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6752-2020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GB/T 26752-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6752-2020

中文名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601135

相关标签: 聚丙烯腈 碳纤维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标准号:GB/T 26752-2020
标准名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英文名称:PAN-based carbon fiber
标准格式:PDF
发布时间:2020-03-06
实施时间:2021-02-01
标准大小:602K
标准介绍:本标准规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长丝,不适用于沥青基、粘胶基等非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6752—2011《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本标准与GBT26752—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2个引用标准(见第2章)
增加术语和定义(见3.1、3.2和3.3)
增加了溶剂分类、工艺分类及其表示(见4.1.2和4.1.3)
上浆剂分类刪除“通用型”,增加“适用于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适用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
和“其他”(见4.1.6,2011年版的4.1.4)
修改了上浆剂含量分类及其表示(见4.1.7,2011年版的41.5):
力学性能分类中增加了一些品种(见表1);
修改了碳纤维产品标记(见4.2,2011年版的4.2):
修改了外观要求(见5.1.2011年版的5.1)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83.120
iikAa~cJouak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752—2020
代替GB/T26752—2011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PAN-basedcarbonfiber
2020-03-06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2-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26752-一2011《聚丙烯晴基碳纤维》。iiiKAa~cJouakAa
GB/T26752—2020
本标准与GB/T26752一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2个引用标准(见第2章);增加术语和定义(见3.1、3.2和3.3);增加了溶剂分类、工艺分类及其表示(见4.1.2和4.1.3):上浆剂分类删除“通用型”,增加“适用于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适用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和\其他”(见4.1.6,2011年版的4.1.4);修改了上浆剂含量分类及其表示(见4.1.7,2011年版的4.1.5);力学性能分类中增加了一些品种(见表1);修改了碳纤维产品标记(见4.2,2011年版的4.2);修改了外观要求(见5.1,2011年版的5.1);增加了长度偏差及试验方法(见5.2和6.2);增加了丝束规格的性能指标要求(见表2);删除了含碳量上限值(见2011年版的5.2);将密度的试验方法改为GB/T30019(见6.3.2,2011年版的6.2.2);将上浆剂含量的试验方法改为GB/T29761(见6.3.3,2011年版的附录B);修改保质期(见8.4.2,2011年版的8.4.2)。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丛宗杰、陈洞、张洪池、邹秀娟、高爱君、隋晓东、连峰、李德利、王继军、钱洪川。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26752—2011。
1范围
聚丙烯睛基碳纤维
iiiKAacJouaKAa
GB/T26752—2020
本标准规定了聚丙烯睛基碳纤维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聚内烯晴基碳纤维长丝,不适用于沥青基、粘胶基等非聚内烯睛基碳纤维。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362
