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2765-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B/T 2765-2006
中文名称:盐业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架构规范
标准类别:轻工行业标准(Q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899570
相关标签:
企业
物流
信息系统
架构
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B/T 2765-2006.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salt industry enterprises logistics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1范围
QB/T 2765规定了盐业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盐产品编码体系,应用系统、系统支撑、应用集成、数据交换和系统安全平台技术架构。
QB/T 2765适用于盐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8354物流术语
GB/T 19420制盐工业术语
GB/T 19581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 数据接口
GB 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 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物流logistics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GB/T 183543.2]
3.2供应链supply chain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基于核心企业,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过程与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链结构。[GB/T 18354 3.29]
3.3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GB/T 18354 5.21]
3.4配送distribution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園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GB/T 18354 4.34]
标准内容
ICS93.020
分类号:P88
备案号:18387-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
QB/T2765-2006
盐业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架构规范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salt industry enterprises logisticsarchitecturespecification
2006-08-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12-01实施
QB/T2765-2006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促进食盐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及《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实施方案》,全面规范盐业企业食盐配送中心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食盐配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构筑集成统一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盐业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盐业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唯、魏新华、李维、刘志达、荆再琛、陈星华、魏可。本标准首次发布。
1范围
食盐配送中心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QB/T2765-2006
本标准规定了盐业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盐产品编码体系,应用系统、系统支撑、应用集成、数据交换和系统安全平台技术架构。本标准适用于盐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量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8354物流术语
GB/T19420制盐工业术语
GB/T19581
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物流logistics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GB/T183543.2]
供应链supplychain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基于核心企业,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过程与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链结构。
[GB/T183543.29]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GB/T183545.21]
配送distribution
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栋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GB/T183544.34]
QB/T2765-2006
分销资源计划distributionresourceplanning(DRP)将企业的各分支机构、业务节点、客户等集成在一起,实现总部对分销渠道的销售订单、供货的快速响应和持续补充库存能力的垂直营销管理模式。3.6
