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3858-2024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长期监测规范
GB/T 43858-202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3858-2024

中文名称: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长期监测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long-term biological observation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4-04-25

实施日期:2024-04-25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6785006

相关标签: 陆地 生态系统 生物 长期 监测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80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4地球科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88页【胶订-大印张】

标准价格:130.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吴冬秀、韦文珊、张琳、宋创业、于贵瑞、李加洪、何洪林、王志强、黄建辉、谢宗强、白永飞、黄振英、李新荣、宋长春、潘贤章、郭学兵、李凌浩、杨元合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86)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确立了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长期监测的规范体系、目标、原则,规定了样地设置与管理、监测内容、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内容与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森林、草地、荒漠、湿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样地和区域尺度的长期定位地面监测,不适用于内陆水域、城市等生态系统。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7.080
CCS A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國
GB/T438582024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长期监测规范Specificationfor long-term biological observationinterrestrial ecosystems2024-04-2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4-25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生物长期监测目标与原则
5监测样地的设置与管理
样地类别
样地布局
样地设置
设置规则
样地面积
样地布设
采样设计
样地背景信息调查
样地管理与过程文件记录存档
证实方法
6监测内容
森林、:
草地、荒漠和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内容农田生态系统监测内容
证实方法
监测指标体系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生境要素
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植物物候
植物元素含量与热值
动物群落种类组成
微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GB/T438582024
GB/T438582024
7.2.7区域植被类型和空间分布
7.3草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生境要素
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植物物候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植物元素含量与热值
动物群落种类组成
微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区域植被类型和空间分布
7.4荒漠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生境要素
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植物物候
植物元素含量与热值
动物群落种类组成
微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区域植被类型和空间分布
7.5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生境要素
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植物物候
植物元素含量与热值
动物群落种类组成
微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区域植被类型和空间分布
7.6农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
农田环境要素
耕作制度
作物物候
作物叶面积与生物量动态
作物收获期植株性状与产量
作物元素含量与热值
微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区域种植结构和土地利用
7.7证实方法
监测方法
关键操作要求
植物群落调查
物候观测
动物群落调查
植物元素分析样品采集:
土壤微生物样品采集
区域调查
观测过程记录与存档
证实方法
监测数据内容与质量控制
数据内容
数据标识
质量控制
样地设置环节的质量控制
数据获取环节的质量控制
数据检查与审核环节的质量控制证实方法
附录A(资料性)样地背景信息表附录B(资料性)动态观测数据表B.1
森林生态系统动态观测数据表
草地生态系统动态观测数据表
荒漠生态系统动态观测数据表
湿地生态系统动态观测数据表
农田生态系统动态观测数据表
附录C(资料性)动态观测数据的辅助信息表c.1
样地环境要素说明文档
野外观测与采样过程记录
数据质控信息
室内分析方法信息
数据联系人信息
参考文献
GB/T438582024
GB/T43858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6)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冬秀、韦文珊、张琳、宋创业、于贵瑞、李加洪、何洪林、王志强、黄建辉、谢宗强、白永飞、黄振英、李新荣、宋长春、潘贤章、郭学兵、李凌浩、杨元合。V
GB/T438582024
