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煤炭行业标准(MT) > MT 446-1995 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技术条件
MT 446-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MT 446-1995

中文名称: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煤炭行业标准(MT)

英文名称: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lectrochemical carbon monoxide sensors for coal mine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6-03-08

实施日期:1996-08-01

作废日期:2006-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75401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矿业>>矿山机械设备>>D98煤矿专用设备器材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AQ 6205-2006替代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标准价格:10.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体检测救护设备分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标准简介

本标 准 规 定了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r和贮存。 本标 准 适 用于煤矿井下环境监测中使用的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 MT 446-1995 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技术条件 MT446-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技术条件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环境监测中使用的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2引用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423. 1
GB 2423. 4
GB 2423. 5
GB 2423. 8
GB 2423. 10
GB 3836. 1
GB 3836.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试验Ea:冲击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振动(正弦)试验方法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GB/T4942.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利用随机数殷子进行随机抽样方法GB 10111
MT/T408煤矿用直流稳压电源
3技术要求
3.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3.2工作条件:
度:0~40℃
相对湿度:≤98%(25℃),
大气压力:80~110kPa;
速:0~8m/s。
3.3存温度为—40~60℃。
3.4传感器必须采用本质安全型的防爆结构且满足GB3836.1、GB3836.3、GB3836.4中的有关规定。
3.5电源:
应符合MT/T408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6-03-08批准296
1996-08-01实施
3.6输出信号制式
MT 446--- 1995
电流:DC1~5mA(优选)4~20mA(负载电阻0500α);频率5~15Hz200~1000Hz(脉冲宽度大于0.3ms),数字编码:传输速率为300、600.1200、2400、4800、9600b/s,电平不小于3V。3.7传感器外壳应有适合并下安装条件的悬挂或支撑结构。3.8传感器外壳防护性能应符合GB/T4942.2中IP54防护等级规定。3.9传感器用电缆的截面积应不大于1.5 mm,传感器的传输离应不小于1km。3.10传感器外壳,接插件和零件应采取防腐措施,涂、镀层应均匀、牢固、额色一致,印制电路板应至少涂覆两次三防(防腐、防霉、防潮)绝缘漆。3.11传感器采用分体结构时其探头外接电缆长度应不小于5m。3.12传感器应以1×10-*单位表示测量值,采用数字式指示器指示测量数值时,其分辨率应为1×10-的氧化碳。
3.13传感器应采用装有备用电池的电源箱供电,或者在传感器内装有备用电池,以保证传感器中的化学敏感元件不受电源中断的影响。3.14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99(100)×10-°;0~200×10-
0~500×10-6
0~1000×10-
3.15基本误差:
测量范围小于500×10-‘的传感器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测量范滋围
绝对误差
测量范围为0~1000×10-的传感器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测量滋團
>50-200
基本误差
1X10-6CO
相对误差,%
1×10-6CO
基本误差
±(4+3%测量值)
±(4+5%测量值)
3.16输出信号制式为电流量的传感器的负载电阻在0~~5000范围内变化时,其输出信号值的变化应不超过3.15的规定。
输出信号制式为频率量的传感馨的负载电阻在0~500范围内变化时,其输出信号值的变化应不超过3.15的规定,其脉冲宽度应不小于0.3S。3.17稳定性:
传感器连续工作7d的基本误差应不超过3.15的规定。3.18响应时间:
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40s。3.19警报功能:
MT 446--1995
3.19.1具有警报功能的传感器应能在测量范围内任意设置警报点,警报值与设定值的差值应不大于±2×10-\的一氧化碳。
3.19.2警报声级强度在距其1m远处的声响信号的声压级应不小于85dB(A),光信号应能在20m处清晰可见。
3.20传感器在8m/s风速条件下其显示值的漂移量应不大于士2×10-的一氧化碳。3.21
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试验时,应符合3.15的规定。传感器经贮存温度试验后,应符合3.15的规定。3.22
传感器经湿热试验后,应符合3.15的规定。3.23
传感器经振动试验后,接插件和零部件应无松动和脱落,并符合3.15的规定。3.241
传感器经冲击试验后,应无损坏痕迹,接插件和零部件无松动脱落;并符合3.15的规定。传感器经跌落试验后,接插件、零部件应无松动脱落,并符合3.15的规定。4试验方法
4.1环境条件
除环境试验或有关标准中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中进行:温
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106kPa。
4.2试验用气样和仪表
4.2.1试验用气样
空气中一氧化碳标准气样(以下简称标准气样),其不确定度为3%。4.2.2试验用仪表
4.2.2.1气体流量计
测量范围:30~300mL/min;准确度:2.5级。4.2.2.2秒表
分度值为0.01s。
4.2.2.3直流毫安表
0~100 mA,0.2级。
4.2.2.4频率计
0~1000kHz;准确度:≤1×10-6。4.2.2.5直流稳压电源
输出电压:0~30V,输出电流:2A。4.3基本误差测定
基本误差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
MT 446-1995
图1基本误差测定示意图
