含但不限于网络奥情、消费者投诉、伤害监测、召回通报等方面;场景重现:针对获取的伤害案例,重构伤害场景;确定伤害对应的毒性类型;
获取产品物料清单(BOM)和物质清单(BOS),详细了解构成产品的化学物质种类;详细了解上述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毒理学信息;确定具有已发生的伤害对应的毒性的化学物质:初步定性判断物质的可触及性;根据附录B中的方法,运用试验等手段,识别化学危害GB/T39011—2020
网络舆情
信息采集
消费者投诉
害监测
场景重现
定伤害对应的毒性类型
产品化学物质
种炎构成
物料单
毒理学倍息
物质洁单
澈定具有已发生的伤害对应的
萨性的化学物质
定性判断物质的可触波性
预定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的
化学危害
图4结果-原因法中化学危害识别流程图..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消费品物理危害识别方法
在开展消费品物理危害识别时,可参考但不限于表A.1中所示的方法。表A.1消费品物理危害识别方法
方法分类
原因-结
结果-原
物理危害识别
方法名称
头脑风暴法及
结构化访谈
德尔菲法
检查表
失效模式和
效应分析
(FMEA)
危险与可操
作性分析
(HAZOP)
种收集各种观点及评价并将
其在团队内进行评级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可由提示、一对一以及一对多的访谈技术所激发
一种综合各类专家观点并促其
一致的方法,这些观点有利于支持风险源及影响的识别、可能性与后果分析以及风险评价。需
要独立分析和专家投票
一种简单的风险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系列典型的需要考虑的不
确定性因素。使用者可参照以
前的风险清单、规定或标准
FMEA是一种识别失效模式、机
制及其影响的技术。有几类
FMEA:设计(或产品)FMEA,用于部件及产品:系统FMEA;过
程FMEA,用于加工及组装过
程:还有服务FMEA及软件
HAZOP是一种综合性的风险识
别过程,用于明确可能偏离预期绩效的偏差,并可评估偏离的危害度。它使用一种基于引导词
的系统
GB/T39011—2020
识别步骤
1.确认要讨论的间题;2.准备会场;3.组织人员;4.宣布主题;5.头脑风暴:6.整理问题,找出重点问题;7.会后评价1.确认问题:2.选择专家组;3.准备与发放问卷;4.分析回收的问卷;5.是否达成一致看法:6.统计分析团体意见:7.编制下一轮问卷;8.整理分析最后结果1.组成安全检查表编制组:由安全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组成:2.收集同类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使用效果、在用的检查表格:3.分析评价对象:分析评价对象的结构、功能、工艺条件、管理状况、运行环境、可能的事故后果,注意收集以前发生事故的记录和各类图纸及说明书:4.确定评价项目:根据各单元的危险因素清单确定5.编制表格:包含序号、检查项目、检查依据、结果、发现问题:6.专家会审:检查有无遗漏项目;7.表格使用:补充与修改
1.确定分析对象系统;2.分析元素故障类型和产生原因;3.研究故障类型的后果:4.填写故障模式和后果分析表格;5.风险定量评价
1.应用一个引导词;2.开发偏差;3.列出可能引发偏差的原因;4.列出偏差可能引起的后果;5.考虑危险或可操作性的问题;6.定义要采取的行动;7.对所进行的讨论和所做的决定做记录
GB/T39011—2020
方法分类
原因-结
结果-原
物理危害识别
方法名称
危害分析与
关键点控制
(HACCP)
结构化假设
分析(SWIFT)
以可靠性为
中心的维修
故障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
表A.1(续)
HACCP是一种系统的、前瞻性
及预防性的技术,通过测量并监控那些应处于规定限值内的具
体特征来确保产品质量、可靠性以及过程的安全性
-种激发团队识别风险的技术,
通常在引导式研讨班上使用,并可用于风险分析及评价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是一种基于可靠性分析方法实
现维修策略优化的技术,其目标是在满足安全性、环境技术要求和使用工作要求的同时,获得产品的最小维修资源消耗。通过
这项工作,用户可以找出系统组成中对系统性能影响最大的零
部件及其维修工作方式
始于不良事项(顶事件)的分析
并确定该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
方式,并以逻辑树形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建立起故障树后,就应考虑如何减轻或消除潜在的
风险源
运用归纳推理方法将各类初始
事件的可能性转化成可能发生
的结果
识别步骤
1.组建HACCP工作组;2.描述消费品特征;3.确定消费品的预期用途;4.制定消费品流程一览图;5.现场确认流程、平面和管网图:6.危害分析;7.确定关键控制点;8.建立关键限量;9.建立监测系统:10.制定纠偏措施;11,建立验证程序:12.建立文件和记录保存系统
1.计划和准备;2.识别可能的危险事件;3.确定危险事件的原因:4.确定危险事件的后果;5.识别现有安全栅;6.评估风险:7.提出改善建议;8.报告分析结果1.确定研究的系统及定义系统边界:2.确定设备在线性使用环境下的功能及相应的性能指标;3.确定功能故障:4.分析引发功能故障的故障模式·找出故障原因:5.分析故障发生时会出现什么情况;6.确定故障后果重要程度;7.确定预防维修工作
1.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的各对象事件(顶事件);2.确定系统故障发生概率、故障损失的安全目标值:3.调查与故障有关的所有直接原因和各种因素(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环境不良因素):4.编制故障树,从项事件起
级一级往下找出所
有原因事件,直到最基本的原因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故障树:5.定性分析:按故障树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分割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6.定量分析:找出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求出概率的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故障的最佳方案;7.通过重要度(重要度系数)分析确定所采取对策措施的重点和先后顺序,从而得出分析、评价的结论
1.确定初始事件;2.判定安全功能;3.发展事件树和简化事件树:4.分析事件树:5.事件树的定量分析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