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7364.2-202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7364.2-2024
中文名称: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2部分:调查区划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Code of practice for terrestrial wildlife and its habitat survey—Part 2:Zoning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4-03-15
实施日期:2024-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9974433
相关标签:
陆生
野生动物
栖息地
技术规程
区划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01农业和林业综合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林业>>B65森林资源保护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4页
标准价格:70.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郜二虎、喻舒琳、何杰坤、袁军、黄红、唐小平、王志臣、林琳、顾雅莉、徐扬、林思亮、尹茂国、江海声、蔺琛、石田、郝志明、李岳凌、李仁强、张祺、慈雪伦、冯莉、王明胜、佟志远、周维、马广智、董以、岳荣生、王盼
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
归口单位: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经营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69)
提出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区划方案、各单元编码、各调查单元生态特征、各单元边界和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区域性或省级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参照使用。
标准内容
ICS65.020.01
CCSB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364.2—2024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第2部分:调查区划
Code of practice for terrestrial wildlife and its habitat survey-Part 2 : Zoning2024-03-1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7-01实施
GB/T37364.2—2024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区划方案
层级划分
单元数量
单元体系
各单元编码
代码结构
编码方法
5.3各单元代码
6各调查单元生态特征
各单元边界和范围
附录A(资料性)
附录B(资料性)
附录C(资料性)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体系及各单元代码各调查单元生态特征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区划图: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GB/T37364.2—2024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为GB/T37364《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的第2部分。GB/T3736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导则;
第2部分:调查区划;
第3部分:兽类;
第4部分:鸟类。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经营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二虎、喻舒琳、何杰坤、袁军、黄红、唐小平、王志臣、林琳、顾雅莉、徐扬、林思亮、尹茂国、江海声、蔺琛、石田、郝志明、李岳凌、李仁强、张祺、慈雪伦、冯莉、王明胜、佟志远、周维、马广智、董以、岳荣生、王盼。I
GB/T37364.2—2024
GB/T37364旨在确立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基本方法,GB/T37364拟由9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导则。目的在于提供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基本术语和一般要求。第2部分:调查区划。目的在于提供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区划方案及各单元的名称、代码和范围。
一第3部分:兽类。目的在于提供兽类调查的基本方法。一第4部分:鸟类。目的在于提供鸟类调查的基本方法。第5部分:爬行类。目的在于提供爬行动物调查的基本方法。一第6部分:两栖类。目的在于提供两栖动物调查的基本方法。一第7部分:昆虫。目的在于提供昆虫调查的基本方法,第8部分:无脊椎动物(除昆虫外)。目的在于提供无脊椎动物(除昆虫外)调查的基本方法。第9部分:人工繁育及利用调查。目的在于提供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及利用调查的基本方法。1范围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第2部分:调查区划
