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HJ 784-2016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784-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J 784-2016

中文名称: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79693

相关标签: 土壤 沉积物 芳烃 测定 高效 色谱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HJ 784-2016.Soil and sediment-Determin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ocabon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1适用范围
HJ 784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784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包括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蔥、苗、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 h)蔥、苯并(g,h,i)花、茚并(1,2,3-c,d)芘。
当取样量为10.0g,定容体积为1.0ml时,用紫外检测器测定16 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为3 μg/kg~5 μg/kg,测定下限为12 μg/kg~20 μg/kg;用荧光检测器测定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3 μg/kg~0.5 μg/kg,测定下限为1.2 μg/kg~2.0 μg/kg详见附录A。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HJ 613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HJ/T 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方法原理
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用合适的萃取方法(索氏提取、加压流体萃取等)提取,.根据样品基体干扰情况采取合适的净化方法(硅胶层析柱、硅胶或硅酸镁固相萃取柱等)对萃取液进行净化、浓缩、定容,用配备紫外/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5仪 器和设备
5.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具有梯度洗脱功能。
5.2色谱柱:填料为ODS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粒径5 um,柱长250 mm,内径4.6 mm的反相色谱柱或其他性能相近的色谱柱。
5.3提取装置:索氏提取器或其他同等性能的设备。
5.4浓缩装置:氮吹浓缩仪或其他同等性能的设备。
5.5固相萃取装置。
5.6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784-2016
士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Soil and sediment--Determin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ocabon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6-02-01发布
2016-03-01实施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方法原理
试剂和材料
仪器和设备.
分析步骤
结果计算与表
精密度和准确度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废物处理.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附录B(资料性附录)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2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本标准验证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郑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开封市环境监测站、洛阳市环境监测站、新乡市环境监测站。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6年2月1日批准。本标准自2016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警告:部分多环芳烃属于强致癌物,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戴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服。溶液配制及样品预处理过程应在通风橱内操作。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标准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包括萘、苞烯、、苏、菲、葱、荧葱、芘、苯并(a)葱、菌、苯并(b)荧葱、苯并(k)荧葱、苯并(a)、二苯并(a,h)葱、苯并(g,h,i)苝、节并(1,2,3-c,d)芘。
