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2005-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J 2005-2010
中文名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38048
相关标签:
人工
湿地
污水处理
工程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HJ 2005-201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1 适用范围
HJ 2005规定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总体要求、工艺设计、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等技术要求。
HJ 2005适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及与生活污水性质相近的其它污水处理工程,可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维护的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 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3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
GB 50040《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7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3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J 8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 14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3663《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CJJ 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 60《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2005-20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treatmentengineering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0-12-17发布
2011-03-01实施
境保护部发布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设计水量和设计水质
总体要求
工艺设计
检测与过程控制
主要辅助工程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施工与验收.
运行与维护
TIKANTKAca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制订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有关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0年12月17日批准。本标准自2011年3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适用范围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总体要求、工艺设计、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及与生活污水性质相近的其它污水处理工程,可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维护的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3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GB50040《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7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
TKANKAca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204(混凝士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3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J8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14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T13663《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CJ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理技术规范》CJJ60《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HJ/T15《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HJ/T96《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1《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3《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35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HJ/T35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HJ/T35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HJ/T37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按照污水流动方式,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3.2表面流人工湿地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指污水在基质层表面以上,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3.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orizontal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指污水在基质层表面以下,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3.4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ertical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指污水垂直通过池体中基质层的人工湿地。2
3.5预处理pretreatment
指为满足工程总体要求、人工湿地进水水质要求及减轻湿地污染负荷,在人工湿地前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格栅、沉砂、初沉、均质、水解酸化、稳定塘、厌氧、好氧等。3.6后处理aftertreatment
指为满足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要求,在人工湿地后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稳定塘等。3.7基质bed filler
