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工行业标准(HG) > HG/T 4684-2014 液氯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HG/T 4684-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G/T 4684-2014

中文名称:液氯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标准类别:化工行业标准(HG)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液氯 泄漏 处理 处置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HG/T 4684-2014.Treatment and disposal method for liquid chlorine spill.
1范围
HG/T 4684告知了液氯的理化性质和危害性,规定了发生液氯泄漏时的紧急措施、泄漏现场的处理方法和泄漏现场的处置方法。
HG/T 4684适用于液氯在生产、贮存、使用、经营、运输等过程中发生泄漏时的处理、处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川少的。凡是注II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0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 12268 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
GB/T 18664-2002呼 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 20266耐化学品的工业用橡胶靴
GB/T 24536 2009 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AQ 6102 耐酸(碱)手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初始隔离区 initial isolation zone
是指发生事故时公众生命川能受到威胁的区域,是以泄漏源为中心的一个圆周区域。圆周的半径即为初始隔离距离。该区只允许消防特勤官兵和抢险队伍进人。
3.2
防护区 protective action zone
是指下风向有害气体、蒸气、烟雾或粉尘可能影响的区域,是泄漏源下风方向的正方形区域。正方形的边长即为下风向疏散距离。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030.20
备案号:46146—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684—2014
液氯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Treatment and disposal method for liquid chlorine spill2014-07-14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废弃化学品处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4)归口。HG/T4684—2014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山东新龙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奥喜埃化工有限公司、重庆新申世纪化工有限公司、国家无机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秀玲、徐正群、周金龙、中静、杨裴、李晓亮、胡晓明、郭永欣、范国强。
1范围
液氯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HG/T4684—2014
本标准告知了液氯的理化性质和危害性,规定了发生液氯泄漏时的紧急措施、泄漏现场的处理方法和泄漏现场的处置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液氯在生产、贮存、使用、经营、运输等过程中发生泄漏时的处理、处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旧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890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12268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
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20266耐化学品的工业用橡胶靴GB/T24536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扩AQ6102耐酸(碱)手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初始隔离区initial isolation zone是指发生事故时公众生命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是以泄漏源为中心的一个圆周区域。圆周的半径即为初始隔离距离。该区只允许消防特勤官兵和抢险队伍进人。3.2
