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338.5-2023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5部分: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
GB/T 5338.5-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338.5-2023

中文名称: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5部分: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Part 5:Platform and platform-based container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11-27

实施日期:2024-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5950913

相关标签: 集装箱 技术 试验 方法 平台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货物的包装和调运>>货运调运>>55.180.10通用集装箱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志、包装、运输、贮存>>A85集装箱、托盘、货架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6564-1996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6页

标准价格:59.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王婧、王伟、李俊、侯键菲、刘赫、车旭、李爱华、孔河清、李继春、赵洁婷、曹宪周、高隽、李媛红、易晓珊、杨磊

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河南工业大学、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

提出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ISO 668界定的系列1集装箱——1AAA、1AA、1A、1AX、1BBB、1BB、1B、1BX、1CC、1C和1CX型适用于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以及这些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的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的分类、标记、尺寸和额定质量、设计要求以及试验方法。在某种情况下,集装箱不能堆码作业,或不能以专用框架式吊具从顶部起吊作业。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55.180.10
CCS A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書
GB/T5338.5—2023/IS01496-5:2018代替GB/T
系列1集装箱
16564—1996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5部分: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
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Part 5:Platform and platform-based containers(ISO
2023-11-27 发布
1496-5:2018,IDT
2024-03-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尺寸和额定质量
设计要求
GB/T5338.5—2023/IS0
1496-5:2018
折叠状态下上部结构不完整的折叠式台架箱(代码为P3和P4)及联挂单元的试验.附录A(规范性)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强度试验示意图附录B(规范性)叉槽的尺寸,
附录C(规范性)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的固货系统附录D(资料性)
1CC、1C、1CX型台架式集装箱在套装小型集装箱的最小内部尺寸要求..参考文献
GB/T5338.5—2023/IS01496-5:2018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5338《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第5部分。GB/T533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
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一一第4部分:无压干散货集装箱;一一第5部分: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本文件代替GB/T16564一1996《系列1:平台式、台架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与GB/T16564一199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文件的范围描述(见第1章,1996年版的第1章);b)删除了“固端结构完整”“折端结构完整”术语和定义(见1996年版的3.4、3.5);更改了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及联挂单元的高度限值(见4.1.3、7.3.2,1996年版的4.1.3、c)