指提供人工湿地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并对污染物起过滤、吸收作用的填充材料,包括土壤、砂、砾石、沸石、石灰石、页岩、塑料、陶瓷等。3.8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retentiontime指污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平均驻留时间。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按公式(1)计算:t
式中:
t水力停留时间,d;
V一人工湿地基质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包括基质实体及其开口、闭口孔隙,m8孔隙率,%
Q—人工湿地设计水量,m2/d。
3.9表面有机负荷organicsurfaceloading指每平方米人工湿地在单位时间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按公式(2)计算:9a. =Qx(C-C)x10-3
式中:
qas—表面有机负荷,kg/(m2.d):Q——人工湿地设计水量,m2/d;C。—人工湿地进水BODs浓度,mg/L;C—一人工湿地出水BODs浓度,mg/L;A一人工湿地面积,m2。
3.10表面水力负荷hydraulic surfaceloading指每平方米人工湿地在单位时间所能接纳的污水量。按公式(3)计算:3
TKANKAca
式中:
表面水力负荷,m/(m2d);
Q人工湿地设计水量,m/d;
A人工湿地面积,m。
3.11水力坡度hydraulicslope
指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按公式(4)计算:AH
×100%
式中:
水力坡度,%;
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渗流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m:L—污水在人工湿地内渗流路程的水平距离,m。4设计水量和设计水质
4.1设计水量
设计水量的确定应符合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4.2设计水质
4.2.1当工程接纳城镇生活污水时,其设计水质可参照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接纳与生活污水性质相近的其它污水时,其设计水质可通过调查确定。4.2.2当工程接纳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时,其设计水质应按GB18918中的规定取值。4.2.3人工湿地系统进水水质应满足表1的规定。人工湿地系统进水水质要求
人工湿地类型
表面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4.3人工湿地系统污染物去除效率CODcr
≤125
≤200
≤200
≤100
人工湿地系统污染物去除效率可参照表2中数据取值。表2
人工湿地系统污染物去除效率
人工湿地类型
表面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60~80
单位:mg/L
单位:%
5总体要求
5.1建设规模
5.1.1应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范围内的污水产生量、分布情况、发展规划以及变化趋势等因素,并以近期为主,远期可扩建规模为辅的原则确定。5.1.2建设规模按以下规则分类:a)小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日处理能力<3000m/d:b)中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日处理能力3000m/d~10000m2/d;c)大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日处理能力≥10000m2/d注:下限值含该值,上限值不含该值。5.2工程项目构成
5.2.1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污水处理构(建)筑物与设备、辅助工程和配套设施等。5.2.2污水处理构(建)筑物与设备包括:预处理、人工湿地、后处理、污泥处理、恶臭处理等系统。
5.2.3辅助工程包括:厂区道路、围墙、绿化、电气系统、给排水、消防、暖通与空调、建筑与结构等工程。
5.2.4配套设施包括:办公室、休息室、浴室、食堂、卫生间等生活设施。5.2.5人工湿地系统可由一个或多个人工湿地单元组成,人工湿地单元包括配水装置、集水装置、基质、防渗层、水生植物及通气装置等。5.3场址选择
5.3.1应符合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的要求,以及综合考虑交通、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发展扩建、再生水回用等因素。5.3.2应考虑自然背景条件,包括土地面积、地形、气象、水文以及动植物生态因素等,并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勘察。5.3.3应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且不影响行洪安全。5.3.4宜选择自然坡度为0%~3%的洼地或塘,以及未利用土地,5.4总平面布置
5.4.1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按建(构)筑物使用功能和流程要求,结合地形、气候、地质条件,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因素,合理安排,紧凑布置。5.4.2厂区的高程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符合排水通畅、降低能耗、平衡土方的要求;多单元湿地系统高程设计应尽量结合自然坡度,采用重力流形式,需提升时,宜一次提升。5.4.3应综合考虑人工湿地系统的轮廓、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单元的搭配、水生植物的配置、景观小品设施营建等因素,使工程达到相应的景观效果。5
TIKANKAca
6工艺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工艺设计应综合考虑处理水量、原水水质、占地面积、建设投资、运行成本、排放标准、稳定性,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适宜的方案。
6.1.2预处理、后处理、污泥处理、恶臭处理等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014及相关行业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6.1.3人工湿地系统由多个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单元构成时,可分为并联式、串联式、混合式等组合方式。
6.2工艺流程
6.2.1按工程接纳的污水类型,基本工艺流程如下:a)当工程接纳城镇生活污水及与生活污水性质相近的其它污水时,基本工艺流程为污水
预处理
污泥处理
人工湿地
后处理
→排放或回用
图1工程接纳城镇生活污水或与生活污水性质相近的其它污水的工艺流程图b)当工程接纳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时,基本工艺流程为污水
6.3预处理
人工湿地
后处理
图2工程接纳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工艺流程图排放或回用
6.3.1预处理的程度和方式应综合考虑污水水质、人工湿地类型及出水水质要求等因素,可选择格栅、沉砂、初沉、均质等一级处理工艺,物化强化法、AB法前段、水解酸化、浮动生物床等级强化处理工艺,以及SBR、氧化沟、A/O、生物接触氧化等二级处理工艺。6.3.2污水的BODs/CODc小于0.3时,宜采用水解酸化处理工艺。6.3.3污水的SS含量大于100mg/L时,宣设沉淀池。6.3.4污水中含油量大于50mg/L,宜设除油设备。6.3.5污水的DO小于1.0mg/L时,宜设曝气装置。6.4人工湿地
6.4.1设计参数
6.4.1.1人工湿地面积应按五日生化需氧量表面有机负荷确定,同时应满足水力负荷的要求。6.4.1.2人工湿地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4的数据取值。
人工湿地类型
表面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6.4.2几何尺寸
