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50179-1993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 50179-199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50179-1993

中文名称: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Specification for river flow measuremen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3-07-19

实施日期:1994-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744880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工程建设>>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P12工程水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SD 174-198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89页

标准价格:36.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杨意诚、陈宏藩、王本宸、朱晓原、王业才、王时、刘东生、李洪泽

起草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标准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天然河流、湖泊、水库、人工河渠潮夕影响和建设工程附近河段的流量测验。 GB 50179-1993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50179-199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50179—93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Code for liquid flow measurment in open channels建标
1993—07—19
1994—02—01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联合发布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河流流量测马
GB50179—93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年2月1日
施行日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544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河流流量测验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九日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编制说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流量测验工作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我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155号,邮政编码43001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水利部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
第二章测验河段的选择和断面设立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测验河段选择
测验河段勘察和断面布设
断面测量
大断面测量
水道断面测量
误差来源与控制
流速仪法测流
般规定·
测速垂线布设.
流速测量
流向偏角测量·
其他项目观测
测速主要仪器的检查和养护
枯水期测流.
实测流量计算…
误差来源与控制
浮标法测流
般规定
水面浮标法·
深水浮标和浮杆法
小浮标法..
第五节
其他项目观测.
浮标系数的试验和确定
第六节
实测流量计算
第七节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13)
. (15)
0660000660016606060
(41)
·(44)
·(45)
·(53)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误差来源与控制
第八节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附录二
附录二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高洪流量测验
般规定.
专电电费
高洪测流方案的优选
比降一面积法高洪测流
误差来源与控制
流量测验总不确定度估算
般规定
流量测验误差
流速仪法流量测验误差试验
流量测验各分量随机不确定度的估算各分量不确定度的确定
流量测验总不确定度
流量测验成果检查和分析
单次测量测验成果的检查分析
测站特性分析·
断面测宽、测深方法
偏角处理方法
确定测流断面方向的方法
