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7969.8-2024信息技术 对象标识符登记机构操作规程 第8部分: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s)的生成及其在对象标识符中的使用
GB/T 17969.8-202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969.8-2024

中文名称:信息技术 对象标识符登记机构操作规程 第8部分: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s)的生成及其在对象标识符中的使用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ced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object identifier registration authorities—Part 8:Generation of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s(UUIDs) and their use in object identifier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4-05-28

实施日期:2024-05-28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7134210

相关标签: 信息技术 对象 标识符 登记 机构 操作规程 通用 唯一 生成 使用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35.110网络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L79计算机开放与系统互连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7969.8-2010

采标情况:ISO/IEC 9834-8:2014,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0页

标准价格:65.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蔡廷晓、王婷、郭雄、杨宏、刘敏、苏静茹、卓兰、孙旭、张弛、韩世豪、孙胜、陈飞飞、陈驭政、贾景润、范营营、沈杰、李应龙、周立雄、孟振亚、黄庆卿、施超、陶怡、陈娟、李润泽、董逑、时宗胜

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晶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天臣微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等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提出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生成128位标识符的格式和生成规则,这些标识符保证是全球唯一的,或大概率是全球唯一的。 遵守本文件以每100 ns生成一个新的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既适用于暂时使用,也可作为永久标识符。 本文件源自UUID及其生成的早期非标准规范,并且在技术上等同于这些早期规范。 本文件还规定和允许使用UUID作为联合UUID弧之下的各弧对应的主值(定义了Unicode标签)。这使用户能生成和使用此类弧而无需任何登记规程。 本文件还规定和允许使用UUID来形成统一资源名称(URN)。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5.110
CCSL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69.8—2024/ISO/IEC9834-8:2014代替GB/T17969.8—2010
信息技术
对象标识符登记机构操作规程
第8部分: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s)的生成及其在对象标识符中的使用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cedures for the operation of object identifieregistration authorities-Part 8: Generation of universally uniqueidentifiers(UUIDs)andtheiruseinobjectidentifiers(ISO/IEC9834-8:2014.IDT)
2024-05-2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5-28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UUID结构和表示
GB/T17969.8—2024/ISO/IEC9834-8:2014次
使用UUID作为联合UUID弧的主体整数值和Unicode标签使用UUID来生成URN
UUID的比较和排序规则
验证·
保留位
UUID字段用途和传输字节次序
设置基于时间的UUID字段
设置基于名称的UUID字段
15设置基于随机数的UUID字段
附录A(资料性)
附录B(资料性)
附录C(资料性)
附录D(资料性)
参考文献
有效生成基于时间的UUID的算法基于名称的UUID的特性
在系统中随机数的生成
实例实现·
