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2365-2023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技术导则
GB/T 42365-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2365-2023

中文名称: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技术导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Technical guidance for evaluation of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service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3-17

实施日期:2023-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662368

相关标签: 农产品 流通 服务 评价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社会学、 服务、公司(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行政、运输>>03.080服务

中标分类号:综合>>经济、文化>>A12供应与使用关系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田尉婧、臧佳、赵方慧、汪聪、杨荣、杨枫、薄利军、王苏然、钱明辉、李明智、夏业鲍、王夺标、刘悟林、林兴虹、贾树琴、潘永峰

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北京商业机械研究所、安徽省凤宝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标王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界首市农业农村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归口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提出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给出了开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活动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等信息,提供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的指导和建议。本文件适用于农产品流通服务的可持续性评价。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3.080
CCSA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365—2023
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ance for evaluation of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productscirculationservice
2023-03-1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评价原则
客观性
公正性
科学性
可操作性
评价指标
品质品牌
客户关系
生态保护
社会责任
评价方法
权重赋值方法
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
评价指标得分计算
评价程序
评价准备
制定评价计划
实施评价
编制评价报告
附录A(资料性)
参考文献·
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GB/T42365—2023
GB/T42365-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北京商业机械研究所、安徽省凤宝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标王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界首市农业农村局、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尉婧、藏佳、赵方慧、汪聪、杨荣、杨枫、薄利军、王苏然、钱明辉、李明智、夏业鲍、主夺标、刘林、林兴虹、贾树琴、潘永峰。1范围
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技术导则GB/T42365—2023
本文件给出了开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活动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等信息,提供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农产品流通服务的可持续性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719—2017标准中融入可持续性的指南3术语和定义
GB/T33719一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农产品流通服务
agriculturalproductscirculationservice按照客户需求,为实现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而提供的一系列活动。3.2
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
agriculturalproducts circulationserviceorganization将农产品流通服务作为主要职能的实体3.3
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
在既满足当代人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情况下的系统状态。
注1: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互相作用,互相依存,通常被称为可持续性的三个维度注2: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L来源:GB/T337192017.3.1
评价原则
4.1客观性
评价过程客观真实,确保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和第三方提供真实的数据和信息,如实反映被评价方流通服务可持续性情况。
4.2公正性
评价主体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以无偏见的方式实施评价活动,评价过程和结果不受与评价结果有1
GB/T42365—2023
利益关系的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影响。4.3科学性
评价指标宜尽可能包括影响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评价结果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上。
可操作性
相关评价指标和信息便于采集或获得,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评价指标
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采用分级形式。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品质品牌、客户关系、生态保护、社会责任。
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见附录A。5.2
品质品牌
品质品牌用于衡量组织通过自我管理、品牌运营而提升经济效益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二级指标:
综合要素:
一产品品控:
一人才培育:
—财务表现:
一竞争潜力。
5.3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用于衡量组织通过服务客户、维护客户关系面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二级指标:
客户服务:
客户维系。
5.4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用手衡量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污染减控、节约资源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二级指标:
污染减控:
资源节约。
5.5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用于衡量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二级指标:员工关怀;
一社会贡献。
6评价方法
6.1权重赋值方法
GB/T42365—2023
根据不同行业或流通类型的特性以及评价主体的可利用资源,选择合适的权重赋值方法,确定各个指标对服务可持续性的影响程度。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包括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及其组合。常用的权重赋值计算法如下:主观赋权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分析法、二项系数法等;客观赋权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摘权法、均方差决策法、变异系数法、最大离差法等。6.2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
