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39.040.10
分类号:Y11
备案号:22113-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272-2007
代替QB/T2272-1996
表用Y100Pb易切削高碳钢棒
Y10oPb Free-cutting high-carbon steel bars for watches2007-10-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03-01实施
本标准是对QB/T2272一1996《表用Y100Pb高碳铅易切削钢棒》的修订。本标准与QB/T2272一1996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更换了和取消了试验方法中不适用和已不存在的引用标准:取消了术语的表述:
-根据使用要求调整了直径和长度规格(3.1);根据使用要求调整了材料外形的极限偏差(4.2.1):取消了对机械性能的分等(4.3):-补充了外观的要求(4.4):
增加了对产品内部质量的要求(4.6)。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轻工业钟表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闵祖棠、杨建敏。QB/T2272—2007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中国轻工总会发布的轻工行业标准QB/T2272一1996《表用Y100Pb高碳铅易切削钢棒》。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BY11021-1988,QB/T2272-1996。1范围
表用Y100Pb易切削高碳钢棒
QB/T2272-2007
本标准规定了表用Y100Pb易切削高碳钢棒(以下简称“钢棒”)的规格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制造手表零件用易切削高碳钢棒,其他精密机械零件用亦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23.4一198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硝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锰量GB/T223.5-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还原型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酸溶硅含量4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载体沉淀-二甲酚橙光度法测定铅量GB/T223.291984
GB/T223.61-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磷钼酸铵容量法测定磷量GB/T223.68—1997
GB/T223.69-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测定碳含量4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28金属材料
GB/T1298—1986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GB/T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4340.1
GB/T10610
GB/T13298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表面结构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3规格、牌号和标记
3.1规格
钢棒直径和长度的基本规格尺寸见表1。表1规格尺寸
0.80,1.00,1.20,1.30,1.40,1.50,1.80,2.002.10,2.50,2.70,3.00,3.50,4.00,4.2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9.00,10.00注:如有其他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3.2交货尺寸
每批可交付的不定尺钢棒材重量应不大于交付总重量的10%,并分档包装。3.3牌号
单位为意米
不定尺
≥1000
≥1500
QB/T2272—2007
钢棒产品牌号为Y100Pb。
3.4标记
钢棒产品标记为:
Y100Pb
示例:
采用标准编号
用Y100Pb制成的直径为3.0mm、长度为2000mm、直径极限偏差为A级的磨光钢棒。标记为:磨光棒Y100PbA级3.0×2000QB/T2272-20074要求
4.1化学成分
钢棒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规定。表2化学成分
4.2外形
0.35~0.65
钢棒直径及长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规定。硫
0.04~0.08
表3极限偏差
尺寸范围
>6.0~10.0
钢棒的圆度及圆柱度应不大于直径极限偏差的50%。4.2.2
4.2.3钢棒应平直,
无扭曲,
直线度应不大于0.5mm/m。
4.3机械性能
钢棒的维氏硬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应符合表4规定。直径/mm
0.80~1.00
>1.00~3.00
>3.00~4.00
>4.00~6.00
>6.00~10.00
表4机械性能
维氏硬度/HV
≥290
≥260
≥250
≥240
抗拉强度op/MPa
≥930
≥850
≥660
≥590
单位为毫米
伸长率5/(%)
4.4外观
4.4.1钢棒表面应平整、光滑、清洁,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磨痕等缺陷。4.4.2钢棒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8um。4.5显微组织
QB/T2272-2007
4.5.1钢棒显微组织为珠光体球化组织,并应符合GB/T1298-1986中第一级别图珠光体组织第2、3、4、5级。
4.5.2铅相分布应均匀、细小,不应存在游离石墨碳,表面不应有脱碳层。4.6钢棒内部不应有细小裂纹等缺陷。5试验方法
5.1化学成分
5.1.1碳含量按GB/T223.69的方法测定。5.1.2硅含量按GB/T223.5的方法测定。5.1.3锰含量按GB/T223.4的方法测定。5.1.4硫含量按GB/T223.68的方法测定。5.1.5磷含量按GB/T223.61的方法进行。5.1.6铅含量按GB/T223.29的方法测定。5.2外形
5.2.1直径极限偏差、圆度及圆柱度用分度值为0.001mm的千分尺测量,测量点在距钢棒端部3mm以外部位:长度极限偏差用卷尺测量。5.2.2直线度检查时将钢棒放在平台上滚动,目测应无明显跳动,必要时按GB/T1958一2004附录-检测方案中直线度误差检测方案1-1项进行。5.3机械性能
5.3.1硬度试验用维氏硬度计,按GB/T4340.1的方法进行。5.3.2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试验用拉力试验计,按GB/T228的方法进行。5.4外观
5.4.1外观以正常视力目测检查。5.4.2表面粗糙度以正常视力用比较法目测检查,必要时用轮廓仪按GB/T10610的方法测量。5.5显微组织
显微组织按GB/T13298的方法进行。5.6钢棒用无损探伤方法进行检验。6检验规则
6.1检验项目
6.1.1交收检验项目见表5。
6.1.2如需进行复验,试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复验时“抗拉强度、伸长率”或“维氏硬度”可两者选。
6.2组批
钢棒应以批作为个检验单位,组批应是同一规格、同--等级棒材,每批重量应不大于300kg。6.3抽样
6.3.1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应在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两根棒材作为试样检验。6.3.2外观、外形和内部裂纹,每批为逐根检验。3
QB/T2272-2007
6.4合格判据
6.4.1被检样品全部项目检验合格,则该批产品检验合格。被检样品如有一项检验不合格,应从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复验中若6.4.2
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不合格。表5检验项目
化学成分碳含量
化学成分硅含量
化学成分锰含量
化学成分硫含盘
化学成分磷含量
化学成分铅含量
直径极限偏差
长度极限偏差
圆度、圆度柱
直线度
维氏硬度
抗拉强度
伸长率
表面粗糙度
显微组织
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
检验项目
对应章条
钢棒的每个包装单元应挂有标牌或标签,并应牢固可靠、字迹清晰,其上注明:生产厂名、商标:
产品名称、批号、重量、规格:数量、发货日期:
其他。
每批钢棒应有质量保证书,并注明:供方名称、地址、电话:
产品名称
牌号、规格、标记:
重量、件数:
各项检验结果和技术监督部门检印;产品采用标准编号:
出厂日期(或包装日期)、批号。7.2包装
QB/T2272-2007
7.2.1钢棒应进行防锈处理,包装时使用防锈纸、防潮纸和外包装包紧,以同种规格每捆10kg20kg捆扎后装入衬有防潮纸的包装箱内。7.2.2外包装上应标明“小心轻放”、“防潮”等标志。7.2.3钢棒出厂后的防锈期为6个月。7.3运输
7.3.1钢棒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轻放,不应被挤压、碰撞和强烈震动,切忌受潮。7.3.2钢棒在运输和存放时,应避免有腐蚀性气体侵蚀,并保持原包装完好。7.4贮存
钢棒的贮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无腐蚀性化学物品和潮湿物品。中华人民共和
轻工行业标准
表用Y100Pb易切削高碳钢棒
QB/T2272-2007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东长安街6号
邮政编码:100740
发行电话:(010)65241695
网址:http:/chlip.com.cnEmail:
[email protected]轻工业标准化编辑出版委员会编辑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6号邮政编码:100037
电话:
(010)6804992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书号:155019-3111
印数:1-200册
定价:10.00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