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365-199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365-1990
中文名称:广播电视短程光缆传输技术参数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90266
相关标签:
广播电视
短程
光缆
传输
技术参数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12365-1990.Technical par ameters for short distance optical cable tr ansmission of br 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 12365规定了广播电视短程光缆传输术语及技术参数。
GB/T 12365适用于以光缆传输为媒质,短距离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和单声、立体声及多路声音节目的通道。适用于以光缆传输系统的多重频分复用和双向传输。系统的调制方式无论是基带强度调制(BB-M)、预调制(包括FM-M ,PFM-IM ,SWFM-IM等)方式等,一-律按本标准执行.
2引用标准
GB 1583彩色电视图象传输标准
GB 3660测量视频连续随机杂波用的统-加权网络
GB 3659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
GB 5438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特性和测量方法。
3术语
短程光缆传输系统:系指采用光缆的无中继的短距离传输系统(简称短程线)。
4技术内容
GB/T 12365中各项参数的测量方法依据GB3659和GB5438执行。
4.1广播电视节目短程光缆传输系统的结构与设备功能
4.1.1广播电视节目短程光缆传输系统示意图见图1.
4.1.2光缆传输系统中以发光管为例的光路连接示意图见图2。.
4.3.2声音传输指标包括单声、立体声、多路声音的传输,既适用于声音广播,也适用于电视广播伴音通道的传输。
4.3.3表2中的输出阻抗是设计为同600Q标称负载阻抗相连接的。应该低到在开路输出端接.上600口负载时,其标称传输范围内的输出电平降低量不超过0.3dB.拟同声音节目线直接相连的放大器,在传输范围内的各个频率.上,输出阻抗的串联电抗部分的最大值为100Q.对传输立体声线对的电抗部分,要求尽量一致,以保证相位差指标。
4.34表中伴 音通道噪声电平测试时,应分别在视频通道内加入以下信号:
a.50Hz视频测试信号;
b.骑在50%亮度信号上的20T及方波色度信号;
c.50%平均图像电平的锯齿波信号.
同时在多伴音通道中,其他音频通道也应按标准送入1kHz音频信号,这时测得该音频通道噪声电平应满足指标值。在80%以上时间满足此值.声音通道最大加权噪声电平的测试方法及输入端应接入的声音节目加权网络和容差值见GB 5438.
4.3.5当传输声音节目通路使用压扩器时,需要进行幅度/幅度响应误差的测量。
4.3.6选择单音干扰项目中的φ值作为不同频率的校正因素,由GB5438中图9的加权特性给定。
4.3.7可懂串音测量中,在双声道或多声道传输时,一路声音节目电路被另--路声音节目电路或电话电路干扰的可懂串音比。可懂串音频率特性见图3。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365—1990
广播电视短程光缆传输技术参数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short distance opticalcable transmission of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1990-06-16发布
1991-03-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广播电视短程光缆传输技术参数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short distance opticalcable transmission of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播电视短程光缆传输术语及技术参数。UDC 621.396:621.397.2
GB/T12365—1990
本标准适用于以光缆传输为媒质,短距离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和单声、立体声及多路声音节目的通道。适用于以光缆传输系统的多重频分复用和双向传输。系统的调制方式无论是基带强度调制(BBIM)、预调制(包括FM-IM,PFM-IM,SWFM-IM等)方式等,一律按本标准执行。2引用标准
GB1583彩色电视图象传输标准
GB3660测量视频连续随机杂波用的统一加权网络GB3659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
GB5438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特性和测量方法。3术语
短程光缆传输系统:系指采用光缆的无中继的短距离传输系统(简称短程线)。4技术内容
本标准中各项参数的测量方法依据GB3659和GB5438执行。4.1广播电视节目短程光缆传输系统的结构与设备功能4.1.1广播电视节目短程光缆传输系统示意图见图1。4.1.2光缆传输系统中以发光管为例的光路连接示意图见图2。光发送杠
现颜输入
声廿入
0dBrs 600a年衡
收大频电平+dBm
充接收划
00003064000
图1光缆传输系统示意图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6-16批准初频输出
