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T 139-201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MZ/T 139-2019
中文名称:遗体防腐操作规程
标准类别:民政行业标准(MZ)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10175
相关标签:
遗体
防腐
操作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标准号:MZ/T 139-2019
标准名称:遗体防腐操作规程
英文名称:Embalming Operational Specification
标准格式:PDF
发布时间:2019-12-12
实施时间:2019-12-12
标准大小:549K
标准介绍:本标准规定了遗体防腐操作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土莽区和火葬区化学方法保存遗体、国内国际长途运尸保存遗体所进行的操作,其它低温保存遗体、逝体化妆方面的规范不在本要求之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287殡葬术语
GBT2444葬服务从业人员资质条件
MZT091-2011遗体保存服务
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3287-2009确立的及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4)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山东省济南市莲花山殡仪馆、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北京市大兴区殡仪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永阔、毕爱胜、李玉光、亓冰、张洋、周雪媚、付慧群、史峰、陈霜玲、刘崇、赵辉
标准内容
ICS 11.080.01.99
iikAa~cJouakAa
备案号:×××××—××××MZ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
MZ/T139—2019
遗体防腐操作规程
Embalming Operational Specification2019-12-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2-12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基本原则
iikAa~cJouakAa
6防腐操作基本流程.
7心血管系统灌注法.
8四腔灌注法,
9四肢局部注射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遗体分类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遗体防腐操作记录表MZ/T139—2019
TiiKAacJouaKAa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4)归口并解释。MZ/T139—2019
本标准起草单位: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山东省济南市莲花山殡仪馆、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北京市大兴区殡仪馆。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永阔、毕爱胜、李玉光、元冰、张洋、周雪媚、付慧群、史峰、陈霜玲、刘崇、赵辉。
1范围
TiiKAacJouaKAa
遗体防腐操作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遗体防腐操作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MZ/T139—2019
本标准适用于土葬区和火葬区化学方法保存遗体、国内国际长途运户保存遗体所进行的操作,其它低温保存遗体、遗体化妆方面的规范不在本要求之内。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287殡葬术语
GB/T24441殡葬服务从业人员资质条件MZ/T091-2011遗体保存服务
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
GB/T23287-2009确立的及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Www.bzxZ.net
遗体防腐
embalming
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防止或减缓遗体发生腐败,以降低遗体潜在生物危害,更好进行遗体保存和转运,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具体包括操作人员个人卫生防护、防腐剂和器械的使用、防腐方式的选择和遗体创口的闭合。
