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工行业标准(HG) > HG/T 3079-1999 橡胶、塑料辊尺寸公差
HG/T 3079-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G/T 3079-1999

中文名称:橡胶、塑料辊尺寸公差

标准类别:化工行业标准(HG)

英文名称: Rubber and plastic roller size toleranc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9-08-12

实施日期:2000-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0017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橡胶和塑料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83.140.01橡胶和塑料制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化工>>橡胶制品及其辅助材料>>G47其他橡胶制品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HG/T 3079-1988(1997)

采标情况:ISO 6123-3-1985 IDT

出版信息

页数:6页

标准价格:12.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HG/T 3079-1999 橡胶、塑料辊尺寸公差 HG/T3079-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备案号:40671999
HG/T3079—1999www.bzxz.net
本标准是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6123-3:1985《橡胶或塑料包覆辊简规范第3部分:尺寸公差》,对化工行业标准HG/T.3079--1988《胶辊尺寸》修订而成。技术内容与该国际标准等同,编写格式稍有差异。
HG/T3079-1988(1997)在制定时参照采用1SO6123-3:1985,只规定了橡胶辊的尺寸公差,没有界定塑料辊。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经征求标准使用单位意见,为满足塑料辊生产的需要,等同采用ISO6123-3:1985,规定了塑料辊的尺寸公差,标准名称改为《橡胶、塑料辊尺寸公差》,对原标准中个别翻译错误进行更正;并作了编辑性修改。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HG/T3079--1988(1997)。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橡标委橡胶杂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橡胶制品设计研究院、河北省戴州市胶辊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宝清、黄天业、张怀勤。本标准首次于1988年发布为国家标准GB9896—1988《胶辊尺寸公差》,1997年调整为化工行业标准,重新编号为HG/T3079--1988(1997),原GB9896—1988废止。370
HG/T3079—1999
ISO前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家标准团体(ISO成员团体)的世界性联合机构。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各技术委员会进行。凡对已建立技术委员会的项目感兴趣的成员团体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与ISO有联系的政府和非政府的国际组织,也可参加此项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的所有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紧密合作。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要发给成员团体进行投票。作为国际标准发布时,要求至少有75%投票的成员团体投赞成票。
国际标准ISO6123-3由ISO/TC45,橡胶与橡胶制品技术委员会制定。371
1范團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橡胶、塑料辊尺寸公差
Dimensional tolerances of rubber or plastics covered rollersHG/T3079—1999
idt ISO 6123-3 : 1985
代替HG/T3079—1988
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塑料辊(以下简称胶辊)尺寸公差的等级和测试方法。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941—1991橡胶试样环境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温度、湿度及时间(eqvISO471:1983)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方法(eqVIS()1101:1996)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橡胶、塑料辊
由圆柱形金属辊芯外包覆橡胶或塑料制成。根据使用要求,可以制成各种尺寸和硬度等级的胶辑辊。3.2中高度
胶辊中央截面直径与其端部截面直径之间的差值称为中高度。注:
胶辊的中高度通常是正向的。当胶辊的端部直径大于中央直径时,则称为反向中高度。2中高度一般与胶辊的中心线对称,此中心线也是测量中高度的中心线。3中高度通常有两种类型:
