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433-2023航空货运保温集装箱热性能要求
GB/T 18433-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433-2023

中文名称:航空货运保温集装箱热性能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Air cargo insulated containers thermal efficiency requirement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5-23

实施日期:2023-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3474614

相关标签: 航空 货运 保温 集装箱 性能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货物的包装和调运>>货运调运>>55.180.01货运调运综合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志、包装、运输、贮存>>A85集装箱、托盘、货架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8433-2001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杨淑华、周立萍、廖冰、徐旸、王峥、林晶晶、陈勇睿、李锋、李继春、赵洁婷

起草单位:北京凤凰大昌航空设备维修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北京物资学院

归口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

提出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航空货运保温集装箱的热性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记。 本文件适用于航空货运保温集装箱。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55.180.01
CCSA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433—2023
代替GB/T18433—2001
航空货运保温集装箱热性能要求Air cargo insulated containers thermal efficiency requirements2023-05-2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09-01实施
GB/T 18433-2023
规驰性孕妞文料
影语和定义
技术露求
盈试验法
登禄记·
附最料性
谢录料性
谢最心瓷料性
温度单优对照囊
空气摄暖测试点
保温集精图形行号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GB/T18433—2023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利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代替GB/T18433一2001《航空货运保温集装箱热性能要求》.与GB/T18133一200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增加了外、底板的术语和定义(见3.2、3.3);b)
将设计要求更改为技术要求(见第4章.2001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基本要求、外廊和底板、箱内系留、防溢山技术要求(见4.1、4.2、4.4、4.7);c)
更改了使用环境要求(见4.3,2001年版的3.2、3.3)、材料要求(见4.5.2001年版的3.6)、清洁要求(见4.6,2001年版的3.4、3.5、3.6)更改了调压技术要求(见4.8,2001年版的第4章):增加了保温集装箱通过试验确定漏气率的要求(见5.1.1);更改了集装箱内部与外部温度波动范围试验要求(见5.1.2,2001年版的5.2);删除了采用标准箱壁平均温度评定保温集装箱的要求(见2001年版的6.4.1):增加了保温集装箱均应进行标记的要求(见6.1):增加了标牌位置要求(见6.2);删除了标牌的尺寸和格式要求(见2001年版的第7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凤凰大昌航空设备维修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北京物资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淑华、周立萍、廖冰、徐肠、王、林晶晶、陈勇容、李锋、李继春、赵洁婷。本文件于200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范围
航空货运保温集装箱热性能要求本文件规定了航空货运保温集装箱的热性能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标记。本文件适用于航空货运保温集装箱。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8433—2023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299
飞机底舱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18041民用航空货物运输术语GB/T23418
航空货运及地面设备术语
ISO)11242:1996