4基本要求
4.1对象
本防腐操作适用于第Ⅲ类遗体(见附录A),I类遗体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甲类传染病的相关规定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立即火化。若短暂停留,应采用5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或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喷酒消毒,病毒遗体采用40g/L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处理。II类遗体应采用中效以上消毒剂消毒处理,将遗体装入密封尸袋内,就近火化或按规定深埋。对不确定属于第Ⅱ类或第Ⅲ类的遗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谨慎选择遗体防腐操作方式,确保操作人员个人卫生防护到位,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方面加强卫生防疫。1
4.2设施设备
TiiKAacJouaKAa
4.2.1殡葬服务机构应设置与遗体防腐工作相适应的防腐室;4.2.2防腐室应卫生、安全、通风;MZ/T139—2019
4.2.3防腐室内应配备如下基本物品器械设备:防腐液、灌注抽吸设备、动脉钩、手术镊(无齿镊、有齿镊)、组织钳、止血钳、组织剪、手术刀柄、手术刀片、注射器、穿刺针、持针器、缝合针、缝合线、组织牵开器、紫外灯、器械消毒柜、遗体体液和排泄物消毒装置、空气净化消毒装置。4.3人员
4.3.1防腐师应具备殡葬、医学等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或符合GB/T24441-2009中“8遗体防腐师技术条件”的要求。
4.3.2掌握化学、解部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操作技能。
4.4消毒灭菌与卫生防护
4.4.1遗体防腐室的消毒应参照WS/T367-2012中“9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和“10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执行。
4.4.2防腐师应树立自我保护观念,提高个人防护水平,穿戴好防护服装、防护镜、口罩、橡胶手套、鞋套等卫生防护用品:掌握消毒剂和防腐剂的性能、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对遗体、器械设备和环境的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5基本原则
5.1安全防护原则
操作者避免与遗体脏器和体液直接接触。5.2闭合创口原则
所有开放性创伤要进行闭合。
5.3操作切口尽可能小原则
在便于有效操作基础上,应尽可能减少操作中对遗体切口长度。5.4组织切开和缝合原则
皮肤切口应结合皮肤纹理和组织结构,缝合后不应出现体液外渗,缝合口无明显皱褶。2
6防腐操作基本流程
TiiKAa~cJouaKAa
a):初步评估遗体状况,订立协议,填写《遗体防腐操作记录表》(见附录B):b):解冻遗体;
MZ/T139—2019
c)选择合适灌注方法。遗体保存期限为7天以内,可从心血管系统灌注法中只选一种。长期遗体保存或需要长途运输的遗体,应根据实际灌注效果,合理增加腔注射和局部注射进行补充,d):清洗遗体,切开灌注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e):显露灌注血管后,小心剥离,可上下剥离、游离1cm-3cm使其充分显露:f)横切血管,长度约为血管周径1/3~2/3,将2mm~4mm口径灌注管向近心端插入,丝线结扎固定导管,向远心端插入另一支流出导管,丝线结扎固定导管。灌注导管和流出导管的插入深度为3cm~15cm,插入时应注意血管内膜是否分离,防止插入血管壁夹层之中。经近心端导管用注射器注入20mL空气,确定血管通畅后,输入遗体保存防腐液;g)。观察近、远心端导管口有无液体溢出,向近心端灌注时,远心端有微少于灌注量的血液流出,当流出血液颜色渐渐变淡,和防腐液颜色接近时,灌注量基本达到饱和。h):灌注完毕,结扎血管,取出灌注管,缝合切口、用脱脂棉填充与外界相通的口腔、算腔等腔道:):对灌注产生的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7心血管系统灌注法
常用灌注血管依次是:颈总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等。各血管显露后的具体操作按照“6防腐操作基本流程e)。~i).中的表述”进行。7.1颈总动脉灌注
右颈总动脉发自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发自主动脉弓中部。两侧颈总动脉都经胸锁关节后方向上,在胸锁乳突肌后方,进入颈动脉三角,居前斜角肌与颈长肌前方。其内有食管、气管和甲状腺,外侧有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