protectiveactionzone
防护区
是指下风向有害气体、蒸气、烟雾或粉尘可能影响的区域,是泄漏源下风方向的正方形区域。正方形的边长即为下风向疏散距离。4理化性质
液氯的理化性质参见附录A。
5危害性
5.1危险性类别
按GB12268--2012第6章的规定,氯属于第2类2.3项毒性气体,次要危险性为第5类5.1项氧化性物质及第8类腐蚀性物质。5.2健康危害
5.2.1皮肤接触液氮可引起严重冻伤。皮肤接触高浓度氯气,在暴露部位可引起灼伤或急性炎症。5.2.2眼睛接触液氯可引起眼角膜冻伤。眼晴接触氮气可导致刺激、畏光、流泪、角膜混浊,引起急性角膜炎,高浓度造成角膜损伤。5.2.3吸人氯气会造成接触者急性中毒,轻者流泪、咽痛、咳嗽、咳少量炭,继而咳嗽加剧,出现HG/T4684—2014
胸阅、气急、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或哮喘样发作,有时伴有恶心、取吐、腹胀、上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或头杂、头痛、烦躁、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5.2.4吸人极高浓度氮气时,川致喉头痉李、案息、死亡或陷人开迷,出现脑水肿或中毒性休克,其至心搏骤停而发生“电击样”死亡,或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坏死脱落,导致案息。5.2.5部分可呈反应性气道功能不全综合征(RADS),表现为哮嘴、两肺可闻弥没性哮鸣高,再次接触氯或其他刺激性气体易诱发哮喘。5.2.6少数重症患者可发生肺部感染,1消化道出血、气胸及纵隔气肿等并发症。5.3环境危害
5.3.1液氯在空气中迅速蒸发为氯气,氮气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穷滴,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5.3.2液氯流散到农川,对农川造成污染。5.3.3液氯流散到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等水域、使水的pH值急剧下降,对水生生物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对水体造成污染。
5.3.4液氯的相对密度较大,泄漏时主要集中在地面,形成有毒蒸气,随风沿地而扩散,在低洼处或密闭空间内聚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水泥地面、建筑物的地基、路而等造成腐蚀损害。5.4腐蚀危害
液氯泄漏形成的氯气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穷滴,对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性,对接触到的机器、设备、设施等造成严重腐蚀。6泄漏时的紧急措施
6.1报警
6.1.1发生液氮泄漏,如果可能发展成为危险化学品事故时,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按照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扩、公安、卫生主管部门报告;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还应当间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6.1.2报警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现场状况,已采取的措施,联络电话、联络人姓名等,如果有人员中毒或伤亡应拨打120急救电话。6.2防护、隔离区的设置
6.2.1救险人员未到达前,应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区域,禁止车辆通行,泄蒲现场严禁烟火,当事人(或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救,6.2.2救险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尽快设立防护、隔离区。防护、隔离区的设置应参照图1,并根据液氯的泄漏量、现场的气候条件(风向、风力大小)、地理位置进行设置。一般分为初始隔离区、防护区和安全区。防护、隔离区的设置可参照表1给出的数据,并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防护、隔离区应设置警示标识牌,并设立警戒人员,禁止车辆及与事故处置无关人员进人。2
防护区
初始隔离区
初始隔离距离:
泄漏源
产品名称
初始隔离鼠离
6.3个体防护
6.3.1一般防护
图1防护、隔离区的设置
下风向疏散距离
表1液氯泄漏初始疏散、隔离距离少量泄漏
下风向疏散距离/m
初始隔离周离
HG/T4684—2014
1/2下风向
疏散距离
1/2下风向
疏散距离
大量泄漏
下风向疏散距离/m
6.3.1.1进入泄漏现场处理处置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应暴露在能够或可能危害健康的环境中。
6.3.1.2现场救险人员进人现场前应穿戴符合6.3.2要求的防护用品,离开现场经洗消后方可脱卸防护用品。
6.3.1.3使用防护用品时应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符合产:品适用条件。6.3.1.4液氯泄漏的急救措施参见附录B。6.3.2人身防护