航空器
requirements for cargo containers)IATAULDR:2017
术语和定义
货运集装箱压力均衡要求(Aircraft一Pressurccqualizatior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航空集装器规则(IATAUnitLoadDeviceRegulations)GB3/T23418和GI3/T180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保温集装箱
insulated thermal container
由绝热箱壁、箱门、底板和箱顶构成,能够延缓箱内外热传递速度,使内部环境始终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的航空运输使用的集装箱。3.2
contour
保温集装箱、拱形罩蓬等物体的横截面。[来源:GB/T23418—2009.2.32]3.3
集装单元的底部构件。
[米源:GB/T23418—2009.2.13]4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
航空货运保温集装箱(以下简称\保温集装箱”)的基本结构与容积效率的总体设计及认证应符GB/T18433—2023
合IATAULDR:2017附录D的相关规定4.1.2保温集装箱的设计宜考虑热传导对流、辐射和漏气对整个设备性能的影响,同时还宜考虑保温集装箱的隔温、结构、成本和重量间的平衡。4.1.3所有连接保温集装箱箱外与箱内的金属件都具有导热性能(热桥),应通过使用交错布局和中间绝缘部件的设计防止导热
4.1.4保温集装箱内不应有可聚集污物、溢出物和异味的死角以及缝隙。装货的位置不应有用常规方法无法清洗到的凹槽。
4.2外廓和底板
4.2.1保温集装箱的底板尺寸、外廓尺寸、重心点和重心范围均应符合GB/T16299的规定,4.2.2底板尺寸代码为\G”的保温集装箱,其底板尺寸和外廓尺寸应符合IATAUI.DR:2017第4章(SS10/1)的规定。
4.2.3保温集装箱底板的最小载荷应不小于900kg/m。4.2.4保温集装箱底板应采取防滑措施。4.2.5应在保温集装箱的底板上设计排水孔以保证保温集装箱清洗后没有积水,一且保温集装箱排水完成.底板上的排水孔应能封闭,以利于安全飞行。4.3使用环境
在整个运输周期中.当环境温度在一30℃~45℃,变化不超过40℃.相对湿度100%,且阳光照射强度从零到最强时,保温集装箱箱内温度应能控制在一30℃~10℃。注1:运输周期指从货物由始发站装入保温集装箱并关闭箱门开始至货物到达目的地从保温集装箱内取出的过程。
注2:本文件中的环境温度以摄氏度/华氏度(℃/\F)表示.技术(科学)温度以国际计量单位[开尔文](K)表示。温度单位对照表见附录A。
4.4箱内系留
应按照IATAULDR:2017中SS50/4的6.2要求设计箱内货物系留点。4.5材料
4.5.1应选用隔温、低导热材料,箱体表面宜使用反射(白色)材料。4.5.2保温集装箱结构、内表面和隔温层所用的材料应不吸湿、不吸味、不滋生真菌,且其性能不应受日常清洗的影响。
4.5.3接触食品利药品的保温集装箱内表面材料应满足国家食品利药品运输安全要求。4.5.4在保温集装箱使用寿命期间内所有的金属件均应具有永久防腐蚀性。4.5.5所有保温集装箱结构材料的水平试验燃烧速率应不大于100mm/min。4.5.6所有保温集装箱结构材料应环保可回收。4.6清洁
保温集装箱内不应有馨积灰尘或易腐残留物的回槽,并且所有表面应易于擦洗或喷淋清洗4.6.2保温集装箱应能承受压力为700kPa100psig)、温度为70℃的高压水管和强力洗涤剂的冲洗也应能承受使用110℃的蒸汽清洗。4.6.3保温集装箱清洁时不应使用化学除味剂。4.6.4清洗后保温集装箱的所有阀门、密封件箱门和控制装置在结冰状态下应保持操作灵活。2
4.7防溢出
保温集装箱箱门应有防溢出装置·防止液体从箱内溢出。4.8调压
4.8.1热传导
GB/T18433—2023
设计保温集装箱时应使所有密封件和平衡装置在平衡气压时造成的热传导最小化。4.8.2压力平衡
若箱门的密封设计不足以释放压力,则应安装一个压力平衡装置以使保温集装箱内外压力达到平衡。该压力释放装置应能在压差为3.5kPa~7kPa(0.5Ilbf/in2~1.0lbf/in2)时T作。4.8.3排气板
应安装一个符合1S0)11242:1996中6.3规定的排气板或类似装置。安装的排气板不应损坏飞机结构或系统,且在运行时不应对周围造成损伤。注:减压参数基于一个持续1s的过程.涉及从81kPa(11.8bf/in2)~15kPa(2.14llbf/in)的环境压力变化。5试验方法
5.1气密试验
5.1.1在完成保温集装箱适用性和极限载荷试验(如果要求)之后,应通过气密试验确定保温集装箱的漏气率。
5.1.2在15℃~25℃温度范围内,保温集装箱内部与外部温度的波动应稳定在3℃。试验的保温集装箱应为空箱,并以正常方式关闭箱门.同时应关闭所有排水口。5.1.3通过流量计输入空气,流量计的精确度应为实测流量的土3%应采用防漏连接将一个合适的压力计连接到保温集装箱上,压力计不应装在供气管上,其精确度为土5%。5.1.4向保温集装箱内输入空气使其内部压力升至0.25kPa土0.01kPa(0.0361bf/in2土0.0015lbfin)并通过调节空气量保持该压力5.1.5以标准大气状态表示的漏气率不应大于表1中所列值,即每小时的漏气量应不超过箱内容积的40%。若测得的漏气率不大于表1中所列的数值,则无需对漏热试验(见5.2)中测定的漏热率进行修正:若测出的漏气率大于表1中所列的值,但未超过表2中所列值,则应按照表3所列修正值加大漏热试验中测得的漏热率。
表1漏气率
保温集装箱
保温集装箱
代码”
蒲气率
或相同尺寸
300~450
A和U系列各种轮廓
120~180
GB/T18433—2023
保温集装箱
保温集装箱
代码”
漏气率
或相同尺寸。
保温集装箱
保温集装箱
代码”
校正值
或相同尺寸。
W/℃hWww.bzxZ.net
漏气率修正表
300~450
A和U系列各种轮廊
240360
漏热率校正值
300~450