评价指标包括定性、定量两种类型,根据指标内容及其特性决定。定性评价指标可采用特征值或分级表示;定量评价指标可通过有关参数计算获得,如有必要,可将参数结果转化为分级形式。评价人员确保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或数据,包括由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和第三方提供的信息或数据评价人员宜对所获得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充分评估。6.3评价指标得分计算
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综合得分,计算见公式(1)~公式(3)。.xw
式中:
式中:
式中:
7评价程序
可持续性评价综合得分;
第个一级指标得分;
第个一级指标的权重。
第;个一级指标得分:
第1个一级指标下的第,个二级指标的得分:第个一级指标下的第;个二级指标对第个一级指标的影响权重;第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数量。≥Uxwi
第:个一级指标的第个二级指标的得分;第i个一级指标下的第个二级指标下的第√个三级指标的数值;..(1)
·(2)
.(3)
第个一级指标下的第,个二级指标下的第个三级指标对第,个二级指标的影响权重;
第个一级指标的第于个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的数量,7.1评价准备
评价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3
GB/T42365-—2023
明确评价目的;
确定评价人员,评价人员宜具备品牌营销、客户管理、业务运营以及农业生产、加工、赔藏、配送、销售等相关行业的工作经历,了解农产品流通及相关服务的现状,具备独立实施评价过程以及为评价结果的形成提供意见或建议的能力;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一确定指标权重赋值方法;
设计数据采集方案。
7.2制定评价计划
评价计划的制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与被评价方沟通,确定并制定评价实施日程安排及成员分工;确定评价的范围;
确定评价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确定评价结果的公布范围;
明确保密要求
7.3实施评价
评价实施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通过文件审查、人员访谈、现场巡查、问卷调查等方式采集数据和信息,确保其准确性,并对数据和信息进行记录存储;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计算,得到被评价方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的综合得分。
7.4编制评价报告
在综合得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得出评价结论·撰写并形成评价报告。评价结论宜采用评价等级表示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情况评价报告宜真实、完整、简明、易读,并加盖评价主体有效签章。评价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评价主体及评价小组成员:
被评价方的基本情况;
评价目标;
评价依据;
评价内容和方法;
评价实施时间:
评价过程:
评价结论及相应解释:
被评价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提高可持续性的改进意见。4
附录A
(资料性)
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见表A.1。表A.1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表级指标
品质品牌
二级指标
综合要素
产品品控
人才培育
财务表现
竞争潜力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三级指标
经营规模
业务稳定性
管理制度
管理体系
信息化水平
设施系统
产品品质
人才引进
员工培训
盈利能力
运营能力
品牌影响力
技术创新
成长能力
指标说明
GB/T42365—2023
组织的发展规模,包括资产规模、业务收人或从业人员数量等与合作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采购商)间的合作情况,包括业务来源、货源供应稳定性、产品采购商紧密度、合作模式等制定并实施满足业务发展和管理需求的管理制度,涵盖经济、服务、社会、环境、人权、健康、风险和危机等管理内容,监测并加以改进建立、运行管理体系,以及获得相关认证的情况,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采用信息化办公,实行网络化管理的情况,计算机数量满足业务需要的情况,宣传网站独立性、内容完善度、功能完备性以及语言种类等情况农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组织在设施、设备、软件系统方面投入的资金、数量等情况,以及满足维持产品品质需求的程度农产品品质的控制效果,包括农产品新鲜度、农产品外观和风味保持度、包装完好率等
引进高学历或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组织的人才结构情况对员工开展的知识、技能、生涯规划等培养和训练活动以及培训效果,如培训频次、员工培训覆盖率、培训方法等组织所具有的资产增值能力,包括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
运用资本赚取利润的能力,包括应收账周转率(次)、存贷周转率(次)、总资产周转率(次)
组织在行业或市场竞争中体现出的地位和影响力,如组织所具有的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以及所获荣誉等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的投入、产出和风险情况,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情况
组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营业增长率、资本平均增长率、销售平均增长率等,用于衡量组织所具有的活力和潜力5
GB/T42365-—2023
级指标
客户关系
生态保护
社会责任
二级指标
客户服务
客户维系
污染减控
资源节约
员工关怀
社会贡献
农产品流通服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表(续)表A.1
三级指标
服务响应
服务可靠性
服务保证
情感投入
客户满意
客户忠诚
客户增长
污染物排放
环保型运载
工具配置
环保包装
材料使用
日常能源节约
可再生
能源利用
绿色建筑
材料应用
生产要素利用
身心健康
福利待遇
经济建设
居民就业
指标说明
组织提供农产品流通服务及时、准时、省时及快速解决客户问题的情况,如服务响应时间、订单跟踪信息共享成功率等所提供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的专业可靠度,以及所提供的服务与客户需求的匹配程度,如订单处理正确率、订单满足率、货损率、货账相符率等服务过程中,员工具备的或表达出的值得客户信赖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员工的礼貌、员工的专业知识,交易时使顾客具有的安全感等组织关心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服务的情况客户对组织提供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的满意情况,如客户感受到的服务性价比、客户表现的满意度和客户投诉率等客户认同或满意服务组织的理念和行为,以及对组织流通服务的重复购买情况
组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客户增长情况检测与管理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液体和固体污染物等污染物排放,并采取行动减少其排放的情况
组织配置环保型运载工具(如汽车、船舶)的情况,包括新能源(纯电动)车辆和船舶、无轨双源电动货车等
计划并落实使用、回收环保包装材料的情况·包括生物降解塑料包装材料、可再利用包装材料、减量化包装材料等在维持组织正常运营的基础上,节约水、天然气、化石燃料等能源的情况,包括节约方案的制定和落实、节约结果等计划并落实利用光、风、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情况,包括方案制定、执行状态、实施效果等
计划并落实应用绿色建筑材料建造办公区、仓库、物流园区等农产品流通服务设施的情况
规划并利用土地、仓库以及运载工具等生产要素的情况,包括土地开发利用率、仓库布局、容积率、绿地率、仓库容积利用率、载运工具载重量(容积)利用率、载运工具实载率等
为员工提供的身体检查以及心理咨询、辅导的内容、频次、实施效果等情况员工获得工资福利的情况,包括基本月薪、综合补贴、年终奖金、医疗保险、休假等
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当地经济建设,如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当地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向当地政府缴纳税额等在聘用员工时,给予当地居民平等就业和职业晋升机会,为当地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并为当地居民提供培训机会的情况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