生物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成分,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真正实现者,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况的直接体现者。因此,生物要素长期监测是开展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核心内容,按照统一的设计,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状况的重要参数和关键生境因子的长期监测,获得高质量、规范化、可比性强的生物群落动态与变化规律数据,可为揭示我国主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过程与机制及其与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提出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提供服务。
1范围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长期监测规范GB/T438582024
本文件确立了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长期监测的规范体系、目标、原则,规定了样地设置与管理、监测内容、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内容与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森林、草地、荒漠、湿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样地和区域尺度的长期定位地面监测,不适用于内陆水域、城市等生态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GB/T4883
GB/T20533生态科学数据元数据
GB/T30523科技资源核心元数据
32740一2016自然生态系统土壤长期定位监测指南GB/T32843科技资源标识
33027一2016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GB/T39468—2020
陆地定量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通用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Fcommunity
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注:按生物类型进一步划分,如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等。3.2
ecosystem
生态系统
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者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terrestrialecosystem
陆地生态系统
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注:大陆上水体以外的各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森林、草地、荒漠、湿地(不包括内陆水域和城市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forestecosystem
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工
GB/T438582024
[来源:GB/T32740—2016,3.1]
草地生态系统grasslandecosystem在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地区,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占优势,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的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
[来源:GB/T32740—2016,3.2]
荒漠生态系统desertecosystem
由超早生、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以及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干早的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的生态系统[来源:LYT
T1698—2007,2.1]
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ecosystem长期或周期性积水或过湿,生长有水生或湿生植被的生态系统注:沼泽湿地和湖泊滩涂是重要的湿地类型,即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类型,重要植物生长期内水位至少接近于地表,在土壤处于饱和含水时段时,喜湿性植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来源:LY/T2090—2013,3.2]
fieldecosystem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并依赖人工管理的以农作物种植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注: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单一,功能状态受制于人为管理措施,养分循环主要依靠系统外投入而保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
生物长期监测long-termbiologicalobservation针对固定的区域,采用统一的方法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关键特征进行的长期定位观测。注:观测时间的长短依据所观测对象的特征而异,通常从十几年至数百年。3.10
长期监测样地permanentplot
样地plot
在特定生态系统类型分布的典型区域设立的用于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的一定面积地段。注:此地段反映该生态系统类型的基本特征,如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层片、外貌以及数量特征等3.11
样方quadrat
一定面积的正方形或长方形观测或取样地块。3.12
群落最小面积
communityminimumarea
能表征群落特征(如种类组成)的最小面积。3.13
生境要素habitatelement
生物群落所在生境的气候、土壤状况、水分状况,以及群落类型、利用历史和干扰等必要的背景信息。
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soilcrust由隐花植物(如苔藓、藻类和地衣)、土壤微生物以及其他多种生物体通过菌丝体、假根和分泌物等2
与土壤表层颗粒“胶结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结构的一类地表覆盖体。3.15
土壤有效种子库soilavailableseedbank定时间内,群落地表和20cm深度以内土壤中保存的、具有活性的植物种子。3.16
土壤微生物soilmicroorganism
土壤中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注:包括细菌、古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3.17
soilfauna
土壤动物
栖息在土壤或地表凋落物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注:主要由腹足类、蚓类、多足类、昆虫、螨类、线虫和原生动物等组成。4生物长期监测目标与原则
4.1目标
GB/T438582024
