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023-200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香料和调料、食品添加剂>>67.220.20食品添加剂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添加剂与食用香料>>X41天然食品添加剂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9759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0, 字数:15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3-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0-10-02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范宜国、王然明、张鹏、于培星、高汉忠、严夕忠、王西安、李爽、吴玉宏、王加宽
起草单位:河南金丹乳酸有限公司、上海天滋乳酸制药厂
归口单位: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乳酸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以淀粉、糖质为原料,采用乳酸杆菌和米根霉菌发酵而制得的乳酸与乳酐混合物。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防腐剂、酸味剂等。 GB 2023-2003 食品添加剂 乳酸 GB2023-200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67.2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023—2003
代替GB2023-—1980
食品添加剂
Food additiveLactic acid
2003-06-1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12-01实施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前言
GB 2023—2003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FCCIV)。其中,理化指标中的氯化物和硫酸盐均优于 FCC 的规定。
本标准对GB2023--1980《食品添加剂乳酸》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对乳酸性状、色度等内容的描述,提高了乳酸中硫酸盐的指标,增加了L(十)乳酸的一些技术指标,并给出了试验方法,目的是提高乳酸的纯度与安全。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金丹乳酸有限公司、上海天滋乳酸制药厂、盐城华佑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宜国、王然明、张鹏、于培星、高汉忠、严夕忠、王西安、李爽、吴玉宏、王加宽。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2023--1980。
1范围
食品添加剂
GB 2023--2003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乳酸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以淀粉、糖质为原料,采用乳酸杆菌和米根霉菌发酵而制得的乳酸与乳酐混合物。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防腐剂、酸味剂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01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
色度测定通用方法(GB/T605—1988,eqvISO63536-1:1982)GB/T 605
化学试剂
GB/T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3产品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名称:乳酸(α-羟基丙酸)分子式:CH.O3
结构式:CH:CH(OH)COOH或 CHCH—COOH相对分子质量:90.08(1991年国际原子质量)4要求
性状:油状液体。
4.2气味:无刺激,无异味。
理化指标见表1。
L(十)乳酸占总酸的含量/(%)
色度(APHA)
乳酸含量/(%)
氯化物(以 CI-计)/(%)
硫酸盐(以 SO,2-计)/(%)
铁盐(以Fe计)/(%)
L(+)乳酸
DL-乳酸
GB 2023--2003
灼烧残渣/(%)
砷(以 As 计)/(mg/kg)
重金属(以Pb计)/(mg/kg)
易碳化合物
醚中溶解度
柠檬酸、草酸、磷酸、酒石酸
还原糖
甲醇/(%)
氰化物/(mg/kg)
试验方法
表1(续)
L(+)乳酸
DL-乳酸
5.1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均为分析纯试剂,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试剂的制备应符合对应标准。5.2鉴别
5.2.1试剂和溶液