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18374增强材料术语及定义
GB/T29761
GB/T30019
术语和定义
碳纤维浸润剂含量的测定
碳纤维密度的测定
GB/T1837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twisting fiber
有抢纤维
沿纤维束轴向加捻后收卷的纤维。3.2
无捻纤维
twistlessfiber
沿纤维束轴向不加捻收卷的纤维。3.3
解捻纤维
untwisting fiber
去除捻度的纤维。
分类和标记
4.1分类
4.1.1力学性能分类
按力学性能分为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和高强高模型四类,其分类由两个汉语拼音字母和四位数字组成。两个字母表示力学性能分类,四位数字表示相应的力学性能参数,前两位数字表示拉伸强度,后两位数字表示拉伸弹性模量,具体规定见表1。如拉伸强度为4500MPa<5500MPa、拉伸弹性模量为220GPa~<260GPa的高强型碳纤维1
GB/T26752—2020
表示为GQ4522。
4.1.2溶剂分类
溶剂分类由一位字母表示:
a)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表示为S;采用二甲基乙酰胺(DMAc),表示为A;b
c)采用硫氰酸钠(NaSCN),表示为N;d)采用其他,表示为R。
4.1.3工艺分类
工艺分类由一位字母表示:
湿法,表示为W;
b)干湿法,表示为D。
4.1.4丝束规格分类
iiiKAacJouaKAa
丝束规格分类由数字与字母K表示,数字为每束纤维中单丝根数与1000的比值,如:3000根单丝的纤维束,其丝束规格表示为3K。4.1.5加捻情况分类
加捻情况分类由一位数字表示:有抢纤维,表示为1;
无抢纤维,表示为2;
解捻纤维,表示为3。
4.1.6上浆剂分类
上浆剂分类由一位数字表示:
适用于环氧类树脂,表示为1;
适用于乙烯基酯、环氧类树脂,表示为2;适用于环氧、酚醛,双马类树脂,表示为3;d)
适用于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表示为4;e)
适用于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表示为5;其他,表示为6。
上浆剂含量分类
上浆剂含量分类由一位数字表示:a)
不含上浆剂,表示为0;
上浆剂含量为0.5%~<1.0%,表示为1;b)
上浆剂含量为1.0%~<1.5%,表示为2;d)
上浆剂含量为1.5%~<2.0%,表示为3;上浆剂含量为2.0%~<2.5%,表示为4;上浆剂含量≥2.5%,表示为5。
力学性能分类及表示
力学性能分类
高强型
高强中模型
高模型
高强高模型
表1力学性能分类
拉伸强度分类及表示
拉伸强度范围
3500~<4500
4500~5500
4500~<5000
5000~<5500
5500~<6000
6000~<6500
6500~<7000
7000~<7500
3000~<3500
5500~<7000
4000~<5500
3500~<4000
iiikAa~cJouakAa
GB/T26752—2020
拉伸弹性模量分类及表示
拉伸弹性模量范围
220<260
260~<350
350~400
350~400
350~400
400~450
450~≤500
500<550
550~≤600
600~650
650~≤700
标记由力学性能分类、溶剂分类、工艺分类、丝束规格、加捻情况、上浆剂分类、上浆剂含量和标准编号组成。
0-0-0-0-0
GB/T26752—2020
上浆剂含量
上浆剂分类
加抢情况
丝束规格
-工艺分类
溶剂分类
力学性能分类
示例:表示高强型碳纤维,其拉伸强度为3.500MPa~<4500MPa、拉伸弹性模量为220GPa~<260GPa、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采用湿法纺丝工艺生产、丝束中单丝为3000根、无捻、上浆剂适用于环氧类树脂、上浆剂含量为1.5%~<2.0%的产品标记为
GB/T26752—2020
GQ3526SW-3K-2-1-3GB/T26752-20205要求
黑色,色泽均匀,无明显毛丝,无毛团,无异物,纤维束间无粘连5.2
长度偏差
长度偏差为正偏差。
理化性能
iiikAa~cJouakAa
上浆剂含量应符合4.1.7上浆剂含量分类对应的上浆剂含量范围。灰分应小于或等于0.5%。
线密度、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密度和含碳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拉伸强度卷内离散系数应不超过6%,拉伸弹性模量卷内离散系数应不超过3%。表2性能指标
力学性能分类
GQ3522
GQ4522
QZ4526
QZ5026
丝束规格
线密度
198±6
400±12