表3人工湿地的主要设计参数
BODs负荷(kg/hm2.d)
80~120
80~120
水力负荷(m2/m2.d)
<1.0(建议值:北方:0.2~0.5:南方:0.4~0.8)
6.4.2.1潜流人工湿地几何尺寸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水力停留时间(d)
a)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面积宜小于800m,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面积宜小于1500m
b)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宽比宜控制在3:1以下:c)规则的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度宜为20m~50m。对于不规则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应考虑均匀布水和集水的问题;
d)潜流人工湿地水深宜为0.4m1.6m;e)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坡度宜为0.5%~1%。6.4.2.2表面流人工湿地几何尺寸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宽比宜控制在3:1~5:1,当区域受限,长宽比>10:1时,需要计算死水曲线:
b)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深宜为0.3m~0.5m;)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坡度宜小于0.5%。6.4.3集、配水及出水
6.4.3.1人工湿地单元宜采用穿孔管、配(集)水管、配(集)水堰等装置来实现集配水的均匀。6.4.3.2穿孔管的长度应与人工湿地单元的宽度大致相等。管孔密度应均匀,管孔的尺寸和间距取决于污水流量和进出水的水力条件,管孔间距不宜大于人工湿地单元宽度的10%6.4.3.3穿孔管周围宜选用粒径较大的基质,其粒径应大于管穿孔孔径。6.4.3.4在寒冷地区,集、配水及进、出水管的设置应考虑防冻措施。6.4.3.5人工湿地出水可采用沟排、管排、井排等方式,并设溢流堰、可调管道及闸门等具有水位调节功能的设施。
6.4.3.6人工湿地出水量较大且跌落较高时,应设置消能设施。6.4.3.7人工湿地出水应设置排空设施。6.4.4清淤及通气
6.4.4.1潜流人工湿地底部应设置清淤装置。6.4.4.2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可设置通气管,同人工湿地底部的排水管相连接,并且与排水管道7
TIKANKAca
管径相同。
6.4.5基质
6.4.5.1基质的选择应根据基质的机械强度、比表面积、稳定性、孔隙率及表面粗糙度等因素确定。
6.4.5.2基质选择应本着就近取材的原则,并且所选基质应达到设计要求的粒径范围。6.4.5.3对出水的氮、磷浓度有较高要求时,提倡使用功能性基质,提高氮、磷处理效率。6.4.5.4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的初始孔隙率宜控制在35%~40%。6.4.5.5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的厚度应大于植物根系所能达到的最深处。6.4.6湿地植物选择与种植
6.4.6.1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具有抗冻及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经济价值、容易管理的本土植物。人工湿地出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时,应谨慎选择“凤眼莲”等外来入侵物种。
6.4.6.2人工湿地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植物作为优势种搭配栽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并具有景观效果。
6.4.6.3潜流人工湿地可选择芦革、蒲草、芋荠、莲、水芹、水葱、菱白、香蒲、千屈菜、首蒲、水麦冬、风车草、灯芯草等挺水植物。表流人工湿地可选择营蒲、灯芯草等挺水植物;凤眼莲、浮萍、睡莲等浮水植物:伊乐藻、茨藻、金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6.4.6.4人工湿地植物的栽种移植包括根幼苗移植、种子繁殖、收割植物的移植以及盆栽移植等。6.4.6.5人工湿地植物种植的时间宜为春季。6.4.6.6植物种植密度可根据植物种类与工程的要求调整,挺水植物的种植密度宜为9株/m2~25株/m,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均宜为3株/m2~9株/m。6.4.6.7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植物宜种植在渗透系数较高的基质上。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植物应种植在土壤上。
6.4.6.8应优先采用当地的表层种植王,如当地原土不适宜人工湿地植物生长时,则需进行置换。6.4.6.8种植土壤的质地宜为松软粘土~壤土,土壤厚度宜为20cm~40cm,渗透系数宜为0.025cm/h0.35cm/h
6.4.7防渗层
6.4.7.1人工湿地应在底部和侧面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应不大于10m/s。6.4.7.2防渗层可采用黏土层、聚乙烯薄膜及其他建筑工程防水材料,可参照CJJ17执行。6.4.8管材及闸阀
6.4.8.1管材选用PVC或PE管时,应按GB/T13663规定执行。6.4.8.2阀门选用应满足耐腐蚀性强、密封性好、操作灵活等要求。8
6.4.8.3水位控制闸板、可调堰等装置采用非标设计时,应考虑材质、控制方式、防腐及耐用等因素。
6.5后处理
6.5.1应根据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选择是否设置消毒设施。当出水对病菌指标要求较高时,消毒应符合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
6.5.2人工湿地出水作为再生水利用时,应符合GB50335中的有关规定。6.6二次污染控制措施bZxz.net
6.6.1污泥处理与处置
6.6.1.1预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处理与处置应符合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6.6.1.2人工湿地系统应定期清淤排泥。6.6.2恶臭处理
6.6.2.1应设置除臭装置处理预处理设施产生的恶臭气体。6.6.2.2恶臭气体排放浓度应符合GB14554中的有关规定6.6.3噪声和振动防治
6.6.3.1应采取隔声、消声、绿化等降低噪音的措施,厂界噪声应达到GB12348中的有关规定。6.6.3.2设备间、鼓风机房等机械设备的噪声和振动控制的设计应符合GB50040和GBJ87中的有关规定。
6.7突发事故应急措施
6.7.1人工湿地系统应设置雨水溢流口、排洪沟渠等排洪设施。6.7.2人工湿地系统应设置超越管、溢流井等分流设施。7检测与过程控制
7.1一般规定
7.1.1应按国家现行的排放标准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检测仪表和控制系统。7.1.2参与控制和管理的机电设备应设置工作和事故状态的检测装置。7.1.3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符合HJ/T353、HJ/T354、HJ/T355中的有关规定。7.1.4所用监测仪器应符合HJ/T15、HJ/T96、HJ/T101、HJ/T103、HJ/T377中的有关规定。7.2检测与控制
7.2.1对工程各系统的进出水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流量、水位、水温、DO、pH值、SS、BOD5、CODcr、NH3-N、硝酸盐、总磷等,其应按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人工湿地系统的检测还应包括降雨量、湿地水位、植被株密度等,检测频率宜为降雨量、湿地水位每天1次,植被株密度每年1次。
TIKAN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