GB/T17969.8—2024/ISO/IEC9834-8:2014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17969的第8部分。GB/T1796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第1部分:一般规程和国际对象标识符树的顶级弧(GB/T17969.1一201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第3部分:ISO和ITU-T联合管理的顶级弧下的客体标识符弧的登记(GB/T17969.3一200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第5部分:VT控制客体定义的登记表(GB/T17969.5—2000);
一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GB/T17969.6—2000);
第6部分:应用进程和应用实体
信息技术对象标识符登记机构操作规程第8部分: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s)的生成及其在对象标识符中的使用(GB/T17969.8一2024)。本文件代替GB/T17969.8一201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OSI登记机构操作规程第8部分: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的生成和登记及其用作ASN.1客体标识符部件》,与GB/T17969.8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原第7章标题“使用UUID来形成OID”为“使用UUID作为联合UUID弧的主体整数值和Unicode标签”,并修改第7章相应内容:b)删除了原第16章“UUID的登记及其用作OID部件”。本文件等同采用ISO/IEC9834-8:2014《信息技术对象标识符登记机构操作规程星第8部分:通
用唯一标识符(UUIDs)的生成及其在对象标识符中的使用》。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晶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天臣微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廷晓、王婷、郭雄、杨宏、刘敏、苏静茹、卓兰、孙旭、张弛、韩世豪、孙胜、陈飞飞、陈驭政、贾景润、范营营、沈杰、李应龙、周立雄、孟振亚、黄庆卿、施超、陶怡、陈娟、李润泽、董速、时宗胜。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2010年首次发布为GB/T17969.8—2010;——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17969.8—2024/ISO/IEC9834-8:2014引言
GB/T17969旨在规定对象标识符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基于ISO/IEC9834编制,拟由5个部分构成。
开放系统互连
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第1部分:一般规程和国际对象标识信息技术
符树的顶级弧(GB/T17969.1一2015)。目的是规定国际对象标识符树及其顶级弧。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
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第3部分:ISO和ITU-T联合管理的顶级弧下的客体标识符弧的登记(GB/T17969.3一2008)。目的是规定该对象标识符弧的登记规程,包括修订、添加项等,开放系统互连
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
第5部分:VT控制客体定义的登记信息技术
表(GB/T17969.5一2000)。目的是规定登记表各项内容。信息技术
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
开放系统互连
第6部分:应用进程和应用实体
(GB/T17969.6一2000)。目的是规定应用进程和应用实体的登记规程。一信息技术对象标识符登记机构操作规程是第8部分: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s)的生成及其在对象标识符中的使用(GB/T17969.8一2024)。目的是规定通用唯一标识符的生成规程及其在对象标识符中的使用。
1范围
GB/T17969.8—2024/IS0/IEC9834-8:2014信息技术对象标识符登记机构操作规程第8部分: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s)的生成及其在对象标识符中的使用本文件规定了生成128位标识符的格式和生成规则,这些标识符保证是全球唯一的,或大概率是全球唯一的。
遵守本文件以每100ns生成一个新的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既适用于暂时使用,也可作为永久标识符。
本文件源自UUID及其生成的早期非标准规范,并且在技术上等同于这些早期规范本文件还规定和允许使用UUID作为联合UUID弧之下的各弧对应的主值(定义了Unicode标签)。这使用户能生成和使用此类弧而无需任何登记规程。本文件还规定和充许使用UUID来形成统一资源名称(URN)。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IEC8802-3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accessmethodandphysicallayerspecifications]注:GB/T15629.3一2014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SO/IEC8802-3:2000,MOD)ITU-TX.680(2008)IISO/IEC8824-1:2008信息技术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基本记法规范[InformationtechnologyAbstractSyntaxNotationOne(ASN.1):Specificationof basic notation]注:GB/T16262.1—2006信息技术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第1部分:基本记法规范(ISO/IEC8824-1:2002,IDT)
