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9091-2020 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导则
GB/T 39091-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091-2020

中文名称: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导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999762

相关标签: 工业 余热 梯级 综合利用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9091-2020.Guidelines for industrial waste heat comprehensive cascade utilization.
1范围
GB/T 39091规定了工业余热分类及其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规划方法、主要步骤以及项目节能量与节能效益评估。
GB/T 39091适用于工业企业的余热资源利用,其他相关领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28-2018工业余能资源评价方法
GB/T 13234用能单位节 能量计算方法
GB/T 28750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GB/T 31346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水泥余热发电项 目
GB/T 32045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 1028-2018、GB/T 1323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余热分类
4.1按载体分类
按载体进行分类可分为:气态载体余热、液态载体余热、固态载体余热、混合态载体余热。
气态载体余热:包括烟气、放散蒸汽、气体工艺物流及不可燃性废气的余热资源。
液体载体余热:包括液态产品和液态中间产品的余热资源、冷凝水和冷却水的余热资源、可燃性废液的余热资源。
固态载体余热:包括固态产品和固态中间产品的余热资源、排渣的余热资源及不可燃性固态废料的余热资源。
混合态载体余热:指含有以上两种形态或以上的余热资源。
4.2按品位分类
根据不同的载体类型,以温度为表观特征,综合考虑回收利用的技术经济性,进行品位划分。见表1。
5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与规划方法
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
余热梯级利用基本原则为量热度需、热尽其用,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即在确保安全可靠.不降低所在系统现有性能的前提下,在考虑余热特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余热的规模和品位,综合考虑需求情况,合理采用余热利用措施,实现余热的充分高效利用。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7.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091—2020
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导则
Guidelines for industrial waste heat comprehensive cascade utilization2020-09-2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4-01实施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GB/T39091—2020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余热分类
4.1按载体分类
4.2按品位分类
5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与规划方法5.1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
5.2梯级综合利用规划方法
6梯级综合利用主要步骤
确定系统边界
余热资源和热用户需求现状调查余热梯级利用方案确定
方案的实施
余热利用绩效后评估
7项目节能量与节能效益评估
项目节能量评估
7.2项目节能经济效益评估
余热利用的典型设备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通用工业企业系统余热梯级利用基本方法典型钢铁企业余热梯级利用总体思路与案例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典型石化企业余热梯级利用总体思路与案例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典型建材企业余热梯级利用总体思路与案例.典型火电企业余热梯级利用总体思路与案例12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9)提出并归口。GB/T39091—2020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能合纵(北京)能源申力技术中心、天津健威泽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北京工业大学、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南京凯盛开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国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唐东北申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事业部、上海工业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广州盈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实开能能源有限公司、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上海交通大学、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现代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南瑞申力设计有限公司、福建三能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华赛尔传热设备有限公司、杭州哲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西山煤申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智光节能有限公司、杭州联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国科节能有限公司、上海置信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山东威海湛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猛、曹先常、郭云高、唐兆伟、干剑波、闫树芳、李建锋、吴玉庭、刘健平、丁晴、刘韧、成建宏、兰文龙、屠正瑞、桂其林、王文君、徐列、高岩松、孟凡中、赵志立、梁国强、方明、赵凯、吴静怡、干海、刘咏梅、方亮、陈池、齐欣、李清举、张晓龙、郭建涛、宋秉棠、干小华、岳东旭、乔兴宏、鲍献忠、吴康东、刘强、夏卫华、干凤军、张岩、刘蔚蔚、杨洁。I