锥型中高:胶辑辊的直径沿轴线变化是线性的。非线性中高:胶辊的直径沿轴线变化是非线性的,如余弦中高。4通常中高轮廊从距胶辊包覆面两端部50mm处开始,或者从边缘的端部呈坡形、倒角或光滑面而下降。中高轮廓是通过这十个读数描述的,即通过所对应的21个胶辊截面直径来确定。3.3中高度公差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3.4圆柱度公差
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3.5径向圆跳动公差
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测量方法
4.1测量的环境温度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1999-08-12批准372
2000-10-01实施
HG/T3079—1999
测量的环境温度应符合GB/T2941的规定,测试前应将胶辊放置在试验温度下至少16h,以确保温度平衡。
由于温度对试验结果有影响,当对一系列结果进行比较时,应在相同的试验温度下进行。当条件不能满足时,为了正确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则应考虑温度对胶料的影响,并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温度。
4.2测量仪器
4.2.1胶辊的直径、长度可选用游标卡尺、卷尺、卡钳和千分卡规测量。4.2.2圆柱度、中高度可选用游标卡尺、千分卡测微计或带千分表的测径规测量。4.2.3圆跳动的测量应使用千分表测量。4.2.4在使用卡尺、千分测径规这类检测器进行测量时,对胶辊不同的硬度范围应施加相应的压力。
硬度≥35IRHD(邵尔A):施加压力为(22土5)kPa。硬度<35IRHD(邵尔A):施加压力为(10士2)kPa。5胶辊尺寸公差分级
根据胶辊的类型和使用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六个等级。XXP:极高精密级。
XP:高精密级。
P:精密级。
H:高标准级。
Q:标准级。
N:非标准级。
对于一种特定的胶辊,可以在第6章~第10章中分别选用不同等级的尺寸公差。注:通常低硬度胶料比高硬度胶料的公差大,故最高精密级公差等级不是所有硬度的胶辊都能适用的。如果没有注明所要求的尺寸公差级别时,通常选 N级公差。6胶辑的直径公差
6.1胶辊的直径公差由胶辊的长度、刚度和包覆胶硬度决定。当包覆胶厚度确定后,直径公差应为辊芯直径与两倍包覆胶厚度之和的公差。公差允许向正负两个方向改变。例如:允许公差为土0.4mm,亦可表示为:+0.2
6.2胶辊具有足够刚度,且胶辊的包覆胶长度为辊芯直径的15倍以内时,胶辊的直径公差由表1规定。
国际硬度
邵尔A硬度
50~~70
>70~<100
P.J硬度
120~70
<70~10
国际硬度
邵尔A硬度
P.J硬度
胶辊公称直径/mm
>63~~≤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400~630
HG/T3079—1999
表1(完)
直径偏差/mm
注:XxP——对于直径大于标准直径630mm有胶辊,其公差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Q
±1, 1
6.3胶辊具有足够刚度,且胶辊的包覆胶长度为辊芯直径的15倍至25倍时,胶辊的直径公差由表2规定。
国际硬度
邵尔A硬度
>70~<100
P.J硬度
120~70
70~10
胶辊公称直径/mm
>40~≤63
>63~≤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400~≤630
直径偏差/mm
6.4胶辊的刚度不足或包覆胶长度为辊芯直径的25倍以上时,其直径公差由供需双方商定7胶辑包覆胶长度公差
7.1包覆胶长度公差按表3规定。374
包覆胶公称长度/mm
>250~≤400
>400~≤630
>630~≤1 000
>1000~~≤1 600
>1600~≤2500
>2 500
HG/T3079—1999
长度公差/mm
注:XP级只适用于胶辊两个端面无包覆胶,且要求包覆胶端面与辊芯端面在同一平面内的胶辊,包覆胶长度公差应由辊芯的实际长度代替包覆胶公称长度来决定。7.2包覆胶长度公差可以向正负两个方向改变。例如:允许公差为士0.8mm,亦可表示为:+0.4
径向圆跳动公差
8.1胶辊的径向圆跳动公差取决于包胶的硬度和胶辊的直径。当包覆胶厚度一定时,径向圆跳动公差决定于辊芯直径与两倍包覆胶厚度之和。8.2测量径向圆跳动公差时,其线速度不得超过30m/min。8.3对具有足够刚度的胶辊,径向圆跳动公差(见图1)应符合表4规定;当胶辊刚度不足时,公差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图1圆跳动公差
国际硬度
邵尔A硬度
50~70
>70~<100
P.J硬度
120~70
<70~10
胶公称直径/mm
>40~~≤63
>63~≤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400~≤630
9胶辊的圆柱度公差
HG/T 3079—1999
圆跳动公差r/mm
9.1圆柱度公差取决于胶辊的直径与包覆胶硬度。当包覆胶硬度确定后,圆柱度公差决定于辑芯直径和两倍包覆胶厚度之和。
9.2’对具有足够刚度的胶辊,圆柱度公差(见图2)应符合表5规定;当胶辊刚度不足时,公差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图2圆柱度公差
国际硬度
邵尔A硬度
>70~~<100
P.J硬度
120~70
<70~10
胶辊公称直径/mm
>40~≤63
>63~≤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400~≤630
胶辊的中高度公差
HG/T3079-1999
胶辊的中高度公差(见图3)应符合表6规定。XP
圆柱度公差t/mm
图3中高度公差
公称中高度/mm
>0.10~≤0.16
>0. 16~≤0. 25
>0. 25~~≤0. 40
>0.40~≤0.63
>0.63~~≤1. 00
>1.00~~≤1.60
>1. 60~≤2. 50
>2. 50~≤4. 00
HG/T3079—1999
中高度轮廓公差s/mm
注:公称中高度在4.00以上的中高度公差由供需双方商定。37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