ITU-TX.660IISO/IEC9834-1信息技术对象标识符登记机构操作规程:一般规程和国际对象标识符树的顶级弧(Informationtechnology—Proceduresfortheoperationof objectidentifierregistra-tion authorities:General procedures and top arcs of the international object identifier tree)注:GB/T17969.1一2015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OSI登记机构的操作规程第1部分:一般规程和国际对象标识符树的顶级弧(ISO/IEC9834-1:2008,NEQ)FIPSPUB180-3联邦信息处理标准,安全散列标准(SHS)[FederalInformationProcessingStandards Publication,Secure Hash Standard (SHS)JIETFRFC1321MD5消息摘要算法(TheMD5Message-DigestAlgorithm)1
GB/T17969.8—2024/IS0/IEC9834-8:201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ASN.1记法
本文件使用了在ITU-TX.680|ISO/IEC8824-1中定义的下列术语:协调世界时(UTC)CoordinatedUniversalTime(UTC);a)
对象标识符类型objectidentifiertype;b)
OID国际化资源标识符类型OIDinternationalizedresourceidentifiertype。c)
3.2登记机构
本文件使用了在ITU-TX.660IISO/IEC9834-1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
国际对象标识符树InternationalObjectIdentifiertree;IRI/URI值IRI/URIvalue;
OID国际化资源标识符OIDinternationalizedresourceidentifier;对象标识符objectidentifier;登记registration;
登记机构registrationauthority;登记规程registrationprocedures次标识符secondaryidentifier;h)
Unicode字符Unicodecharacter;Unicode标签Unicodelabel。
3.3网络术语
本文件使用了在ISO/IEC8802-3中定义的下列术语:MAC地址MAC address。
3.4附加定义
密码质量级随机数cryptographic-qualityrandom-number由某一机制生成的随机数或伪随机数,它确保重复生成的值均足够分散以满足在密码工作中使用(并在此类工作中使用)。
联合UUID弧
Joint UUID arc
由ASN.1对象标识符值(joint-iso-itu-t(2)uuid(25))和ASN.1OID国际化资源标识符值“UUID”标识的国际对象标识符树节点下的弧。3.4.3
基于名称的版本
name-basedversion
针对名称空间名称以及在该名称空间中的一个名称使用密码散列技术后生成的某个UUID。3.4.4
名称空间
namespace
生成对象名称的系统,该系统确保在该名称空间内生成无歧义性名称标识。2
GB/T17969.8—2024/ISO/IEC9834-8:2014注:名称空间的例子有网络域名系统、URN、OID、目录可辨别名(见参考文献[1])和编程语言中的保留字。3.4.5
基于随机数的版本
random-number-based version
使用随机数或伪随机数来生成的某个UUID。3.4.6
标准UUID保留字段
standardUUIDvariant
通过本文件规定的可能格式的UUID的保留字段注: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其他UUID格式的规范对保留字段的规定不同于本文件,根据所有这些保留字段格式生成的UUID都是不同的。
基于时间的版本
time-basedversion
通过标识系统的MAC地址以及基于当前协调世界时的时钟值所获得唯一性的某个UUID,3.4.8
等universallyuniqueidentifier,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
按照本文件生成的128位值,或按照某些历史规范生成且确保了系统间的以及时间上的唯一值(也见3.4.6)。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抽象语法记法一(AbstractSyntaxNotationOne)ASN.1
全球唯一标识符(GloballyUniqueIdentifier)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消息摘要算法5(MessageDigestalgorithm5)对象标识符(ObjectIdentifier)OID-IRI
OID国际化资源标识符(OIDinternationalizedresourceidentifier)安全散列算法1(SecureHashAlgorithmI)SHA-1
5记法
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统一资源名称(UniformResourceName)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UniversalTime)通用唯一标识符(UniversallyUniqueIdentifier)5.1本文件使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术语规定了UUID的八位字节序列。第一个八位字节也称作“八位字节15”,最后一个八位字节称作“八位字节0”。5.2UUID内的位还被编号为“位127”到“位0”其位127作为八位字节15的最高有效位,位0作为八位字节0的最低有效位