800±20
1600±30
3200±50
198±6
400±12
800±20
1600±30
198±6
400±12
800±20
1600±20
111±4
223±6
445±12
1000±100
拉伸强度
3500~<4500
4500~<5500
4500~<5000
5000~<5500
拉伸弹性模量
220~260
220~<260
260~<350
260~<350
断裂伸长率
1.78±0.02
1.80±0.02
1.80±0.02
1.80±0.02
含碳量
力学性能分类
QZ5526
QZ6026
GM3035
QM5535
QM4035
QM4040
QM4045
QM4050
QM3555
试验方法
丝束规格
在正常光照下,目测。
长度偏差
线密度
111±4
223±6
480±50
1000±100
445±12
182±6
364±10
728±18
700±20
113±4
225±8
450±16
113±4
223±8
445±16
109±4
218±8
109±4
218±8
103±4
206±8
表2(续)
拉伸强度
5500~<6000
6000~<6500
3000~<3500
5500~7000
4000~<5500
4000~<5.500
4000~<5500
4000~<5500
≥3500
用精度不低于士1m的计米器测量6.3
理化性能
线密度
按GB/T3362的规定检测。
拉伸弹性模量
260~350
260350
350~400
350~400
350~400
400~450
450-500
500~550
550~600
iiiAa~cJouakAa
GB/T26752—2020
断裂伸长率
1.80±0.02
1.80±0.02
1.81±0.02
1.76±0.02
1.76±0.02
1.83±0.02
1.87±0.02
1.90±0.02
1.93±0.02
含碳量
GB/T26752—2020
6.3.2密度
按GB/T30019的规定检测。
6.3.3上浆剂含量
按GB/T29761的规定检测。
注:GB/T29761的\浸润剂含量”为本标准的“上浆剂含量”。6.3.4含碳量
按附录A的规定检测。
6.3.5灰分
按附录B的规定检测。
6.3.6力学性能
iiKAacJouaKAa
1K~24K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及断裂伸长率按GB/T3362的规定检测。其他丝束规格参照GB/T3362检测。
7检验规则
出厂检验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上浆剂含量、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密度和线密度,7.1.2组批Www.bzxZ.net
同一生产线、同一批原材料、同一工艺,连续1d~10d稳定生产的同一标记的产品为一批。7.1.3抽样
按表3随机抽取样品进行上浆剂含量、密度检验。按表4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外观、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及线密度检验,所抽取样品应包含按表3规定所抽取的上浆剂含量与密度检验用样品。
2型式检验
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投产时:
老产品转厂时;
产品结构、材料、工艺等有较大改变时;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1次;产品停产时间超过3个月恢复生产时;供需方合同有要求时。
iiiKAa~cJouakAa
GB/T26752—2020
第5章规定的所有项目。
7.2.2检验项目
7.2.3组批
按表3随机抽取样品进行上浆剂含量、密度、含碳量及灰分检验。按表4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外观、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及线密度检验,所抽取样品应包含按表3规定所抽取的上浆剂含抽样及规定表I
抽样数量
7.2.4抽样判定
同7.1.2。
量、密度、含碳量及灰分检验用样品。批量大小
合格判定数
不合格判定数
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3201~10000
10001~35000
35001及其以上
表4抽样判定表Ⅱ
不合格判定数
合格判定数
抽样数量
批量大小
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3201~10000
10001~35000
35001及其以上
GB/T26752—2020
8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8.1包装
iiKAacJouaKAa
8.1.1碳纤维应紧密缠绕在纸筒上,纸筒的表面应使纱线能顺利退下来。纸筒内径规格为76mm,长度规格分192mm和290mm两种。