6.3.2.1现场救险人员应按GB/T24536--2009第4章的要求选择化学防护服,宜穿气密型化学防扩服ET,或穿符合GB20266要求的橡胶靴、戴符合AQ6102要求的耐酸(碱)于套。6.3.2.2呼吸系统防护按GB/T18664-2002第4章的要求选择呼吸防护用品,宜选择正压式呼吸器或符合GB2890要求的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6.3.2.3在眼防护时,应佩戴防腐蚀液喷溅的面罩或扩镜。6.4泄漏源的控制
6.4.1断源
6.4.1.1切断泄蒲源时,现场救险人员必须谨慎操作。进人现场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人员3
HG/T4684-2014
应从上风进入现场,操作过程中应有监扩人在场,避免造成人员伤亡。6.4.1.2输送液氮的容器、槽车或管道发生泄涌时,泄涌点处在阀门以后儿阀门尚未损坏的,可采取关闭阀门的方法切断泄浦源,制止泄蒲。6.4.2堵漏
6.4.2.1针对泄漏容器、管道、槽个的泄漏部位为液相部位并为渗漏时,先川没水的纱头放在泄漏处,利用液氯汽化吸收热量让其结成冰,延缓泄漏,随后进行相应的堵蒲程序。6.4.2.2针对泄漏容器、管道、槽车等情况选用适合的堵漏器具,在充分考虑防腐性能和措施后迅速实施堵漏。根据泄蒲的情况宜采取以下措施:管道壁发生泄漏义不能关阀止蒲时,可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罐壁斯裂泄漏,可用充气袋、充气势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若泄漏量不大H义无法堵蒲时可将氯导人20%以1氢氰化钠溶液中进行中和处理。带压管道泄涌,可川捆绑式充气堵涌袋,或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势等专用器具实施堵漏。微孔泄蒲,可用螺丝钉加黏合剂旋人孔内的办法封堵。6.4.2.3阀门、法兰或法兰势片损坏发生泄漏时,宜使用不同型号的法兰火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堵涌,也可采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封堵。6.4.2.4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面义无法止蒲时,应迅速将罐内液氣导人空罐或其他贮罐中,进行泄压排空。
6.4.2.5气瓶阀门顶针(阀芯)处泄漏时,可先用扳于拧紧顶针,并旋紧阀门1的密封螺帽至不泄为止。阀门出山处泄漏时,可旋紧阀门顶针;如仍泄漏,可将阀门的出用内衬四氟垫片的六角螺帽旋紧。如果丝扣损坏,可采用专用火具处理。6.4.2.6气瓶阀座、塞座丝扣处泄漏,川将泄漏瓶阀向1,用扳于将瓶阀、首塞拧紧至丝扣不泄漏为止。
6.4.2.7气瓶阀断掉,可把瓶阀转到气相,川用竹签插人瓶阀泄漏孔用锤子敲打,敲打时不能用力过大,敲至不蒲为止。
6.4.2.8瓶体焊缝泄漏,先将泄漏处朝1,川预先备用的竹签、木签或青铅插人泄蒲处,用锤子轻轻敲打,敲打时不能用力过大,轻敲至不为止;或用预先备用的内衬垫片的铁箍箍紧,然后立即将瓶内液氯使用或处理掉。
6.4.2.9瓶体泄漏点为孔洞时,可用堵漏器材(如竹签、木塞、止漏器等)处理,并注意对堵漏器材紧固,防止脱落
6.4.2.10常见的液氯气瓶堵漏工具参见附录C6.4.3转移
6.4.3.1倒罐——移动场所
6.4.3.1.1在实施器具堵漏时,应同时采取倒罐的方法进行处理。倒罐前应对所使用的管道、容器等设备的材质和状况进行检查。6.4.3.1.2倒罐时应使用洁净、干燥、碳钢材质的管道、容器、贮罐,用液氯泵将液氯导人接收罐内。具体倒罐步骤如下:
a)从泄漏的液氯罐液相阀接出管道,与接收罐液相阀相连接;b)从接收罐气相阀接出管道,插入具有冷却系统的液碱车罐体内的液面下,进行尾气氯的吸收;
c)开启泄漏的液氯罐液相阀,开始进行倒罐,倒罐示意图参见图2。4
泄漏车
液相管
接收罐车
图2倒罐示意图
气相管
HG/T4684—2014
液碱罐车
6.4.3.1.3倒罐结束后,应对泄漏的设备、容器先用稀碱水冲洗,然后用大量水冲洗,车辆及时用大量水冲洗。
6.4.3.2倒槽——固定场所
6.4.3.2.1在实施器具堵漏时,应同时采取倒槽的方法进行处理。倒槽前应对所使用的管道、容器等设备的材质和状况进行检查,具体倒槽步骤如下:准备倒槽前,应对倒槽的真空槽进行检查,该槽的进氯阀、平衡阀、压缩空气阀、排气阀应a)
为关闭,打开出氯阀;
打开泄漏槽的出氯阀,让槽内的液氯从出氯管压到真空槽内,当真空槽内压力1升时打开b)
排气阀降低槽内压力;
c)液氯压完后,将泄漏槽的出氯阀关闭,打开排气阀进行抽空。6.4.3.2.2倒槽结束后,如人员需进人设备内部进行堵漏操作,应对泄漏的设备、容器先用稀碱水冲洗,然后用大量水冲洗。
7泄漏现场的处理方法
7.1水体泄漏
7.1.1液氯泄漏到水体时,应组织人员对水体周围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和辅捞等切活动。如果污染严重,水体周围的地下并水应禁止饮用。7.1.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向受污染的水体中选择性地投放适量粉状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粉状碳酸钠(纯碱,Na2CO3)或粉状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等与泄漏物中和,上述操作应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进行,并出环境保扩部门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判定污染消除的程度。7.2陆上泄漏