通过对典型生态系统中生物要素重要参数(如动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等)和关键生境因子的长期观测,经过各级质量控制,获得可客观表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动态与变化规律的基础数据4.2原则
生物长期监领测遵循以下原则:空间上的代表性:长期监测样地代表生态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物群落类型和利用方式,对农田生态系统则代表主要种植类型和耕作方式:时间上的长期性:样地位置长期固定,样地面积满足所设计监测年限的连续观测需求;一监测指标和方法上的一致性:监测指标和方法长期相对稳定;一可行性和样地保护:选择标准化、易实施、可操作性强、破坏性小的指标和方法;在观测过程中,注意对样地的保护,
工作留痕性:所有监测活动的时间、地点、实施人、采用的方法等过程信息,以及获取的数据均如实、完整记录,归档保存。
5监测样地的设置与管理
5.1样地类别
生物长期监测样地要包括综合观测样地、捕助观测样地、调查点三大类,其设置要求如下:综合观测样地应设置于观测区域最具代表性生态系统类型的典型地段,并开展多要素综合观测的长期监测,应严格围封管理,不应有观测活动以外的其他干扰;一一辅助观测样地应设置于观测区域综合观测样地之外,其他重要的代表性生态系统类型的典型地段,并进行长期监测,宜围封管理;一调查点应保持自然利用状态,不围封。注:调查点是用于对综合观测样地和辅助观测样地以外的其他生态系统类型或其他管理模式,以及动物等进行长期观测的样地、样线或位点,还有为了解区域植被格局/农作物种植结构而布设的网格化调查点,包括植物群落调查点、动物群落调查点和区域格局调查点。3
GB/T43858—2024
样地布局
监测样地的总体布局和选址遵循以下要求:a)应根据区域植被和土壤分布特点确定各类样地的位置和数量等总体布局设计:综合观测样地、辅助观测样地和调查点三类样地合在一起应包括生态站所在区域的主要群落类型和主要利用方式,对农田生态系统则应包括生态站所在区域的主要种植类型或主要耕作方式;b)在观测区域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典型地带规划综合观测样地;在观测区域其他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或者综合观测样地附近正常利用状态下的同类样地规划多个辅助观测样地:
在观测区域内划定数个调查点用于对自然利用状态下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其他管理模式或动物群落的调查等:
e)在区域尺度上规划区域网格调查点,以对区域尺度进行长期观测。5.3样地设置
5.3.1概述
样地设置包括设置规则、样地面积、样地布设、采样设计和样地背景信息调查等环节。5.3.2设置规则
样地设置遵循以下规则:
样地应设置在所调查生物群落的典型部分:种类成分的分布宜均匀一致:
群落结构应完整,层次应分明;样地条件(特别是地形和土壤)应一致:样地、样方面积都是指水平投影面积;样地要用显著的实物标记:
样地形状宜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地块,以正方形为佳;一森林群落样地面积不应小于群落最小面积一样地的管理方式应保持持续和稳定,不应轻易更换。5.3.3样地面积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样地的面积要求不同,具体如下:森林生态系统综合观测样地,应不小于100mx100m;辅助观测样地面积可适当小于综合观测样地,但不应小于群落最小面积,参考标准为:热带森林不小于40mx40m,亚热带森林不小于30mx40m,温带森林不小于20m×30m0mx200m:
草地生态系统综合观测释地和辅助观测样地的面积应不小于200一荒漠生态系统综合观测样地和辅助观测样地的面积应不小于100mx100m;一湿地生态系统综合观测样地和辅助观测样地的面积应不小于125mx125m:根据湿地植被的特点,其形状可为环带形:
一农田生态系统综合观测样地和辅助观测样地的面积应不小于40mx40m样地周边至少设置2.5m的保护行;
对于专门开展动物监测的样线,根据动物调查的要求,样线长度一般为1km;如果受地形的影响,样线无法达到1km的长度,可采用多条平行样线替代。5.3.4样地布设
GB/T438582024
按照确定的原则和面积要求选择样地位置,进行围取,确保样地在面积大小和形状方面能满足要求,对于坡地,应把地表面积换算为水平投影面积。森林样地围取时底边宜按等高线围取。围取完成后,建立必要的标记和样地保护设施。森林生态系统样地面积直接纳入植株密度等数据计算,因此,样地面积和形状应与设计严格一致。森林样地围取完成后,需将样地划分成10mx10m的ⅡI级样方,并对样方角点做永久标记。
5.3.5采样设计
在观测样地设立之后,应对样地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并制定明确的长期采样方案,确定每次采样的位点,并在样地平面图上精确标出。以后每次采样都应遵照执行,从而避免因采样的随意性造成数据不可比,或者对样地造成破坏而影响到长期观测计划。在样地中设置10个1m2m永久固定样方,用于草本植物群落的长期定位观测,不做任何破坏性取样。采样设计方法和方案根据具体观测样地情况有所不同,但应遵循以下要求:一保证每次采样的代表性
一对于非破坏性观测项目,保持采样位点在整个长期观测期间的相对固定:一对于破坏性观测项目,避免各次采样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干扰采样设计方案方便统计检验:
一保护样地,使破坏降到最小。5.3.6样地背景信息调查
长期监测样地建立后,应对样地的背景信息进行收集和调查,填写样地背景信息简表,相关资料归档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一森林、草地、荒漠和湿地生态系统样地背景信息应包括:建立时间和面积、地理位置(包括行政位置、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代表性、植被特征(植被类型、植物群落名称、群落分层特征、群落高度、植被演替背景)、地形地貌(包括地貌特征、坡向、坡位、坡度)、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土块母质、土壤类型、土壤面特征)、水分状况、土地利用方式、选点依据等(见附录A的表A.1),森林生态系统还应观测记录每株乔木的相对坐标位置;一农田生态系统样地背景信息应包括:建立时间和面积、地理位置(包括行政位置、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代表性、作物栽培历史、作物种植模式、管理制度说明、地形地貌(包括地貌特征、坡向、坡位、坡度)、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土壤母质、土壤类型、土壤剖面特征)、水分状况、选点依据等(见表A.2)。
5.4样地管理与过程文件记录存档样地位置选定需经过专家论证。样地布设完成后,要进行必要的圈围以保护样地免受破坏,并组织专门队伍对整个样地做一个全面的综合调查,了解样地背景信息并及时记录、存档,专家对样地设置过程和记录进行审验。样地的布局设置、管理模式、采样设计等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应轻易改变。如果样地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经过专家论证,变更说明、变更后样地的样地背景信息需及时记录和存档。5.5证实方法
样地设置完成后,通过查看工作记录审核样地设置与管理环节的操作过程规范性,通过查看表A.1或表A.2中数据填写的完备性审核样地背景信息调查的规范性,通过查看表A.1或表A.2中的信息,以及专家论证记录,评估样地选址合理性。通过检查样地管理工作记录审核样地管理规范性。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