更改了集装箱载荷传递区强度的要求(见5.4.2.1,1996年版的5.4.2.1、附录B);d)
增加了空箱叉槽的技术要求(见5.9.3);e
f)删除了抓举试验的要求和方法(见1996年版的6.12);删除了对集装箱底部结构载荷传递区的具体要求、抓槽起吊区尺寸要求以及鹅颈槽尺寸要求g)
(见1996年版的5.9.2、附录B、附录D、附录E)。本文件等同采用IS01496-5:2018《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5部分: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a)对IS01496-5:2018中5.1.4、6.1.1、7.1.3、附录A中注3、C.2.6、C.2.7引用的章条号错误进行了更正;
b)对IS01496-5:2018中表A.1叉举试验图的错误进行了更正;c)对IS01496-5:2018中表A.1中的图A.5和图A.6底结构纵向栓固侧视图的顺序进行了调整,使其分别与图A.5和图A.6的纵向栓固作用力保持方向一致:d)对IS01496-5:2018中表A.1中的图A.18视图的箭头方向的错误进行了更正;e)为便于理解和使用,增加了附录B中图B.1的标引序号说明:f)增加了说明ISO6346和ISO668最新版本的脚注。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河南工业大学、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婧、王伟、李俊、侯键菲、刘赫、车旭、李爱华、孔河清、李继春、赵洁婷、曹宪周、高隽、李媛红、易晓珊、杨磊。Ⅲ
GB/T5338.5—2023/IS01496-5:2018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6年首次发布为GB/T16564—1996:一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标准号调整为GB/T5338.5。IN
GB/T5338.5—2023/IS01496-5:2018系列1集装箱作为国际标准集装箱,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其设计、生产、检验的规范性和标准化至关重要。为了规范和促进系列1集装箱运输的发展,ISO制定了IS01496“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系列标准,我国进行了相应的国际标准转化工作,为我国集装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GB/T5338《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旨在用于指导和规范系列1集装箱的设计、生产、检验和运输,由五个部分构成。一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目的在于规定系列1通用货物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一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目的在于规定系列1保温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一一第3部分: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目的在于规定系列1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一一第4部分:无压干散货集装箱。目的在于规定系列1无压干散货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5部分: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目的在于规定系列1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范围
GB/T5338.5—2023/IS01496-5:2018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5部分: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
—1AAA、1AA、1A、1AX、1BBB、1BB、1B、1BX、本文件规定了ISO668界定的系列1集装箱一1CC、1C和1CX型适用于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以及这些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的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的分类、标记、尺寸和额定质量、设计要求以及试验方法。在某种情况下,集装箱不能堆码作业,或不能以专用框架式吊具从顶部起吊作业。表1给出了本文件涉及的集装箱类型。表1适用集装箱类型(根据1S06346:2022'表E.1)代码
平台式集装箱
台架式集装箱
上部结构不完整
固定式
折叠式
台架式集装箱
上部结构完整
按货物命名的
台架式集装箱
规范性引用文件
组代码
主要特征
平台集装箱
完整的,固定的两端
独立的固定角柱,或带可拆卸顶梁的固定角柱可折叠的完整的端部结构
独立的折叠角柱,或带可拆卸顶梁的折叠角柱顶部和端部散开(骨架式)
运载船上设备的
运载小汽车的
运载木材、管材的
运载卷装货物的
箱型代码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668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Series1freightcontainersClassification,di-1)IS06346:1995已废止,被新版ISO6346:2022代替。本文件引用IS06346:2022的内容与ISO6346:1995被引用的内容没有技术上的差异。GB/T5338.5—2023/IS01496-5:2018mensions and ratings)