GB/T37364.2—2024
本文件规定了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的区划方案、各单元编码、各调查单元生态特征、各单元边界和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区域性或省级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364.1
:术语和定义
陆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技术规程第1部分:导则GB/T3736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Eeco-geographicalunit
生态地理单元
陆生野生动物区系组成、栖息地状况及环境要素基本相似的地理空间。3.2
Esurveyunit
调查单元
陆生野生动物区系组成、栖息地状况及环境要素基本相似,并根据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分割后形成的地理空间。
区划zoning
以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为目的,根据各地陆生野生动物区系成分、栖息地状况及环境特点,系统划分为单元体系的过程及结果
4区划方案
4.1层级划分
分为六级:第一级为界,第二级为区,第三级为亚区,第四级为地理省,第五级为生态地理单元,第六级为调查单元。
GB/T37364.2—2024
2单元数量
全国划分为:2界、7区、19亚区、54个地理省、239个生态地理单元、310个调查单元。3单元体系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体系见附录A。5各单元编码
5.1代码结构
采用层次码结构,分为六层,层代码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层代码由一位大写拉丁字母组成;第二层代码由一位数字组成,从1开始,升序排列,顺序编码,并打破层次限制;第三层代码由两位数字表示,从01开始,升序排列,顺序编码,并打破层次限制;第四层代码由两位数字表示,从01开始,升序排列,顺序编码,并打破层次限制;第五层代码由两位数字表示,从01开始,在层内升序排列;第六层代码由一位数字表示,从1开始,在层内升序排列。第四层代码与第五层代码之间使用“”分隔。其结构如图1所示。
第六层代码
第五层代码
第四层代码
第三层代码
第二层代码
界代码」
第一层代码
2编码方法
区代码
亚区代码
生态地理单元代码
地理省代码一
图1代码结构图
界代码由一位大写拉丁字母组成,即第一层代码,其中,N表示古北界,S表示东洋界。5.2.2区
调查单元代码
区代码由一位大写拉丁字母及一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即界代码加上第二层代码。其中,N1、N2、N3、N4、S5、S6、S7分别表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5.2.3亚区
亚区代码由一位大写拉丁字母及三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即区代码加上第三层代码。各亚区代码含义见表1。
地理省
亚区名称
大兴安岭亚区
长白山亚区
松辽平原亚区
黄淮平原亚区
黄土高原亚区
东部草原亚区
西部荒漠亚区
天山山地亚区
羌塘高原亚区
青海藏南亚区
各亚区代码表
GB/T37364.2—2024
亚区名称
西南山地亚区bZxz.net
喜马拉雅亚区
东部丘陵平原亚区
西部山地高原亚区
闽广沿海亚区
滇南山地亚区
海南亚区
台湾亚区
南海诸岛亚区
地理省代码由
日一位大写拉丁字母及五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即亚区代码加上第四层代码。各地理省
代码含义见表2。
N10101
N10102
N10203
N10204
N10205
N10306
N10307
N10308
N20409
N20410
N20411
N20512
N20513
N20514
N30615
N30616
N30717
地理省名称
大兴安岭北部省
大兴安岭南部省
小兴安岭省
长白山山地省
三江平原省
山前台地省
嫩江平原省
辽河平原省
华北平原省
山东丘陵省
淮北平原省
冀晋陕北部省
晋南-渭河-伏牛省
甘南-六盘省
呼伦贝尔-辽西省
内蒙古东部省
河套-河西省
各地理省代码表
N30718
N30719
N30720
N30721
N30722
N30823
N30824
N30825
N40926
N40927
N40928
N40929
N41030
N41031
N41032
S51133
S51134
地理省名称
阿拉善-北山省
东疆戈壁省
准噶尔盆地省
塔里木盆地省
柴达木盆地省
天山山地省
阿尔泰山山地省
淮噶尔界山省
羌塘荒漠省
昆仑省
高原湖盆山地省
帕米尔高原省
藏南高原谷地省
青藏东部省
祁连湟南省
岷山-大雪山山地省
三江横断省
GB/T37364.2—2024
S51135
S51236
S51237
S61338
S61339
S61340
S61441
S61442
S61443
S61444
生态地理单元
各地理省代码表(续)
地理省名称
云南高原省
喜马拉雅省
察隅-贡山省
桐柏山-大别山省
长江沿岸平原省
江南丘陵省
秦巴-武当省
四川盆地省
贵州高原省
黔桂湘低山丘陵省
S71545
S71546
S71547
S71648
S71649
S71750
S71751
S71852
S71853
S71954
地理省名称
东部丘陵省
沿海低丘平地省
滇桂山地丘陵省
滇西南山地省
滇南边地省
中部山地省
沿海低地省
中央山地省
西部低地省
南海诸岛省
生态地理单元代码由一位大写拉丁字母及七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即地理省代码加上第五层代码。在地理省代码与第五层代码之间用“”进行分隔。年各单元代码含义见附录A。
