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949-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J 949-2018
中文名称: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渗透系数调查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562623
相关标签:
民用建筑
环境空气
颗粒物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HJ 949-2018.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n infiltration factor of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for civil buildings.
1适用范围
HJ 949规定了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 渗透系数调查的工作程序、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HJ 949适用于采用颗粒物(PM2.5) 浓度实测法,开展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 渗透系数调查。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 渗透系数调查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50178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GB/T 4883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J 93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167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QX/T 152气候季节划分
3术语和定 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GB 50352-2005,定义2.0.1]
3.2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GB 3095-2012,定义3.4]
3.3
PM2.5渗透系数 PM2 .5 infiltration factor
以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自变量、室内空气PM2.5浓度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的斜率。
3.4.
室内环境 indoor environment
人们工作、生活、社交及其他活动所处的相对封闭的空间。
[HJ/T 167-2004,定义3.1]
3.5
室外环境 outdoor environment
人们工作、生活、社交及其他活动所处的相对封闭的空间以外的空间。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949—2018
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渗透系数调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on infiltration factor ot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PM2.5)for civilbuildings本电子稿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8-07-12发布
2018-07-12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工作程序、
方案制定
现场调查
渗透系数确定与结果表达
8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
附录A(资料性附录)建筑气候区划.附录B(资料性附录)民用建筑功能类型附录C(资料性附录)建筑物特征附录D(资料性附录)现场记录样表,目
HJ949—2018
—2018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推进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规范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渗透系数调查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渗透系数调查的工作程序、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2018年7月12日批准。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HJ949—2018
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渗透系数调查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渗透系数调查的工作程序、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颗粒物(PM2.5)浓度实测法,开展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渗透系数调查。