A和U系列各种轮席
0.28~0.44
1W/℃=0.556W/\F=0.860kcal/(h·℃)=1.895BTU/(h·*F)。17.0
5.1.6将空气压力加大至3.5kPa~7kPa(0.5lbf/in2~1.0lbf/in2)。压力释放装置或箱门密封排气应在3.5kPa~7kPa(0.5lbf/in2~1.0Ibf/in2)正压差范用内运转。5.1.7试验完成后.保温集装箱不应有永久性变形并能正常使用,闭合件、密封和压力平衡装置应完好并能正常使用。
漏热试验
5.2.1任何可选的构型和零件均应单独进行试验.有关数据应在第6章规定的标牌上注明,5.2.2每一种箱型应对应1个漏热率测试值.漏热率的确定方法为保温集装箱内、外部温差乘以传热系数,应由公式(1)导出:
U。=Q/(0。-0.)
式中:
漏热率,单位为瓦每摄氏度(W/℃);Q
箱内加热器与风扇或箱内冷却装置运行所消耗或吸收的功率。单位为瓦(W);箱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1)
注1:箱外平均温度为每个测试间隔(见5.2.14)末端测得的各个温度值的算术平均值。温度测点布置见5.2.6及附录B小图B.1。
箱内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注2:箱内平均温度为每个测试间隔(见5.2.14)末端测得的各个温度值的算术平均值,温度测点布置见5.2.6及图13.2。
平均箱壁温度(0)的计算见公式(2):5.2.3
0=(0。—0.)/2
式中:
—-平均箱壁温度.单位为摄氏度(℃);9。箱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0,--箱内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5.2.4传热系数(K)的计算见公式(3):K=U./S
式中:
K---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摄氏度[W/(m2·℃)]:S---保温集装箱平均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GB/T18433—2023
·.·(3)
注:保温集装箱平均表面积为保温集装箱内表面积(S.)与外表面积(S.)的儿何平均值,通常:S=VS.XS、。若保温集装箱表面为波纹状的.则取投影面积。5.2.5试验应在不变条件下采用箱内加热方法进行。为确保保温集装箱下方的空气循环并消除底板的热稳定性,应将保温集装箱置于一层木质托盘或等效的非导热支架上进行试验。所有的测试系统校准后的均方根平均精度为:--温度:±0.5℃:
一功率:测量值的土2%。
5.2.6温度测量方法如下:
箱外温度应在距离箱壁100mm处,参照图B.1至少设置12个测量点测量:a)
保温集装箱的8个外角:
箱外两壁、箱底和顶部的中心。2)
箱内温度应在距离箱壁100mm处,参照图B.2至少设置12个测量点测量:保温集装箱的8个内角:
2)箱内两壁、底板和顶板中心。5.2.7确定保温集装箱漏热率的测定数据应在箱壁温度连续稳定至少8h后采集.并应满足5.2.10~5.2.17规定的试验条件。
5.2.8进行试验时箱壁平均温度应为20℃~30℃,并且保温集装箱内部和外部温差应不小于20℃。注:评定保温集装箱时标准箱壁平均温度以20℃为宜,因为这样能更好地确定保温集装箱使用条件中所包含的所有因素,并使于保温集装箱物主和用户对不同的集装箱进行比较,也可通过不同箱壁外部平均温度,计算总传热率时的误差。利用平均箱壁温度曲线的特殊隔温材料可采用适当的修正系数。5.2.9
任一时间内保温集装箱内最热和最冷点间最大温差应不大于3℃。5.2.10
任一时间内保温集装箱外最热和最冷点间最大温差应不大于3℃。5.2.11
最低与最高功率消耗值单位为瓦(W)之间的最大百分比差应不大于最低值的3%。5.2.12
在不同时间内箱内任意两点间平均气温的最大温差(0)应不大于1.5℃。在不同时间内箱外任意两点间平均气温的最大温差(0。)应不大于1.5℃。记录所有读数的间隔应不大于30min。装在保温集装箱内部和外部的所有测温仪器应设计成使其产生的热输射影响可忽略不计。应以一个连续试验期内的至少17次读数计算漏热率,计算见公式(4),试验期问的平均箱壁温度,计算见公式(5)。
U。=Q/8.-0:)
0=0。+0.)/2
7在所有试验中.距集装箱100mm的外部空气速度应不超过2m/s。5.2.18
任何方法的试验均不应产生影响试验结果的结霜现象(4)
(5)
GB/T18433—2023
6标记
6.1适航认证利非适航认证的保温集装箱均应按IATAUILDR:2017中SS40/0、SS40/1和SS40/2的要求进行标记
2保温集装箱应设置热性能指标标牌。标牌应使用永久材料和工艺制作,并设置在邻近温度控制系统的位置。
3标牌的规格应不小于60mm×125mm.并应包括下列内容:6.3
漏热率(U。),单位为瓦每摄氏度(W/℃)或13TU每小时华氏度[BTU/(h·\F)(为可选项):保温集装箱内部平均温度(0.),单位为摄氏度(℃)或华氏度(\F)(为可选项)。示例:
漏热率U=..W℃[..BTU/h·]
箱内平均温度………℃…
注:BTU是英制热量单位,1BTU=1055.056J。6.4其他标记,如特殊装卸说明,可视情况标记在保温集装箱上。5为消除国际运输使用保温集装箱的语言障碍,宜使用符合国际标准规定的图形符号标识保温集装6.5
箱的操作要求和指示.见附录C。6
附录A
(资料性
温度单位对照表
表A.1给引了来用国际标准的温度单位谢庭值,表A.1
22-1您
208-18
注:1
温度单位对照表
GB/T18433-2023
GB/T18433-2023
附录B
美资料性?
空气温度测试点
轨外温庭测试点阁B3.1输内温度测试点见图B.2x
俯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箱外温魔测试点
箱内温度测试点
中段视图
d端视图
中段视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