1范围
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导则
GB/T39091—2020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余热分类及其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规划方法、主要步骤以及项目节能量与节能效益评估。
本标准适用干工业企业的余热资源利用,其他相关领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干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干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干本文件。GB/T1028—2018工业余能资源评价方法GB/T13234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GB/T28750
GB/T31346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
水泥余热发申项目
5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实施指南
GB/T32045
3术语和定义
GB/T1028—2018、GB/T1323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余热分类
按载体分类
按载体进行分类可分为:气态载体余热、液态载体余热、固态载体余热、混合态载体余热。气态载体余热:包括烟气、放散蒸汽、气体工艺物流及不可燃性废气的余热资源液体载体余热:包括液态产品和液态中间产品的余热资源、冷凝水和冷却水的余热资源、可燃性废液的余热资源。
固态载体余热:包括固态产品和固态中间产品的余热资源、排渣的余热资源及不可燃性固态废料的余热资源。
混合态载体余热:指含有以上两种形态或以上的余热资源。2按品位分类
根据不同的载体类型,以温度为表观特征,综合考虑回收利用的技术经济性,进行品位划分。见表1。
GB/T39091—2020
高品位
中品位
低品位
气态载体余热
≥300℃
200℃~300℃
<200℃
表1工业余热资源的分类
液态载体余热
>200℃
95℃~200℃
<95℃
固态载体余热
>700℃
400℃~700℃
<400℃
注1:余热以水蒸气形式体现时,其作为一种能源载体,单独考虑,不纳人本标准上述三类余热资源范畴注2:混合态载体余热品位分类,根据其主要载体的具体情况,参考上述参数合理确定。5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与规划方法5.1梯级综合利用基本原则
余热梯级利用基本原则为量热度需、热尽其用,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即在确保安全可靠、不降低所在系统现有性能的前提下,在考虑余热特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余热的规模和品位,综合考虑需求情况,合理采用余热利用措施,实现余热的充分高效利用。5.2梯级综合利用规划方法
5.2.1概述
余热利用的方法分为回用、替代、提质、转换四类,根据梯级利用基本原则,综合考虑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余热的利用规划宜优先考虑排序靠前的利用措施,实现余热“热尽其用、梯级利用”。5.2.2回用
以用能设备为中心,通过热量传递或交换,将余热返回到原有设备中,减少用能设备外部高品位能量输入的过程或方法。
5.2.3替代
通过热量储存、传递或交换,将余热返回到设备所在的工艺或周边系统中,替换外部能量输人,实现区域能量自平衡的过程或方法。5.2.4提质
以中高品位能量为驱动,通过直接或间接热量交换或热力循环,将余热由较低品位提升为较高品位,使其与用热需求匹配利用的过程或方法。5.2.5转换
将余热资源转变为机械能、电能、冷能等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或方法。6梯级综合利用主要步骤
6.1概述
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包括但不限干以下步骤:2
确定系统边界;
余热资源和热用户需求现状调查;b)
余热梯级利用方案确定;
方案实施;
余热利用绩效后评估。
6.2确定系统边界
GB/T39091—2020
应确保边界内包括受到余热梯级综合利用直接影响的过程或流程、装置、设备等。6.3余热资源和热用户需求现状调查应对系统边界内的余热资源和热用户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和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包括但不限干以下内容:
系统用能和生产现状及相关数据,应包括使用能源种类、数量,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种类和数量。
识别产出余热系统的生产工艺及能源利用流程,测量记录该系统的现状能耗。包括记录能源和耗能工质的种类、数量等。
系统内余热资源及其直接相关的用能设备或流程的分布情况和数据,应包括余热资源的种类、载体相态、流量、温度、压力等,以及用能设备的能耗、能效、产量或其他有效输出的数量等。测量记录系统内产出余热的设备的能耗、能效、产量或其他有效输出的数量等,包括记录余热资源的种类、载体相态、流量、温度、压力等。余热(能)资源的评价按照GB/T1028一2018的第4章。6.4
余热梯级利用方案确定
余热梯级利用方案的确定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基干系统余热资源和热用户需求现状,筛选相关余热梯级利用的典型设备、通用技术、单项技术,在技术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工艺特点,形成梯级综合利用方案。其中,针对典型设备的选取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而定,可参照但不限于附录A,通用技术的选取可参照附录B,钢铁、石化、建材、火申企业余热梯级利用方案总体思路可对应参照但不限干附录C~附录F。应对方案的环保性能、等效节能量、余能利用率、经济性进行评估,并作为确定方案的重要.