α声古输出
+6dBrs60
低阳平衡
1991-03-01实施
GB/T12365—1990
常出光纤的发光二咨
光检测器件
光缆光的国定火
接器(呢一插头—)
图2光路连接示意图(以发光管为例)4.1.3为保证电视节目光缆传输系统的高度可靠,要求传输系统设有自动倒备分功能。根据需要可增设业务电话、自动报警、数据传输以及自动监测和遥控功能。4.2视频传输指标
4.2.1电视节目视频传输主要技术指标分甲、乙两级,见表1。表1
技术指标
连续随机杂波(统一加权)dB
电源干扰dB
单频于扰,dB
脉冲干扰,dB
亮度非线性失真,%
色度信号对亮度信号的交调失真,%微分增益失真,%
微分相位失真,(°)
场时间波形失真(场倾斜),%
行时间波形失真(行倾斜),%
短时间波形失真,%
K系数,%
色度-亮度增益差A,%
色度-亮度时延差Atns
增益/频率特性,dB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群时延/频率特性,ns
反射损耗(到6MHz),dB
介入增益dB
介入增益稳定度,dB
短时间1s)
中时间(1h)
GB/T12365—1990
在测量视频各项技术参数时,GB1583所列10项为必测项目。4.2.2
4.2.3连续随机杂波,是参考GB1583短程线随机信杂比,并根据目前我国光器件的噪声性能及国内有关光缆传输系统实测数据而决定的。信杂比值是指在一个月80%时间内应优于此值。统一加权网络按GB3660执行。
4.3声音传输指标
4.3.1声音传输主要技术指标分甲、乙两级,见表2。表2
技术指标
相对电平
标称带宽,kHz
输入阻抗,
输出阻抗
反射损耗(0.04~15kHz6000平衡),dB介入增
益及稳
最大加
权噪声
幅度/
幅度响
应误差
群时延差
总失真
介入增益,dB
介入增益稳定度(24h),dB
0.04~0.125kHz,dB
0.125~10kHz,dB
10~14kHz,dB
14~15kHz,dB
0.04~0.125kHz,%
0.125~7.5kHz,%
二次谐波和三次谐
波选测
0.80与1.42kHz
5.6与7.2kHz
4.2与6.8kHz
空载通道噪声,dBqOps
节目调制噪声,dBqOps
0.04~0.125kHz,%
0.125~7.5kHz,%
三阶差频0.18kHz,%
二阶差频1.6kHz,%
三阶差频1.6kHz,%
输入幅度:-6~十6dBmOs
测试信号1kHz
输出幅度:0~12dB误差,dB
0.04kHz与最小时延之差,ms
0.075kHz与最小时延之差,ms
14kHz与最小时延之差,ms
15kHz与最小时延之差,ms
600平衡
低阻抗平衡
0dBrs最大音频电平+9dBm
+6dBrs
+0.25~0.9
+0.25~—0.9
+0.25~—1.5
+0.4~-1.5
+0.4~-1.5
+0.4~—2.3
技术指标
选测单音干扰,dBm0
0.04kHzdB
0.040.5kHz
0.5~5kHz,dB
5~15kHz
15kHz,dB
GB/T12365—1990
续表2
远近端串音衰耗,dB
重组频率误差,Hz
-73—中
—70—每
线性分贝和对数频率坐标图上斜线段80
线性分贝和对数频率坐标图上斜线段66
4.3.2声音传输指标包括单声、立体声、多路声音的传输,既适用于声音广播,也适用于电视广播伴音通道的传输。
4.3.3表2中的输出阻抗是设计为同600Q标称负载阻抗相连接的。应该低到在开路输出端接上600Q负载时,其标称传输范围内的输出电平降低量不超过0.3dB。拟同声音节自线直接相连的放大器,在传输范围内的各个频率上,输出阻抗的串联电抗部分的最大值为1002。对传输立体声线对的电抗部分,要求尽量一致,以保证相位差指标。4.3.4表中伴音通道噪声电平测试时,应分别在视频通道内加入以下信号:a.50Hz视频测试信号:
b.骑在50%亮度信号上的20T及方波色度信号c.50%平均图像电平的锯齿波信号。同时在多伴音通道中,其他音频通道也应按标准送入1kHz音频信号,这时测得该音频通道噪声电平应满足指标值。在80%以上时间满足此值。声音通道最大加权噪声电平的测试方法及输入端应接入的声音节目加权网络和容差值见GB5438。
4.3.5当传输声音节目通路使用压扩器时,需要进行幅度/幅度响应误差的测量。4.3.6选择单音干扰项目中的Φ值作为不同频率的校正因素,由GB5438中图9的加权特性给定。4.3.7可懂串音测量中,在双声道或多声道传输时,一路声音节目电路被另一路声音节目电路或电话电路干扰的可懂串音比。可懂串音频率特性见图3。4
血糖血物
GB/T12365—1990
频率(kHz)
图3可懂串音频率特性曲线
4.3.8远近端串音衰耗是指电话电路被声音节目电路干扰的远端近端可懂串音的衰减值。4.3.9重组频率误差,在多路复用系统中,一般称为频率稳定度。主要是由于主振频率的偏移而导致通路两端信号频率的偏移,由于频率偏移的容限是全程载波通路中经过多级变频和多次转接后的最终要求即收端和发端之间产生的音频频率的净变化。4.3.10声音节目为立体声时,左右声道的技术指标分甲、乙两级,见表3。表3
技术指标
左右声
道间电
左右声
道间串
0.04~0.125kHz,dB
0.125~10kHz,dB
10~14kHz.dB
14~15kHzdB
0.04kHz,度
0.04~0.2kHz
0.2~4kHz,度
4~14kHz
14kHz,度
15kHz,度
可懂串音比(0.04~15kHz)dB
总串音比,dB
线性度和对数频率坐标图上的斜线段5
线性度和对数频率坐标图上的斜线段10
GB/T12365—1990
4.3.11左右声道间相位差特性曲线见图4。甲级
附加说明:
频率(kHz)
图4左右声道间相位差特性曲线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标准化规划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吉林省广播电视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继秋、姜启海。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