物流资源计划logisticsresourceplanning(LRP)以物流为基本手段,打破生产与流通界限,集成制造资源计划、能力资源计划、分销需求计划以及功能计划而形成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方法。[GB/T183546.19]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logistics(TPL)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GB/T183543.25]
手机订购mobileordering
通过无线网络接入、以交互方式进行商品订购的一种移动电子商务技术。3.9
构件(component)
对组类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组合进行封装,以接口方式成为可复用的、用来构造具体的应用软件,甚至直接封装到个系统的组成成份。3.10
J2EE (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用于简化分布式企业级应用开发与部署的、基于构件、提供多层次的分布式应用模型和系列开发的一一种技术平台和规范。
中间件middleware
位于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3.12
可扩展重标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HL)将数据和数据的表现形式分离,数据和标记以文本方式存储,易组织、编辑、编程,用于描述网上交换的数据的一种元标记语言。3.13
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Dw)
一个用于支持管理决策,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反唤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3.14
数据挖掘datamining(DM)
一个利用各种新型计算机分析方法和工具,在大规模海量数据中建立模型和发现数据间关系的过程,这些模型和关系可用来做出决策和预测。3.15
在线分析处理onlineanalysis process(OLAP)在线事务处理环境下,用于实现大数据量的复杂查询的分析操作,并以一一种直观易懂的形式为高层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的技术。2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t(BD)QB/T2765-2006
把数据转化为信息,用于整合企业内部各种应用,通过数据采集、在线分析处理(OLAP)技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的一个处理过程,帮助决策者提供智能决策的软件平台技术。3.17
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EIP)基于Web,将企业的所有应用和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搜索、访问和分析等的功能。3.18
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EAD)让信息在不同或者相同的组织机构的不同的应用和不间的业务流程之间交换和流动的技术集合。3.19
数据层集成(datalevelintegration)利用本地接口直接将数据装载到数据库,但不涉及业务逻辑的改动,用来集成不同的数据存储,使得应用之间可以共享信息的一种EAI集成方式,3.20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D)让应用程序相互间能够通信的接口。3.21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通过非编写新代码,而从服务集成、复用的角度去设计、开发、管理、架构分散的逻辑(服务)单元、将业务构件以服务的形式实现下一代Web服务的架构技术规范。4盐产品编码体系
4.1盐产品编码原则
4.1.1盐产品按产地、生产企业、企业性质、开采形式、用途、品种分类编码。4.1.2盐产品的编码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4.1.3盐产品的编码长度设定为12位。4.1.4盐产品编码位置顺序规定:第1~2位
第3~4位
第5位
第6位
第7~8位
第9~12位
开采方式
企业性质
生产企业
QB/T2765-2006
盐产品编码规定
4.2.1用“99表示“进口”。
2产地按GB/T2260有关规定,编码用二位阿拉伯数字表示,见表1。4.2.2
4.2.3生产企业的编码用二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企业生产性质的编码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见表2。4.2.4
开采形式根据GB/T19420有关规定,编码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见表3。用途根据GB/T19420有关规定,编码用二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品种的编码用四位阿拉伯数学表示。表1
代码含义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潮南省
广东省
“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洽区
陕西省
青海省
5应用系统平台
5.1物流管理系统
表1(续)
代码含义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代码含义
国外生产企业
定点生产企业
非定点生产企业
撤销的生产企业
代码含义bzxZ.net
加碘海盐
加碘并矿盐
加碘湖盐
非加碘海盐
非加碘并矿盐
非加碘湖盐
QB/T2765-2006
5.1.1通过集中的订单处理、物流资源调度、结算、绩效考核和决策支持,对物流实现全面的管理5.1.2分销资源计划管理系统
5.1.2.1系统功能
通过多种途径拓展直销与分销渠道,集中受理客户订单,驱动企业物流的运作。5.1.2.2系统构成
由基础数据、销售计划/订单/合同/价格/统计、应收管理、销售与市场分析等构成。5.1.3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
5.1.3.1系统功能
关注对客户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要素的量化分析,建立对客户的一对一营销管理。5
QB/T2765-2006
5.1.3.2系统构成
由客户基本信息、服务、纠纷受理、忠诚度、促销管理及信息查询等构成。5.1.4采购管理子系统
5.1.4.1系统功能
综合配送需求计划与内部库存对采购的需求,协同上游供应链,以连续库存补充计划管理的思想,组织货源,保障供应,优化库存。5.1.4.2系统构成