民用建筑环境空气颗粒物(PMio)渗透系数调查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50178
GB/T4883
GB/T8170
HJ/T167
QX/T152
3术语和定义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环境空气颗粒物(PMio和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气候季节划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民用建筑civilbuilding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GB50352-2005,定义2.0.1]
particulatematter(PM2.5)
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um)
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u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GB3095-2012,定义3.4]
PM2.5渗透系数PM2.5infiltrationfactor以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自变量、室内空气PM2.5浓度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的斜率。3.4
室内环境indoorenvironment
人们工作、生活、社交及其他活动所处的相对封闭的空间。[HJ/T167-2004,定义3.1]
室外环境outdoorenvironment
人们工作、生活、社交及其他活动所处的相对封闭的空间以外的空间。1
HJ949—2018
4工作程序
民用建筑环境空气PM2.5渗透系数调查工作程序包括方案制定、现场调查、渗透系数确定与结果表达、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4部分,见图1。调查店动
资料收集
方案制定
渗透系数确定与结果表达
5方案制定
5.1资料收集
样木量估算
预调查
确定调否方案
PM浓度数据采集
样木选取
现场记录
PM.浓度数据处理
单个房间渗透系数
民用建筑渗透系数
结果表达
工作程序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
a)应依据GB50178收集调查区域地理分布、气候等信息,明确调查区域的建筑气候区划,参见附录A的表A.1。
b)应收集调查区域内民用建筑功能类型信息、数量及分布情况,明确重点关注的建筑功能类型,参见附录B的表B.1。
c)应收集调查区域民用建筑的建筑物特征信息,明确重点关注的建筑物特征,参见附录C的表C.1。5.2样本量估算
5.2.1分层因素
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区域情况,结合建筑气候的区划、民用建筑的功能类型、建筑物的特征因素选2
取分层因素,参见附录A的表A.1、附录B的表B.1和附录C的表C.1。5.2.2最小样本量
使用公式(1)估算某功能类型民用建筑单一分层下民用建筑的最小样本量:ua/20iy2× deff
式中:ni某功能类型(i)民用建筑单一分层下的最小样本量;HJ949—2018
显著性水平为95%时相应的标准正态差,取1.96:某功能类型(i)民用建筑PM2.5渗透系数的标准差,可通过查阅文献或开展预调查获得;i
8一充许误差,一般取15%~20%;ui-—某功能类型(i)民用建筑PM2.5渗透系数的算术均值,可通过查阅文献或开展预调查获得:deff设计效应值,单纯随机抽样取1.0,其他抽样方法取1.0~1.5。5.2.3总样本量
使用公式(2)和(3)估算调查某功能类型民用建筑及所有功能类型民用建筑总样本量:ni×q
式中:ni—某功能类型(i)民用建筑单一分层下的最小样本量;(2)
9—分层因素的乘积,结合影响PM2.s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确定,如按建筑气候区划将样本分为3层、按建筑物特征分为2层,则分层因素的乘积为3×26;p——现场调查失访率,取0%~10%:N调查某功能类型(i)民用建筑的总样本量:N—调查所有功能类型民用建筑的总样本量。5.3样本选取
a)抽取调查建筑物。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区域内某一功能类型民用建筑进行抽样,确定调查建筑物样本。b)抽取调查房间。建筑功能类型为住宅的民用建筑,从每个调查建筑物中随机抽取不少于1户家庭的主要活动房间开展现场调查:其他建筑功能类型的民用建筑,从每个建筑物中随机抽取不少于1间房间开展现场调查
c)调查房间应满足以下要求:
1)调查前3个月内室内无装修活动;2)室内无明显PM25污染源,包括:室内无吸烟人员:无开放式厨房,享饪过程中不关闭厨房门的视为开放式厨房;不使用或调查期间不使用对室内PM2.5有明显影响的设备,如打印设备、空气净化器加湿器、香薰、室内燃烧设备等:3)房间与环境空气有连通;
4)调查期间房间使用者应保持日常生活习惯:5)取得房间使用者的知情同意。d)若抽取的调查房间不满足“c)”的要求,应在同一建筑物内随机抽取同一类型家庭住户或房间进行置换,连续抽取3次均不满足要求时,应重新抽取调查建筑物和调查房间。5.4预调查
a)调查区域和调查样本确定原则。:预调查所选择的区域和民用建筑类型应尽可能地覆盖本次调查所关注的主要分层因素,每个主要分层因素下选取的调查民用建筑物数量不少于3个3
HJ949—2018
