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Z 43996.2-2024微细气泡技术 农业应用 第2部分:评价大麦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测试方法
GB/Z 43996.2-202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Z 43996.2-2024

中文名称:微细气泡技术 农业应用 第2部分:评价大麦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Fine bubble technology—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Part 2: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germination of barley seed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4-04-25

实施日期:2024-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3305751

相关标签: 微细 气泡 技术 农业 应用 评价 大麦 种子 测试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试验>>19.020试验条件和规程综合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标准>>A20综合技术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SO 23016-2:201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38.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梁奇锋 丁荣 梁贺君 朱荣 陈谷一 夏少华 柳姝 李攀 陈晓清 陈岚 翟旭军 王建国 袁文军 李继香 刘楠 许竞翔 吕俊鹏 朱梦雪 邵悦 王建军 黄生飞 朱银标

起草单位: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国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海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绍兴市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郑州轻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

归口单位:全国微细气泡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84)

提出单位:中国科学院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描述了一种超细气泡水对大麦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测试方法,该水由超细气泡水发生系统产生。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测量大麦种子发芽率来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农业应用中评价微细气泡技术对大麦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测试。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9.020
CCS A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43996.2—2024
农业应用
微细气泡技术
第2部分:评价大麦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测试方法
Fine bubble technology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Part 2 :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germination of barley seeds(IS023016-2:2019,M0D)
2024-04-2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1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测试原理
测试系统概述
测试结果评价
试验对象
仪器和试验设备
用于发芽试验的种子
超细气泡发生系统和超细气泡水测量和观察仪器
恒温水箱
塑料网袋
测试托盘和滤纸
检验用的有限样本
测量装置和设备的维护
测试环境
温度条件
待测环境参数
测试流程
测试周期和检验间隔
选种及装袋
超细气泡水和对照水的使用
托盘准备与观察
检查与记录
9测试报告
附录A(资料性)
实验室测试结果示例
附录B(规范性)
参考文献
大麦种子有限样本
GB/Z43996.2—2024