0.1mol/L高锰酸钾溶液:按GB/T601配制5.2.2样品测定
取本品的水溶液,加高锰酸钾溶液,加热,即发生乙醛的臭味。5.3L(+)乳酸占总酸含量的测定5.3.1仪器及条件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色谱仪:液相色谱(HPLC);
检出器:波长254nm,灵敏度0.32AUFS;分离柱:MCIGEL-CRS10W(3μ)4.6IDX50mm(光学异体分离用);流动相:0.002mol/L硫酸铜(CuSO4·5H2O),流量:0.5mL/min;
进样量:20uL;
分离度:乳酸(0.05%)进样量20uL,D与L体分离度在1.0以上。5.3.2操作步骤
称取样品0.05g,加水定容到100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D乳酸保留时间在10min,L(+)乳酸保留时间在12min,从D及L乳酸的波峰面积Ap和AL求其面积,所得出L(+)乳酸含量的百分比[此称为L(十)乳酸在总乳酸中的百分比],5.3.3分析结果的表述
L(+)乳酸在总乳酸中的百分比含量X,按式(1)计算。X =
X 100%
式中:
X,—一为L(十)乳酸在总乳酸中的百分比含量;AL——L(+)乳酸波峰面积;
Ap—D-乳酸的波峰面积。
5.3.4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取两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5.4色度的测定
按GB/T605进行测定。
5.5乳酸含量的测定
5.5.1试剂和溶液
5.5.1.1酚指示液,10g/L,乙醇溶液。5.5.1.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mol/L按GB/T601配制与标定。5.5.1.3硫酸标准溶液,1mol/L按GB/T601配制与标定。5.5.2样品测定
GB 2023—2003
称取样品1g(称准至0.0002g),加50mL水,准确加人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40mL,煮沸5min,加酚酸指示剂2滴,趁热用1mol/L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同时作一空白试验。5.5.3分析结果的表述
乳酸含量X2按式(2)计算。
X = (V-V)×c×0. 090 08 × 100%m
式中:
X2——乳酸含量;
V,-滴定空白耗用硫酸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V.-—滴定样品耗用硫酸标准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c-—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m—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0.09008-——乳酸毫克当量。
5.5.4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取两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5.6·氯化物的测定
5.6.1试剂和溶液
5.6.1.1硝酸,1+9。
5.6.1.2硝酸银溶液,0.1mol/L。(2)
5.6.1.3氯化物标准溶液,0.01mg/mL按GB/T602配制,每1mL相当于0.01mg的氯离子。5.6.2样品测定
标准管的制备:准确吸取氯化物标准溶液2mL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称取样品2g(称准至0.01g)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硝酸(1十9)10mL和适量水使体积为40mL,加0.1mol/L硝酸银溶液1ml,用水稀释至50mL,摇勾,在暗处放置5min。与标准管进行比浊,其浊度不得深于标准管。
5.7硫酸盐的测定
5.7.1试剂和溶液
5.7.1.1盐酸溶液,3mol/L。
5.7.1.2氯化钡溶液,250g/L。
GB 2023-2003
5.7.1.3硫酸盐标准溶液,0.01mg/mL按GB/T602配制与标定,每1mL相当于0.1mg的硫酸根离子。
5.7.2样品测定
标准管的制备:准确吸取1.mL硫酸盐标准溶液与试样管同时同样处理。称取样品2g(称准至0.01g)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适量水稀释到25mL,加3mol/L盐酸1mL,置于30℃~35℃水浴中保温10min,加250g/L氯化钡溶液3mL,摇匀,放置10min,与标准比较独度,其浊度不得深于标准管。5.8铁的测定
5.8.1试剂和溶液
5.8.1.1盐酸溶液,3mol/L。
5.8.1.2过硫酸铵。
5.8.1.3硫氰酸铵溶液,250g/L。5.8.1.4铁标准溶液,按GB/T602配制与标定,每1mL相当于0.01mg的铁离子。5.8.2样品测定
标准管:吸取铁标准溶液1mL与试样管同时同样处理。称取样品1g,加水溶解使成25mI,移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3mol/L盐酸4mL与过硫酸铵30mg,用水稀释至约35mL,加250g/L硫氰酸铵溶液3mL,加水稀释至50mL,摇勾,与标准管进行比色,其颜色不得深于标准管。5.9灼烧残渣的测定
5.9.1试剂
硫酸。
5.9.2样品测定
