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轻工行业标准(QB) > QB/T 1249-1991 普通机械手表
QB/T 1249-199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B/T 1249-1991

中文名称:普通机械手表

标准类别:轻工行业标准(Q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605840

相关标签: 机械 手表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B/T 1249-199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QB/T 1249规定了普通机械手表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QB/T 1249适用于机心装配直径32mm以下,厚度2.5mm以上,使用叉瓦式擒纵调速器的民用机械手表。
2引用标准
GB/T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2829周期检 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T 4028计时仪器的检验位置标记
GB/T 4029钟表防震手表
GB/T 4030钟表防水手表
GB/T 4031钟表防磁手表
3产品分类
3.1手表按机心装配直径分 I型、I型、■型三类.
1型:表的机心装配直径大于20 mm(或面积大于314 mm2)。
I型:表的机心装配直径为16~20 mm(或面积为201 ~ 314 mm2)。
I型:表的机心装配直径小于16 mm(或面积小于201 mm2)。
3.2各类手表的走时质量指标分 1.2.3级。
4技术要求
4.1 使用可靠性.
4.1.1手表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得停走,手表零、部、组件不得自行脱落。
4.1.2. 上条拨针系工作可靠。
4.2走时质量
在5.1条规定的环境要求下,各类型、各级手表的走时质量应符合表1.表2、表3的要求。
4.3三防性能
4.3.1凡标明“防 臒”的手表,其防震性能应符合GB/T 4029的规定。
4.3.2凡标明“防水 ”的手表,其防水性能应符合GB/T 4030的规定。
4.3.3凡标明“防 磁”的手表,其防磁性能应符合GB/T 4031的规定。
4.4 时、分针协调差
当分针与“12”时符重合时.时针偏离时符的角位移小于3°。
4.5外观质量
机心在表壳组件中应稳固。表盘.表针的色泽应均匀。表玻璃光洁清晰.表壳组件外棱角无锋利感。其他外观质量由供需双方商定。
5试验方法
5.1环境要求
测试环境温度应在18~25 c之间,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波动不得大于2C,在常压下相对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普通机械手表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QB/T1249-—1991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机械手表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机心装配直径32mm以下,厚度2.5mm以上,使用叉瓦式摘纵调速器的民用机械手表。
2引用标准
GB/T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9
GB/T4028
GB/T4029
GB/T4030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计时仪器的检验位置标记
钟表防震手表
钟表防水手表
钟表防磁手表
GB/T4031
3产品分类
3.1手表按机心装配直径分「型、I型、I型三类。1型:表的机心装配直径大于20mm(或面积大于314mm\)。I型:表的机心装配直径为16~20mm(或面积为201~314mm)。1型:表的机心装配直径小于16mm(或面积小于201mm)。3.2各类手表的走时质量指标分1、2、3级。4技术要求
4.1使用可靠性
4.1.1手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得停走,手表零、部、组件不得自行脱落。4.1.2上条拨针系工作可靠。
4.2走时质量
在5.1条规定的环境要求下,各类型、各级手表的走时质量应符合表1、表2、表3的要求。表1「型手表走时质量项目及指标指
面上实走日差M,s/d
瞬时日差mrs/d
温度系数C,s/(d·℃)
检验位置
限定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1-10-17批准206
-20~+30
—30~+45
30~+60
-40~+75
-50~+90
CH、9H、6H
—60~+105
1992-06-01实施
综合指标N
6H摆幅p124,度
延续走时,h
面上实走日差M,s/d
瞬时日差ro+s/d
温度系数C,s/(d·C)
综合指标N
6H摆幅,度
延续走时,h
面上实走日差M,s/d
瞬时日差mic1s/d
温度系数Cs/(d·C)
综合指标N
6H摆幅4度
延续走时,h
4.3三防性能
QB/T1249
续表1
≥180
≥180
1型手表走时质量项目及指标
检验位置
限定值
—25~+50
CH、9H.6H
-35~+65
≥160
-40~+80
CH、9H.6H
-50~+95
-≥160
3I型手表走时质量项目及指标
检验位置
限定值
-30~+70
CH.9H、6H
-40~+85
≥160
-50~+100
CH、9H.6H
-60~+115
4.3.1凡标明“防震”的手表,其防震性能应符合GB/T4029的规定。4.3.2凡标明“防水的手表,其防水性能应符合GB/T4030的规定。4.3.3凡标明“防磁”的手表,其防磁性能应符合GB/T4031的规定。4.4时、分针协调差