GB/Z43996.2—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Z43996《微细气泡技术农业应用》的第2部分。GB/Z4399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评价水培生菜生长促进作用的测试方法;一第2部分:评价大麦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测试方法。本文件修改采用ISO23016-2:2019《微细气泡技术农业应用第2部分:评价大麦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测试方法》,文件类型由ISO的标准调整为我国的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本文件与ISO23016-2:2019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删除了ISO23016-2:2019的3.2、3.3、3.10,后续条目号依次前移。本文件与ISO23016-2:2019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更改了术语和定义引导语的引用文件,用GB/T41914.1替换了ISO20480-1、GB/T41914.2替换了ISO20480-2(见第3章),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删除了术语“浸种”“超细气泡发生系统”“生长周期”及其定义(见ISO23016-2:2019的3.2、3.3和3.12),以提高可操作性;更改了术语对照水”“原水”的定义(见3.3、3.4,IS023016-2:2019的3.5、3.6),以提高可操作性;
—一将A2规格的水由脚注说明调整为条文内容(见第5章),以提高可操作性;一增加了“薄膜盖住烧杯顶部”的选项(见7.1),以提高可操作性。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一更改了3.2超细气泡水的注;
电导率单位更改为mS/m;
一6.2中超细气泡发生系统构成装置的“超细气泡发生系统”更改为“微细气泡发生系统”。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微细气泡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绍兴文理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国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海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绍兴市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郑州轻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吴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上海养稼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鄱阳县爱农农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奇锋、丁荣、梁贺君、朱荣、陈谷一、夏少华、柳姝、李攀、陈晓清、陈岚、翟旭军、王建国、袁文军、李继香、刘楠、许竞翔、吕俊鹏、朱梦雪、邵悦、王建军、黄生飞、朱银标。Ⅲ
GB/Z43996.2—2024
鉴于微细气泡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增长,特制定本文件以确定该领域中的相关标准,特别关注微细气泡技术对促进大麦种子发芽和生长的作用。在农业中使用微细气泡技术已被证实有益于各种农作物生产并吸引了各国的兴趣。该技术在绿叶植物中的应用已很成熟,目前正被扩展应用到其他植物的种子发芽和生长促进上。从世界范围内看,农业领域中微细气泡技术的标准化不但受到关注,而且正在迅速地付诸实践。该项技术有望得到迅猛发展。
除了在农业上,微细气泡技术也在环境科学、食品、水产品、医药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在这些领域,技术标准化正在取得广泛进展。随着该标准化的实现,未来世界各国对微细气泡技术的认可度将会不断提高。
GB/Z43996《微细气泡技术农业应用》旨在对微细气泡技术农业应用领域中普遍适用的原则和要求进行标准化,拟由四个部分构成。一第1部分:评价水培生菜生长促进作用的测试方法。目的在于确立超细气泡水促进水培生菜生长的测试方法。bZxz.net
一第2部分:评价大麦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测试方法。目的在于确立超细气泡水促进大麦种子发芽的测试方法。
一一第3部分:促进大麦种子萌发的超细气泡最低数量浓度指南。目的在于明确促进大麦种子发芽的超细气泡最低数量浓度。
一第4部分:评价促进大麦种子发芽的超细气泡数量浓度测试方法。目的在于确立促进大麦种子发芽的超细气泡数量浓度测试方法。IV
1范围
微细气泡技术农业应用
GB/Z43996.2—2024
第2部分:评价大麦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描述了一种超细气泡水对大麦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测试方法,该水由超细气泡水发生系统产生。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测量大麦种子发芽率来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农业应用中评价微细气泡技术对大麦种子发芽促进作用的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1914.1
微细气泡技术
2022,ISO20480-1:2017,IDT)
GB/T41914.2
微细气泡技术
微细气泡使用和测量通则第1部分:术语(GB/T41914.1-微细气泡使用和测量通则
(GB/T41914.2—2022,ISO20480-2:2018,MOD)3术语和定义
第2部分:微细气泡属性分类
GB/T41914.1和GB/T41914.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发芽germination
出现至少1mm长度的芽。
[来源:ISO18763:2016,3.7,有修改]3.2
超细气泡水ultrafinebubblewaterUFB水UFBwater
含有超细气泡的水。
注:超细气泡已在GB/T41914.1中定义。3.3
controlwater
对照水
用来与超细气泡水进行对照的样本水。3.4
原水rawwater
用于生产微细气泡水并作为参考用的对照水。3.5
测试水
testwater
超细气泡水(3.2)或者对照水(3.3)。GB/Z43996.2—2024