调查单元
调查单元代码由一位大写拉丁字母及八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即生态地理单元代码加上第六层代码。各单元代码含义见附录A。
各单元代码
各单元代码见附录A。
各调查单元生态特征
各调查单元面积、地貌类型、主要植被类型等见附录B。各单元边界和范围
各单元边界和范围见附录C。
附录A
(资料性)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体系及各单元代码表A.1给出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体系及各单元代码表A.1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体系及各单元代码表代码
N10101
N10101-01
N10101-011
N10101-012
N10101-02
N10101-021
N10101-03
N10101-031
N10101-04
N10101-041
N10101-05
N10101-051
N10102
N10102-01
N10102-011
N10102-02
N10102-021
N10203
N10203-01
N10203-011
N10203-02
N10203-021
N10203-03
N10203-031
N10204
N10204-01
N10204-011
N10204-02
N10204-021
古北界
东北区
大兴安岭亚区
大兴安岭北部省
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内蒙古
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黑龙江
大兴安岭北部山前台地
大兴安岭北部山前台地-黑龙江
伊勒呼里山山地
伊勒呼里山山地-黑龙江
大兴安岭东部山前台地
大兴安岭东部山前台地-黑龙江
大兴安岭中部山地
大兴安岭中部山地-内蒙古
大兴安岭南部省
大兴安岭西部山前台地
大兴安岭西部山前台地-内蒙古
大兴安岭南部丘陵
大兴安岭南部丘陵-内蒙古
长白山亚区
小兴安岭省
小兴安岭北坡山地
小兴安岭北坡山地-黑龙江
小兴安岭南坡山地
小兴安岭南坡山地-黑龙江
小兴安岭山前台地
小兴安岭山前台地-黑龙江
长白山山地省
完达山山地
完达山山地-黑龙江
穆兴平原
穆兴平原-黑龙江
GB/T37364.2—2024
GB/T37364.2—2024
N10204-03
N10204-031
N10204-032
N10204-04
N10204-041
N10204-042
N10204-05
N10204-051
N10204-052
N10204-06
N10204-061
N10204-07
N10204-071
N10205
N10205-01
N10205-011
N10306
N10306-01
N10306-011
N10306-012
N10307
N10307-01
N10307-011
N10307-012
N10307-02
N10307-021
N10308
N10308-01
N10308-011
N10308-02
N10308-021
N10308-022
N10308-03
N10308-031
N20409
N20409-01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体系及各单元代码表(续)名称
长白山西部山前台地
长白山西部山前台地-吉林
长白山西部山前台地-黑龙江
长白山北部山地
长白山北部山地-吉林
长白山北部山地-黑龙江
长白山南部山地
长白山南部山地-辽宁
长白山南部山地-吉林
千山山地
千山山地-辽宁
辽东半岛
辽东半岛-辽宁
三江平原省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黑龙江
松辽平原亚区
山前台地省
松花江平原台地
松花江平原台地-吉林
松花江平原台地-黑龙江
嫩江平原省
嫩江平原
嫩江平原-吉林
嫩江平原-黑龙江
大兴安岭南部山前台地
大兴安岭南部山前台地-内蒙古
辽河平原省
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内蒙古
辽河平原
辽河平原-辽宁
辽河平原-吉林
医巫间山山地
医巫间山山地-辽宁
华北区
黄淮平原亚区
华北平原省
海河平原
N20409-011
N20409-012
N20409-013
N20409-014
N20409-015
N20410
N20410-01
N20410-011
N20410-02
N20410-021
N20411
N20411-01
N20411-011
N20411-012
N20411-013
N20411-014
N20512
N20512-01
N20512-011
N20512-012
N20512-02
N20512-021
N20512-03
N20512-031
N20512-032
N20512-04
N20512-041
N20512-05
N20512-051
N20512-06
N20512-061
N20512-07
N20512-071
N20512-08
N20512-081
N20512-09
N20512-091
N20512-10
GB/T37364.2—2024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单元体系及各单元代码表(续)名称
海河平原-北京
海河平原-天津
海河平原-河北
海河平原-山东
海河平原-河南
山东丘陵省
山东半岛
山东半岛-山东
鲁中南低山丘陵
鲁中南低山丘陵-山东
淮北平原省
淮北平原
淮北平原-江苏
淮北平原-安徽
淮北平原-山东
淮北平原-河南
黄土高原亚区
冀晋陕北部省
努鲁尔虎山山地
努鲁尔虎山山地-内蒙古
努鲁尔虎山山地-辽宁
辽西丘陵
辽西丘陵-辽宁
燕山山地
燕山山地-北京
燕山山地-河北
坝上高原
坝上高原-河北
冀西北盆地
冀西北盆地-河北
太行山东坡北段
太行山东坡北段-河北
恒山-五台山山地
恒山-五台山山地-山西
吕梁山山地
吕梁山山地-山西
陕北黄土高原
陕北黄土高原-陕西
陕北黄土切割塬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