颈总动脉显露及入路方法如下:a):遗体仰卧,头转向对侧,适度垫高颈后部:b):从胸锁关节端起点至锁骨中内1/3交界处,在锁骨向上二横指处,作纵向切口:(常做右侧切口:
c):切开皮肤、颈阔肌;
d):用动脉弯钩、组织剪和手术镊分离组织:e):用动脉弯钩,组织剪或手术镊由外向内将气管旁颈总动脉或无名动脉钝性分离并用动脉弯钩钩出、固定;
f):显露颈总动脉或无名动脉。7.2腋动脉灌注
胶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直接延续。过背阔肌下缘后,续于肱动脉。胶动脉位于腋窝深部,胸大、小肌后面,前内侧有胶静脉伴行,臂丛神经干先在腋动脉的外侧,然后在腋动脉周围向下行。腋动脉显露及入路方法如下:
a):遗体仰卧,上臂外展,垫高操作侧肩背部;3
TiiKAacJouaKAa
MZ/T139—2019
b)从锁骨中1/3区域下方2cm处做一长3.5cm~10cm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胸大肌筋膜,钝性分离胸大肌并分别向上、下牵拉,拉钩向外侧牵拉胸小肌便可显露深层胶血管神经索;c).显露腋动脉:
7.3肱动脉灌注
肱动脉由胶动脉直接延续。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与正中神经伴行向下,先在神经的内侧,至上臂中部稍下方,互相交叉,转向神经外侧。至肘窝深部,平桡骨头处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显露及入路方法如下:
a)遗体平卧,灌注侧上臂外展90度,并尽量外旋;b):在上臂中部肱二头肌内侧沟,相当上臂中1/3段、内侧上下1/2处作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c)用动脉弯钩在肱二头肌内侧边缘钝性拉开筋膜,将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内侧头向两边分离开;d)分离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较粗的正中神经,将正中神经向内侧拉开,肱动脉和肱静脉紧靠正中神经,用拉钩将粗大的肱动脉分离出,上下剥离;e):显露肱动脉。
7.4桡动脉灌注
桡动脉从肘窝开始与桡骨平行,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在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行其下段只被皮肤和筋膜遮盖,在此较容易显露。桡动脉显露及入路方法如下:
a):遗体取平卧位,前臂旋前,手掌向上;b):腕横纹上二横指,沿桡侧腕屈肌腱外侧做长约1cm1.5cm的切口;c)切开皮肤后,用动脉弯钩分离皮下组织;d)。向内拉开桡侧腕屈肌腱,在其外侧可见带有脂肪的血管;e):仔细分离血管,其中有比较细的桡动脉,需要小心剥离以免发生侧漏;f):显露桡动脉。
7.5股动脉灌注
骼外动脉经腹股沟韧带下缘血管腔隙进入股部后,改称股动脉。在大腿上部,股动脉位于缝匠肌与长收肌之间,内有股静脉,外有股神经,周围有淋巴结。下行时伴有隐神经,与缝匠肌交叉后,入收肌管中,穿出后是为脑动脉。
股动脉显露及入路方法如下:
a):遗体取平卧位,将操作侧臀部垫高;b).自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向下2cm左右纵形切开皮肤约3cm~5cm,或在腹股韧带下二指处作平行切口。
c):切开皮肤和筋膜,如脂肪过厚,可剪除局部部分脂肪;d):用动脉弯钩分离皮下组织找到腹股沟韧带,并将阔筋膜下的脂肪及淋巴结分离:e)在腹股沟韧带下面,最内侧为股静脉,其次为股动脉,最外侧为股神经;f)显露股动脉。
7.6足背动脉灌注
TiiKAacJouaKAa
MZ/T139—2019
胫前动脉从小腿间膜穿出后,沿骨间膜前面,在胫骨前肌外侧缘与趾长伸肌之间下行至小远端浅出,到足背称为足背动脉。
足背动脉显露及入路方法如下:a):遗体取平卧位,足背朝上;b):按足尖至足跟连线中点线与足背横径中点线,二线交点处做一纵形或横行切口,长约1.5cm;c):切开皮肤,用动脉弯钩牵开皮肤及皮下组织;d)在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可见长有脂肪的条索;e)仔细分离条索中,可寻及外径约为2.5mm的足背动脉;f):显露足背动脉。
7.7大隐静脉灌注
于足内侧起至足背静脉网,在内踝前面沿小腿及大腿内侧上行至卵园窝穿深筋膜注入股静脉。大隐静脉显露及入路方法如下:a)遗体平卧,足背朝上;
b):足内踝前上方约3cm处,作皮肤横型切口,长约1cm~1.5cm;c):切开皮肤至浅筋膜处;
d):用动脉弯钩分离拉开皮肤及下组织,在深浅筋膜之间可见大隐静脉;e)显露大隐静脉。
8四腔灌注法
在全身灌注防腐过程中,防腐液不易到达一些密闭腔室内,而这些腔室的内脏易发生微生物滋生,可用将少量防腐液直接注入腔室。8.1腹膜腔灌注