当取样量为10.0g,定容体积为1.0ml时,用紫外检测器测定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为3μg/kg~5μg/kg,测定下限为12μg/kg~20μg/kg;用荧光检测器测定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3μg/kg~0.5μg/kg,测定下限为1.2ug/kg2.0μg/kg。详见附录A。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7378.3
GB17378.5
HJ/T166
3方法原理
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用合适的萃取方法(索氏提取、加压流体萃取等)提取根据样品基体干扰情况采取合适的净化方法(硅胶层析柱、硅胶或硅酸镁固相萃取柱等)对萃取液进行净化、浓缩、定容,用配备紫外/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4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实验用水。4.1乙睛(CH3CN):HPLC级。
4.2正已烷(C6H14):HPLC级。4.3二氯甲烷(CH2Cl2):HPLC级。4.4丙酮(CH3COCH3):HPLC级。4.5丙酮-正已烷混合溶液:1+1。用丙酮(4.4)和正已烷(4.2)按1:1的体积比混合。4.6二氯甲烷-正已烷混合溶液:2+3。用三氯甲烷(4.3)和正已烷(4.2)按2:3的体积比混合。4.7二氯甲烷-正已烷混合溶液:1+1。1
用二氯甲烷(4.3)和正已烷(4.2)按1:1的体积比混合4.8多环芳烃标准贮备液:p=100mg/L~2000mg/L。购买市售有证标准溶液,于4℃下冷藏、避光保存,或参照标准溶液证书进行保存。使用时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
4.9多环芳烃标准使用液:p=10.0mg/L~200mg/L。移取1.0ml多环芳烃标准贮备液(4.8)于10ml棕色容量瓶,用乙睛(4.1)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摇匀,转移至密实瓶中于4℃下冷藏、避光保存。4.10十氟联苯(C12F10):纯度为99%。替代物,亦可采用其他类似物。4.11十氟联苯贮备溶液:p=1000mg/L。称取十氟联苯(4.10)0.025g(精确到0.001g),用乙睛(4.1)溶解并定容至25ml棕色容量瓶,摇匀,转移至密实瓶中于4℃下冷藏、避光保存。或购买市售有证标准溶液。4.12十氟联苯使用液:p=40μg/ml。移取1.0ml十氟联苯贮备溶液(4.11)于25ml棕色容量瓶,用乙睛(4.1)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摇匀,转移至密实瓶中于4℃下冷藏、避光保存。4.13干燥剂:无水硫酸钠(Na2SO4)或粒状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中400℃烘4h,冷却后置于磨口玻璃瓶中密封保存4.14硅胶:粒径75μm~150μm(200目~100目)。使用前,应置于平底托盘中,以铝箔松覆,130°℃C活化至少16h。4.15玻璃层析柱:内径约20mm,长10cm~20cm,带聚四氟乙烯活塞。4.16硅胶固相萃取柱:1000mg/6ml。4.17硅酸镁固相萃取柱:1000mg/6ml。4.18石英砂:粒径150μm~830μm(100目~20目),使用前须检验,确认无干扰。4.19玻璃棉或玻璃纤维滤膜:在马弗炉中400℃烘1h,冷却后置于磨口玻璃瓶中密封保存4.20氮气:纯度≥99.999%。
5仪器和设备
5.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具有梯度洗脱功能。5.2色谱柱:填料为ODS(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粒径5μm,柱长250mm,内径4.6mm的反相色谱柱或其他性能相近的色谱柱5.3提取装置:索氏提取器或其他同等性能的设备。5.4浓缩装置:氮吹浓缩仪或其他同等性能的设备。5.5固相萃取装置。
5.6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6样品
6.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按照HJ/T166的相关要求采集和保存土壤样品,按照GB17378.3的相关要求采集和保2
存沉积物样品。样品应于洁净的棕色磨口玻璃瓶中保存,运输过程中应避光、密封、冷藏。如不能及时分析,应于4℃以下冷藏、避光和密封保存,保存时间为7d。6.2水分的测定
土壤样品干物质测定按照HJ613执行,沉积物样品含水率按照GB17378.5执行。6.3试样的制备
除去样品中的枝棒、叶片、石子等异物,称取样品10g(精确到0.01g),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4.13),研磨均化成流沙状。如果使用加压流体提取,则用粒状硅藻土(4.13)脱水。
注1:也可采用冷冻干燥的方式对样品脱水,将冻干后的样品研磨、过筛,均化处理成约1mm的颗粒。6.3.1提取
将制备好的试样放入玻璃套管或纸质套管内,加入50.0叫l十氟联苯使用液(4.12),将套管放入索氏提取器中。加入100ml丙酮-正已烷混合溶液(4.5),以每小时不小于4次的回流速度提取16h~18h
注2:若通过验证并达到本标准质量控制要求,亦可采用其他提取方式,注3:套管规格根据样品量而定。6.3.2过滤和脱水