b)内容及要求。培训调查员掌握现场调查流程;按调查流程要求对选取的房间开展调查,并记录可能影响调查质量的关键问题:确定调查房间的PM2.5渗透系数,获得某功能类型民用建筑PM2.5渗透系数的算术均值和标准差,用于估算最小样本量。c)结果评价。在预调查结束后应对调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进行评价,识别可能影响调查质量的关键环节并提出解决方案。
5.5确定调查方案
在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基础上,结合预调查,调整样本量、完善技术路线,确定调查方案6现场调查
6.1点位布设
a)调查房间的室内和室外同时布设PM2.5浓度采样点b)室内点位布设方法按HJ/T167“布点与采样”部分执行。c)室外点位布设于开散式窗外,固定于距离房间外墙0.5~1m处,距离空调、抽油烟机等排风口1m以外且不可处于排风口下风向,室外采样仪器与室内采样仪器的采样口高度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6.2时间和频次
a)应同步采集室内和室外PM2.5浓度数据。b)依据QX/T152季节划分原则,四季分明区应在夏、春/秋、冬三季各开展不少于一期现场调查,四季不分明区应在夏、冬两季各开展不少于一期现场调查。除因不可抗力因素中断采样外,每期应连续采集PM2.5浓度7天(包含5个工作日和2个节假日2,每天连续采样24小时。c)遇不可抗力因素需停止采样,待不可抗力因素消失24小时后方可恢复采样,以连续采样24小时为1天,累积采样时段应达到7天(包含5个工作日和2个节假日),累积停正采样时间不得超过7天,否则需重新开展该期现场调查。6.3检测仪器
室内和室外采样应使用相同类型和型号的检测仪器,检测仪器应满足如下要求:a)可选择使用光散射法、压电晶体振荡法、β射线法的检测仪器,仪器使用前应参照HJ93的要求,与使用重量法的检测仪器进行结果比对,比对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b)具备采集时段设置功能
c)具备7天以上数据存储和输出功能,数据输出应满足计算小时均值的要求。d)仪器掉电后,能自动保存数据。6.4现场记录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现场调查应填写调查房间基本信息、调查建筑物类型与特征、布点情况和采样情况等,现场记录样表见附录D的表D.1。
7渗透系数确定与结果表达
7.1渗透系数确定
7.1.1PM2.5浓度数据处理
HJ949—2018
a)室内外PM2.5小时浓度均值计算。根据室内外PM2.5检测仪器同步实测获得的浓度数据,采用算术平均法逐时计算室内采样点的PM2.5小时浓度均值(Cin)和室外采样点的PM2.5小时浓度均值(Cou)。若室内存在多个采样点,C为多个采样点的算术均值b)识别离群值。对Cin和Cou进行离群值处理。当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时,按照GB/T4883要求识别离群值;当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时,小于P25-1.5×(P75一P25)或大于P75十1.5×(P75—P25)的值为离群值。根据现场记录,基于专业判断对离群值进行分析并决定是否予以剔除。c)剔除无效数据。每个采样日所采集的Cm和Cout有效数据少于20个数据对时,该日采集数据为无效数据,应予以剔除:每个调查房间采集的Cin和Cout有效数据少于5天或有效数据为5天但不包含节假日时,该调查房间该期采集数据为无效数据,应予以剔除。7.1.2单个房间渗透系数
7.1.2.1单个房间单个采样期渗透系数线性回归Cin=FCout+Cs
式中:Cin—单个采样期获得的室内环境空气PM2.5s逐时小时浓度均值,μg/m2;Cout——单个采样期获得的室外环境空气PM2.5逐时小时浓度均值,ug/m2:F一单个房间单个采样期PM2.5渗透系数,为斜率,无量纲:Cs——室内源PM2.5浓度,为截距,μg/m3。7.1.2.2剔除F无效值
线性回归相关性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小于临界值时,应剔除该调查房间该期F值:单个调查房间线性回归获得的F>1.00或F<0或C<0时,应剔除该调查房间该期F值。7.1.2.3单个房间渗透系数确定
F_Xi+x2F2+.+n
Xi+X2++xn
第n个采样期所代表的时间段,d,如第1个采样期代表时间段为该调查年的第一季度,该年式中:x
第一季度天数为90,则x为90d;Fn—单个房间第n个采样期的PM2.5渗透系数,无量纲;F——单个房间PM2.5渗透系数,无量纲。7.1.3民用建筑渗透系数
对同一功能类型民用建筑调查房间的F进行统计分析,以中心趋势值作为该功能类型民用建筑的PM2.5渗透系数推荐值。
7.2结果表达
根据调查关注的主要分层因素,对每一分层因素下的民用建筑PM25渗透系数采用中心趋势值、离散趋势值和百分位数值进行表达a)中心趋势值。F为正态分布时,采用算术均值为中心趋势值;为非正态分布时,采用中位数为中心趋势值。
b)离散趋势值。F为正态分布时,采用标准差为离散趋势值;为非正态分布时,采用四分位数间距为离散趋势值。
HJ949—2018
c)百分位数值。应至少统计F的P5、P25、P50、Pr5、P95参数值。d)离群值处理。按照GB/T4883的要求,统计F百分位数值时不应剔除离群值,统计中心趋势值时应剔除离群值。
e)数值修约。数值修约依据GB/T8170执行;F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PM2.5小时浓度均值的有效数字位数相等,或比其多保留一位。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
8.1质量控制