出采购计划/报价/合同/订单/统计/成本、供应商、应付账款、退换货管理等构成。5.1.5物流资源计划管理子系统
5.1.5.1系统功能
统物流资源,实现低物流成本、高品质服务的管理月标。5.1.5.2系统构成
由物流订单接收/优化/计划/执行/跟踪、物流成本及结算管理、第三方物流合同管理、绩效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等构成。
5.1.6生产管理子系统
5.1.6.1系统功能
对重复、连续生产的计划、产能和品质实现全面管理,支持生产排程优化。5.1.6.2系统构成
出生产数据、生产计划、车间作业、质量和设备管理等构成。5.1.7财务管理子系统
5.1.7.1系统功能
集中结算和预算管理。支持自动记账、多会计实体的财务核算和内置报表的合并。以总账为中心评估资金、成本、经济增加值、损益等关键绩效指标的执行情况。5.1.7.2系统构成
由总账、应收、应付、成本、预算和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存货核算、明细分类账、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等构成。
5.1.8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5.1.8.1系统功能
在劳动、人事与组织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绩效考核信息管理体系。5.1.8.2系统构成
由人力资源计划、人事档案、劳动合同/保险、考勤、薪资、绩效、培训管理等构成。5.1.9决策支持子系统
5.1.9.1系统功能
在集中与分布式数据管理基础上,以数据仓库(DW),数据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等商务智能(BI)技术,为企业物流运作各要素提供管理决策依据。5.1.9.2系统构成
实现基于各类数据库的多样制表,图表混合格式以及支持各种报表数据分析工具(包建立市场与库存控制的预测、预警等功能)。5.2配送作业管理系统
5.2.1根据物流配送计划与任务,通过对物流配送的基本功能要素的不同组合,构筑低成本物流运营的作业管理。
5.2.2仓储管理子系统
5.2.2.1系统功能
对出入库和库内物资进行管理。5.2.2.2系统构成
QB/T2765-2006
由工单(工作任务和发货指令单)接收、出入库作业、入库检验、库存/位/批控制、补货、定单分抹、分装等构成。
5.2.3配送和运输管理子系统
5.2.3.1系统功能
通过对物品配载、运输调度(多种运输方式、人工智能的配送排程)、货物跟踪等的管理,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与客户服务水平,并以多种结算方式回笼货款。5.2.3.2系统构成
由1单接收、配载、运输调度、运输成本、货物管理、货物跟踪、货款结算等构成。5.2.4车辆和物流设备管理系统
5.2.4.1系统功能
对配送的车辆(自营、加盟和外协车队)和物流设备进行管理。5.2.4.2系统构成
由设备保养/维修工单接收、车队管理、物流设备管理、维修和保养管理等构成。5.3系统管理
5.3.1系统功能
对编码、单据、报表、各种参数设置建立统:的系统维护和管理功能。5.3.2系统构成
由权限管理、配置管理、H志管理等构成。6系统支撑平台
6.1体系结构
6.1.1一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或以上的多层体系结构。6.1.2表示层
B/S和、或C/S界面风格和操作方式统一、界面层和业务层分离,程序接口定义清晰、白由切换、配置灵活的混合界面访问方式。6.1.2.2支持键盘和鼠标的数据输入智能提示。数据显示的表格可定制、图表直观、报表格式设置灵活以及支持各种报表打印。6.1.2.3
6.1.3业务逻辑层
基于J2EE应用服务器、基于服务(SOA)的业务应用逻辑构件化架构技术。6.132
系统功能升级应考虑对业务应用逻辑构件的静动念重构功能。6.1.4数据层
独立与共享的综合业务数据空间。6.1.4.1
集中、并行和离线分布、统一数据交换接口的数据交换技术。6.1.4.21
6.2操作系统
6.2.1具有)泛管理各种资源、维护简单、安全可靠、高容错、易扩展的网络操作系统。6.2.2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集群技术。6.3数据库
6.3.1操作简易、安全、可扩展、可移植、可复制、高性能并发服务功能的关系型数据库。6.3.2对数据库持久层的数据存储使用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7
QB/T2765-2006
6.4服务器
6.4.1面向整个网络用户高稳定、高容错及高负载的可用性。6.4.2通过多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确保系统的高连接和运算性能的可利用性。6.4.3考虑系统的-定扩展空间和几余度的可扩展性。6.4.4具备可靠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的穴余、备份、报警、诊断和系统恢复的可管理性。6.5网络
6.5.1局域网主、备数据库服务器与应刚服务器的主干网采用干兆交换。6.5.2局域网的桌面用户采用百兆交换。7应用集成平台
7.1企业信息门户
7.1.1采用以Web单点登录,动态信息发布、应用和数据集成等功能的企业信息门户技术。7.1.2统一的接入,授权、日录、交换和输出管理。7.1.3为电子商务提供拓展的应用技术架构。7.2应用集成平台
7.2.1方便应用部署。
7.2.2应用中间件能随业务变化重新定义和升级适配器。7.2.3支持XML和WebService。
7.2.4完备的安全机制。
7.3系统集成原则
7.3.1须集成的各子系统应统一开放相关业务接口的API或WebService。7.3.2财务管理子系统的数据接口遵循GB/T19581对数据接口的规定。7.3.3对外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实现数据层的应用集成。7.4系统应用集成
物流管理系统
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分销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物流资源计划和采购管理系统间业务逻辑紧密耦合,须实现业务和数据层的应用集成。7.4.1.1财务管理子系统
可选用成熟的、经国家财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通用财务管理软件作为独立的系统实施,但须与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和数据层的应用集成。7.4.1.2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可选用开放的、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独立的系统或分步实施,亦可与企业原有系统集成,但须与物流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层的应用集成。7.4.1.3生产管理子系统