流速仪法测流允许误差及方案选择…高洪流量测验方案优选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
工程2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59)
(61)
(愣4)
·(67)
(68)
(79)
(87)
(92)
(125)
(128)
.(129)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一章 总 
第1·0·1条为统一全国水文站的流量测验方法与分析计算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保证流量测验精度,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天然河流、湖泊、水库、人工河第1·0·2条
渠、潮夕影响和建设工程附近河段的流量测验。第1·0·3条国家基本水文站,应按流量测验精度分为三类,各类精度的水文站的划分应符合表1·0·3的各项规定。各类精度的水文站的划分
精度的
水文站
精度的
水文站
精度的
水文站
测验精度要求
应达到按现有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测验手段和方
法能取得的可
能精度
可按测验条件
应达到设站任
务对使用精度
的要求
测站主要任务
收集探索水文特征值在时
间上和沿河长的变化规律
所需长系列样本和防汛需
要的资料
收集探索水文特征值沿河
长和区域的变化规律所需
具有代表性的系列样本资
收集探索小河在各种下垫
面条件下的产、汇流规律和
径流变化规律,以及水文分
析计算对系列代表性要求
所需资料
表1·0·3
集水面积(km2)
湿润地区
<10000
≥200
干旱、半
千旱地区
<10000
当水文测站因受测站控制和测验条件限制而需要调整时,可降低一个精度类别。
第1·0·4条集水面积等于和大于10000km2的一类精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的水文站和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且不符合巡测、间测条件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流量测验均应实行常年驻测或汛期驻测。第1·0·5条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2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流量测验可实行巡测:、水位流量关系呈单一线,流量定线可达到规定精度,并不需要施测洪峰流量和洪水流量过程者。二、实行间测的测站,在停测期间实行检测者。三、枯水、冰期水位流量关系比较稳定或流量变化平缓,采用巡测资料推算流量,年径流的误差在充许范围以内者。四、枯水期采用定期测流者。
五、水位流量关系不呈单一线的测站,当距离巡测基地较近,交通通讯方便,能按水情变化及时施测流量者。第1·0·6条集水面积小于10000km2的各类精度的水文站,有10年以上资料证明实测流量的水位变幅已控制历年(包括大水、枯水年份)水位变幅80%以上,历年水位流量关系为单线,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实行间测:一、每年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与历年综合关系曲线之间的最大偏离不超过允许误差范围者。二、各相邻年份的曲线之间的最大偏离不超过充许误差范围者,可停一年测一年。
三、在年水位变幅的部分范围内,当水位流量关系是单一线并符合本条第一款所规定的条件时,可在一年的部分水位级内实行间测。
四、水位流量关系呈复式绳套,通过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可达到本条第一款或第二款所规定的条件者。五、在枯水期,流量变化不大,枯水径流总量占年径流总量的5%以内,且对这一时期不需要施测流量过程,经根据多年资料分析证明,月径流与其前期径流量或降水量等因素能建立关系并达到规定精度者。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六、对潮流站,当有多年资料证明潮汐要素与潮流量关系比较稳定者。
第1·0·7条在间测期间,当发生稀遇洪水或枯水,或发现水利工程措施等人类活动对测站控制条件有明显影响时,应恢复正常测流工作。对在间测期间实行检测者,当检测结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时,应随即检查原因,增加检测次数或恢复正常测流。第1·0·8条流量测验次数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文站一年中的测流次数,必须根据高、中、低各级水位的水流特性、测站控制情况和测验精度要求,掌握各个时期的水情变化,合理地分布于各级水位和水情变化过程的转折点处。水位流量关系稳定的测站测次,每年不应少于15次。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测站测次,应满足推算逐日流量和各项特征值的要求。当发生洪水、枯水超出历年实测流量的水位时,应对超出部分增加测次。、潮流量测验应根据试验资料确定的各代表潮期布置测次。每个潮流期内潮流量的测速次数,应根据各测站流速变化的大小、缓急适当分布,以能准确掌握全潮过程中流速变化的转折点为原则。