在玻璃漏斗上垫一层玻璃棉或玻璃纤维滤膜(4.19),加入约5g无水硫酸钠(4.13),将提取液过滤到浓缩器皿中。用适量丙酮-正已烷混合溶液(4.5)洗涤提取容器3次,再用适量丙酮-正已烷混合溶液(4.5)冲洗漏斗,洗液并入浓缩器血。6.3.3浓缩
氮吹浓缩法:开启氮气至溶剂表面有气流波动(避免形成气涡),用正已烷(4.2)多次洗涤氮吹过程中已经露出的浓缩器壁,将过滤和脱水后的提取液浓缩至约1ml。如不需净化,加入约3ml乙睛(4.1),再浓缩至约1ml,将溶剂完全转化为乙睛。如需净化,加入约5ml正已烷并浓缩至约1ml,重复此浓缩过程3次,将溶剂完全转化为正已烷,再浓缩至约1ml,待净化。
注4:也可采用旋转蒸发浓缩或其他浓缩方式。6.3.4净化
6.3.4.1硅胶层析柱净化
(1)硅胶柱制备
在玻璃层析柱(4.15)的底部加入玻璃棉(4.19),加入10mm厚的无水硫酸钠(4.13)用少量二氯甲烷(4.3)进行冲洗。玻璃层析柱上置一玻璃漏斗,加入二氯甲烷(4.3)直至充满层析柱,漏斗内存留部分二氯甲烷,称取约10g硅胶(4.14)经漏斗加入层析柱,以玻璃棒轻敲层析柱,除去气泡,使硅胶填实。放出二氯甲烷,在层析柱上部加入10mm厚的无水硫酸钠(4.13)。层析柱示意图见图1。3
(2)净化
图1层析柱示意图
用40ml正已烷(4.2)预淋洗层析柱,淋洗速度控制在2ml/min,在顶端无水硫酸钠暴露于空气之前,关闭层析柱底端聚四氟乙烯活塞,弃去流出液。将浓缩后的约1ml提取液(6.3.3)移入层析柱,用2ml正已烷(4.2)分3次洗涤浓缩器皿,洗液全部移入层析柱,在顶端无水硫酸钠曝露于空气之前,加入25ml正已烷(4.2)继续淋洗,弃去流出液。用25ml二氯甲烷-正已烷混合溶液(4.6)洗脱,洗脱液收集于浓缩器血中,用氮吹浓缩法(或其他浓缩方式)将洗脱液浓缩至约1ml,加入约3ml乙睛(4.1),再浓缩至1ml以下,将溶剂完全转换为乙睛,并准确定容至1.0ml待测。净化后的待测试样如不能及时分析,应于4℃下冷藏、避光、密封保存,30d内完成分析。6.3.4.2固相萃取柱净化(填料为硅胶或硅酸镁)用固相萃取柱(4.16或4.17)作为净化柱,将其固定在固相萃取装置(5.5)上。用4ml二氯甲烷(4.3)冲洗净化柱,再用10ml正已烷(4.2)平衡净化柱,待柱充满后关闭流速控制阀浸润5min,打开控制阀,弃去流出液。在溶剂流干之前,将浓缩后的约1ml提取液(6.3.3)移入柱内,用3ml正已烷(4.2)分3次洗涤浓缩器皿,洗液全部移入柱内,用10ml二氯甲烷-正已烷混合溶液(4.7)进行洗脱,待洗脱液浸满净化柱后关闭流速控制阀,浸润5min,再打开控制阀,接收洗脱液至完全流出。用氮吹浓缩法(或其他浓缩方式)将洗脱液浓缩至约1ml,加入约3ml乙腈(4.1),再浓缩至1ml以下,将溶剂完全转换为乙晴,并准确定容至1.0ml待测。净化后的待测试样如不能及时分析,应于4℃下冷藏、避光、密封保存,30d内完成分析。
6.4空白试样制备
用石英砂(4.18)代替实际样品,按照与试样的制备(6.3)相同步骤制备空白试样。7分析步骤
仪器参考条件
进样量:10μl。
柱温:35℃。
流速:1.0ml/min。
流动相A:乙:流动相B:水。
时间(min)
梯度洗脱程序
检测波长:根据不同待测物的出峰时间选择其紫外检测波长、最佳激发波长和最佳发射波长,编制波长变换程序。16种多环芳烃在紫外检测器上对应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在荧光检测器特定条件下的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见表2。表2
组分名称
苯并(a)葱bzxZ.net
苯并(b)荧葱
苯并(k)荧葱
苯并(a)芘
二苯并(a, h)葱
苯并(g.h,i)苝
节并(1,2,3-c,d)
十氟联苯
目标物对应的紫外检测波长和荧光检测波长最大紫外
吸收波长
307、240
推荐紫外
吸收波长
注:荧光检测器不适用于苞烯和十氟联苯的测定。7.2
7.2.1校准曲线的绘制
推荐激发波长>ex
/发射波长入em
280/324
280/324
280/324
254/350
254/400
290/460
336/376
275/385
275/385
305/430
305/430
305/430
305/430
305/430
305/500
最佳激发波长>ex
1/发射波长入em
280/334
268/308
280/324
292/366
253/402
360/460
336/376
288/390
268/383
300/436
308/414
296/408
297/398
300/410
302/506
分别量取适量的多环芳烃标准使用液(4.9),用乙睛(4.1)稀释,制备至少5个浓度点5
的标准系列,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4ug/ml、0.10ug/ml、0.50μg/ml、1.00μg/ml和5.00μg/ml(此为参考浓度),同时取50.0ul十氟联苯使用液(4.12),加入至标准系列中任一浓度点,十氟联苯的质量浓度为2.00μg/ml,贮存于棕色进样瓶中,待测。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对标准系列溶液进样,以标准系列溶液中目标组分浓度为横坐标,以其对应的峰面积(峰高)为纵坐标,建立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0.995,否则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7.2.2标准样品的色谱图
图2和图3为在本标准推荐的仪器条件下,16种多环芳烃的色谱图。0.0.4
sl to sto eto tlo
m ae ta a * ao 4o o o o d图216种多环芳烃紫外检测器色谱图s82o gto 0o He 40
e0 0 0 20 0 0 o