腹膜腔是腹壁上的薄膜(壁腹膜)与腹部所有脏器上的薄膜(脏腹膜)之间的腔隙。灌注方法:穿刺点可选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进针位置为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右1cm~2cm。用5cm~21cm长穿刺针,与腹壁表面呈45度角斜行穿刺进针,穿刺针依次穿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浅筋膜后,再呈90度角平推,进入腹膜腔。针头进入时有落空感,可旋转180或360度无阻挡。注入防腐液时,按扇形均匀注入腹膜腔,灌注完毕,腹部按摩使防腐液有效扩散。若腹膜腔内存大量腹水或气体导致腹部膨隆,可先行抽腹水、排气再行灌注操作。灌注完毕后,进针口用生物制剂密封。8.2胸膜腔灌注
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由紧贴于肺表面的胸膜脏层和紧贴于胸廓内壁的胸膜壁层所构成。穿刺点可选择肩肿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或胸前肋间间隙,进针可参考腹腔进针方式,有落空感时提示进入胸膜腔。应注意在紧贴双侧肋号下缘进针时,应使得针头与胸腹壁成45度角,向内上5
iiKAacJouaKAa
MZ/T139—2019
方进针,进针深度大于5cm。每侧胸膜腔常规防腐液使用量为:50mL~200mL。灌注完毕后,进针口用生物制剂密封。
8.3咽喉腔灌注
咽部为肌性的漏斗型管道,在鼻、口、喉后方,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长越12cm。上附于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环状软骨下缘,向下移行至食管,咽腔前方通过鼻后孔,咽峡和喉门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是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注射方法:在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间隙进针,针头斜向咽后壁方向刺穿气管环甲韧带后,注射30mL50mL防腐液
咽内注射后,用防腐药棉从口腔和鼻腔进行填充,以达到从上部进行封闭的目的。8.4颅腔灌注
脑颅骨组成的骨性内腔为颅腔。颅腔内有脑组织和丰富的血管,颅腔灌注进针点:鼻腔内上鼻甲上方即从颅底筛板上的筛孔进入颅腔。灌注方法:用21cm长穿刺针经鼻腔进入鼻甲上方,穿过颅底筛板上的筛孔进入颅腔直达颅顶骨,将10mL~20mL防腐液注入硬脑膜间隙,然后退针2cm3cm,边退边灌注10mL~20mL防腐液注入脑组织内。灌注完毕后,用脱脂棉塞入鼻腔上部,有效堵塞双侧鼻腔与外界的直接通联。防腐液常规使用量:20mL~40mL。
9四肢局部注射法
在全身灌注以后,对因血管病变、血管阻塞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局部防腐液灌注不足,实施局部注射法。针头与皮肤面呈20度以内夹角,方向朝向要注射部位,缓慢注射,期间可进退调整,注射注完毕后,进针口用生物制剂密封。
iKAa~cJouakAa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遗体分类表
表A.1给出了遗体分类表。
表A.1遗体分类表
遗体分类
I类遗体
ⅡI类遗体
Ⅲ类遗体
遗体感染传染性病原体的种类
MZ/T139—2019
鼠疫、
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病毒。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疮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痫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上述「类及IⅡI类所列传染病除外的遗体腐败遗体以及不明原因死亡遗体按照Ⅱ类遗体处理。7
iKAa~cJouaKAa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遗体防腐操作记录表
表B.1给出了遗体防腐操作记录表。表B.1给出了遗体防腐操作记录表遗体姓名
死亡原因
遗体评估
防腐操作
操作总结
防腐师(签字):
防腐目的
升主动脉口
颈总动脉口
腋动脉口
脏动脉口
桡动脉口
股动脉口
足背动脉口
大隐静脉口
腹膜腔口
胸膜腔
咽咽喉腔口
部位:
部位:
口馆内寄存
口跨省运输
口国际运户
口其他(请注明):
血液(体液)排出量:
血液(体液)排出量:
血液(体液)排出量:
血液(体液)排出量:
夜(体液)排出量:
血液(体液)排出量:
血液(体液)排出量:
血液(体液)排出量:
血液(体液)灌注量:
血液(体液)灌注量:
血液(体液)灌注量:
血液(体液)灌注量:
血液(体液)灌注量:
血液(体液)灌注量:
家属(签字)
防腐日期
防腐液名称
mL:灌注量:
mL:灌注量:
mL:灌注量:
mL:灌注量:
mL:灌注量:
mL:灌注量:
mL:灌注量:
mL:灌注量:
日期:
MZ/T139—2019
编号:
TiiKAa~cJouaKAa-
MZ/T139—201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