7.2.1少量泄漏
7.2.1.1防流失
防止泄漏物流入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7.2.1.2防扩散
在封闭的区域或无风的条件下发生泄蒲,应利用水源或消防水枪建立水幕墙,喷雾状水或稀碱液,吸收已经挥发到空气中的氯气,也可采用氮气捕消器,防止其扩散。严禁在泄漏的液氯设备上喷水。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所产生的大量废水。7.2.1.3吸附、中和
用砂土、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碳酸钠(纯碱,NazCO3)或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等对泄漏物进行吸附、中和处理,将吸附、中和后的产物收集到专用容器中。5
HG/T4684—2014
7.2.2大量泄漏
7.2.2.1防流失
用砂袋或泥土筑堤拦截,或开挖沟坑导流、器积,防止泄漏物流人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7.2.2.2防扩散
利用水源或消防水枪建立水幕墙,喷穷状水或稀碱液,吸收已经挥发到空气中的氯氮气,也可采用氯气捕消器,防止其大面积扩散。严禁在泄漏的液氯设备1:喷水。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的氯气导至碱液池或事故氮吸收(塔)装置,彻底消除氯氮气造成的危害。
7.2.2.3转移
将易燃物、川燃物和液氯的禁配物等转移出泄漏区,避免泄漏物接触到1述物质。7.2.2.4吸附、中和
用砂土、强碱(如氢氧化钠等)对泄漏物进行吸附、中和处理。处理1t液氮需要1.5t氢氧化钠(100%)。若川30%氢氧化钠溶液,处置1t氯气品要4130%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将吸附、中和后的产物收集到专用容器中。
7.2.3其他
对于不同设备、场所液氮泄漏的处理方法参见附录D。7.3消防措施
液氯泄现场发生火灾时,消防措施参见附录E。8泄漏现场的处置方法
8.1覆盖物的处置
对处置液氯泄使用的所有双盖物(包括吸附物)应进行彻底清理,把覆盖物装人专用容器中,量少的山相关单位进行处理,量大的集中运到具有资质的专业危险废物处理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8.2污染物的处置
对被泄漏物污染的设备、设施、工具、器材等,山现场救险人员先用5%~10%的弱碱液进行冲洗,再用大量水进行冲洗。对现场救险人员及防扩用品同样应进行彻底冲洗。收容清洗后的废水,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8.3泄漏区的处置
对泄漏区域的路面、地面等应用水进行冲洗,冲洗水要统一收集,同时用适量碱液进行中和,最大限度地减小泄漏造成的损害。A.1化学品名称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液氯的理化性质
A.1.1中文名:液氯;英文名:liquidchlorine。A.1.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C12,70.90(按2010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A.2成分/组成信息
A.2.1成分:液氯。免费标准bzxz.net
A.2.2CAS登记号:7782-50-5。
A.3理化特性
A.3.1外观与性质:黄绿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A.3.2熔点:-101℃。
A.3.3沸点:34.5℃。
A.3.4相对密度:1.47(水=1)。A.3.5蒸气相对密度:2.48(空气=1)。蒸气压:506.62kPa(10.3℃)。A.3.6
A.3.7溶解性:溶于水、碱液。
HG/T4684——2014
主要川途:主要川丁生产塑料、合成纤维、染料、农药、消毒剂、漂白剂及各种氯氮化物等。A.3.8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常情况下稳定,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A.4.2禁配物:易然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等。A.4.3聚合危险:不聚合。
A.4.4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A.5毒理学资料
A.5.1急性毒性:氮气吸人后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池,导致相应的病变。人体对氯的嘎为0.06mg/m3;90mg/m可致剧咳;120mg/m3~180mg/m2,30min~60min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300mg/m3时可造成致命损害;3000mg/m3时危及生命;高达30000mg/m3时一般的滤过性防毒面具也无保护作用。A.5.2LCso=850mg/m2,1h(大鼠吸人)。A.6生态学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对鱼类和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