a)准备阶段。现场调查人员应具有仪器仪表、计算机、数据处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并接受调查技术培训,熟悉调查流程和内容,能正确和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能迅速判断并及时排除故障b)调查阶段。仪器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标定:现场调查人员应与调查房间使用人充分沟通,避免数据采集受到人为于扰:现场调查人员每天对所有采样点位进行巡查,及时排除仪器故障和其他干扰因素,记录调查期间发生的可能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的突发情况,填写现场记录表并签名;现场质控人员应审核现场调查过程并于现场记录核验合格后签名。c)完成阶段。对现场记录表中的关键因素进行缺项检查;对现场调查期间由突发因素导致的PM2.5浓度离群值进行识别或剔除:识别并剔除无效值,包括PM2.5浓度数据和单个调查房间单个采样期F值8.2质量评价
a)准备阶段。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考核通过率应达到100%。b)调查阶段。应核实调查技术要求和方案的执行情况,包括点位代表性、现场记录完整性等:用于现场调查的采样仪器的检验或标定率以及比对合格率应达到100%:现场调查失访率应≤10%。c)完成阶段。现场记录表的有效率(经审核达到要求的现场记录表数/现场记录表总数×100%)≥95%:Cin和Cout离群值剔除率≤20%:无效调查房间剔除率≤10%:F无效值剔除率≤10%6
主要指标
1月平均气温≤-10℃
7月平均气温≤25℃
7月平均相对湿度≥
1月平均气温-10~0℃
7月平均气温18~28℃
1月平均气温0~10℃
7月平均气温25~30℃
1月平均气温>10℃
7月平均气温25~29℃
7月平均气温18~25℃
1月平均气温0~13℃
7月平均气温<18℃
1.月平均气温0~-22℃
7月平均气温≥18℃
1月平均气温-5~20℃
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建筑气候区划
建筑气候区划
辅助指标
年降水量200~800mm
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
数≥145d
年日平均气温≥25℃的日
数<80d
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
数145~90d
年日平均气温≥25℃的日
数40~110d
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
数900d
年日平均气温≥25℃的日
数100~200d
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
数0~90d
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
数90~285d
年降水量10~600mm
年日平均气温≥25℃的日
数<120d
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
数110~180d
注:参考GB50178-1993《建筑气候区划标准》。HJ949—2018
各区辖行政区范围
黑龙江、吉林全境:辽宁大部:内蒙中、北部及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北部的部分地区
天津、山东、宁夏全境: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大部:辽宁南部;甘肃中东部以及河南、安徽、江苏北部的部分地区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全境:江苏、安徽、四川大部;陕西、河南南部;贵州东部;福建、广东、广西北部和甘肃南部的部分地区
海南、台湾全境;福建南部:广东、广西大部以及云南西部和无江河谷地区云南大部;贵州、四川西南部;西藏南部一小部分地区
青海全境;西藏大部;四川西部、甘肃西南部;新疆南部部分地区
新疆大部:甘肃北部:内蒙西部9—2018
建筑类型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功能类型
住宅建筑
宿舍建筑
文教建筑
科研建筑
旅馆建筑
商业建筑
医疗建筑
办公建筑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民用建筑功能类型
民用建筑功能类型
供家庭居住使用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如住宅、公寓等供单身人员居住使用且有集中管理的物质空间,如宿舍等进行教学服务的建筑,如学校、幼儿园、少年宫、图书馆等进行科研服务的建筑,如研究所、实验楼等为旅游或短期住客提供住所的营利性居住设施如旅馆、酒店、宾馆、招待所、汽车旅馆等
进行商业活动提供空间场所的建筑类型的总称,如商店、饮食店、购物中心、银行、书店等
承担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公共卫生预防和保健,以及医学教学与科研的建筑的总称,如医院、疗养院、门诊部等政府、社团、企业、事业等机构人员进行公务活动的建筑的总称,如办公楼、写字楼等
注:参考梁鼎森.民用建筑设计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8
特征因素
建筑物时间
圈护结构
地面类型
建筑楼层数
通风设备
供冷和供暖设备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建筑物特征
表C.1建筑物特征
建筑物实际建成的年份
9—2018
分隔建筑室内与室外,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建筑部件,如墙、门、窗的类型和材质等
建筑物的地面材质,
如木质地板、水泥地板、瓷砖、混泥土等建筑物自然层数及建筑物高度
建筑物内主要通风设备的配置、类型建筑物内供冷和供暖设备的配置、类型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