8.1.2每卷碳纤维需用柔软的透明材料包裹外表面,装在清洁、干燥的瓦楞纸箱,每卷之间用硬质隔板固定,防正挤压和碰撞。
2标志
纸筒内壁应贴有产品标签,内容包括a)产品名称、标记;
产品卷号:
产品批号、生产日期;
生产单位。
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内容包括:8.2.2
产品名称、标记;
产品批号、执行标准;
生产单位名称;
加盖质量检验专用章。
包装箱外表面应包括以下内容:8.2.3
产品名称、标记、产品批号;
b)产品数量、净重量、箱号;
生产单位名称、地址:
d)产品执行标准。
按GB/T191的规定标明“怕湿”“禁止滚翻”“堆码层数极限”三种图示。8.3
产品应用干燥、有篷的交通工具运输,严防受潮,避免撞击。4贮存
贮存条件
产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源和热源,防潮,堆码层数不应超过包装上标明的堆码层数极限。
8.4.2保质期
在8.4.1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产品保质期为2年,超期后,经检验合格,可继续使用。如有特殊要求,应在产品标签中明示
A.1方法原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碳纤维含碳量测试方法
iiiKAacJouaKAa
GB/T26752—2020
碳纤维在高效催化剂存在下,在高温纯氧气氛中燃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氧化合物的混合气体。经过还原柱,氮氧化合物还原为氮。在载气的带动下,二氧化碳、水和氮的混合气体经仪器的分离系统被逐步分离,依次进人检测器检测,得出碳的特征峰,通过数据处理得出相应的含碳量。仪器和试剂
A.2.1元素分析仪
元素分析仪应具有燃烧系统、还原系统、混合气体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并具备从试样燃烧、还原、气体分离、检测到数据处理的全过程自动化功能。数据处理系统应能自动记录峰面积或峰高积分计数,且自动计算校正因子和元素质量分数。A.2.2
电子天平
感量为0.001mg。
样品舟
元素分析专用锡舟。
4试剂
乙酰苯胺:元素分析专用基准试剂A.3
环境条件
温度:23℃±2℃,相对湿度:50%士10%。试样制备及预处理
A.4.1试样制备
取碳纤维约1g.制成长度约0.5mm的试样待用若碳纤维表面有上浆剂,应先去除上浆剂,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制备A.4.2
试样预处理
将按A.4.1制备的试样置于称量瓶中,在103℃土2℃的烘箱内烘2h,取出后立即放入装有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GB/T26752—2020
A.5测定前准备
A.5.1试剂装填
iiiKAacJouaKAa
燃烧系统和还原系统应选用与元素分析仪相匹配的试剂,试剂应填充密实,各段之间不得留有空隙,并用石英棉隔开。
A.5.1.2燃烧系统试剂装填(装填量按元素分析仪相关要求)顺序如下:石英棉-→催化剂1→石英棉→催化剂2一→石英棉→催化剂3→石英棉一→灰分管。A.5.1.3还原系统试剂装填(装填量按元素分析仪相关要求)顺序如下:石英棉→铜→石英棉→银网。
A.5.1.4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开启元素分析仪,仪器通过自检后,进入升温程序。A.5.2炉温设定
按元素分析仪说明书分别设定燃烧炉、还原炉温度。A.5.3优化燃烧条件
为使碳纤维充分燃烧,应加大进氧量及延长燃烧时间来优化燃烧条件,优化方式依据仪器说明书选择。
A.6元素分析仪校正
A.6.1空白校正
待燃烧炉、还原炉的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稳定后,开始进行元素分析仪系统校正。用已经称量的样品舟称取乙酰苯胺约3mg,精确至0.001mg,送入元素分析仪进样器,使其在规定的条件下燃烧分解。燃烧产物的收集和测定按程序自动进行。然后不加乙苯胺重复上述操作,测定空白值。交替进行至少3次,直至空白值达到仪器要求为止。本步骤可根据元素分析仪型号不同,依据操作说明进行操作。A.6.2校正因子试验
用已经称量的样品舟称取乙酰苯胺约3mg,精确至0.001mg,送入元素分析仪进样器.使其在规定的条件下燃烧分解,燃烧产物的收集和测定按程序自动进行。至少进行3次测试,检查校正因子是否达到仪器要求。如果校正因子未达到仪器要求,则从A.6.1开始重新进行校正。本步骤可根据元素分析仪型号不同,依据操作说明进行操作。A.6.3标准样品校正
用已经称量的样品舟称取乙酰苯胺约3mg,精确至0.001mg,送入元素分析仪进样器.使其在规定的条件下燃烧分解,并自动进行燃烧产物的收集和测定,从终端读取乙酰苯胺中碳的质量分数。重复测定不少于两次,各次测定结果与乙酰苯胺元素质量分数理论值的绝对误差不大于0.3%,否则从A.6.1开始重新进行校正。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