5.3本文件中使用图和表时,最高有效八位字节(和最高有效位)被显示在页面的左边。这与八位字节的传输次序相对应,其最左边的八位字节首先发送。5.4本文件中所使用的许多值被表达为某一给定长度(设为N)的无符号整数值。N位无符号整数值的位被编号为“位(N一1)”到\位0”,其中位(N一1)作为最高有效位,位O作为最低有效位、5.5这些记法仅用于本文件。其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表示并未标准化,而是取决于系统体系结构。3
GB/T17969.8—2024/IS0/IEC9834-8:20146UUID结构和表示
6.1UUID字段结构
6.1.1UUID被规定为6个字段的有序序列。UUID依据这些UUID字段的拼接而定。UUID各字段命名如下:
a)“TimeLow”字段;
b)“TimeMid”字段;
“VersionAndTimeHigh”字段;c)
d)“VariontAndClockSegHigh”字段;e)“ClockSeqLow\字段;
“Node”字段。
UUID各字段按照以上列出的有效次序进行定义,其中“TimeLow”为最高有效字段(\TimeLow”的位31是UUID的位127),“Node”为最低有效字段(\Node”的位O是UUID的位O)。6.1.3这些UUID字段的内容依据版本字段、保留字段、时间字段、时钟序列字段以及节点字段的无符号整数值来规定(每个都具有固定的位长度)。这些值的设置在第12章中规定,它们与上述UUID字段的映射在12.1中规定。
注:正如某些UUID字段(例如,TimeLow、TimeMid和TimeHigh)的部分名称所示,来自特定无符号整数值(例如,从时间值的位59至位0)的UUID(位127至位0),其位序列次序和在该无符号整数值中的位序列次序不相同。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6.2二进制表示
6.2.1UUID应按二进制表示为16个八位字节,通过将每个字段按无符号整数固定长度编码成一个或多个八位学节,并将其拼接而成的。每个学段使用的八位节数应是:a)“TimeLow”字段:4个八位字节;b)“TimeMid”字段:2个八位字节;c)“VersionAndTimeHigh”字段:2个八位字节;d)“VariontAndClockSegHigh”字段:1个八位字节;e)“ClockSeqLow”字段:1个八位字节;f)“Node”字段:6个八位字节。注:UUID字段的这种次序在计算机系统中是一种常用表示,并且以十六进制文本表示(见6.4)。6.2.2每个UUID字段的无符号整数编码中的最高有效位应是其第一个八位字节(八位字节N,即最高有效八位字节)的最高有效位,无符号整数编码中的最低有效位应是其最后一个八位字节(八位字节0,即最低有效八位字节)的最低有效位。6.2.3UUID各字段应按其高低顺序拼接而成(见6.1.2),首先是最高有效字段,最后是最低有效字段。6.3单个整数值的表示
UUID能表示为单个整数值。为了获得UUID的单个整数值,应把其二进制表示的16个八位字节处理为无符号整数编码,即把该整数编码的最高有效位作为其16个八位字节的第一个八位字节(八位字节15)的最高有效位(位7),把该整数编码的最低有效位作为其16个八位字节的最后一个八位字节(八位字节0)的最低有效位(位0)。注:当UUID形成第7章中规定的联合UUID弧的主整数值时,才使用单个整数值。4
6.4十六进制表示
GB/T17969.8—2024/IS0/IEC9834-8:2014对于十六进制格式,二进制格式的八位字节应通过十六进制数字串表示,每个二进制格式的八位字节使用两个十六进制数字,第一个为八位字节15的四个高阶位,第二个为八位字节15的四个低阶位,依次类推,最后一个为八位字节0的低阶位(见6.5)。每对十六进制表示的相邻字段之间应插人一个连字符减号(编码45)(见ISO/IEC10646),“VariantAndClockSeqHigh”字段和“ClockSeqLow”字段之间除外(见第8章中的示例)。6.5十六进制表示的形式语法
6.5.1UUID十六进制表示语法的形式定义是用ITU-TX.680(2008)|ISO/IEC8824-1:2008第5章中定义的扩充BNF记法来规定的,但词项之间应没有空格除外。6.5.2在BNF规范中使用了“hexdigit”词项,并且定义如下:词项的名称——hexdigit
“hexdigit”应由下列符号之一组成:ABCDEFabcdef0123456789
3十六进制表示的UUID应按以下格式产生:6.5.3
UUID::
TimeLow
\_\TimeMid
\\-\ VersionAndTimeHigh
\\ VariantAndClockSeqHigh ClockSeqLow\_\ Node
TimeLow::=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HexOctet HexOctet HexOctet HexOctetTimeMid::
HexOctetHexOctet
VersionAndTimeHigh::
HexOctet HexOctet
VariantAndClockSeqHigh::
HexOctet
ClockSeqLow::
HexOctet
Node::=
HexOctetHexOctetHexOctetHexOctetHexOctetHexOctetHexOctet::
hexdigit hexdigit
6.5.4软件生成十六进制表示的UUID时不应使用大写字母注:建议将所有人类可读格式中使用的十六进制表示限制为小写字母。然而,处理该表示法的软件要求能接受在6.5.2中规定的大小写字母。
使用UUID作为联合UUID弧的主体整数值和Unicode标签7
7.1使用6.3中规定的UUID单个整数值,UUID能用作联合UUID弧的主体整数值。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