在已灼烧到恒重的甘埚中,称取样品2.5g(称准至0.0002g),缓缓灼烧到完全炭化,冷却,加硫酸使湿润,低温加热到硫酸烟雾除尽后在700℃~800℃灼烧至完全炭化,移至干燥器内,放冷,精确称量,再在700℃~800℃灼烧至恒重。5.9.3分析结果的表述
灼烧残渣按式(3)计算。
Xs = m2 =m × 100%
mg一mj
式中:
X3——灼烧残渣;
m2-灼烧后埚加灰分质量,单位为克(g);-灼烧前埚质量,单位为克(g);mi\
埚加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5.10砷的测定
5.10.1试剂和溶液
盐酸。
5. 10. 1. 1
2硫酸。
5. 10. 1. 2
5.10.1.3无砷金属锌。
5.10.1.4碘化钾溶液,150g/I.。(3)
5.10.1.5酸性氯化亚锡溶液:称取氯化亚锡(SnC12·2HzO)40g,加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mL,加人数颗金属锡粒。
5.10.1.6乙酸铅棉花:以5%乙酸铅溶液浸润脱脂棉,挤干,于100℃烘干,保存于密闭容器中。4
GB2023—2003
5.10.1.7溴化汞试纸:将滤纸剪成小块,浸人5%溴化汞的乙醇溶液中,取出置暗处晾干,保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
5.10.1.8砷标准溶液:按GB/T602配制与标定,稀释至100倍后使用。每1mL相当0.001mg砷。5.10.2仪器装置(图1)
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
单位为毫米
中空的标准磨口塞;
导气管(外径8.0mm,内径6.0mm),B与C相连,全长约180mm;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的顶端套人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适相吻合,粘和固定;E—-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紧密吻合。图1
测试时,于导气管C中装人乙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mm~80mm),再于旋塞D的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E并旋紧,即得。5.10.3样品测定
标准砷斑的制备:准确吸取0.001mg/mL砷标准溶液1mL,1mL神标准溶液相当于0.001mg砷,置于A瓶中,与样品同时同样处理(见以下操作)。测定:称取样品1g(称准至0.01g)置于A瓶中,加水稀释至23mL,加盐酸5mL、150g/L碘化钾溶液5mL和酸性氯化亚锡溶液5滴,摇匀后放置10min,加无砷金属锌粒2g,立即将已装好乙酸铅棉花和溴化汞试纸的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于25℃~40℃暗处放置1h,取下溴化汞试纸与标准碑斑进行比色,溴化汞试纸显现的色泽不得深于标准。5.11重金属的测定
5.11.1试剂和溶液
5.11.1.1氨水,2+3。
5.11.1.2盐酸溶液,3mol/L。
5.11.1.3饱和硫化氢水:按GB/T603配制。5.11.1.430%冰乙酸溶液。
5.11.1.5酚酸指示液,10g/L,乙醇溶液。5.11.1.6铅标准溶液:按GB/T602配制与标定,稀释10倍后使用,1mL含有0.01mg铅。5
GB 2023--2003
5.11.2样品测定
称取样品2g(称准至0.01g),置于50mL比色管中,加10mL水和10g/L酚酥指示液1滴,滴加适量氨水(2+3)溶液至呈粉红色,加3mol/L盐酸溶液5mL,用水稀释到25mL。另在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铅标准溶液2mL与30%的冰乙酸2mL后,加水稀释到25mL。将试样管与标准管分别加饱和硫化氢水各10mL摇匀,在暗处放置10min。同置白纸上,自上面透视试样比色管中显出的颜色不得深于标准管。
5.12钙盐的测定
5.12.1试剂和溶液
5.12.1.1氨水2+5
浓氨水400mL加水至1000ml。
5.12.1.2草酸铵溶液,35g/L
草酸铵3.5g,加水至100mL。
5.12.2测定方法
取样品1.0g,加水10mL溶解,加氨水(2十5)中和,加35g/L草酸铵溶液数滴,不得产生浑浊。5.13易炭化合物的测定
取95%硫酸5mL,置于洁净的试管中,注意沿管壁加本品5mL,使成两液层,在15℃静置15min,接界面的颜色不得比淡黄色更深。5.14醚中溶解度的测定
把乳酸1g溶解在乙醚25mL中,该溶液不应该比用作试验的溶剂更显浑浊。5.15柠檬酸、草酸、磷酸、酒石酸的测定5.15.1试剂和溶液
5.15.1.1氯化钙溶液,75g/L取氯化钙7.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5.15.1.2氨水,2+5浓氨水400mL加水至1000mL。5.15.2测定方法
取样品0.5g,加水适量使成5mL,混匀,用氨试液调至微碱性,加氯化钙试液1mL,置水浴中加热5min,不得产生浑浊。
5.16还原糖的测定
5.16.1试剂和溶液
5.16.1.1硫酸铜。
5.16.1.2酒石酸钾钠。
5.16.1.3氢氧化钠溶液,200g/L。5.16.1.4碱式酒石酸铜溶液:取硫酸铜结晶6.93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取酒石酸钾钠结晶34.6g,与氢氧化钠10g,水溶解成100ml,同时将两液混合即得。5.16.2测定方法