1试验箱;2—传感器3—注气装置,4—预热盘管,5一流量计:6一清洁空气瓶;7试验气样瓶,8-调节阀
用制造厂提供的注气装置,按标定时的流量向传感器依次通入清洁空气和表3规定的3种标准气表3
测量范围
不大于500的
大于500的
102480%测量上限
1×10-6CO
每一种浓度的气样通入3min后再读取显示值和输出信号值(换算为一氧化碳浓度值)。重复测定4次,取其其后3次的算术平均值,均不应超过3.15的规定。4.4负载特性试验
将传感器在空气中稳定时外接负载电阻为500α和0α时输出信号之差换算为一氧化碳浓度值。4.5稳定性测定
把调整好的传感器放入图1所示的装置中连续运行7d,每隔12h按标定时的流量依次通入清洁空气和测量范围50%左右的标准气样各3min,记录指示值和输出信号值。试验期间不得调整传感器。4.6响应时间测定
测定装置如图2所示。扩散取样头上应采用制造厂提供的注气装置,以标定时的流量,通入测量范围80%左右的一氧化碳气样3min,读取指示值。然后通入清洁空气,待传感器零点稳定后,将以标定时的流量通入原一氧化碳气样的注气装置迅速换到取样头上,并开始记录传感器的指示值达到原指示测值90%所需要的时间,测量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
4.7警报试验
MT 446- 1995
图2响应时间测定示意图
1清洁空气软管,2-满洁空气注气装置:3扩散取样头:4—传感器,5排气口,6通气罩支座:7—试验气样注气装置:8试验气样软管4.7.1警报功能试验
将传感器警报点设置在出厂时规定的数值上,待传感器零点稳定后,缓慢通入略大于设定警报点的一氧化碰浓度的气样,记录出现声、光信号瞬间传感器的指示值并计算警报点与指示值的差值。4.7.2警报声级强度测量
警报声响性能用声级计测量,环境噪声应小于50dB(A)。将声级计置于传感器的警报声响器轴心正前方1m处,测量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4.7.3警报光信号
试验在黑暗环境中距传感器20m处进行观察。4.8风速影响试验
将传感器挂在试验风洞中,在风流为零时调整好传感器的基准点。然后将风速调整为8+8\m/s,人为使传感器绕悬挂轴线方向转动,寻找其受风速影响的位置。固定在此位置,每30s记录1次指示值,共记录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和基准点的差值作为漂移量。4.9工作温度试验
如试验中向传感器通入标准气样的温度应与试验要求温度致。4.9.1低温工作试验
按GB2423.1中试验Ab方法进行。在溢度为0土3℃条件下,传感器通电,稳定2h后,测定基本误差。以后每小时测定1次基本误差,共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4.9.2高温工作试验
按GB2423.2中试验Bb方法进行。在激度为40士2℃条件下,样品通电,稳庭2h后,测定基本误差。以后每小时测定1次基本误差,共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4.10贮存温度试验
4.10.1低温贮存试验
按GB2423.1中试验Ab方法进行。在温度为一10士3℃条件下,持续时间为16h。传感器非包装,不通电,不进行中间检测。试验后,在试验籍中恢复到4.1规的条件下保持2h,再测定基本误差。4.10.2高温贮存试验
按GB2423.2中试验Bb方法进行。在温度为+45士2℃条件下,持续时间为16h。传感器非包装,300
MT 446--1995
不通电,不进行中间检测。试验后,在试验箱中恢复到4.1规定的条件下保持2h,再测定基本误差。4.11凝热试验Www.bzxZ.net
按GB2423.4中试验Db方法进行。温度为40±2℃,相对湿度93%±3%条件下,持续时间为12d。传感器非包装,不通电,不进行中间检测。试验后,在4.1条规定的条件下恢复2h,再测定基本误差。4.12振动试验
按GB2423.10中试验Fc方法进行。严酷等级:扫频频率范围10~150Hz,加速度幅值为50m/s,振动次数为5次。传感器不包装,不通电,不进行中间检测。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再测定基本误差。4.13冲击试验
按GB2423.5中试验Ea方法进行。严酷等级:峰值加速度为500m/s*,脉冲持续时间为11士1ms,3个轴线每个方向连续冲违3次(共18次),传感器不包装,不通电,不进行中间检测。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再测定基本误差。
4.14跌落试验
按GB2423.8中试验Ed方法进行。严醋等级:跌落高度为0.5m,以正常使用方向自由落向平滑、坚硬的混凝土面上共2次。传感器非包装,不通电,不进行中间检测。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再测定基本误差。
4.154.10~4.14每项试验后,检查性能前,允许重新校准传感器。4.16传感器的防爆性能试验方法按GB3836.1、GB3836.3和GB3836.4的规链,由授权的防爆检验机构进行。
5检验规则
5.1出厂检验
5.1.1应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遂台进行,检验合格并发给合格证后方可出广5.1.2出厂检验项目见裘4。
技术要求条款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注:○表示必须进行的项目。
5.2型式检验
MT 446--1995
续表4
技术要求条款
5.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试制定型鉴定时,出厂检验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正常生产的传感器每2年1次;
停产2年以上再次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要求时。5.2.2型式检验项目见表4。
5.2.3型式检验应由煤炭工业部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负责进行。5.2.4抽样
型式检验
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传感器中按GB10111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基数不少于10台,抽样数量不少于3台。
判定规则
受检传感器为3台。在检验中,如3.15、3.16、3.17和3.19.1中有1台项不合格,或其他项目中有2台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如不包括3.15、3.16、3.17和3.19.1的其他项目中有1台项不合格则对全项目加倍复检,如仍有不合格,则判该批传感器为不合格。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标志
6.1.1传感器的外壳明显处应设有“Ex”、“MA\和计量器具标志。6.1.2
传感器的名牌上应有下列内容:产品型号和名称;
右上角有“Ex”标志,
防爆标志:
防爆检验合格证编号;
煤矿安全标志编号;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
关联设备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
防护等级;
制造厂名称,
出厂编号或日期。
6.1.3包装标志
发货标志应符合有关运输规定;MT 446—1995
b.作业标志应符合GB191的规定。6.2包装
6.2.1包装应采用复合防护包装类型,具有防雨、防潮、防尘、防振能力。6.2.2包装箱内应有下列文件:
产品合格证;
b.产品使用说明书;
c.装箱单。
6.3运输
包装好的传感器应适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6.4贮存
应存放在通风良好无腐蚀性气体的库房内。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体检测救护设备分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缪亚新。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贵解释。30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