对产区配送中心可实施生产管理系统,亦可与企业原有的系统集成,但须与物流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层的应用集成。
7.4.1.4决策支持子系统
可作为独立的系统选型或分步实施,但须与物流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层的应用集成。7.4.2配送作业管理系统
7.4.2.1仓储、配送和运输、车辆和设备管理子系统与物流管理系统业务逻辑紧密耦合,须实现业务和数据层的应用集成。
7.4.2.2物流管理与配送作业管理系统通过中间件平台实现应用与数据层的集成。8
7.5行业应用集成
7.5.1行业决策支持系统须集成各配送中心物流系统供宏观决策的基本信息。QB/T2765-2006
7.5.2行业决策支持信息集成应建立在统一的公共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基础上。7.5.3行业公共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管理平台管理行业统-的基础信息的维护与发布。7.5.4各配送中心应按行业有关规定提供食盐产、调拨、购、销、存等的数据接口。7.5.5行业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基于BI技术实现行业信息集成。8数据交换平台
8.1数据交换技术
8.1.1使用XML定义数据实体和数据映射,实现可配置、可扩展的数据交换。8.1.2基于数据交换引擎可扩展的数据交换适配器以及格式转换器。8.2数据交换引擎
8.2.1作为构件部署于应用服务器。8.2.2以WebService方式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响应数据交换请求。以插件的方式部署各种不同的数据交换适配器以及数据格式转换器。8.2.3
数据交换请求根据数据实体和映射定义触发相关的数据交换及格式转换程序。8.2.4
8.2.5由客户端触发同/异步数据交换请求,或根据所部署的数据交换接口定义,定期根据配置运行交换请求,供数据交换请求的客户端调用。8.2.6异步数据交换以WebService方式提供处理状态信息的查询和反馈机制。支持可配置的交换请求有效性验证和数据传输加密。8.2.7
8.2.8通过管理控制台设置数据交换接口的各种属性,监视系统运行状况及预警系统。8.3数据实体定义
8.3.1数据实体定义对需交换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描述,供数据映射和数据转换程序使用。数据层的数据交换框架通过XML定义交换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实体。8.3.2
异构平台间数据实体定义应一致,开对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校验。8.3.32
8.4数据映射定义
在数据实体定义的基础上对从源数据到目标数据的传输过程进行数据映射定义。8.4.12
8.4.2不同数据格式间数据转换应对应多种格式映射规则。数据交换框架需提供数据映射定义的配置界面。8.4.3
8.5数据交换适配器
数据交换引擎对数据交换适配器定义所需要实现的接口应具有可扩展性。8.5.1
采用数据交换适配器实现从数据源获取数据并向数据传递目标对象写入数据。8.5.2
通过WebService适配器实现多个数据交换引擎实例之间的协同工作。8.5.3
遵循数据交换多种方式实现的接口定义。8.5.4
8.6数据格式转换器
数据格式转换器应根据数据交换引擎提供的数据映射定义进行数据转换。8.6.2
数据交换引擎对数据格式转换器定义所需实现的接口,应具有可扩展性。8.6.3
数据交换过程中采用数据格式转换器实现数据格式的转换。8.6.4遵循多种数据格式之间进行相互转换的转换器接口定义8.6.5通过搭配多个数据格式转换器形成数据转换处理链,对数据进行多次格式转换。8.7数据交换代理
8.7.1手机订购、结算采用信息交换代理。8.7.2手机订购、结算的信息通过数据交换中心与信息交换代理数据库实现数据集成。9
QB/T2765-2006
8.8数据交换客户端
8.8.1通过WebService调用,主动向数据交换引擎请求数据交换。8.8.2通过数据交换监听器,与数据交换引擎中相应数据交换接口的数据目标适配器配合,接收数据交换引擎主动传送的数据。
8.8.3支持脱机交换,即在网络故障情况下的将数据存贮在本地,恢复后自动进行传输。9系统安全平台
9.1安全策略
9.1.1防范网络及资源的非法及非授权访问、入侵、恶意攻击与破坏。9.1.2防范病毒的入侵,确保软件功能的应用与数据的安全。9.1.3确保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9.2网络安全
9.2.1物理安全
9.2.1.1计算机机房的设计应符合GB50174的规定。9.2.1.2服务器应配备智能化不间断电源。9.2.2网络余
对关键网络线路、设备采取双备份措施。9.2.2.1
网络运行时对运营状态应进行实时监控与自动调整。9.2.2.3当网络的一段或一点发生故障或网络信息流量突变时,能进行切换分配。9.2.3系统隔离
划分合理的网络安全边界,使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或信息媒介不能实现相互访问。9.2.3.1
信息发布的公网和内网的连接应采取物理和逻辑隔离。9.2.3.2
采用物理隔离的互联网安全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9.2.3.3
9.2.4访问控制
对网络不同信任域实现双向控制,使受控子网或主机和信息流向能得到有效控制9.2.4.1
对网络资源采取有限访问的原则,实现网络的内部控制。9.2.4.2
信息流向根据安全需求实现单向或双向控制。92.4.3
在不同安全域出入口处设置防火墙,实现网络的边界控制。9.2.4.42
9.2.5身份鉴别
对网络访问者权限的识别,使用用户名、口令或密钥管理。9.2.5.15
9.2.5.2对于如支付等的关键信息采用磁卡、IC卡或CA认证技术。9.2.6网络加密
9.2.6.1网络采取加密,防止被窃听、泄漏、算改或破坏。9.2.6.2对侧重通信链路而不考虑信源和信宿的网上数据,采取链路层加密。9.2.7入侵监测与扫描
应视系统的技术与总体拥有成本、实施规划,综合考虑透过防火墙攻击的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系统。9.3应用安全
9.3.1访问授权
9.3.1.1在系统中建立基于多角色而非基于用户的数据或功能访问控制系统,用于保证所有的访问都是得到授权。
9.3.1.2支持用户角色对功能窗口和报表的访问控制。9.3.2应用加密
9.3.2.1对于重要往来数据,应设置信息保密、身份确定、不可抵赖或伪造的安全校验。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