三、结冰河流测流次数的分布,应以控制流量变化过程或冰期改正系数变化过程为原则。流冰期小于五天者,应1~2d施测一次,超过五天者,应2~3施测一次。稳定封冻期测次可较流冰期适当减少。封冻前和解冻后可的情加测。对流量日变化较大的测站,应通过加密测次的试验分析确定一日内的代表性测次时间。四、对新设测站初期的测流次数,应较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增加测次。
第1·0·9条对本规范所规定的各项精度,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站长期收集、积累试验资料进行检验。第1·0·10条验采用的仪器和采用本规范规定外的其他流量到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量测验河段的选择和断面设立
第二草
第一节测验河段选择
第2·1·1条测验河段应满足设站目的,保证测验资料的精度,符合观测方便和测验资料计算整理简便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验河段应选在石梁、急滩、弯道、卡口和人工堰坝等易形成断面控制的上游河段。其中石梁、急滩、卡口的上游河段应离开断面控制的距离为河宽度的5倍,或选在河槽的底坡、断面形状、糙率等因素比较稳定和易受河槽沿程阻力作用形成河槽控制的河段。河段内无巨大块石阻水,无巨大旋涡、乱流等现象。二、当断面控制和河槽控制发生有某河段的不同地址时,应选择断面控制的河段作为测验河段。在儿处具有相同控制特性的河段上,应选择水深较大的窄深河段作为测验河段。第2·1·2条测验河段宜顺直、稳定、水流集中,无分流岔流,斜流、回流、死水等现象。顺直河段长度应大于洪水时主河槽宽度的3倍。宜避开有较大支流汇入或湖泊、水库等大水体产生变动回水的影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平原区河流上,要求河段顺直匀整,全河段应有大体一致的河宽、水深和比降,单式河槽河床上宜无水草丛生。当必须在游荡性河段设站时宜避免选在河岸易崩和变动沙洲附近等处。二、在潮汐河流上,宜选择河面较窄、通视条件好、横断面较单一、受风浪影响较小的河段。有条件的测站可利用桥梁、堰闸布置测验。
三、水库、湖泊出口站成堰闸站的测验河段应选在建筑物的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下游,避开水流大的波动和异常紊动影响。当在下游测验有困难,而建筑物上游又有较长的顺直河段时,可将测验河段选在建筑物上游。
四、结冰河流的测验河段不宜选择在有冰凌堆积、冰塞、冰坝的地点。对层冰层水的多冰层结构的河段,应经仔细访问、期察,选取其结冰情况较简单的,对特殊地形地理条件,宜选择不冻河段为测验河段。
第2.1·3条
当测站采用流速仪法以外的其他测流方法时,测验河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浮标法测流河段,要求顺直段的长度应大于上、下浮标断面间距的两倍。浮标中断面应有代表性,并无大的串沟、回流发生。各断面之间应有讯号联系和较好的通视条件。二、比降一面积法测流河段,其顺直段应满足比降观测精度所需的长度,两岸斜坡等高线接近平行,水面横比降甚小,纵比降均匀无明显转折点,并必须避开洲、滩、分汉河段和明显的扩散型河段。
二、量水建筑物测流法的测验河段,其顺直河段长度应大于行近河槽最大水面宽度的5倍。行近槽段内应水流平顺,河槽断面规则,断面内流速分布对称均匀,河床和岸边无乱石、土堆、水草等阻水物。当天然河道达不到以上要求时,必须进行人工整治使其符合量水建筑物测流的水力条件,并应避开峻、水流瑞急的河段。
四、稀释法测流的测验河鑫,可选在弯道、狭窄、浅滩、暗礁、跌水、无水草和死水区的河段上。测验河段内水量不得有增加或损失,并应避免支流汇入、分流或河岸溢流。测验河段长度,应使注入水流中的示踪剂能充分自然混勾。第2·1·4条测验河段在有测量标志、测验设施的附近及最高洪水位以下河滩两岸上、下游的一定范围内,应经常保持良好的行洪与通视条件。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第二节测验河段勘察和断面布设第2·2·1条当确定测验河段的位置和进行断面布设时,应对流域地质、地物、地貌、河流特性、工程措施及资源开发规划等进行仔细的勘察、调查。并应勘察河势,了解河道弯曲和顺直段长度,两岸和堤防控制洪水的能力,以及有无溢流缺口等。第2·2·2条河流特性勘察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一、调查控制断面的位置,鉴别断面控制或河槽控制的稳定程度。
二、调查分流、串沟、回流、死水以及边滩宽度是否便于布置测验设施。在初步选定的河段内布测若于个河道断面,并测绘其中一个断面的流速分布。
三、了解河床组成、断面形状、冲淤变化喔沙州消涨史和河道变迁史,以及各级水位的主泓、流速、流向及其变化情况,并勘察洞床上岩石、砾石、卵石、漂石、砂、壤士、粘士、淤泥等沿测验河段的分布。
四、了解水草生长的季节和范围,封冻和流冰时间,冰坝、冰塞的地点和雍水高度。
第2·2·3条非潮流站的测验河段应选在变动回水范围以外,测按下列规定查清下游变动回水发生概率及传播距离:一、测验河段下游有水工建筑物时,应参考下游最近地点水工建筑物设计最高洪水位下的回水计算资料,判别是否受其影响,并向工程管理单位或个人询问目赌或观测到的回水传播距离。二、测验河段下游一定距离内有河流或湖泊汇合时,应尚当地群众了解回水发生概率、传播的极限距离等情况。第2·2·4条选择测验的方案及设备,应了解洪水落、涨缓急程度,历史最高最低水位和最大漫滩边界,粗估最大、最小流量,调查洪水来源以及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形成原因。第2·2·5条调查流域自然地理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6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