超细气泡区
UFBsection
装有测试大麦种子发芽所需超细气泡水(3.2)的测试烧杯3.7
对照区
control section
作为微细气泡区对比的、使用原水(3.4)种植植物的区域。注:在本文件中,种植的植物是大麦种子。3.8
发芽率
germinationratio
试验期间观察到的已发芽种子数与测试用种子总数的比率。3.9
超细气泡促进效率
UFBenableefficiency
衡量超细气泡在种子发芽期的增益效率的数值注:P由公式(1)定义。
测试原理
测试系统概述
超细气泡水通过供应原水至超细气泡发生系统来生成,超细气泡水应供应至超细气泡区,促进已放人的大麦种子发芽。此外,不含超细气泡的对照原水应直接供应至对照区。生长促进性能测试的构成原理见图1。
微细气泡
产生系统
微细气泡水
(产生/储存)
提供超细气泡
(UFB)水
超细气泡区
4.2测试结果评价
对照水
提供对照水
对照区
生长促进性能测试系统示意图
发芽率G通过计算发芽种子数量与每次测试所用种子的总数之比得到。假定发芽率的变化是一个特殊的S曲线回归函数,并且利用下述的过程推断出与各个区发芽率延迟有关的一个参数T50,即发芽率达到最大发芽率50%的时间。超细气泡区与对照区T5的相对差异2
GB/Z43996.2—2024
是衡量微气泡增益性能的指标,定义为超细气泡促进效率P,并应进行报告。超细气泡促进效率P通过公式(1)给定:
P=[T5o(control)-T5(UFB)]/T5o(control)式中:
超细气泡促进效率,%;
T5o(control)———对照水中种子的T5o;T50(UFB)
超细气泡水中种子的T50。
S曲线回归函数由公式(2)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所有检验和每个区的样本进行数据拟合得出:G(t:)=f(t:,B,Gmax,T5o)=Gmax/(1+exp[B(lgt:-lgT5o)J)式中:
Gt:)—4
每次检测时观察到的发芽率,%;t:
..........( 2)
每次检测的时间;宜使用to.1作为时间零点而不是to,以避免lgo的计算,便于软件进行平滑的数据分析;
—T50时刻曲线的斜率;
最大发芽率,%。
附录A给出了一个评价实例
注:一旦种子质量确定,由T5正确评价的P代表了超细气泡水和超细气泡发生系统所提供的超细气泡促进效果5试验对象
本文件所规定的试验对象为存放在瓶子或其他保存和运输容器中的超细气泡水,以及用于产生超细气泡水的超细气泡发生系统。该超细气泡水应通过向超细气泡发生系统供应原水来生成。应使用电导率≤0.1mS/m(25℃)、无机碳(TOC)质量浓度≤0.5mg/L、锌质量浓度≤0.5μg/L、氧化硅质量浓度≤50ug/L、氯离子质量浓度≤2g/L和硫酸根离子质量浓度≤2ug/L的水或更纯的蒸馏水作为原水。
应测量或给出超细气泡水中超细气泡的大小、数量和浓度。超细气泡发生系统应以相同的方式向各类适合保存和运输的容器提供上述超细气泡水。6仪器和试验设备
6.1用于发芽试验的种子
大麦种子作为发芽试验的种子。大麦种子可从各种来源获得。测试应使用干燥大麦种子,不应用水冲洗。
6.2超细气泡发生系统和超细气泡水超细气泡水应通过向超细气泡发生系统供应原水来生成。在本文件中,超细气泡发生系统是指所有能连接在一起并运转的设备,包括微细气泡发生系统、对照水供应系统和超细气泡水供应系统。超细气泡水在使用之前,应保持静止使造成水体白浊的微气泡消失,直到水体变清但是,测试之前超细气泡水在瓶子或其他保存和运输容器中最长的储存时间应不超过48h6.3测量和观察仪器
宜准备以下仪器:
a)pH计;
GB/Z43996.2—2024
电导率仪;
溶解氧(DO)仪;
温度计;
计时器;
放大镜。
6.4烧杯
应准备4个容量为2L或更大的玻璃烧杯。应分别将1.5L的超细气泡水和对照水倒这些烧杯中。使用前,烧杯应使用蒸馏水清洗3遍。4个烧杯应分配如下(见图3):用于对照水(种子浸没);
用于超细气泡水(种子浸没);b)
用于对照水(替换用);
用于超细气泡水(替换用)。
6.5恒温水箱
应将6.4中制备的4个烧杯置于恒温水箱中,该恒温水箱能保证烧杯中测试水温在20℃~30℃之间恒定。
6.6塑料网袋
对于试验种子的盛放,应准备6个具有特定网孔设计的塑料网袋。这些袋子应确保种子在其中稳定,防止种子的位移或漏失。袋子的网孔大小应既能确保测试水顺畅通过,同时又能防止种子的漏出。宜选择孔径0.425mm~1.4mm的网袋。测试托盘和滤纸
应准备两个托盘,其尺寸足以容纳直径约185mm的滤纸,在直径为180mm或以上的滤纸上排列种子,便于检查发芽情况。6.8检验用的有限样本
按照附录B的有限样本进行检验。应由能清楚区分发芽状态的人员使用放大镜和有限样本进行检验。
6.9测量装置和设备的维护
6.9.1维护
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测量装置和设备的性能,6.9.2校准
所有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以保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7
测试环境
温度条件
烧杯中测试水的温度应保持在20℃~30℃。实验室的气温应保持常温
将烧杯顶部用塑料盖或者薄膜盖住,防止风、水分蒸发、灰尘侵人等影响。4
7.2待测环境参数
待测环境参数包括:
pH(测试水);
电导率(测试水);
溶解氧(测试水)。
测试流程
测试周期和检验间隔
测试周期和检验间隔要求如下。a)
GB/Z43996.2—2024
测试周期应根据种子来源的信息确定。如果无法获得该信息,应进行预测试,以确定测试周期。
b)应确定检测间隔,以便在测试期间至少进行4次检测。8.2选种及装袋
选种及装袋要求如下。
试验种子应从足够大的种子数量中选择,以确保至少选中300粒种子。首先,试验前应清除小种子和异物。然后,应基于以下指标,按照附录B的有限样本选择种子:1)种子个大且大小一致;
2)无褐色或黑色变色等,种子颜色均匀;3)表面无损伤;
4)未发芽的种子。
根据a)中的条件选择300粒种子。将300粒种子分成两大组,每组150粒。将第一组放在超b)
细气泡区,将第二组放在对照区。将每大组种子分为三小组,每小组50粒种子,然后放人塑料网袋中(见图2)。
种子浸没在
超细气泡水中
第一组
50粒/包
种子浸没在
蒸馏水中
第二组
50粒/包
塑料网袋中的种子
超细气泡水和对照水的使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