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 5054-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G/T 5054-2016
中文名称:胶粘制品用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
标准类别:化工行业标准(HG)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924713
相关标签:
胶粘制品
水性
丙烯酸酯
胶粘剂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HG/T 5054-2016.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of water-based acrylic in adhesive products.
1范围
HG/T 5054规定了胶粘制品用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分类,要求,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HG/T 5054适用于胶粘制品用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生产、管理和检测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92胶粘带剥离 强度的试验方法
GB/T 2794胶粘剂粘度的测定单圆筒 旋转粘度计法
GB/T 4851-2014胶粘带持粘性的试验方法
GB/T 4852-2002压敏胶 粘带初粘性试验方法( 滚球法)
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1175合成树脂乳液试验方法
GB/T 13354液态胶粘剂密度测定方法重 量杯法
GB/T 14518胶粘剂的pH值测定
GB/T 20740胶粘剂取样
GB/T 22396压敏胶粘制品术语
GB/T 26125电子电气产品 六种限用物质 (铅、汞、镉、六价铭、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GB 30982-2014建筑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
GB/T 31125胶粘带初粘性试验方法环形法.
HG/T 2406通用型压敏胶标签
HG/T 3075胶粘剂产品包装、 标志、运输和贮存的规定
3术语和定义
GB/T 2239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标准内容
ICS83.180
备案号:56419—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5054—2016
胶粘制品用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of water-based acrylic in adhesive products2016-10-22发布
2017-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胶粘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5)归口。HG/T5054—2016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艾迪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平市齐裕胶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宁波大榭开发区综研化学有限公司、宁波胶粘剂及制品行业协会、浙江永和胶粘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和平、曹灿、罗吉尔、张建庆、张韬、胡守杨、宋磁民(15)
1范围
胶粘制品用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HG/T5054—2016
本标准规定了胶粘制品用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分类,要求,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胶粘制品用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生产、管理和检测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792
GB/T2794
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单圆筒旋转粘度计法GB/T4851—2014
胶粘带持粘性的试验方法
GB/T4852—2002
压敏胶粘带初粘性试验方法(滚球法)GB/T6682
GB/T 8170
GB/T 11175
GB/T13354
GB/T 14518
GB/T 20740
GB/T 22396
GB/T26125
的测定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合成树脂乳液试验方法
液态胶粘剂密度测定方法
胶粘剂的pH值测定
胶粘剂取样
压敏胶粘制品术语
重量杯法
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电子电气产品
GB30982-
—2014
GB/T31125
HG/T2406
HG/T3075
3术语和定义
建筑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
胶粘带初粘性试验方法
环形法
通用型压敏胶标签
胶粘剂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规定GB/T2239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分类
根据应用领域不同,主要分为包装、保护、标签三大类(17)
HG/T5054—2016
5要求
5.1外观
乳白色,均匀无分层,无凝胶,无杂质。5.2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性能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性能项
黏度/(mPa·s)
不挥发物含量/%
残存单体/%
稀释稳定性/%
机械稳定性/%
冻融稳定性
供需双方可另外协定。
上层清液容积比。
沉降部分容积比
50~150
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应用性能保护
30~200
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应用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指
300~3000(纸类);200~800(膜类)标称值士2
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应用性能表2
180°剥离强度/(V/24mm)
持粘性(24mm×24mm.1kg础码)/h初粘性(斜坡法)/cm
初粘性(环形法)/(N/2+mm)
供需双方可另外协定。
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要求5.4
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要求见表3。2
≥10(纸类);≥6(膜类)
挥发性
有机化合物
RoHS指令
试验条件
实验室条件
3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要求表3
米/(g/kg)
甲苯/《g/kg)
二甲苯/(g/kg)
游离甲醛/(g/kg)
总挥发性有机物/(g/L)
铅(Pb)/(g/kg)
汞(Hg)/(g/kg)
6价铬(Cr+)/(g/kg)
镉(Cd)/(g/kg)
PBB(多溴联苯)/(g/kg)
PBDE(多溴二苯醚)/(g/kg)
实验室的温度为23℃土1℃,相对湿度为50%士5%。6.2
样品的状态调节
样品在进行测试前,一般停放时间为24h以上。试样结果的数值整理
按GB/T8170进行处理。
7试验方法
7.1取样
按GB/T20740规定的方法执行。
将样品倒人干净、干燥、透明的玻璃杯中,在正常光线下目视检验。性能试验
7.3.1pH值
按GB/T14518规定的方法检测。
7.3.2黏度
按GB/T2794规定的方法检测。
HG/T5054—2016
HG/T5054—2016
7.3.3不挥发物含量
按GB/T11175规定的方法检测。
7.3.4残存单体