注:GB/T1413一2023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IS0668:2020,IDT)IS0668:2020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Series1freightcontainers—Classificationdimensions and ratings)
ISO830集装箱
百术语(Freight
containersVocabulary
注:GB/T1992—2023集装箱术语(ISO830:1999,MOD)IS01161
mediate
系列1集装箱角件和中间角件规范(Series1freight containers—Corner andinter-fittings—Specifications)
注:GB/T1835—2006系列1集装箱角件(ISO1161:1984,MOD)3术语和定义
ISO83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ISO和IEC在以下地址维护标准化术语数据库-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s://www.iso,org/obp—IEC电子百科全书:https:/www.electropedia,org/3.1
平台platform
不带任何上部框架的平面结构体。注:其底部的长、宽与系列1集装箱相同,并配有顶、底角件,角件的平面位置与系列1集装箱的底部结构一致。因此同等长度的系列1其他类型集装箱所使用的栓固件和起吊件,均能适用于平台式集装箱。3.2
platform-based
台架式集装箱
container
无侧壁且其底结构与平台式集装箱相同的集装箱。3.3
不完整的上部结构
incompletesuperstructure
除了底部结构之外,在两个端部之间不再设置永久性纵向承载结构。3.4
联挂单元
interlockedpile
若干平台式集装箱或端部折叠后的台架式集装箱(3.2)叠置连接而成的组合单元。注:见4.1.3。
4尺寸和额定质量
4.1外部尺寸
4.1.1本文件所列集装箱的外部尺寸和公差应符合ISO668的规定,但上部结构不完整的台架式集装箱的顶部长度(L)可放宽至表2所列的极限值。2
集装箱类型
1AAA,1AA,1A和1AX
1BBB,1BB,1B和1BX
ICC、1C和1CX
表2箱顶长度尺寸(L)
空载(T)时箱顶最大长度尺寸
GB/T5338.5—2023/IS01496-5:2018单位为毫米
装载至额定质量(R)时箱顶最小长度尺寸Lmin
当集装箱由空载装至满载时,角柱顶部的位置随之变化,此时箱顶部的纵向长度尺寸宜尽可能控制在最大长度尺寸和最小长度尺寸的中间值。表2所表示的最大长度值和最小长度值已考虑到折叠端铰接部位间隙的存在,应按照表2中的最大长度尺寸和最小长度尺寸值进行控制。未达到此要求可能导致处理困难。4.1.2平台或台架式集装箱的外部尺寸均符合:一所有集装箱箱体结构的底平面尺寸应符合ISO668的规定,上部结构完整的集装箱顶部平面尺寸和外部高度尺寸可以降低;一上部结构不完整的集装箱应符合表2所列的顶部平面尺寸要求。4.1.3由平台式集装箱或折叠后的台架式集装箱组成的联挂单元,其平面尺寸均应符合ISO668的规定,总高度不应大于2896mm23。4.2内部尺寸
内部尺寸不作具体规定,1CC、1C和1CX型的台架式集装箱在套装小型箱时的最小内部尺寸见附录D。被套装小型箱的尺寸可参照设计。4.3额定质量
额定质量(R)为集装箱的总质量,应符合ISO668的规定5设计要求
5.1通则
5.1.1所有集装箱均应满足5.1.2~5.1.5的要求。5.1.2所有的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除另有说明外)的强度要求应按照附录A所列图示要求。如果在箱体上设有可拆卸的移动件,则应将其同集装箱视作一个整体,即按照实际作业工况,所有能拆卸的活动件均应处于正常就位的状态。5.1.3角件(见5.3)的强度应符合IS01161的规定。5.1.4除端部折叠工况下的集装箱(代码P3和代码P4)以外,所有集装箱应能承受第6章所列的各种载荷和作用力。
折叠式台架箱在端部折叠工况下应能承受第7章规定的各种载荷和作用力。设计中已考虑了动载效应,集装箱在任何作业中所受的动态载荷,宜只接近而不超过试验载荷,因此,在任何作业下都不应超过附录A和第6章、第7章规定的集装箱承受各工况的能力。2)2896mm=9ft6in。Www.bzxZ.net
GB/T5338.52023/ISO1496-5:2018此类型集装箱不要求具有风雨密性。但是如果在设计上有此要求,则应满足试验11(见6.12)风雨密性试验的要求。
5.1.5对可拆卸的零件,如未系固会导致危险的情况下,应设置系固装置,并在其外表面设有明显标志,说明其处于正常状态。
5.2折叠式台架箱的联挂单元
折叠式台架箱折叠后,其表面应平整、留有可移动的空间,叠置成组后的尺寸应符合4.1.3的规定对于平台式集装箱和已折叠后的台架式集装箱在联挂完成后的空箱箱垛的总质量(MGM)不应超过ISO668所列相应箱型的总质量。5.3角件
5.3.1所有集装箱均应安装顶角件和底角件。对角件的要求及其所在位置除4.1.1规定的情况外,均应符合ISO1161的规定。
注1:1CX型平台式集装箱的顶角件和底角件是可以组合的,前提是它们符合ISO1161的规定。注2:为了增加上部结构不完整的各种尺寸台架式集装箱的适用性,顶角件的顶部孔径可往端部方向上扩展10mm
在注2的情况下,为确保角件本身的强度,宜取消其端孔。5.3.2折叠式集装箱折叠后可以堆码和固位,可以通过角件锁定装置(如转锁)从顶部起吊,具有相似结构的箱体之间可以互相连接。折叠后顶面的四个角,均应具有和常规顶角件一样的顶面开孔和内腔折叠后顶面的四个角,均应符合ISO1161的规定。5.3.3所有集装箱,包括端部折叠后四个角的等效角件的顶面,或相应的装置(具有和顶角件一样的功能,见5.3.2),其顶面应比箱体其他部位至少高出6mm33(见5.4.3),成为箱体的最高点。为保护箱顶面而设于顶角件附近的加强板,或复板不应超出顶角件的顶平面。从集装箱的任何一端测量,该板长度应不大于750mm2,但宽度可与箱宽相同。5.4底部结构
5.4.1所有集装箱应具备仅由底角件支撑的能力。5.4.2所有集装箱还应具有仅由其底部载荷传递区承受载荷的能力。5.4.2.1集装箱应设有端底横梁和足够的中间载荷传递区(或平箱底),其强度足以向或从集装箱运输车辆纵梁传递垂直载荷。设定车辆纵梁位于ISO668:2020°中图B.1虚线所示的两条宽375mm3的传递区域内。