依据。
6.5方案的实施
应按照6.4所确定的方案组织实施。6.6余热利用绩效后评估
可参照第7章对项目节能量与节能效益进行评估。项目节能量与节能效益评估
7.1项目节能量评估
项目节能量评估方法按照GB/T13234、GB/T28750和GB/T32045执行,水泥余热发申项目节能量计算应按照GB/T31346执行
GB/T39091—2020
项目节能经济效益评估
余热梯级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后对应节能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宜以节能量折算标准煤的量为基础进行计算,具体项目实际评估可基于项目相关方一致认定的节能量和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及参数对节能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A.1余热锅炉
A.1.1分类
余热锅炉可按以下要素分类: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余热利用的典型设备
按照结构形式分类:水管、火管、热管等;按照布置方式分类:立式、卧式;.
按照循环方式分类:自然循环、强制循环;按照压力等级分类:高压、中压、低压;按照产汽工艺分类:单压、双压等·
适用场合
余热锅炉仅指用于产生水蒸气的余热回收装置GB/T39091—2020
主要适用于中高温余热资源,通常以气体或以气体为中间介质的余热资源。例如:炉烟气余热冷却废气余热等。
A.2流体换热器
A.2.1分类
按照结构分类:管壳式、套管式、螺旋板式、板翅式、板式、夹套式等。按照用途分类: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重沸器、深冷器、热回收装置等。按照换热介质分类:液-液热交换、气-液热交换、气-气热交换等。适用范围
适用干各类冷却、加热场合。考虑因素:热负荷及流量大小、流体的性质、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清洗维修的要求、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等。A.3粉粒体换热器
A.3.1分类
按照结构分类:螺旅式、百叶式、分仓式、分层式、蜂窝式、复合式,按照运动形式分类:固定型、移动型等按照用途分类:冷却器、热回收装置等A.3.2
适用范围
粉粒体换热器特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等换热介质直接或间接地加热或冷却固体颗粒的装置。适用干各类粉粒体物料冷却或干燥等。例如:干熄焦炉、案炉物料冷却、烧结矿、锅炉等各类炉渣5
GB/T39091—2020
等。考虑因素:物料特性、物料出力、进料温度、出料温度、换热介质进出温度、布置空间等。A.4汽化冷却装置
A.4.1分类
利用工质(例如水)汽化吸热特点,以汽化冷却工艺替代原有水一水冷却方式,实现热能回收的一种冷却方式。典型汽化冷却分为:转炉汽化冷却、加热炉汽化冷却、球团竖炉汽化冷却、焦炉上升管换热器等不同类型。
A.4.2适用场合
汽化冷却技术主要用干轧钢加热炉、炼钢转炉、球团竖炉、焦炉上升管等工业设备中,以汽化冷却技术回收蒸汽替代原有的水冷系统,最终提高系统能源利用效率,主要包括:·轧钢加热炉应优先采用汽化冷却系统替代炉内主要水冷部件;·炼钢转炉应优先采用汽化冷却烟道代替原有水冷烟道;·球团竖炉应优先采用汽化冷却系统代替原有水冷梁;·焦炉应优先采用上升管高效换热器代替原有上升管。A.5储热设备
A.5.1分类
按温度分类:可分为低温储热设备(100℃以下);中温储热设备(100℃~400℃之间);高温储热设备(400℃以上)三类。
按照储热原理分类:显热储热设备、相变储热设备、热化学储热设备三类。显热储热设备是指通过储热材料温度升高(降低)来实现储(放)热的设备,主要包括液体显热储热(熔盐、水、导热油等)、固体显热储热设备(金属氧化物、混凝十、陶瓷、岩石、金属等)等;相变储热设备是指通过储热材料的相变而实现储放热的设备,主要包括液气相变储热设备(蒸汽)、液固相变储热设备(石蜡、无机盐、冰、有机物等)等;热化学储热设备是指利用物质在可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过程达到储、放热的目的,主要包括氢氧化物化学储热、结晶水合物化学储热、金属氧(氢)化物等。A.5.2适用场合
储热设备主要用干不连续、不稳定或富余的热能存储,或者用以满足热用户的波动及经济性等不同需求,最终实现系统经济高效。A.6余热发电装置
A.6.1分类
根据热电转换原理可分为:水蒸气朗肯循环发电、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卡琳娜循环发电、烟气轮机发电、热电材料发电等。
适用场合
水蒸气汽朗肯循环发电主要适用于中高温稳定连续的余热资源;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和卡琳娜循环发申主要适用于中低温余热资源;烟气轮机发申主要用于石化余热;热电材料直接发电主要适用于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