按GB/T11175规定的方法检测。
7.3.5稀释稳定性
按GB/T11175规定的方法检测。
7.3.6机械稳定性
按GB/T11175规定的方法检测。
7.3.7冻融稳定性
按GB/T11175规定的方法检测。
7.4应用性能
7.4.1试验粘接材料
双向拉伸聚丙烯(B()PP)薄膜:厚25um,涂胶面电晕处理,表面张力大于38mV/m。低密度高压聚乙烯(PE)薄膜:厚40μm,涂胶面电晕处理,表面张力大于38mV/m。7.4.2试样制备
7.4.2.1用于包装领域的试样制备取20cm×30cm厚度为25um的BPP薄膜,确认电晕面朝上,放在水平面板上,在BOPP薄膜一端放置适量水性压敏胶水,将50um线棒(或其他能够达到同样涂布精度的涂膜器)放在胶水的上端,匀速拉动线棒,将胶水均勾地涂布在B()PP薄膜上,然后将其烘干至薄膜完全透明(烘干温度为105℃,时间为3min~5min),制成试样。也可采用其他涂膜器,保证试样符合要求。将试样取出,冷却到室温,保持胶层厚度为22um土2um,否则需要重新制备。将制备好的试样在温度23℃土1℃、相对湿度50%土5%的实验室环境内放置24h,再进行应用性能测试。
7.4.2.2用于保护领域的试样制备取20cm×30cm厚度为40μm的PE薄膜,确认电晕面朝上,放在水平面板上,在PE薄膜一端放置适量经过调配的水性压敏胶水,将20um线棒放在胶水的上端,匀速拉动线棒,将胶水均勾地涂布在PE薄膜上,然后将其烘干至薄膜完全透明(烘干温度为105℃,时间为3min~5min),制成试样。也可采用其他涂膜器,保证试样符合要求。将试样取出,冷却到室温,检测其厚度.总厚应为50um土2μm(即胶层厚10um土2um),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将制备好的试样在温度23℃土1℃、相对湿度50%土5%的实验室环境内放置24h,再进行应用性能测试。
(20)
7.4.2.3用于标签领域的试样制备按HG/240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样制备。7.4.3剥离强度
按GB/T2792规定的方法检测。
7.4.4持粘性
按GB/T4851一2014规定的方法A进行检测,试样尺寸为24mm×24mm。7.4.5
初粘性
包装用胶按GB/T4852一2002规定的方法B进行检测。保护用胶和标签用胶按GB/T31125规定的方法检测。7.4.6苯、甲苯、二甲苯
按GB30982—2014附录B规定的方法检测。7.4.7游离甲醛
按GB30982—2014附录A规定的方法检测。7.4.8总挥发性有机物
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检测,其中水分的测定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7.4.96种有害物质(铅、汞、镉、6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按GB/T26125规定的方法检测。
8检验规则
组批与取样
HG/T5054—2016
以每釜产品为一批,在同一批产品中随机按GB/T20740规定的要求抽样3份样品,每份不少于500g,盛于干燥、洁净、带盖的试剂瓶中,瓶上贴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批号、取样日期等。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不挥发物含量、pH值。3型式检验
本标准所列的全部技术要求均为型式检验项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生产配方、工艺及原材料有较大改变时或停产3个月后又恢复生产时应进行型式检验。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按HG/T3075的规定执行。
HG/T5054—2016
A.1概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规定了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A.2原理
胶粘剂样品经稀释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使样品中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离,定性鉴定被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后,用内标法测定其含量。材料和试剂
A.3.1载气:氮气,纯度≥99.995%。A.3.2燃气:氢气,纯度≥99.995%。A.3.3助燃气:空气,
A.3.4辅助气体(隔垫吹扫和尾吹气):与载气具有相同性质的氮气A.3.5内标物:试样中不存在的化合物,而且该化合物能够与色谱图上其他成分完全分离,纯度至少为99%(质量分数)或已知纯度。例如异丁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正十一烷、正十四烷等。
A.3.6校准化合物:正已烷、庚烷、环已烷、环已酮、环已醇、乙酸戊酯、乙酸丁酯、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三乙胺、二甲基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等,纯度至少为99%(质量分数)或已知纯度。
A.3.7稀释溶剂:用于稀释试样的有机溶剂,不含有任何干扰测试的物质,纯度至少为99%(质量分数)或已知纯度。例如乙腈、甲醇、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等溶剂。A.4仪器和设备
气相色谱仪。配置如下:
分流装置的进样口,并且汽化室内衬可更换。.
程序升温控制器。
检测器,可以使用下列3种检测器中的任意一种: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已校准并调谐的质谱仪或其他质量选择检测器;b)
已校准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注:如果选用b)检测器或c)检测器对分离出的组分进行定性鉴定,仪器应与气相色谱仪相连并根据仪器制造商的相关说明进行操作。
·色谱柱:应能使被测物完全分离,如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6%睛丙苯基/94%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聚乙二醇毛细管柱或相当型号。6
进样器:微量注射器,10uL。容量应为进样量的2倍。·
试样瓶:约20mL的玻璃瓶,具有可密封的瓶盖。·
分析天平:感量0.1mg。
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色谱条件1
HG/T5054—2016
色谱柱(基本柱):6%丙苯基/94%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60m×0.32mm×1.0μm;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FID,温度260℃;
柱温:程序升温,80℃保持1min,然后以10℃/min升至230℃保持15min;分流比: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进样量:1.0μL。
A.5.2色谱条件2
色谱柱(确认柱):聚乙二醇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40℃;
检测器:FID,温度250℃;
柱温:程序升温,60℃保持1min,然后以20℃/min升至240℃保持20min;分流比: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进样量:1.0μL。
试验步骤
A.6.1通则
所有试验进行两次平行测定。
A.6.2密度的测定
按GB/T13354规定的方法进行。
A.6.3水分含量的测定bzxz.net
按附录B规定的要求进行测定。
A.6.4色谱仪参数优化
按A.5气相色谱测试条件,每次使用已知的校准化合物对其进行最优化处理,使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分离效果处于最佳状态。A.6.5
5定性分析
定性鉴定试样中有无A.3.6中的校准化合物。优先选用GC-MS或GC-(FT-IR),按给出的气相色谱测试条件测定;也可利用GC-FID和A.4规定的色谱柱,并使用A.5给出的气相色谱测试条件,分别记录校准化合物在两根色谱柱(所选择的两根色谱柱的极性差别应尽可能大,例如6%睛丙苯基/94%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或聚乙二醇(2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