取样品0.1g,加水10mL混勾,以200g/L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加碱性酒石酸铜溶液6mL,加热煮沸2min,不得生成红色沉淀。5.17甲醇的测定
5.17.1试剂和溶液
5.17.1.1碳酸钙。
5.17.1.298%硫酸。
5.17.1.35%磷酸溶液。
4亚硫酸钠溶液,250/L。
5. 17. 1. 4
铬变酸试液:称取铬变酸0.5g加浓硫酸30mL均匀制成悬浮液,离心取上清液。5. 17. 1. 5
GB 2023--2003
5.17.1.6标准甲醇溶液:精密吸取无水甲醇1mL,用水定容至100mL,临用前精密吸取1mL用水定容至100mL即得。
5.17.1.7高锰酸钾溶液:称取高锰酸钾3.3g溶解于1050mL水中,缓缓煮沸15min,冷却后置于暗处密闭保存二周,以4号玻璃砂芯漏斗过滤于干燥的棕色瓶中(过滤高锰酸钾所使用的玻璃砂芯漏斗,应先用高锰酸钾溶液,缓缓煮沸5min,收集瓶也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涤2~~3次)。5.17.2测定方法
吸取试样5mL,加水8mL和碳酸钙5g,然后将其进行蒸馏,取初馏液约5mL,加水至100mL作为检查液;吸取此液1mL加入5%的磷酸0.1mL,加0.1mol/L高锰酸钾溶液0.2mL,放置10min,再加250/L亚硫酸钠溶液0.3mL,加入98%硫酸3mL,加入铬变酸试液0.2mL摇勾,若显色立即与标准甲醇溶液1mL同样方法制成的标准比色对照液比较,被检样品比对照液不得更深。5.18氰化物的测定
5.18.1试剂和溶液
5.18.1.1标准氰化钾溶液:精确称取氰化钾25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临用时精密量取5mL,置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2μg的CN)。本液应新鲜配制。
5.18.1.2三硝基苯酚锂试液:取碳酸锂0.25g与三硝基苯酚0.5g,加沸水80mL,使溶解,放冷,加水使成100mL即得。
5.18.2仪器装置(图2)
三硝基苯酚锂
试液(1mL)
供试液或
对照液(5mL)
5.18.3测定方法
取试样0.4g置A瓶中,加水至5mL,摇勾,立即将加有三硝基苯酚锂试液1mL的B杯置人A瓶中,密塞在暗处放置过夜;取出B杯,精密加水2mL于B杯中,混匀按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1.0mL标准氰化钾溶液加水至5mL作比较,同上操作所得的吸光度相比较,不得更大。
6检验规则
6.1本产品应由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生产厂应保证产品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每批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质量合格证明书。
GB 2023—2003
6.2以同一生产周期的产品为批。6.3按GB/T2829进行抽检。开启玻璃取样管,每桶吸取50mL~100mL样品,注人混样器混合均匀,分别装人两个清洁、干燥具磨砂塞的玻璃瓶中,瓶上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数量及取样日期。一瓶作检验用,另一瓶留备查。6.4出厂检验:乳酸含量、铁盐、氯化物和色度指标为必检项目。6.5型式检验:技术要求中的全部理化指标均为型式检验项目,每半年检查一次,或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检验。
a)原辅材料有较大变化时;
b)更换设备或停产后重新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c)
d)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抽检要求时。6.6如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中取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即使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则整批产品判为不合格。6.7.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需要仲裁时,可由双方协商选定仲裁机构。按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仲裁。
7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7.1产品用食品级聚乙烯塑料桶装,密封保存,每桶净含量25kg或250kg(或按客户要求)。7.2产品的包装应牢固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卫生许可证号、商标、产品型号、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的主要参数、净含量以及产品标准号,并标有“食品添加剂”字样。7.3本产品贮存在干燥、通风、阴凉仓库内,防止污染。7.4运输时严防日晒、雨淋和与有毒及有害物品混运。7.5本产品在包装完整、未启封的情况下,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两年。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