图316种多环芳烃荧光检测器色谱图1萘:2烯:3-:4:5菲:6:7—荧葱:8花:9十氟联苯:10苯并(a)蕙:11—菌:12—苯并(b)荧葱:13苯并(k)荧葱:14苯并(a)芪:15—二苯并(a,h)葱:16苯并(g,h,i)花;17并(1,2.3-c.d)芪。(其中:烯和十氟联苯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时不出峰。)7.3测定
7.3.1试样测定
按照与绘制校准曲线相同的仪器分析条件(7.1)进行测定。6
7.3.2空白试验
按照与试样测定相同的仪器分析条件(7.1)进行空白试样(6.4)的测定。8
结果计算与表示
8.1目标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以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定性,必要时可采用标准样品添加法、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比紫外谱图扫描等方法辅助定性。8.2
结果计算
8.2.1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含量(ug/kg),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式中:
样品中组分i的含量,μg/kg:
由标准曲线计算所得组分i的的浓度,μg/ml;定容体积,ml;
样品量(湿重),kg:
土壤样品干物质含量,%。
8.2.2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含量(μg/kg),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式中:
m×(1-W)
样品中组分i的含量,μg/kg:
由校准曲线计算所得组分i的浓度,ug/ml:定容体积,ml;
样品量(湿重),kg:
沉积物样品含水率,%。
8.2.3十氟联苯的回收率(%),按照公式(3)进行计算。A×p,×V,
4, × p,×V×10 --× 100 %
式中:
P二十氟联苯的回收率,%:
A试样中十氟联苯的峰面积;
A,标准系列中十氟联苯的峰面积;P—十氟联苯使用液的质量浓度,40μg/ml;Pz—标准系列中十氟联苯的质量浓度,2μg/ml;V——试样中加入十氟联苯使用液的体积,50.0μl;Vz——试样定容体积,ml。
8.3结果表示
当测定结果大于或等于10μg/kg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当测定结果小于10μg/kg时,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烯保留整数位,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9精密度和准确度
9.1精密度
6家实验室分别对目标化合物含量为1μg/kg~10μg/kg、5μg/kg~100μg/kg、10μg/kg~200μg/kg的统一样品进行6次重复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3%~15%、4.1%~14%、4.1%~12.3%;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7%~22%、6.2%~12%、4.2%~13%;重复性限范围分别为:0.3μg/kg~5.6μg/kg、2.2μg/kg~28μg/kg、2.4μg/kg~45μg/kg:再现性限范围分别为:0.5μg/kg~8.0μg/kg、1.5μg/kg~34μg/kg、2.8μg/kg~56μg/kg9.2准确度
6家实验室分别以土壤和沉积物为基质进行了样品加标回收率测定,加标浓度水平为100μg/kg~200ug/kg,每个样品重复测定6次,加标回收率分别为:59.3%~98.7%,57.4%~91.9%,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69.5%±13.1%~92.5%±14.9%,70.3%±17.4%~90.9%±4.3%
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统计见附录B10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1空白分析
每次分析至少做一个实验室空白实验和一个全程序空白,以检查可能存在的干扰,其目标化合物的测定值不得高于方法的检出限。10.2平行样测定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20个样品/批)须分析一个平行样。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应≤30%。
10.3基体加标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20个样品/批)须做1个基体加标样,各组分的回收率在50%~120%之间。十氟联苯回收率在60%~120%之间。10.4校准
10.4.1初始校准
初次使用仪器,或在仪器维修、更换色谱柱或连续校准不合格时,须重新绘制校准曲线进行初始校准。
10.4.2连续校准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20个样品/批)须用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点进行1次连续校准。连续校准的相对误差应≤20%,否则应查找原因,或重新绘制校准曲线。按照公式(4)计算Ce与校准点Ci的相对误差(D):D=
式中:
×100%
Ce与校准点C的相对误差,%:
C——校准点的质量浓度;
测定该校准点的质量浓度。
废物处理
实验中产生的所有废液和废物(包括检测后的残液)应分类收集,置于密闭容器中集中保管,粘贴明显标识,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处置。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