当分针与“12\时符重合时,时针偏离时符的角位移小于3°。3
≥180
-60~+120
CH、9H、6H
70~+135
≥160
-70~—150
CH、9H、6H
-80~+165
≥160
4.5外观质量
机心在表壳组件中应稳固。表盘、表针的色泽应均匀。表玻璃光洁清晰。表壳组件外棱角无锋利感。其他外观质量由供需双方商定。5试验方法
1环境要求
测试环境温度应在18~25C之间,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环境温度波动不得大于2℃,在常压下相对207
湿度为55%~70%。
5.2试验仪器、设备及要求见表4。仪器设备名称
日差测试仪
手表防水性能测试仪
手表防震性能测试仪
手表防磁性能测试仪
恒温恒湿箱
标准钟表
摆幅仪
5.3使用可靠性检验
QB/T1249—1991
优于±1s/d
优于±5μg/min
摆幅从10°自由衰减到2°时的振动次数N≥800次磁场波动士1%
温度波动≤士1℃
湿度波动≤士1%
优于0.5s/d
误差不大于指示值5%
手上条、拨针并检查上条拨针系是否符合4.1条的要求。5.4面上实走日差M的检验
手表上紧发条后和标准钟表比对时间,在CH位置静态运走23~25h时,再次与标准钟表比对时间并求得实走日差。对无秒针手表用仪器测瞬时日差m代替面上实走日差。5.5瞬时日差mm2的测定
上紧发条后用仪器测定运行15min至60min之间的瞬时日差mo。上紧发条后用仪器测定运行23~25h之间的瞬时日差m24
5.6温度系数的检验
5.6.1将手表上紧发条后放人8C环境中保温2h,随即测定手表在该温度中CH位置的瞬时日差值5.6.2经5.6.1条试验后,即将手表按CH位置置于常温环境中1h,再将手表上紧发条后放人38℃环境中保温2h,随即测定手表在该温度中CH位置的瞬时日差值。5.6.3温度系数的计算按式(1)进行:C-
式中:C——温度系数,s/(d.C);IM。-Masl
M.—8C时被测手表CH位置的瞬时日差值,s/d;Ma—38C时被测手表CH位置的瞬时日差值,s/d。5.7综合指标的检验
·(1)
5.7.1测定等时差和位差:测出CH、9H、6H、3H四个位置的mo、mz21取其相应位置mo,和m24之差的最大值为等时差1;取其四个位置中的最大m和最小m的差值为位差。5.7.2按式(2)计算综合指标:
N =0.151+ 0.1P+C
式中:N-综合指标;
1——等时差,S;
P位差.s。
5.86H摆幅2检验
将手表上紧发条后在CH位置实走,用仪器测定实走23~25h之间6H位置的摆幅值。(2)
5.9延续走时的检验
将手表上紧发条后对准整点,在CH位置运走,延续走时应符合4.2条规定,且运走期间不得停走。208
延续走时时的走时误差不大于15min。5.10三防性能检验
QB/T1249-1991
5.10.1防需性能检验按GB/T4029规定。5.10.2防水性能检验按GB/T4030规定。5.10.3防磁性能检验按GB/T4031规定。5.11时、分针协调差的检验
将分针与表盘上“12”时符重合,观察时针与3.5.9.12时符的角位移,其值应小于3。5.12外观质量检验
在自然光下,距被检表面30cm处用肉眼观察。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抽样方案
根据GB/T2828采用一次抽样方案。6.1.2检查水平
检查水平和合格质量水平(AQL)由供需双方议定。6.1.3检验项目
面上实走日差M;
瞬时日差mto+
延续走时h:
使用可靠性;
外观质量,
时、分针协调差。
6.2型式检验
6.2.1抽样方案
根据GB/T2829采用一次抽样方案。6.2.2
检查周期、批质量表示方法,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和判别水平由供需双方议定。检验项目
温度系数C;免费标准bzxz.net
综合指标N;
6H摆幅24
防震性能;
防磁性能;
防水性能。
6.3不合格类别
根据GB/T2829中规定的不合格分类,定为B类不合格、C类不合格。各类不合格项目见表5。表5
使用可靠性不合格
面上实走日差与规定不符,用调整装置又无法消除延续走时不合格或在延续走时时的实走误差大于15min用测试仪检验手表时,检验结果无法判断(仪器本身故障除外)对应章条
面上实走日差超差
瞬时日差mo超差
温度系数超差
综合指标超差
6H摆幅超差
防囊性能不合格
防磁性能不合格
防水性能不合格
时、分针协调差不合格
机心在表壳中不稳固
QB/T1249—1991
表5完)
肉眼可见的有损手表外观的缺陷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7.1.1表盘或后盖上必须有制造厂的商标、产地。7.1.2表机上必须有型号或代号。7.2包装
对应章条
7.2.1每只手表带有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标明检验者代号、厂名、厂址、出厂日期和产品性能。7.2.2包装应保证产品不互相碰撞或摩擦损坏,包装盒具有防潮和防震性能,箱外应有“易损”、“防潮”的标志,
7.3运输、贮存
7.3.1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轻放,不能挤压、碰撞和强烈展动,切忌受潮。7.3.2产品不能与产生腐蚀气体的物品存放在一起。7.3.3贮存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环境温度为5~30℃之间,相对湿度应不高于70%。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质量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上海手表厂、天津手表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柏铭、章育滦、许祥龙、刘乃诠、谢钰。本标准参照采用苏联国家标准rOCT10733--79机械手表一般技术条件》。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标准GB4033-1983《普通机械手表》作废。2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