5.4.2.2集装箱箱底结构上的载荷传递区(包括下端梁)的下表面应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且高于集装箱底角件下表面12.5土mm2,在箱底杆件起拱时则不受此限制(见5.4.5)。除底角件和底侧梁之外,集装箱的任何其他部位均不应低于该平面。可在底角件附近设置双层板以保护箱底。3)6mm
in;12.5 mm+is mm=2 1 l:in:250mm=10 im:750mm=29in.4)ISO668:2013已废止,被ISO668:2020代替。本文件引用ISO668:2020的内容与ISO668:2013被引用的内容没有技术上的差异。
5)6mm=十in12.5mm=;mm寸=i:375mm=15 in:750mm=29号in,GB/T
5338.5—2023/ISO
1496-5:2018
该板从集装箱端部(沿箱长方向)延伸应不超过550mm°,从底角件侧面(沿宽度方向)延伸应不超过470mm,其下表面应至少高出集装箱底角件的下表面5mm。5.4.2.3对于底侧梁,不考虑其底面与运输车辆间的载荷传递仅当设置有5.9.1所述的结构时,才能发生底侧梁与装卸设备之间的载荷传递。5.4.2.4当集装箱所有中间底横梁间距等于或小于1000mm°(或为平箱底)时,应符合5.4.2.1的
要求。
5.4.2.5当集装箱底横梁间距大于1000mm(以及非平箱底情况)时,应符合IS0668:2020附录B的要求。
5.4.3所有集装箱在动态下或箱内试验载荷均匀分布在集装箱底板上,其值与箱体自重的总和等于1.8R的静态载荷条件下,此时,集装箱底架任何部位的变形均不应超出底角件的下表面6mm°。5.4.4箱底结构的设计应能使之承受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作用力(见5.7.3、5.7.4、图A.7、图A.8),特别是横向作用力,当货物被栓固装置固定在底板上时尤其重要。5.4.5相对于在5.4.2.2中规定的高度设置的端横梁,可以允许适当拱度。在确定台架式集装箱的拱度时,宜考虑箱底结构承载产生的变形和角柱顶部许可的纵向位移(许可极限符合4.1.1的规定)之间的关系。带拱度的集装箱在载荷达到额定质量(R)时,其箱底仍宜尽量呈水平状态,以利于该集装箱仅由箱底结构支承时的运输。
5.5端部结构(仅适用于台架式集装箱)台架式集装箱在进行整体横向刚性试验时,其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横向位移所产生的端框的两个对角线长度变化之和,不应大于60mm。5.6侧部结构(仅适用于台架式集装箱)台架式集装箱在进行整体纵向刚性试验时,其顶部相对于底部的纵向位移,不应大于42mm3。5.7壁板和栓固装置
5.7.1除5.7.3的要求之外,凡设有端壁的台架式集装箱应具有承受试验5的能力。5.7.2设有开口的端壁,应具有承受试验5的能力。5.7.3如果带有端壁的台架式集装箱不能承受试验5所规定的作用力,则应在底部结构上设置栓固装置,以避免所装货物向端壁施加纵向作用力。5.7.4如果集装箱无侧壁结构,则应提供防止货物横向移动的栓固装置。5.7.55.7.3和5.7.4中栓固装置的设计,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5.8门框开口
对门框开口无要求。
5.9可选择性设施一一叉槽
5.9.1叉槽可以作为选择性设施用于叉运重箱和空箱。5.9.2按照5.9.1的规定,对1CC、1C和1CX型集装箱,还可设置专供叉举空箱的第二对叉槽。5.9.31AAA、1AA、1A、1AX、1BBB、1BB、1B和1BX型集装箱可以设置空箱叉槽用于空箱叉运,同6)5 mm=cin:42mm=1-in;50mm=2音 in:470 mm=18in:550 mm=22 in:1000 mm=39音 in.GB/T5338.5—2023/IS01496-5:2018时,在叉槽附近应设置警示标以提醒操作者该叉槽仅用于空箱操作。5.9.4叉槽尺寸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叉槽应贯通箱底结构,以便叉车从任意一侧插入。叉槽底板可不设计为整个箱宽,但在靠近叉槽两端处应设有底板。6试验
6.1总则
6.1.1凡符合第5章要求的集装箱,除非另有说明者外,均应满足6.2~6.12所列的各项试验,在某些适用情况下还应满足7.2~7.4所列的各项试验,且应按设计的作业条件进行试验。带有可移动部件的集装箱,做试验时均应维持其正常位置,尽管各项试验是有顺序编号的,但为了更合理地使用试验设备或更好地整理试验结果,也可以按更合适的顺序进行。风雨密性试验(试验11)应在所有结构性试验完成之后进行。6.1.2符号“P”表示试验时集装箱的最大允许载货额定质量,按公式(1)计算:P=R-T
式中:
集装箱额定质量(最大营运总质量);T——箱体的自身质量。
... (1)
注:R、P和T均属质量概念。如果试验要求以重力为基础,则“力”的表示为R、P、T2;上述值的单位为牛顿或千牛顿。“载荷”表示单位量时,属于质量概念。如表示箱内加载时,属于力的概念。3平台或台架式集装箱的试验载荷或加载,应均匀分布。6.1.3
在试验1~试验11所规定的试验载荷和加载,均为最低要求,6.1.4
每次试验后参考的尺寸要求如下:本文件的尺寸和设计要求条款,即ISO1496-5;
ISO668;
ISo1161。
6.2试验1——
堆码试验
通用要求
本试验是验证满载的集装箱,在海运船舶运输条件下,在箱垛中出现偏码时的承载能力。表3规定了施加于每对角件上的力值和以试验力表示的堆码质量。表3堆码试验力值
集装箱型号
1AAA,1AA,1A和1AX
1BBB、1BB、1B和1BX
1CC、1C和1CX
每个箱试验力
846854
846854
846854
,以试验力表示堆码质量
每对端角件试验力
423317
423317
423317
213360
213360
213360
470380
470380
470380
注:每个箱试验力值3767kN是根据八层堆码,即七个箱子堆叠在一个箱子的顶上,每个箱的额定质量为30480kg,并且考虑加速力1.8g[集装箱角柱受力值为96012kg(211610Ib)]计算的。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